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相交線教學反思

身爲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相交線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相交線教學反思

相交線教學反思 篇1

本節課是在七年級上冊學習過線、角的有關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兩直線位置關係的第一課時。對頂角是幾何求解、證明中的一個基本圖形,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的學習爲平行線條件和平行線的特徵的基礎,所以被本節內容相對簡單,但又非常重要。

《相交線》,學生平生第一次遇到幾何推理,而且要用數學符號語言表達出邏輯推理的過程,其難度是可以想象的,但是經過這一週的攻堅戰,學生的畏難情緒正在漸漸消失,他們從迷茫中慢慢理順着思路,我看到課堂上一雙雙眼睛漸漸明亮起來,學生們從幾何學習的“悟”中品味到了一點點數學的簡潔美、

邏輯推理成功的愉悅感;經歷了從認識到害怕、到再認識、到小的成功的過程,學生對幾何學習的積極性明顯增強,作業質量日漸提高。這一良性變化證明了教學中幾點收穫:

1、適時多給學生唱讚歌,激勵學生的求知慾;學生學得輕鬆一些。

2、在幾何入門教學中,可遞進式的逐步提高邏輯推理的嚴密性;爲學生留下思維的緩衝地帶,不可一步到位。

3、精心備好幾何入門課的同時,並根據學生的學情及時調整優化;使之最貼近學生;練習題作業題的設計上要多下功夫,體現從單一到運用再到綜合的循環上升。

4、多對學生的錯題進行辨析,多對學情分析反饋;

5、強化困難學生個別輔導,讓他們一題一得,落到實處;分層作業,共同提升;

我想突破求新,希望引入設計能比較自然的引出概念並揭示內涵。一開始有個問題糾纏着我,那就是對頂角的大小關係是由位置關係決定的,但是我剛上課就讓大家畫大小相同的角,合不合乎邏輯。經過反覆揣摩,我終於下定決心仍然如此設計。原因是我想首先學生是47中重點班的學生,加上該學校在搞自學模式,所以不會不預習,所以他們會自然想到作角兩邊的反向延長線得到所求角,另外作反向延長線的過程就是位置決定大小關係的過程,這在他們的`潛意識裏存在了。再者我想作爲區級觀摩課,大家都想聽聽新鮮的東西,哪怕它不一定好,但至少給各位老師一個討論的話題和空間,這樣就算是課上失敗了,也是有所值。於是開頭就定下來了。

對於學生上黑板作出的等角,我立即強調相等是觀察想象的結果,還需要進一步說明。對頂角的概念出來後,立即找到生活原型,以加強認識,聯繫生活。在辨別給出圖形是否爲對頂角的一組題目中,果然如課前所料,學生的幾何語言運用不夠熟練、嚴謹,我耐心地糾正,原因是幾何開始一定要讓學生重視幾何語言的表述,養成好習慣。在這個題目中我始終讓學生對照定義辨別,加強認識。在第二個問題中,對於如何有條理地不重不漏地找對應角這個問題涉及分類策略問題,爲防止跑題,所以簡單提及,並未在課堂上解決。

探究對頂角相等這個性質是本課的重難點,所以我的設計是先畫圖量角,讓學生有個感性認識,同時讓學生認識到度量是有誤差的,所以叫學生記下角的讀數,提出可不可以根據一個角的度數,計算出其對頂角的度數這樣一個問題。其實這個問題設計是承上啓下的,因爲證明比較困難,所以透過具體的度數計算以作鋪墊。結果證明這個設計是利於學生的思考的,因爲在證明時我聽到他們說出“和剛纔計算一樣”的話。

練習題的設定一來是鞏固,二來是讓學生體會轉化思想。圓錐頂角的測量設計是學生很感興趣的,它具有相當的挑戰性。在預設中,學生會有不同的設計,結果也是如此,他們想了很多和本節課知識聯繫不大的設計,比如測母線長和底面圓的直徑並還原畫出橫截面等腰三角形,然後測頂角等等,反應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爲鼓勵求異思維和創新思想,我對此表示認可和鼓勵。

