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雨後》教學反思

身爲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教學反思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雨後》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雨後》教學反思

《雨後》教學反思1

《春筍》中春筍破土而出的場景學生沒有見過,藉助多媒體,學生能將生動的畫面與“雨後春筍”一詞聯繫起來,他們能將第一自然段的句子讀懂,抓住“衝破”“掀翻”“冒”等關鍵詞語用自己的朗讀讚美春筍不怕困難,頑強向上的生命力。我讓學生用自己的表演加深理解。學生扮作春筍,演一演出土時的動作,藉此也能理解動詞的含義,想象出土後的情境,進行說一說的練習。學生非常樂意,他們能圍繞“這兒真美呀……”展開說話。在學生進行說的練習時,教師適當地引導,在語言的通順連貫方面,用詞語的準確性進行點撥指正。

結合課後的習題“一節一節又一節”進行拓展,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在老師的引導下,能說出許多類似的詞,如秋天的落葉一片一片又一片。河裏的魚兒真多呀,一條一條又一條。學生投入學習,自然學得紮實。在解決背誦環節時,我先讓學生理解句子意思,思考句子與句子間的聯繫。如課文第一自然段的第二句話,春筍破土而出,它的一系列動作不能顛倒,先“衝破”再“掀翻”最後“冒”出來。第二自然段中“在陽光中笑,在春雨里長”,我幫助學生理解“雨後春筍”一詞,學生就知道在春雨里長,而不是“笑”。在這些字詞的理解方面,學生能深入,能把握用詞要準確,在背誦時能熟練,準確並能有感情地背誦了。

《雨後》教學反思2

《雨後》是冰心奶奶作的一首兒童詩,此詩構思不凡,以清新淡雅的語言,細膩而傳神地描繪了一幅雨後羣孩戲水的情景,特別是透過對兄妹倆語言、動作、神態的渲染,生動地勾畫出孩子們活潑、俏皮的形象,極富童趣。怎樣引導學生進入情境,體會詩中兒童特有的心理,進而感受童年生活的幸福快樂,是本課教學的重難點。

回顧整個教學實踐過程,頗有一些想法。我們必須把時間和精力化在鑽研教材上,教學流程設計要不斷實踐,反覆推敲,在其過程中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提高教學能力。以下就教學中如何從整體入手,品讀詞句談一點感受。

一、單刀直入,整體感知。

我們都知道教學要遵循整體性原則,拿到課文要引導學生從整體入手,因爲讀是由外到內的吸收過程。但是如何引導學生整體感知教材呢?起初我設計了一個環節:整體感知玩水場面。談話匯入,我由近來常下春雨引到複習吟誦古詩《春雨》,由花草樹木喜歡春雨說到孩子們喜歡夏天的雷雨,雨過天晴,空氣清新,彩虹高掛藍天,孩子們跑出家門盡情地玩耍。小朋友,你跑出家門會做什麼呢?由孩子們聯繫生活實際來說說雨後的快樂活動,再引到今天的所學內容,揭題提出學習任務,請學生初讀詩歌。這個過程我自以爲步步引導很自然,讓孩子開啟記憶的閘門,來激發孩子相應的情感。實踐下來,感覺開頭很冗長,學生沒有從文字中去感知內容。而一堂課,開頭5分鐘必須一下子吸引學生進入主題。於是我設計了一個單刀直入的問題,引導學生讀詩感知內容:“雨後是什麼時候?冰心奶奶寫了雨後的什麼事呢?”在後來的教學實踐中體現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讀後,談了詩歌的大概內容,有的是概括性的,有的是具體的描述。然後,由此引入到下一個環節:兄妹倆踩水的情景特別引人注目,兄妹倆是怎麼踩水的呢?

