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平行與相交》教學反思(通用3篇)

作爲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平行與相交》教學反思(通用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平行與相交》教學反思(通用3篇)

《平行與相交》教學反思1

本節課設計合理,內容逐步推進,符合形式的認識特點,透過自主探究學習達到了學習目標。

在新課環節,先讓學生自己在紙上畫兩條直線,嘗試分類,然後小組交流,小組形成統一意見然後彙報分類情況。針對學生分類出現了兩種情況進行討論,使學生髮現學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分爲相交、不相交兩類。學生爲兩類:交叉的一類,不交叉的一類;交叉的一類,快要交叉的一類,不交叉的一類。教師對於這兩種分法引導:你們有不同的問題嗎?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透過想象直線是可以無限延伸的,使學生明白,看起來快要相交的一類實際上也屬於相交。總之,在分類過程中重點突出了引導學生弄清看似兩條直線不相交而事實上相交,先讓學生想象,再動手畫一畫驗證。

透過分類,先讓學生思維的侷限性暴露無疑,再在教師的引導,透過小組合作下悟出正確的分類方法,然後清楚的認識了什麼纔是相交、什麼纔是互相平行的兩條直線。使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有思維的頓悟,有心情的喜悅,切實經歷一個由模糊到清晰的知識構建過程。

在新課學習之中雖然透過合作學習解決了的本課的重點,但合作學習還感覺不到位,小組分工不夠明確,同組學生彙報不能互相補充,這是以後教師要加強指導的方面。

《平行與相交》教學反思2

我執教的這節《平行與相交》一課是青島版教材三年級下冊內容。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總結一下幾點:

1、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爲基礎

這部分內容對學生來說比較抽象和難以理解,縱觀整個單元的內容,它的第一課時是《線段、射線、直線》,之後纔是《平行與相交》。在這節課的教學中,考慮到學生的知識基礎和孩子們的接受程度,備課前,我一直在思考怎樣準確把握好教學起點,努力還學生一個“真實”的數學課堂,本節課我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從複習有關“線段”知識入手,喚起學生的回憶,爲教學射線與直線的探究學習做了較好的街接準備。同時,逐步培養學生對數學研究的興趣,用數學自身的魅力來吸引、感染學生。

2、以多媒體的展示爲橋樑

回顧在《平行與相交》的課堂教學中,沒有花架子,沒有與課堂無關的語言和行爲,沒有譁衆取寵的媒體展示,所有的一切教學手段都是爲教學服務,爲學生服務。課堂中射線和直線的特徵比較抽象,爲了更好的讓學生理解概念,我利用課件展示射線、直線無限延長,並透過學生的想象,更好的幫助學生建立表象。爲了便於學生理解互相垂直的概念,課件設定了三角板的驗證,師學生理解的更深刻。

3、以學生的自主探究爲主體

在教學中,我緊緊抓住“直線無限長”展開探究活動,提出“在無限大的平面上同學們任意的畫兩條直線,想一想他們的位置關係”“能不能把這幾種情況進行分分類?”這樣有思考價值的問題,學生透過想一想、畫一畫、分一分、說一說等多種活動進行觀察、思考,逐步認識到: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只有相交和不相交兩種情況,縱使這兩條直線暫時沒有相交,可是根據直線能無限延長的特點,它們延長之後還是會相交。這樣的教學不僅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而且透過分類,分層理解,既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又有利於提高學生生活實際,讓學生從自己的身邊發現數學知識,進一步培養學生觀察的能力,發現平行與相交現象。除了從主題圖中找平行現象,從生活中找,從身邊找,還讓學生動手指一指、拼一拼、畫一畫。透過這些練習,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對平行概念的理解,進一步拓展知識面,使學生克服學習數學的枯燥感。讓學生真正參與學習過程中來,在學習過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特別是在處理教學難點“在同一平面內”時不,我出示一個長方體盒子,在長方體的不同面上用兩隻鉛筆表示兩條不相交的直線,幫助學生理解平行與相交的關係 “必須在同一平面內”,這樣處理學生理解起來會更直觀到位,新知的訓練點和拓展點扎實有效。

總的來說,作爲一名數學老師,在今後的教育教學當中只有做到不斷的思考、不斷的反思才能使每一個處於不同水平,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不同程度的成功。

《平行與相交》教學反思3

《平行和相交》這一課內容看似很簡單,但是要讓學生弄透徹也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正是因爲自己開始對於教材內容過於輕視,導致這部分知識學生掌握的非常不紮實,一直處在似懂非懂的狀態,後期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彌補。爲了吸取經驗,我進行了反思,希望在今後的教學中能避免再犯此類錯誤。

對教材的把握和理解要怎樣才能非常到位,怎樣從學生的需求出發,以學生爲主體,創造性的使用教材,帶着這些問題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1、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我們的數學教學應從學生的數學現實出發,精心營造一個學生熟悉的空間,引導他們發現數學問題,探究數學規律。這節課從學生身邊熟悉的事物入手,圍牆的欄杆、操場的跑道、足球場的球門、籃框的支架,都是學生在學校裏經常能看見的,透過對這些圖形的形象演示,讓學生直觀看到真實世界中的“平行與相交”,爲學生創造了一個研究圖形特徵和關係的豐富情境,加強了學生的感性認識,有利於學生用身邊的數學現象理解數學知識,在探討、交流、分析中獲得數學概念,拉近了抽象的數學概念與生活實際的距離。雖然直觀情境創設的還不錯,但是我忽視了學生從抽象到具體,真正轉化爲知識所需要的時間,自以爲學生已經掌握了,所以加快了速度,結果導致學生沒有真正的消化吸收好,很長一段時間都是被老師拖着走,根本沒有真正的理解。

2、對教材的把握和理解到位,精心設計教學環節。

平行概念中的`“同一個平面”是學生理解的難點,於是我非常巧妙地設計了一個環節來化解這個難點。先讓學生結合具體的生活場景充分感知今天研究的每組都是兩條直線,再過出示教室裏的門框上的兩條線(一個畫有綠直線,在門上;一個畫有紅直線在門上面的窗上)擺放兩種位置。問:這時這兩條直線在同一個平面內嗎?把門開啟後在同一個平面內嗎?幾名學生上來摸,感知“同一平面”的含義。這部分知識學生理解起來不費勁,但是在做題的過程中能真正的靈活運用纔是難點。

3、讓學生在操作活動中加深對所學知識的體驗。

在學生建立平行概念後,組織學生展開充分的操作活動。畫平行線是本節課的一個重點。我沒有直接教給學生畫平行線的方法,而是在建立了平行的概念後,讓學生從生活中舉一些平行的例子;利用手中的工具想辦法在白紙上作出一組平行線,讓學生透過摺紙、直尺等方法化簡畫平行線,讓學生感知這樣畫平行線的不足,去探索平行線的畫法。由易到難,點子圖、方格圖,白紙上依次畫三組平行線,並讓學生上來演示自己的畫法,說清理由。然後透過對畫在白紙上的平行線進行置疑,引導學生髮現科學的畫法。完全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學習,也是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總結本節課的教學,我發現在教學中一定不能過於着急,新授課慢點,可以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思考,更有利於他們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學生自主探究,自主學習得到的知識印象更深刻。同時,我也發現並不是所有的知識都是學生能自主探究出來的,在這個時候教師適時的講解與引導就顯得尤爲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