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筆算乘法》數學教學反思

身爲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透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筆算乘法》數學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筆算乘法》數學教學反思

《筆算乘法》數學教學反思1

我在賽前進行了認真備課,並向老教師虛心請教,精心編寫了教案,在埠南湖小學實際教學中加以應用,同時根據上課反饋情況,認真進行二次備課。在上評選課的過程中,嚴格按照上課要求,緊扣臨沂市小學數學課堂規範,較好地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

在教學過程中,有許多值得自己反思的方面,現總結如下:

一、收穫:

二、透過參加優質課評選,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臨沂市小學數學課堂規範,對規範中數學新授課的四個步驟的意義、作用與實際教學中的相互銜接有了更加準確地認識。在上課過程中更加認識到小組學習在當前教學中的作用,透過小組合作學習,讓每個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交流自己對知識的理解。在使用學習的過程中,既能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又能迅速學習同伴的長處,取長補短。同時更深刻地認識到對知識傳授過程中細節的處理,有可能成爲一節課成敗的關鍵。在課前,我向原班的數學教師瞭解到,學生在上一節課中,對整百整十的三位數乘以兩位數的口算乘法中,不理解三位數的百位數如何參加運算。對於這個新情況,我迅速調整教學步驟,在複習兩位數乘法後,臨時增加了321×3的練習,讓兩位數乘法向三位數乘兩位數乘法中間的過渡難度變小,透過這道題的練習,減輕了學生直接學習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的難度,透過學生的練習,學生對三位數乘兩位數的十位數時,基本沒有出錯,效果較好。這讓我再次意識到,必須隨時瞭解學生,以學生的學習爲中心,才能真正上好一堂課。透過參加優質課評選,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臨沂市小學數學課堂規範。

二、不足:

儘管在收穫中我針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迅速進行了教案的調整,但因此而延長了情境探索的時間,而在後面的自主探索、解決問題中,沒有及時調整所用的時間,因此到鞏固應用時,時間略倉促,對練習題的處理沒留出夠的時間,使學生在透過練習題提高中,沒有達到課前預沒的目標,成爲一個無法彌補的遺憾。

正是由於對時間的把握不夠,讓我反思平時上課時同樣出現這個毛病,平常上課沒有對每一節課各環節的時間把握。有時在課中由於拖拉,一節課講不完,由於又進行的過多,使部分學生對知識掌握的不紮實。這需要在以後教學中一定要精心備課,切實把握好每一個環節。

三、感想:

透過本次講課,我覺得受到最大教育的不是教室裏的學生,恰恰是站在講臺上的我。本次講課與我平時的講課的對比,深深認識到自己平時教學的不足。在今後的教學中要不斷總結,認真學習,爭取將每一節課都上成優質課,真正實踐一個人民教師的職責。

《筆算乘法》數學教學反思2

首先,我想談談對教材的理解。這部分的學習內容是在學習了筆算多位數乘一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單元的筆算乘法分兩個層次編排。先出現不進位的,突出乘的順序及部分積的書寫位置,幫助學生理解筆算的算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因爲,學生掌握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不僅可以解決與之有關的實際問題,還爲學習多位數四則混合運算打下基礎。而且,爲學生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因數是更多位數的乘法問題,奠定了基礎。因此在計算體系中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本節課在新知的探索過程中,爲了突破重點和難點,分兩個層次進行。第一層次主要是爲解決學生對兩位數乘兩位數算理的理解,而理解算理主要是以學生對乘法算式意義的理解爲突破口,從引入部分的口算、學生用不同方法對例題的嘗試及學生對不同方法的理解,包括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的過程都僅僅圍繞乘法的意義來展開;第二層次主要是爲解決十位部分積的對位問題,這也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主要是能解決這幾個問題,第二個部分積的末尾“0”能不能省?會不會影響計算結果?省“0”後要注意什麼?