二、由粗到細,品讀詞句。

1、步步牽引,限制了思維空間,教學易呈平面。

詩歌的重點部分是第二、第三節,小哥哥踩水的有趣可愛,盡情踩水的時候不忘照顧妹妹,叫妹妹小心滑,自己卻滑了一跤,雖然成了泥褲子怕媽媽責怪,但卻那麼高興驕傲。在教學中,我緊緊抓住描寫兄妹倆語言、動作、神態的詞句,精心設計了幾個教學細節。我引導學生逐句理解朗讀,體會人物心理。“小哥哥是怎麼踩水的?”由這個大問題引入,請學生讀2、3節,然後讀好第一個句子,先說詞“使勁”,使多大的勁?再來讀詞“使勁地踩着水”,讀句“小哥哥使勁地踩着水,把水花兒濺起多高。”讀出踩水的使勁,讀出水花的高,讀出踩水的有趣,進而讀出男孩的調皮,這樣逐層深入。然後引到下句 “妹——,小心——,滑——!”的多元化朗讀,拖長音大聲喊小哥哥的話,說說爲什麼這麼讀?體會哥哥對妹妹的關心。再聯繫下文“說着自己就摔了一跤”, 他還沒喊完就摔跤了,所以 “滑”字讀短些,這樣指導學生用兩種方式來讀哥哥提醒妹妹的話,讀出不同的味道。想象滑跤後的狼狽樣,理解讀好詞語:“水淋淋”“泥褲子”,再來進行個性化朗讀兩個“糟糕”,如果你是小哥哥,說這話時,他會有怎樣的動作,怎樣的表情?讓不同個性的小哥哥讀出不同的語調,或急性子小哥哥着急地大聲說,或慢性子的小哥哥慢慢吞吞地擔心地讀。再來理解朗讀爲什麼“興奮,驕傲”?這樣精細操作,老師緊緊把握了幾個主要抓手,精雕細琢,步步到位,出現了幾個教學亮點。不過,由於教學預設全面,教學生成狀態完全被老師一手控制,雖不會出什麼差錯,但這樣步步牽引,條分縷析,.都是一個層次上的學習。實際上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空間,失去了學生自覺學習的主動性特點,掩蓋了學習過程應有的矛盾和思想碰撞,扼殺了鮮活的學情,也造成了諸如活躍的想象、模糊的體驗,會心的鑑賞,逆向的批判、不可言傳的意會等綜合語文素養的失落。

2、拋出大問題,鋪設廣闊的思維空間,教學要呈立體。

整體感知全文時,拋出大問題來思考。而在具體的一個段落塊面的操作時,也要以一個總領性的問題來展開。如學習重點部分時,“小哥哥是怎麼踩水的?”這個問題既然問了,就要讓學生在讀完2、3節後各抒己見說說自己的初步感知。在學生回答後再相機扣詞抓句,感情朗讀。而不是以此作爲引子,只要求學生直接讀句,說詞說句,做理解分析,再讀書。讀書要整體地讀,反覆地有層次地讀,而不能停留在一個層面,都是具體的,零碎的。簡簡單單教語文就是要圍繞一個大問題去讀,讀後說理解,然後再讀,即悟讀。

總之,閱讀教學要遵循“整體-部分-整體”這個原則,從整體入手,來品讀詞句,不僅應體現在篇章教學上,而且在段落教學中更應體現這個原則。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精心設計 “串珠子”的大問題,爲學生鋪設廣闊的思維空間,然後把一個個閃光的珠子------細節展現出來,從而讓我們的課堂教學站立起來。

《雨後》教學反思3

《雨後》一文,是一篇反映孩童生活,富有童趣的詩歌。詩中運用極其細膩筆觸,描繪了一對兄妹雨後踩水嬉戲的有趣情景,準確而又傳神地刻畫了兄妹倆不同的個性特點及喜雨愛水的心理特徵。全詩語言歡快流暢,富有節奏韻律,讀來琅琅上口,是一篇優美的兒童詩,適合低年級學生學習。

要培養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重視學生閱讀感受和體驗。歸根到底就是要突出學生閱讀行爲的自主性,重在感受體驗、整體把握,讓學生對詩歌中所描寫的景物、人物形象留下深刻印象。特別是對詩歌的朗讀更要讓學生採用不同形式反覆朗讀,獲得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

一、初讀詩歌,激活學生的生活體驗。

本課充滿童趣, 在教學中,首先我從學生生活入手,結合他們自己的生活體驗,讓他們透過朗讀感受童年生活的幸福快樂。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由於年齡特點,很多孩子都喜歡玩水踩水,那快樂的感覺長留心中。

所以在教學中,我就引導學生透過朗讀進入課文所描繪的玩水踩水的情境中去,在入情入境的感悟中享受兄妹倆踩水時的興奮和快樂,與之產生共鳴。特別是文中的二、三節中,哥哥雖然在玩水的過程中摔了一跤,仍然“歡喜、興奮、驕傲”。

爲什麼滑了一跤卻反而“興奮和驕傲”,這是兒童一種特有的心理,貼近兒童的生活。因此,學生們讀了更會感受到身心的愉悅和滿足!

