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有效的語文學習方法

 記得盧梭在《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一文中說:“我覺得人類的各種知識中,最有用又最不完備的就是關於‘人’的知識。”而語文教學成爲集語言能力、文學修養、思維品性、心理素質、智慧靈氣於一體的綜合性教育活動,突出體現了人的知識和人的關懷。許多老師面對浩如煙海的人的知識,往往感到難以捉摸,疲於應付,教學時往往照本宣科,滿堂灌。這樣,學生就成了消極容器,收效甚微。

有效的語文學習方法

作爲母語教育,除了強調它的基礎性,發揮其工具性效能之外,更應強調它的發展性,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和人文素養,使學生成爲可終身持續發展的優秀公民,即語文教學一定要“授人以漁”,讓學生成爲真正的學習主人。爲此,每接手一班新生,上第一節課時我就告訴學生:語文學習沒有捷徑可走,多讀、多寫、多說是最簡單的方法,也是最有效、最偉大的方法。爲了突出語文的重要性和方便記憶,我把這種方法簡單歸納爲:天天作一些閱讀,品味人生世相;日日寫一點感悟,留住似水年華;人人練出色口才,闖出精彩人生。

一、天天作一些閱讀。

現在還有人把上學說成讀書,把有知識有文化的人稱作讀書人。的確,學校是一個讀書的場所,讀書可修身,讀書可養性。語文教學,在尊重升學率和追求理想發展之間的平衡點應該是閱讀。因爲,只有透過閱讀,學生才能思接千載、視通萬里;只有透過閱讀,學生才能腳踏實地放飛夢想;只有透過閱讀,學生才能洞明世事、健全人格。缺少了佔據學生全部心靈的閱讀,學生就沒有學習的願望,他們的精神世界也會變得狹窄和貧乏。

閱讀的內容很多,古今中外名著,時文雜選,天文歷史,詩詞戲劇。每學期開學初,我都要求每位學生至少準備一本或一份課外讀物,可以是《四書五經》、《三重門》、《荷馬史詩》;也可以是《雪國》、《讀者》、《雜文報》等等。總之,學生經過長時間的學習後,自習課就等同於休息時間,就是享受精神大餐的美好時刻,他們安靜的坐着,如飢似渴地吸取人類幾千年來的'文化營養,不一會他們就體力恢復,精神振奮,重燃學習的願望。有了書籍還要教學生學會閱讀。首先是要有選擇的讀,像文學名著、名人傳記,外國的莎士比亞、托爾斯泰、盧梭、邱吉爾等偉人作品最可讀。讀了邱吉爾《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就會驚歎他的演說具有鑄造歷史的非凡魅力。其次是要學會辯證思維,比如讀《水滸傳》,既要肯定人物仗義行俠的一面,又要看到愚忠和偏激的一面。再次是學會對比性閱讀,如看了《紅樓夢》和《簡愛》之後,對比三位女性的性格特點,我們會發現林黛玉身上的傲氣太多,薛寶釵的奴性太重,簡愛則是一個柔韌與剛陽的完美結合,因爲她雖地位低微,但卻能語破天驚:“你我在上帝面前都有是平等的。”

    二、 日日寫一點感悟。

我們語文教師都有同感--成也作文敗也作文。作文最能體現學生的語文水平。很多學生對作文有畏懼心理,面對作文題頭腦一片空白,迫於壓力就草草湊足幾百字應付了事,待老師講評讀作文時又覺得這些不是司空見慣的材料嗎?怎麼當時我就沒想到呢?可見學生腦中已經有了一定的貯存量,只是不能按需提取出來,因此我建議並要求學生每天寫札記。

衆所周知很多大文豪如魯迅、巴爾扎克就是寫札記的高手,古人也說“不動筆墨不看書”、“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要求學生作讀書札記,一方面是可以加深讀書的記憶,另一方面可以及時記錄讀書的感受。寫法上可以寫提綱摘錄內容要點和有價值的片段等;或者,把自己從文中探索到的道理用簡短的文字表達出來;或者,借古論今,翻出新意。總之,樣式靈活,不拘一格。

另外,提倡寫日記,把作文放在最真實最深厚又是最鮮活的生活基礎上,既讓學生留住了似水年華,又讓他們覺得作文原來是如此輕鬆,如此自由,甚至能讓一部分同學逐漸覺得,每天寫日記,如同吃飯睡覺一樣,是一種生活的需要。這樣,學生實際上就進入了一種很理想的寫作境界。 

 三、 人人練出色口才。

目前,很多學生的嘴巴很緊,在課堂上很少張口說話。究其原因,有害羞的,有害怕的,有因老師一言堂而沒有機會的,有因沒有興趣而無所謂的。現代世界最有成就的偉大教育家戴爾卡耐基曾說過一句經典的話:“一個人的成功只有百分之十五靠的是他的專業知識,而百分之八十五靠他的口才和交際技能。”可見,解放學生的嘴巴已經成了當務之急。語文課堂如何才能真正成爲學生的說壇呢?

首先要尊重學生。現在的學生雖有強烈的求知慾,渴望展示自己的才華,但同時自尊心也較強。因此要尊重學生,信任每一位學生,信任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潛能。像“某某,你說”、“你不用說了,某某來說”等這樣的提問方式最不可取;而像“不知你說些什麼”甚至“真笨,這也不懂”這樣的評價方式最忌諱。應多采取商量口吻,如“某某同學,你來爲大家說說,好嗎?”、“這個問題,我們請某某來說”,聽到這樣的提問,相信學生即使真的不懂回答,他的心裏也是舒暢的,這將爲以後問答關係的建立打下良好的基礎。

其次是有意設定“圈套”,使學生質疑。質疑可以喚醒、激活學生原有的資訊並積極思考,展開討論,從而解決疑難問題。如在教《祝福》時,我設疑:誰殺死了祥林嫂?有一個男生認爲是她自己殺死了自己,理由是她完全可以“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於是同學們便與他進行了激烈的辯論,他一人舌戰羣儒,而其他同學羣情激憤,爭相批駁其謬論,雙方都大膽地鍛鍊了口頭表達能力。

再次,積極開展各種活動,誘發學生說的興趣。可以透過設計各種場景與情景,讓學生扮演各種角色,以便讓學生對各種角色有切身體會,讓他們感覺到自己正在處理一些至關重要的實際問題,從而積極思考,熱烈發言,主動闡述自己對這一問題的獨到見解。如讓學生當商品推銷員,介紹商品的功能,看誰的口才好,能夠讓顧客高興地買下你所推薦的產品。這樣在鍛鍊學生口才與表演能力時,又鍛鍊了學生寫說明文的能力。總之,要走近社會與生活,透過尋找學生有興趣的話題,來誘開學生緊閉的嘴巴。

曾有人說,“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先得有一桶水”,然而給學生一杯水終究是一杯水,讓他們掌握多讀、多寫、多說的學習方法,實際上是幫他們找到一條生生不息的奔河,儘管這條河彎曲多折,但只要有決心和毅力,一定能夠享受到河流的清涼和樂趣。

總之,語文學習沒有捷徑可走,多讀、多寫、多說是最簡單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學生成了學習的主人,天天作一些閱讀,日日寫一點感悟,人人練出色口才,就能達到“語文學得好,天下路好走!”的境界。

 

標籤:語文 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