由於這是一堂計算課,使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加深對法則及算理的認識,激發學習興趣,提高計算能力,並培養學生認真計算、書寫工整的良好學習習慣。練習是一種有目的、有步驟、有指導的教學活動。有目的性的練習就是要教師在設計安排練習題時,要悉心鑽研教材,緊緊圍繞教學目標精心安排。也就是說教師在設計練習時必須明確每一道題的練習意義,確保一步一個腳印,步步到位。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練習的優化。

因此在探索檢驗過程中我一共安排了4道題:31×1223×1341×2134×12前兩題主要是爲理解算理服務的,後兩題是爲了鞏固部分積的對位問題。計算是枯燥的,但也是有用的,引導學生能應用知識解決生活裏相關的實際問題,體會數學的作用,逐步樹立應用數學的意識,從而從“有用性”的外在角度刺激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更積極主動更有興趣的來學習今後的計算課。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滲透一種數學策略,掌握一種數學方法,使今後學生面對沒出現過的題目、類型或其他生活中的問題,不再驚慌不已、束手無措也是我本節課要傳達給學生的。

在教學的過程中我也發現了自己的許多不足,特別是作爲一名教師課堂智慧的缺少,如課堂提問的策略問題,面對學生的突發問題,不知道怎樣去引導。在今天部分積“0”問題的處理上就花費了大量時間,並且出現了很多重複教學的情況。我想了有了失敗,纔會去找原因,纔會去思索,纔會不斷去實踐,這樣在實踐反思中不段磨練自己,鍛鍊自己。

《筆算乘法》數學教學反思3

感觸一:注重學習過程,激發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來解決問題。

教學24x12=?時,我先讓學生進行“估算”,再由學生進行“計算”。計算過程中有學生進行“口算”,有學生進行“筆算”,口算方法靈活,筆算合理規範,呈現出算法多樣化的思維環境。在指導用豎式計算時,我採用:一讓學生自己先體會計算過程,二說是怎樣算的,三辯藉助多媒體每一步是怎樣得來的,爲什麼是這樣?四小結計算方法,五練習,“五步曲”逐層深入。在整個計算活動過程中,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思考空間和時間,讓其經歷計算過程,允許並鼓勵他們有不同算法,在學生獨立思考解決的基礎上,再讓學生髮表自己的觀點,傾聽同伴的解法,鼓勵學生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使學生在主動探索與合作交流中得到收穫,並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感觸二:準確捕捉了課堂生成問題,發揮了教師“傳授與解惑”的指導作用。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教師應該根據學生學習的需要及時的改變教學思路,靈活的改變教學設計,如何充分發揮教師的引領作用,在這節課中也得到了體現。

在處理“第二個因數的個位與第一個因數乘的積時有進位應如何算”

這一難點時,先指導算理,讓學生初步能夠明白。然後引用學生最容易出錯的地方

“用第二個因數十位上的數乘第一個因數有進位又怎麼辦”這一問題展開後面的教學。我敏銳地捕捉到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存在的實際問題,及時進行鍼對性的講解。還以多媒體出示了兩道檢查錯誤的讓學生去探究,進行算理的指導。透過比較與講解,及時幫助了學習障礙,發揮了教師“傳授與解惑指導作用”。

感觸三:練習應有層次性和多樣化。

學生初步掌握筆算的方法後,我用多媒體出示三道筆算題讓學生在草稿紙上做,再由多媒體演示筆算過程。後面用多媒體出示了兩道檢查錯誤的筆算題,由學生獨立完成。教師點評然後進行練習鞏固,練習的設計要注重多樣性,激發學生的興趣,還要注重練習的層次性,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練習是計算教學中重要的一個環節,學生對計算技能和算理的形成與消化、理解與掌握,往往是透過練習來檢驗,同時還能促使學生感悟、優化算法,提高計算的正確率。在練習設計時,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設計有層次的練習,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收穫,這樣才能使學生得到充分的發展。同時注意“以趣引導”,使學生由“要我學”到“我要學”,再到“我樂學”。

感觸四:教學中出現的不足

在讓學生自己試做24x12=?過程中,沒有一個學生會做,我腦子一片空白,不知怎麼辦纔好,最後改變了備課思路,由小組合作學習變成啓

髮式進行引導,效果還是不錯的。但在總結筆算的方法時,應該加上小組討論這一環節,會更好。

對於計算教學,需要我們教師做到服務生活,以趣匯入,算法多樣,不拘一格,分層練習,形式多樣。例如:最後我加了一道趣味數學題12x11,36x11透過計算髮現其中的奧妙。這些只要我們都做生活的有心人,計算教學一定會更加精彩!