二、讀中感悟,激發學生的情感。

低年級閱讀教學中應以讀爲主線,以讀代講、以讀促講,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課文內容,體驗情感。在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採用不同形式的反覆朗讀,在讀中感悟兄妹倆在踩水時的興奮與歡樂,並從讀中揣摩兩人的心理,感悟哥哥的擔心、歡喜、興奮和驕傲,以及妹妹的既膽小、又想玩水的矛盾心理。

於是我放手讓學生自己在課文中找“快樂”。“看看從哪裏讀出小哥哥玩水的快樂呢?”我欣喜地發現學生找得很準確,不僅找出了相關語句,在讀的過程中還抓住了小哥哥的動作“使勁地踩”、“喊”、“滑”進行了表演讀。學生在讀“妹,小心,滑!” 不僅喊出了樣子,還做了個差點滑倒的動作。

我不禁會心地笑了!從他們聲情並茂,充滿童趣地表演中,我知道孩子們是真正走入課文中那熱鬧的雨後廣場中了。

《雨後》教學反思4

《雨後》一文,是一篇貼近兒童生活的詩歌。在低年級學生中就是要培養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有樂趣纔會喜歡。重視學生閱讀感受和體驗。歸根到底是爲了突出學生閱讀行爲的自主性,重在感受體驗、整體把握,讓學生對詩歌中所描寫的景物、人物形象留下深刻印象。特別是詩歌的朗讀更要讓學生採用不同形式反覆朗讀,獲得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

一、初讀詩歌,激活學生的生活體驗。

本課充滿童趣,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在初讀課文時,結合自己的心理和生活,感受童年生活的天真快樂。透過各種形式的朗讀,讀準、讀通課文,整體瞭解詩歌所要表達的內容,初步感知一羣孩子們赤腳在雨後的廣場上玩水嬉戲,好象“神仙一樣”的快樂的情景。喜歡雨後玩水,這是兒童的天性,學生們一定會有同感,讀起來也就十分自然合拍。同時,課文的描述,又一次把學生帶入其熟悉的生活情境,激活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了學習興趣。特別是文中的二、三節中,哥哥雖然在玩水的過程中摔了一跤,仍然“歡喜、興奮、驕傲”。爲什麼滑了一跤卻反而“興奮和驕傲”,這是兒童一種特有的心理,貼近兒童的生活。因此,學生們讀了更會感受到身心的愉悅和滿足!

二、讀中感悟,激發了學生的情感。

詩中運用極其細膩的筆觸,重點描繪了一對小兄妹倆在踩水嬉戲的有趣情景,準確而又傳神的刻畫了兄妹倆不同的個性特點以及喜雨愛水的心理特徵,着力刻畫了兩人的動作、神態和語言。在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採用不同形式的反覆朗讀,在讀中感悟兄妹倆在踩水時的興奮與歡樂,並從讀中揣摩兩人的心理,感悟哥哥的擔心、歡喜、興奮和驕傲,以及妹妹的膽小、想玩水的心理。激起學生心理和情感體驗的共鳴。如透過讀“使勁地踩着水”、“濺起多高”、“水淋淋的泥褲子”等詞句,感受小哥哥踩水的痛快,從他喊“妹,小心,滑!”感受哥哥對妹妹的關心。從妹妹動作“緊緊地跟”、“咬着脣兒”、“提着裙兒”、“輕輕地跑”感受到妹妹膽小卻又想玩水的心理。

《雨後》教學反思5

今天語文課學習《雨後》一課,課堂氣氛很是活躍,學生們都被課文中有趣的情節吸引着,我感覺特別順利。可就在快下課時,我看到T同學站了起來,趴在桌上不停地扭動着身子。我以爲他在學文中頑皮的小哥哥,便看着他,示意他坐下。可是他視若無睹,依舊扭着身體。我走到他身邊,輕輕地讓他坐好。他還是對我不理不睬。這孩子,性格特別怪癖,從一年級到現在,就從來沒有主動和老師說過話,你問他話,總要等好久才能聽到他細若蚊蠅的回答。現在看着他又無視於我的存在,我的火一下子竄了上來。正想批評他,卻遇到了他怯怯的眼神。怎麼回事?我強壓住火氣,問他是不是要小便,他搖搖頭。再問是不是要大便,他還是搖頭。那到底是怎麼了?這可把我給急壞了,忙問他是怎麼回事?他還是夾着腿,兩眼盯着我,就是不出聲。我可真是有火發不出來。還好旁邊的同學提示:是不是沒有衛生紙?他才用眼神告訴我答案。噢,天哪,我這才舒了口氣,請其他同學給他紙後馬上讓他去廁所。

