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初二地理教學反思

作爲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初二地理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初二地理教學反思

初二地理教學反思1

轉眼間這個學期已經過去了。在這學期中,有許多收穫也有很多遺憾。現將這個學期的教學工作回顧如下:

面對新課程改革的大環境,面對新教材,我感到壓力很大,未接觸新教材的一直認爲“中國地理”內容比較簡單,沒有什麼不易理解和把握的地方。但當我真正看到教材,才知道變化有多大。內容增加了,形式靈活了。對教師對學生的要求也提高了。怎麼才能適應新課程,更好地運用新教材,更好地教好學生呢?我想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一、 認真學習

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及與新課改有關的理論知識,爲自己的教學工作打下一個堅實的理論基礎。地理新教材充分體現了新課程的思想:即學習對學生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知識。重點是教會學生學習地理的方法與技能。在教學中一定要摒棄傳統的應試教育的教學方式,徹底轉變觀念,以促進學生能力的提高。

二、認真研究新教材

我們所用的地理教材靈活性強,充分考慮了學生的認知規律。不是系統的知識集合,而是靈活的需要教師學生積極參與的教學工具。與傳統教材有明顯區別。對於比較陌生的教材編排,更應認真鑽研,吃透。把握好教材,才能在教學中利用好教材。

三、組織好、引導好學生

學生是學習上的主體。新課改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應充分發揮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利用我校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探討新課程背景下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對於地理教學也有着重要意義,也與新教材中的衆多活動、閱讀思考等內容相吻合。

總之。新課程的實施,給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也要努力學習以適應這種要求。在今後的工作中,我一定繼續努力,以取得好的成績。

初二地理教學反思2

1、對學生自主學習的反思

在我們這小縣城,由於初中地理並非中考科目,也就是常說的副科,學生甚至很多地理老師並不重視,所以在地理教學中,絕大部分學生處於被動的學習狀態。在新課標的指導下,我覺得老師需要教會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體驗到自主學習的樂趣,並在自主學習中獲得知識。

例如:在上中國工業一課時,我在課前佈置學生預習,並根據學生的意願進行分工備課,然後在課堂上讓學生來當老師,可以提問,可以補充,可以自由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很高,都做了充分準備,這從上課的情景就可看出。“學生老師”當的有模有樣,臺下的同學也紛紛舉手發言,班級反應強烈。我故意坐在學生中間,如果覺得某個問題答案不確切或佔時間太多,不必重複回答,就舉手站起來發言,以質疑的形式引入下一個話題。每個問題同學們都完成的很好。還有不少同學躍躍欲試,紛紛要求第三節“中國的高技術產業”一節還由他們自己上。

課後反思:其實學生天生就有一種有所作爲,被人賞識的需要,他們需要自我實現,自我尊重;需要有對其他同學的生活產生影響的機會;需要得到我們的支援;需要做有趣並且有挑戰性的事情。關鍵在於老師能正確引導!

2、對教學設計的反思

在進行地理教學實踐時,有時會發覺地理教學效果或目的與預期的設計有較大差異,課後細細反思分析一下,原因在於忽視了對教學設計的實踐反思,因而難以使教學設計在實際應用時發揮出所預想的作用。因此,教師應積極反思教學設計與教學實踐是否合適,及時看到實踐過程中出現的誤差,不斷探求教學目的,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問題,積極改進,從而優化教學,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

在初中地理新教材中,大氣環境是個難點,而其中的有關天氣,氣候,季風等內容更是難中之難。如何將這些內容由抽象的理論和圖象轉化爲學生通俗易懂的知識,便對地理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於是在教學設計時可以試着編寫這樣一個案例,透過案例教學法來突破難點,案例如下:

赤壁之戰前夕,曹營在江北,東吳在江南,周瑜調兵遣將打黃蓋,獻連環計,爲火燒曹營精心準備。突然間,他想起自己竟然疏忽了一件大事,一下子急出病來。諸葛亮借探病之際,挑明周瑜的病根是“欠東風”,並允許借東風相助。其實諸葛亮只是預測到了過一段時間天氣會反常,故弄玄虛而已。

問題:

(1)赤壁位於我國哪一個省 試分析當地的氣候條件。

(2)周瑜爲什麼會因爲"欠東風"而急出病來

(3)我國形成最大季風區的地理因素有哪些

(4)我國東部季風區是季風氣候最爲典型的區域,試說明其氣候特徵。

(5)你認爲季風除了對軍事產生影響以外,還會對哪些方面有影響

這樣透過案例將要學習的內容轉變成一個個小問題,教師只提供背景資料,透過學生自己的探究找出答案,同時掌握天氣,氣候等知識,並瞭解形成該氣候的地理因素,同時拓展地理能力,事實證明,這樣教學學生很感興趣,而且將抽象的原理轉化爲直觀的材料,比一味的灌輸的效果要好的多元智能理論告訴我們: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智能組合,有自己的智能弱項和智能強項,也有與此相適應的獨特的認知方式。學生知識面有寬有窄,學習能力有高有低,認知能力有強有弱。教師必須正視學生之間的這種個體差異。比如可以在內容的呈現方式上進行認真的構思和設計,文字材料,圖象資訊,多媒體等等,照顧不同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能力要求。