由於課前 張繼兵老師叮囑我精心準備,併爲我提供了很多幫助,因此本節課堂預設是充分的,課堂生成是自然的。透過這節課讓我體會到越是看起來簡單的課,越是要精心鑽研教材,挖掘其在教材中的地位和蘊含的數學思想。

課堂教學永遠是動態的辯證的,對於這樣“反傳統”的引入設計到底弊利幾何,在圓錐頂角測量中要不要引導學生想到利用對頂角知識?給定直尺這樣的工具到底是引導還是暗示都需要反覆考慮,合理取捨。希望自己能透過公開課公開暴露問題,以求更多的同行給我更多的建議和幫助。

相交線教學反思 篇2

成功之處:本節課是在七年級上冊學習過線、角的有關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兩直線位置關係的第一課時.對頂角是幾何求解、證明中的一個基本圖形,其中對頂角相等也是證明中常用的結論,以此實現角之間的相互轉化.內容相對簡單,但又非常重要.對於學生上黑板作出的等角,我立即強調相等是觀察想象的結果,還需要進一步說明.對頂角的概念出來後,立即找到生活原型,以加強認識,聯繫生活.在辨別給出圖形是否爲對頂角的一組題目中,果然如課前所料,學生的幾何語言運用不夠熟練、嚴謹,我耐心地糾正,原因是幾何開始一定要讓學生重視幾何語言的表述,養成學習幾何的好習慣.在這個題目中我始終讓學生對照定義辨別,加強認識.探究對頂角相等這個性質是本課的重難點,所以我的設計是先畫圖量角,讓學生有個感性認識,同時讓學生認識到度量是有誤差的,所以叫學生記下角的讀數,提出可不可以根據一個角的度數,計算出其對頂角的度數這樣一個問題.其實這個問題設計是承上啓下的,因爲證明比較困難,所以透過具體的度數計算以作鋪墊.結果證明這個設計是利於學生的思考的,因爲在證明時我聽到他們說出“和剛纔計算一樣”的話.練習題的設定一來是鞏固,二來是讓學生體會轉化思想.

不足之處:本節課透過對比教學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及簡單的一些推理說明基本能掌握,但可能是課堂上沒有照顧到所有的學生導致部分學習有困難的孩子對推理說明類似的題目在解題過程中出現亂、繁等現象(個別學生甚至無法下手).課後要根據實際情況及時進行補差補缺,爭取不讓一個孩子掉隊.

相交線教學反思 篇3

課的開始,由於小學階段學生已經接觸過了平行線,我從觀察街道上的十字路口,展示兩條路相交的情景,引入課題,從而增強學生學習活動的親切感,同時也把學生推向主體學習地位。這爲引出本課的學習內容做了鋪墊。

在課堂中,讓學生回顧角的知識,讓學生從角的頂點和兩邊入手去尋找對頂角的特徵,讓學生有明確的方向向教學目標靠攏。在尋找對頂角的練習中明確指出兩條相交線就可以組成兩組對頂角,這爲最後的合作探究奠定了基礎。在探究對頂角的性質的時候,引導學生從已學的知識推倒對頂角相等,這符合學生的思維學習過程。在講解例2的過程中,讓學生思考並讓學生分析解題的思路,並將學生的解題思路和正確答案進行結合並板演,這爲習題的解題過程書寫提供了格式。在合作探究時,先告知學生在尋找對頂角組數時應先明確兩條相交線就可以組成兩組對頂角,這與前面前後呼應,最終總結出尋找對頂角的方法。最後學生總結這節課的收穫,使學生回顧一節課的重點和難點,起到強調鞏固作用。

此外本節課還存在諸多的不足之處:

1.在提出問題的時候,學生的思考時間較少,只有程度較好的學生思考出來,大部分學生都還在思考中。

2.欠缺對“學困生”的關注,沒能用更好的語言激發他們。

3.沒能讓每位學生都有足夠的時間發表自己的觀點。

4.沒能進行很好的知識延伸和拓展。

5.合作探究的題目有一定的難度,大多數學生還是沒能研究出結果。

標籤:教學 相交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