總算把事情給解決了!但我卻爲了努力地猜測這孩子的想法費盡心思。回想平時,爲了能夠和這個孩子拉近距離,我常常會抽空和他談心(說是談心,往往是我在唱獨角戲,他只是負責點頭或搖頭,心情特好時才勉強說兩個字。)有時上課爲了鼓勵他起來發言,常常要用好多時間。現在他和我算是比較親近,會對我笑了,放學時也和我說再見了,但他還是不願多說一句話。有時,我真的很鬱悶。就像今天這件事,如果發生在課堂討論激烈時,那其他學生的興趣、整堂課的氣氛定會受到影響。我是不是就可以不管他了呢?答案肯定是不可以,我不能對他視若無睹。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讓孩子感到孤獨,感到對他的痛苦和歡樂無人作出反應,這是教師的道德所不容的。”我深深知道,作爲老師要了解自己所教的孩子,要想學生所想,急學生所急。即使前面的困難再大,我也會在所不辭。

《雨後》教學反思6

《雨後》是一篇反映孩提生活,富有童趣的詩歌。詩中運用極其細膩的筆觸,描繪了一對小兄妹雨後踩水嬉戲的有趣情景,準確而又傳神地刻畫了鵝兄妹倆不同的個性特點及喜雨愛水的心理特徵。閱讀了許紅琴老師的教學設計,我受益很多,我決定教學中從孩子們的生活入手,喚起他們的生活與情感體驗。

首先,聯繫生活,喚起生活體驗

對於農村的孩子們來說,夏日雨後,外面空氣更加清新,天氣更加涼爽,到外面玩水是不陌生的。所以,在課始,我就提出了讓孩子們精神振奮的話題:夏天,一場暴雨過後,你最喜歡幹什麼?學生們都津津有味談起了玩水的事情,由此引出對課文的學習。生活場景的回憶,詩文的描述,把孩子們帶入了熟悉的生活情境,激活了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了學習興趣。

其次,朗讀感悟,激起情感體驗

爲了讀好兄妹倆踩水的有趣情景,我採用了表演讀的方式,讓孩子們在表演中進行回憶,設身處地揣摩兩人的心理,激起孩子們心理和情感體驗的共鳴,在身臨其境中,在邊回憶邊朗讀中感悟兄妹兩踩水時的興奮與歡樂。同時,引導孩子們抓住關鍵詞語,使得朗讀更到位。

再次,啓發想象,描繪童心童趣

在學完全詩後,我問孩子們:除了兄妹倆,這一羣孩子玩得多快樂?這一問,孩子們好像也來到了那個廣場,紛紛張開想象的翅膀,描述起曾經體驗過或想象中的孩子們玩水的快樂情景。最後,我讓孩子們將這首詩抄在晨誦本上,並配上畫。孩子們興趣盎然,任由想象馳騁,用畫筆描繪自己的心情,充分體驗享受到了童心童趣。

《雨後》教學反思7

《雨後》以淺顯生動、歡快流暢的語言,描繪了雨後孩童踩水嬉戲的有趣情景,準確傳神地勾畫出孩子們活潑俏皮的形象,極富童心、童趣。喜歡雨後玩水是兒童的天性,詩中描繪的那一對小兄妹和二年級的孩子是同齡人,學生們也有和小兄妹倆相似或相同的生活經驗、情感體驗。因此,在教學中,從學生的生活入手,將學生帶入詩歌描繪的生活情境,就能激起他們心理和情感體驗的共鳴,從而感受到身心的快樂與滿足。

1、憑藉生活,喚起經驗

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許多孩子喜歡踩水,那快樂的感覺映在腦海中。因而課伊始,我就引導學生回味過去的歡樂時光,談談自己踩水的快樂體驗。聯繫到本文的課題,有效地把學生帶入課文的學習中去。