3、對不足之處的反思

以上教學反思似乎都是成功的例子。其實,每當空閒之時我還在反思:爲什麼個別學生上課時表情冷漠,眼神空洞,思緒遊離在課堂之外……或許是因爲沒有及時賞識他的各種變化,還是因爲沒有滿足他的基本需求,差生轉化還有哪些好對策,我在今後還要不斷進行教學反思。

初二地理教學反思3

八年級上冊的地理教學工作即將進入尾聲,一學期的工作可以圓滿結束了。但是反思整個教學過程及結果,有時會發覺地理教學效果或目的與預期的設計有較大差異,課後細細分析一下,原因在於進行教學設計時忽視了對教學設計的實踐反思,因而也就難以使教學設計在實際應用時發揮出所預想的作用。因此,教師應積極反思教學設計與教學實踐是否合適,及時看到實踐過程中出現的誤差,不斷探求教學目的、教學工具、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問題,積極改進,從而優化教學,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

一、教學沒能真正達到教學目標,儘管我每次備課時在教學目標的設立,教材處理,教學方法,學法指導等諸方面都有自己的設計和安排,但是在真正的教學過程中更多的採用的是教師教知識,學生記知識的填鴨式的教學方法;生怕自己講的不夠多,有時一堂課下來,滿堂灌,原定的教學目標很難完全實現,教學目標無從談起。對策:教學目標的確立,要圍繞並使學生掌握與其生活和周圍世界密切相關的地理知識,透過學生的聯想,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對教學目標的實施,要正確處理師與生,教與學的關係,使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活動中,給足學生思考的空間,突顯在學生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切實達到教學活動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德育目標。

二、對教材的把握與切入點不準,缺乏教學方法的多樣性,使學生產生對地理學習的抑制情緒。現用的地理教材是在新的教育、教學思想和理念指導下編寫的,具有時代性和超前性,特別是強調了生活的地理和學習的實

用性,符合當代學生的學習心理和要求,但我教學過程當中仍然難棄傳統的思維和方式,乃至全搬教材,因此學生感到課堂空洞、乏味,久而久之產生了對地理學習的抑制情緒,影響了對地理學習的興趣和非智力因素的調動。對策:緊扣地理學科的特點,充分挖掘地理學科的特色,優化地理課堂教學。尤其要重視教學目標的確立、教學內容的處理和教學方法的選擇上達到最優化。例如:在教學素材的選取上,要充分圍繞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對學生終生有用的地理;教學方法上要突出個性化的教學,滿足學生的參與欲、表現欲、競爭感和成就感,透過對地理課堂教學的優化,培養學生對地理的興趣,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學習困難。

三、在教育教學上,沒能讓不同的學生在教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應該怎樣對學生進行教學,我會說要因材施教。可實際教學中,我又用一樣的標準去衡量每一位學生,要求每一位學生都應該掌握哪些知識,要求每一位學生完成同樣難度的作業等等。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地理成績的提高。對策:每一位學生固有的素質,學習態度,學習能力都不一樣,對學習有餘力的學生要幫助他們要更高層次前進。平時佈置作業時,讓優生做完書上的習題後,再加上兩三道有難度的題目,讓學生多多思考,提高學習能力。對於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則要降低學習要求,努力達到基本要求。佈置作業時,讓學習困難的學生,儘量完成書上的習題,課後習題不在加做。

人無完人,隨着我教學工作時間的增長和時代的進步,將會出現更多的不足之處,我只有在教學工作中,多多反思,改正教學中的缺點與不足,不斷進步,不斷完善,才能使自己成爲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

初二地理教學反思4

合作式學習方式是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一種有效方法,也是當前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重要途徑。課堂中利用小組合作學習可以提高單位時間中學生學習、交往、表達的頻度與效率,優勢互補,有利於培養探究意識和合作精神,也有利於學生口語交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發展。 對小組合作學習的概念表述,可謂衆說紛紜,但其本質是一樣的,即:小組合作學習是以小組爲基本組成單位,以小組成員之間的合作性活動爲載體,以小組共同達成教學目標爲目的,以小組總體成績和個人在小組中的表現爲評價依據的教學策略體系。透過半年來對小組合作式學習方式的體驗,我覺得要真正體現小組合作學習,其分組策略、問題策略和評價策略等的正確實施是至關重要的。下面我將自己在地理教學中對合作式學習方式的體驗反思如下:

(一)適時調整分組策略是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前提:

1、自由式:

分組可採取4~6位學生自由組合並選出組長的形式進行。由於是學生自願情況下的自由組合,因此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但自由式的小組合作,很可能出現組間異質、組內同質的分組,即學習基礎好的學生分在同一個小組(好好組合)、學習基礎薄弱學生分在同一組(差差組合),或者性格外向的歸在同一組(外外組合)、性格內向分在同一組(內內組合)。必然造成好好組合和外外組合的`小組發言積極,常常得分,得到教師的表揚和鼓勵

多,因此越學越有趣。相反,差差組合或內內組合的小組就可能索然無味,越學越沒勁,出現厭學的趨勢。因此在運用基本式合作學習4~5周以後,應對學生重新進行分組,轉爲基本式分組,這樣可保證各小組力量均衡,並使學生有機會同別的同學合作,從而使教學過程充滿生氣和新意。

2、基本式:

小組合作學習教學目前比較認同的是小組由4人至6人組成。大多數學校採取的是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辦法(小組成員的學習能力、學習興趣、個性不盡相同)。每個成員在小組中都要被賦予特定的職責。如"主持人"要掌握小組學習的進程,安排發言順序;"記錄員"要記錄小組學習的過程和結果;"檢查員"要檢查小組成員的學習情況,確認每位成員都完成了學習任務……爲了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可讓小組成員定期交換分工。其學習的一般步驟是:組內成員自學→在"主持人"的協調下學生依次發表意見(相同的意見不再重複)→若經過爭論後大家的意見仍不統一,則由"記錄員"記錄下來,待小組彙報時提交全班討論。

3、特殊式:

特殊式是教師依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目標,臨時採取的分組形式。

(1)同桌式:地理教學中,地圖的使用是經常化的,在地圖中要尋找某一地理要素,如果採取同桌互助,則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別是在不同的頁面中,尋找地理事物的內在聯繫時,同桌的兩

位同學分別翻到不同的頁面,進行對照,可以減少頁面的翻動,而且直觀明瞭。例如:要查剛果盆地的氣候類型,就可以一位同學翻到地形圖找到剛果盆地,另外一位同學翻到氣候類型分佈圖。

(2)並列式:對於幾個平行並列的內容,讓各小組負責一項內容,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然後在課堂上彙報,達到全班學習的目的。如:湘教版氣候類型一節學習,就可以根據熱帶、亞熱帶、溫帶、寒帶四個部分,要求班級中的四個大組,分別就各帶有哪些氣候類型,各氣候類型的分佈、特徵和成因及該帶氣候的共同特徵,進行說明。還比如:三大宗教、三大人種、國際組織等內容的學習,採取並列式的分組,都能達到很好的效果。

(3)拼盤式。拼盤式就是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之後,把一項學習任務分割成幾個部分,各小組的各個成員負責掌握其中的一個部分,然後將分在不同小組學習同一部分任務的學生集中起來,組成一個個專家組,共同學習和研究所承擔的任務以至熟練掌握。然後全部學生都回到自己的小組中去,分別就自己掌握的那部分內容教給組內其他同學,從而全面掌握全部的學習任務。

(4)課題式: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是課程改革賦予教師的一項新的使命。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是學生把已有的知識拓展到生活、生產的實際中,是課程標準中學習有用地理這一理念的有力體現。它由學生提出問題,在教師的指導下開展活動,學生積極性應得到最大的張揚。因此採取組內同質、組間異質的分組原則,可以讓有相近性格、興趣、愛好的同學分在同一小組,成員的多少,也可以根據課題的大小,靈活處理。這樣學生開展活動的興趣高漲,保證了實踐活動的持久、順利開展。

(5)辯論式:在課改前,對於人文地理部分,教師大多采用講授法進行,考試時學生背一背了事。而初中人文地理的學科地位,筆者認爲重在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新課程非常注重學生對人文地理部分的掌握,教材也相應增加了篇幅,因此如何加強學生對人文地理的掌握是擺在地理教師面前的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對學生分組,根據不同的觀點,課前蒐集資料,課堂上進行辯論,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如:人口的增長問題、農村人口向城市遷移問題、文化遺產保護與經濟發展問題等都是很好的辯論題目。這時的分組可以採取全班分爲兩個大組進行。

(二)正確實施問題策略是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關鍵:

1、問題要明確:小組合作學習探討的問題一定要明確,要緊緊扣住課程標準,從知識、能力、情感的三維度目標入手,設計出明確的活動要求,切忌模棱兩可。

2、問題要精選:教師設計的問題要有利於促進學生動腦,主動探究地理知識,有利於集體研究,促進合作學習。不提出過於簡單,不假思索就能解決的問題。問題過於簡單,學生張口就會,看起來氣氛活躍,久而久之,學生容易形成思維惰性,不利於創新意識的培養。同時小組合作學習要經常進行,但並非每堂必要,要視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學生實際而定。一般一節課最多兩個回合。因此一定要精選問題,把具有開放性、探究性的問題,或趣味性、生活性的問題,或熱點性、規律性的問題作爲小組合作學習的載體。對過於簡單的問題可以採取講授法或學生回答的方式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