《筆算乘法》數學教學反思4

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乘法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教學的重點是多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乘法,讓學生經歷豎式形成的過程,理解豎式計算中每一步的算理,掌握算法。

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在例1的教學中,先讓學生口算12╳3的方法,有這樣兩種方法:(1)12+12+12=36(2)10╳3=302╳3=630+6=36;然後讓學生嘗試列豎式進行計算,出現以下兩種方法:學生對於第一種方法只是憑感覺,說不出來爲什麼,但是第二種方法學生卻可以依據口算的方法說出算理。這兩種方法實際上第二種方法是第一種方法的算理依據,第一種是第二種方法的簡便書寫形式。在計算教學中,計算的算理是說明計算過程中的`依據和合理性,也就是爲什麼這樣計算。算理是由數學概念、性質、定律等內容構成的數學基礎理論知識。計算的算法是說明計算過程中的規則和邏輯順序,它通常是算理指導下的一些人爲規定。在下面這兩種方法中,第二種方法可以讓學生知道爲什麼這樣算,這樣算的已經是什麼。爲了讓豎式變得更加簡潔,簡便可以寫成第一種豎式的形式。但是,在教學中教師要說明在第一種方法中,個位2表示2個一,2╳3=6,6表示6個一,十位1╳3=3,1表示1個十乘3是3個十,表示的是30,所以寫在十位上。在這樣理解算理的基礎上,最後讓學生說一說先算什麼,再算什麼,明確算法。(1)12(2)12╳3╳33663036由此可見,數學上的算理是爲算法提供理論指導,而算法是使算理具體化。

《筆算乘法》數學教學反思5

我教學的是《筆算乘法》的第一課時,本課時的內容是學習《筆算乘法》的引路課,也是進一步學習多位數乘法的基礎。它是在學生已經比較熟練的掌握表內乘法,學會了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的口算、乘加兩步計算混合運算和萬以內數的組成的基礎上教學的。我教學的知識目標是:1、藉助算用結合的形式,讓學生了解多位數乘一位數計算(不進位)的必要性。2、透過算用結合的形式,讓學生經歷多位數乘一位數計算的過程,初步建立乘法豎式的計算模型,理解豎式的每一步含義。能力目標是:1、在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體驗計算方法的多樣化。2、生活情境的創設,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並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用知識遷移、類推的能力。3、透過問題的解決,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上完這節課,我覺得有些地方還是很成功的。

一、基於解決問題的背景下上筆算課,情境創設爲教學服務。

例題,我創設了一個“爲地震中的兒童捐書”的情境,讓學生經歷解讀資訊,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在解決第1個問題的過程中,首先,讓學生了解筆算的必要必性;同時,透過幾個措施理清算理和算法。最後透過對比,將估算、口算、筆算建立聯繫。問學生你有什麼發現,結論是方法是一樣的,讓學生更深理解算理,同時感受到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萬變不離其中。第二個問題的解決是鞏固2位數乘1位數的算理與算法。第三個問題的解決,是讓學 生體驗解決問題的多種策略,讓學生知道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算式不同,但結果是一樣的。綜合練習題,我創設了一個“老師們爲地震中的人們捐衣”的情境,目的是鞏固多位數乘一位數的基礎上,讓學生體驗算法的多樣化。

二、讓學生主動學,以學生的已有的知識爲起點。

解決第一個問題時,我先讓學生估一估,並連問:你能估算嗎?怎麼估?估大了還是估小了?因爲之前剛剛學過,很容易就喚醒學生的已有的知識。估完後,問學生,能口算嗎?既起到了複習的作用,也起到了鋪墊的作用,也體現了尊重學生的知識起點。再透過引導,讓學生了解筆算乘法的必要性,展開新課。

三、練習設計有思維增量。

基礎題:一組筆算題。3×2 23×2 223×2 之前面設及的都是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此組題中有三位數乘一位數,先讓學生說說223×2算理與算法,再讓學生對比三道算式,透過對比得出結論,方法是一樣的,再在223前面添一個2,讓學生感悟。

綜合題:老師們爲災區捐衣物。在掌握筆算乘法的基礎上,讓學生體驗算法的多樣化。

數形結合題:(1)先估後算。(2)先移後算。

本課節也還存在着一些問題:

1、面對學生的多種解法,還可以站得更高。在解決第三個問題時,讓學生分類,按解題思路的不同進行分類。對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會有所幫助。

2、31×2+33,應該問問學生31×2表示什麼意思?而不只是爲有新的解法而解題,是需要引導學生分析題意。

3、在對比口算、筆算有什麼相同處時,事先需要溝通,先要讓學生理解,教研員 田老師給了一個建議:在讓學生口算時,將過程板書下來,說一說6表示什麼,3表示什麼?筆算之後,再對比,就有對比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