2、朗讀感悟,體驗情趣

朗讀是本課的教學重點,教學活動中將“讀”的練習貫穿在整個過程,引導學生透過自由讀、小組合作讀、分角色讀、邊表演邊讀、指導背誦讀等形式,走進兄妹倆踩水時的場面,感悟他們的興奮與快樂,與他們同樂,這就藉助與朗讀得以發揮。朗讀不僅要讀得流利、正確,更要讀出韻律,讀出節奏,讀出情感。

在教學中也有一些注意的地方,當小哥哥滑了一跤,非但沒有喊疼,反而“興奮和驕傲”,這一點上學生就不理解了。這是兒童一種特有的心理,爲什麼會有這種心理呢,我就啓發學生聯繫自己說說;而最後小妹妹的動作是小心翼翼的,可是心裏卻希望自己也摔這麼痛快的一跤,學生又有些不理解小妹妹這種矛盾的心裏了,恰恰這纔是真實的童心,既矛盾而又渴望的心情,我就引導學生來說一說爲什麼會有這種心理。總之,在整個教學中,重在學生情感的體驗,貴在享受珍惜美好的童年生活。

《雨後》教學反思8

雨後是一篇充滿童真童趣的詩歌。作者冰心以極其細膩的筆觸,描繪出了一對小兄妹雨後踩水的有趣圖景。讀來不由讓人發出會心的一笑。詩歌源於生活,教學中也只有讓學生走進詩歌中所描繪的生活,他們才能更深入地體驗蘊涵的情趣。。

一、設定情境激起體驗

雨後你們痛快地玩過嗎?說說你們是怎麼玩的?雨給你帶來過什麼呢?待學生暢所欲言後。引入課題:小朋友們玩水的場面被中國現代文學家、兒童文學作家冰心寫成了一首很美的小詩,想不想美美地讀一讀呢?下面我們一起去讀讀這首詩,給孩子們播放適當的音樂,(進行配樂朗讀)一邊讀一邊想象詩歌裏所描繪的情景。這樣,透過朗讀,學生被帶入了自己所熟悉的生活情景,產生了初步的情感體驗。

二、小組交流:討論:小哥哥摔了跤怎麼還興奮、驕傲呢?妹妹爲什麼也希望自己也摔這麼痛快的一跤?

透過各種形式的朗讀,感悟兄妹倆的興奮和樂趣。再出示課件,說一說兄妹倆的動作、神情,甚至模仿他們的樣子演一演,如:“小哥哥使勁踩着水。”“他拍拍水淋淋的泥褲子,嘴裏說:糟糕——糟糕!”“小妹妹咬着脣兒提着裙角輕輕地小心地跑。”學生在表演的過程中更進一步地融入了自己的生活經驗,更加體味了文中表現出的那份童真童趣。這時再引導學生質疑:小哥哥摔了跤怎麼還興奮、驕傲呢?妹妹爲什麼也希望自己也摔這麼痛快的一跤?然後組織討論,學生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出發,就能理解摔跤對他來說也是一種樂趣。在妹妹眼裏,小哥哥就是她心中的偶像,他勇敢、堅強,摔了跤也不哭。此時再引導朗讀,學生就定會聲情並茂,全身心投入。

三、引導背誦拓展延伸。

在熟讀課文後引導學生背誦。最後拋出拓展問題:每個人的童年都是幸福的嗎?(可以和爸爸媽媽或爺爺奶奶比童年,也可以和其它地區的孩子比童年)作爲課下作業留給了學生,讓孩子們做成ppt的形式呈現學習結果。

課後,我想了很多,新的教育理念讓我們時刻爲孩子們服務,我們要真心走進童心世界,讓孩子們享受語文。課堂要教給學生,我們少表態,疑點、難點讓學生自由討論解決,這是培養學生口頭表達、思維和歸納能力的一個重要環節。讓學生之間的單向、雙向和多向的交流,形成課堂內一個資訊交流的立體網絡,我們只是聽衆,一個適時的點撥者,一個助教者。我們要不失時機地呼喚學生潛在的主體意識,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與學的全過程,觸及學生的情感領域,撥動心靈的琴絃,讓孩子們在情感的驅動下積極的學,讓課堂真正成爲學生們成長進步的殿堂。

《雨後》教學反思9

《雨後的森林》是語文第一冊第二單元的一首兒歌,這是一篇輕快活潑的小詩,生動形象地描繪出了雨後森林裏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圖文並茂,意境極美。學生們學得很積極、快樂。愛因斯坦說過:“興趣和愛好是最好的老師。”課堂上我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組織學生進得學習,收效較好!表現在如下方面 :

首先體現在複習生字,匯入新課中:親愛的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到樂園一樣的學校中游覽了一番,這節課老師帶大家到美麗的大森林中去參觀!只有讀準這些漢字寶寶,我們才能走進森林,相機出示蘋果形狀的的字卡,採取了指名讀,小組讀,開火車,男女生賽讀複習鞏固上節課的生字,同學們都會讀了,我們就一起走大森林吧!

其次,體現在理解課文時,我出示了掛圖,帶學生走進一副美麗的圖畫中,用生動的語言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起學生學習的慾望,讓學生樂學。

接着,體現在指導朗讀時,如“雨停了,雨停了!”我讓孩子先聽範讀,再練習,透過朗讀體會雨過天晴,看到美景的欣喜的心情。朗讀詩中描寫的四種事物的四句話時,讓孩子觀察,想象,理解詩文內容。體會詩文意境,很自然地讀出對大森林的讚美。

最後,體現在學完課文後,我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動作來表演課文,學生們興致高漲,個個興奮不已,完全沉浸在課堂的學習氣氛之中。

不過這堂課還有一個不足之處,我沒能大膽放開,如果我能再放開些,讓學生學,就會更完美!

《雨後》教學反思10

《雨後春筍》是中國著名的漫畫家張樂平先生的作品。主人公是三毛,共有六幅圖,每幅圖對應一個成語

這組漫畫,畫面簡潔清晰,富有動感,具有情趣,易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幽默情感,豐富其想象力,使其感悟生活中許多事物都在變化,都在發展。教學中指導學生圖文結合識字,瞭解成語的意思。指導學生豐富想象,拓寬視野,在潛移默化中吸收優秀文化營養。

教學中教者關注表達,採取>範文導航,學生練筆的形式,讓成語在合適的語境裏安家落戶。識字的目的是爲了更好的閱讀和表達,在表達的過程中學生加深了對詞語的理解,讓詞語教學真正落到實處。此外,課上重點強調的是板塊主題是《幽默》,呈現的是2組漫畫,那麼在嘗試描述圖意的時候也儘量做到幽默。幽默的圖畫應該配幽默的語言,這樣才更有意思。

教學中不盲目拔高,鼓勵學生動筆,可以自選形式。能寫多少寫多少,用一個成語也行,多多益善。學生減輕了負擔,壓力小了,靈感的火花就出現了。同時不拘泥於本課圖畫的表達,學生如果想選擇這些詞語描述生活中的某個場景也是可以的。

《雨後》教學反思11

在經歷認真備課後,我講了《雨後》一課。課後,我反思了這節課中的成功與不足。

一、這節課中,我對生字詞的讀音非常重視,進行了課堂的預設,使學生在初讀課文之後,在生字詞的讀音方面得到了正確的指導,如多音字“興”,兒化音脣兒、裙兒,變音情況“水淋淋”的讀法,還有普通話的音準方面都加強了指導。我想讓學生透過每一節課的學習,再讀準字音方面落到實處,把語文工具性的特點落到實處。

二、在指名學生分小節讀過程中,我在學生讀的習慣與方法上也非常重視,如:你怎樣做到讀得準?首先眼睛要看得準。

別的同學讀的時候你應怎麼辦?眼睛要看着書,發現問題提出來。細節雖小,可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說是很重要的,可能使他們受益一生。

三、在教學中學生的朗讀水平的提升沒有得到體現。朗讀停留在前一過程上,強調朗讀的正確性,把能很好體現讀的環節,上成了理解分析課文,我應注重學生再讀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體會、感悟課文的思想內容,而不應把自己的理解強加給學生,鼓勵學生個性化的表達。另外,教學中應對課文中的重點詞句、精彩的、有趣的語句讓學生充分地讀,讀出自己的感受,有層次地一步一步提升學生的朗讀水平,把讀真正落到實處。在今後的教學中,我還要不斷努力,探索語文教學的方法。在每一堂課中,使每個學生都有提高。

《雨後》教學反思12

《雨後》是一篇反映孩提生活,富有童趣的詩歌。全詩以淺近生動的語言描繪了一幅雨後孩童戲水的嬉鬧情景,勾畫出孩童活潑、俏皮的形象。

由於學生正值童年,自身擁有許多趣事。故在教學時,我聯繫學生生活,喚起學生對生活的回憶。板書課題後,啓發談話:夏天,一場暴雨後,你最喜歡什麼?這樣師生

在親切自然的對話中,把學生一下子帶到了廣場,學生儘可能地述說踩水的快樂體驗,大大激發學生了學生學文的興趣。這篇課文,重點描寫的`是小兄妹倆踩水的有趣情景。教學中,我透過形式多樣的讀,並在讀後給予鼓勵性評價,並且還引導學生表演,把內化的語言、情感透過學生自己的有聲語言以及體態語言表達出來。在身臨其境中,讓學生與詩中的人物進行對話,產生情感體驗的共鳴。

初讀《雨後》,忍俊不禁,冰心運用極其細膩的筆觸,描繪了一對小兄妹雨後踩水嬉戲的有趣情景,讀後會讓人聯想到童年時的玩水經歷。這樣的富有童趣的詩歌,無論是誰,一定能產生共鳴從而發出會心的笑聲。在教學本課中,自我感覺有兩點收穫:

一、聯繫生活,喚起生活體驗

大凡是孩子,沒有一個不愛玩水的,一定都有相同的或相似的經歷,抓住這一點,我引導學生暢談夏天雨後的玩水經歷,對此話題,孩子們津津樂道,大談玩水時的快樂體驗,喚起了學生對快樂生活的回憶後,我話鋒一轉:“大家都曾有過玩水的快樂,著名作家冰心奶奶把小朋友玩水時的歡快情景寫成了一首詩,今天,我們一起讀一讀這首詩,一起去雨後的廣場上看看,玩玩,好嗎?”

由此引出對課文的學習,透過教師的範讀,學生的自由朗讀,選擇喜歡的小節讀等各種朗讀方式,整體感悟課文,激活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習興趣。

二、表演讀,激起情感體驗

在朗讀指導上,我重點指導學生揣摩小兄妹的心理活動,激起學生心理和情感體驗的共鳴。然後從分角色讀,到加上動作,表情,神態進行表演讀,層層深入,把內化的語言、情感透過學生自己的有聲語言以及體態語言表達出來。在身臨其境中,讓學生與詩中的人物對話,情感得以昇華。

《雨後》教學反思13

《雨後》是著名作家冰心的詩作,全詩以淺近生動的語言描繪了一幅雨後孩童戲水的嬉鬧情景,勾畫出孩童活潑、俏皮的形象,極具童趣。根據低年級閱讀教學的重點就是:識字寫字和朗讀。這兩個是根基,一定要抓牢。

先談朗讀方面的:

一、在教學中,首先我從學生生活入手,結合他們自己的生活體驗,讓他們透過朗讀感受童年生活的幸福快樂。《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由於年齡特點,很多孩子都喜歡玩水踩水,那快樂的感覺長留心中。所以在教學中,我就引導學生透過朗讀進入課文所描繪的玩水踩水的情境中去,在入情入境的感悟中享受兄妹倆踩水時的興奮和快樂,與之產生共鳴。(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尋古詩題目)

我經常這樣問學生:“如果是你,你會怎麼想?怎麼做?”而且理解這首詩的難點在於體會兄妹倆行動與心理活動的矛盾。這方面的心理如何讓學生揣摩得到,我覺得關鍵在於我採取了恰當的突破方法。我的方法就是:喚起兒童的親身感受,並以自身兒時的體驗來印證,化難爲易。如:在讀“糟糕——糟糕”時,聯繫生活實際,讓學生透過談體驗和表演的方法,體會了小哥哥當時嘴裏說糟糕,心裏卻是興奮和驕傲的心情,所以能讀準語氣。這樣看來,聯繫兒童的生活實際來理解詞語,理解課文內容確實是一個十分科學的方法。”

二、在教學中,老師在課堂上要多提供機會讓學生說,讓他們自己去感悟體會,老師只需做畫龍點睛般地提示。《語文課程標準》最鮮明的特點就是: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體作用,明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整個教學環節,我都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都呵護學生的個性,都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我採用想象說話、表演動作、作詩、選自己喜歡的句子來讀並談感想等學生喜歡的形式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盡情地說,任由想象馳騁,個性得到張揚。

三、注重朗讀指導,有益於學生語感的培養。低年級閱讀教學中應以讀爲主線,以讀代講、以讀促講,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課文內容,體驗情感。在教學中,學生的讀書活動貫穿課的始終,我透過形式多樣的讀,並在讀後給予鼓勵性評價,既有老師對學生的評價,又有學生對學生、對老師的評價,讓學生獲得實實在在的審美體驗。並且還透過讓學生進行角色體驗,進行朗讀感悟。如:在第一小節中,指導學生體會廣場上的小朋友無比開心的心情,我引導:讓我們和書中小朋友一起像“赤腳神仙”一樣,開開心心地讀第一小節吧!

“想象比知識更重要。”這是愛因斯坦的名言。“努力挖掘課程資源,合理利用課程資源”這是“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的。那麼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學着用詩的語言來表達,既爲學生的創作插上了翅膀,又爲學生享受快樂語文、快樂生活創設了情境,個性得到了張揚。

最後談談識字寫字方面的:

識字寫字依然值得重視,寫字教學中,突出認識兩個新偏旁的重點,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培養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自己掌握識字的方法,繼續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

《雨後》教學反思14

《雨後》是著名作家冰心奶奶的一篇詩歌。全詩以細膩的筆觸生動形象地描繪了兄妹倆雨後踩水地嬉鬧情景,全詩準確、傳神地刻畫了孩子們俏皮可愛的形象,極富童趣。教學時,我從學生的生活入手,讓學生透過角色的體驗,在入情入境的體驗、感悟、想像中享受童心童趣。

文中的小哥哥爲了提醒妹妹小心滑跤,自己卻一走神,便“滑了一跤”;小妹妹小心地跟在後面跑,但內心卻希望自己也能“摔這麼痛快的一跤”。這看似矛盾的心理卻真實地再現了天真可愛的童心。爲了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和情感體驗,我創設情景,讓學生透過角色的體驗,激起心靈的共鳴,與文中的小主人公一起到雨中嬉戲。(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尋古詩題目)

我問男孩子:“你們有妹妹(表妹)嗎?你們會照顧妹妹嗎?和妹妹在雨中玩耍時你是怎麼照顧她的?一石激起千層浪。簡單的幾個問題一下子就把孩子們想像的翅膀帶到了他們快樂幸福的生活中。他們盡情地述說着自己的經歷,一股既貪玩又懂得照顧妹妹的愉悅之情呼之欲出。“小妹妹”呢,當然是那些女生嘍!我問女孩子:“你們有哥哥(表哥)嗎?你們喜歡穿漂亮的裙子嗎?在雨中玩耍時是怎麼做的,心裏在想些什麼?想不到平時斯斯文文的女孩子這下也像炸開了鍋一樣,她們你一言我一語,暢所欲言,帶着一點小心,還帶着一點俏皮。於是我讓學生回到文字中,分角色朗讀詩歌然後引導學生進行表演。孩子們入情入境地朗讀着。這樣不僅加深了情感體驗,又把內化的語言、情感透過自己有聲有色的語言和體態表達出來。在身臨其境中,讓學生與詩中的人物對話,激起心靈的共鳴。

《雨後》教學反思15

教學時,我採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說說體會,感受生活處處充滿了樂趣,感悟生活是多麼美好。

首先,我以一段飽含情感的範讀將學生帶入雨後的廣場上,讓學生想像自己身臨其境感覺,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你也是他們中的一員,你想怎麼玩?”這樣的設計,把學生帶入那特定的玩水情境,學生不由自主地訴說起自己和小夥伴玩水的種種趣事,感受體驗那快活似神仙的童年生活。

其次,要讓學生很快地進入情境,就要以讀爲本。《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如讀小哥哥使勁地踩着水這兩句時,讓學生踩踩水,看看是什麼感覺,從而讓學生自己感受到痛快和高興並把這種感受讀出來。同樣,小妹妹玩水的樣子讓學生從她的動作上去體會,再來和小哥哥的玩水進行比較,感受到小妹妹的不聲不響和小心謹慎。然而她心裏是怎麼想的呢?學生透過朗讀感受小妹妹的矛盾心裏。

最後,注重發散學生的思維,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引導學生融入自己的生活體驗,激活學生的思維。如學習第一節時,讓學生說說眼前雨後的景色,廣場上孩子們玩水的情景,使朗讀更賦予感情。學生讀“妹,小心,滑!”這句話時,肯定其高聲地喊、親切地喊和急促地喊,表達的是同一種心情——對妹妹的關心愛護,尊重學生的個性朗讀。

標籤:反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