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五年級語文下冊晏子使楚教案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五年級語文下冊晏子使楚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五年級語文下冊晏子使楚教案

五年級語文下冊晏子使楚教案1

【教學目標】

1.會寫14個生字,會認8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侮辱、威風、矮小、冷笑、爲難”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晏子能言善辯的才能和維護國家尊嚴的精神,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透過朗讀體會晏子語言的巧妙,並從他機智的回答中體會人物的特點。

【教學難點】

體會晏子能言善辯的才能和維護國家尊嚴的精神。

【教學準備】

學生課前查詢學習晏子的故事。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瞭解晏子

1.揭題:同學們,你們瞭解晏子嗎?

同學們交流課前準備的資料。

晏子的真名叫晏嬰,那爲什麼又叫他晏子呢?

(說明“子”是古代對有學問有貢獻的男性的尊稱,比如:孔子、孟子、莊子等)

2.過渡: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課文就是寫晏子出使楚國的故事。

3.教師板書課題:晏子使楚

4.導言:

《晏子使楚》的故事發生在20xx多年前的春秋時期。晏子受齊王的派遣隻身出使楚國,爲了能及時瞭解他出訪的情況,同學們,想不想當一回齊國的小記者,隨大夫晏子出使楚國?現在我們就出發,跟隨晏子出使楚國。

二、初讀感知,整體感知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朗讀課文,教師提出初讀要求:

(1)根據拼音,讀準生字詞的讀音,把課文讀通順。

(2)想想課文講了哪幾件事?

2.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1)生字新詞:注意“大夫”的讀音,現在讀“dàifu”,是“醫生”的意思,過去讀“dàfū”是官職的稱呼。

(2)請同學們讀一讀難讀的句子

3.全班討論:

(1)課文講了三件事,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都反駁了楚王,維護了齊國的尊嚴。

小組交流,其他學生可以補充。

(2)試着給課文分分段:

(1)哪些段落是寫三件事的?

三、再讀課文,走近晏子

1.大聲朗讀課文,想想課文讓你感到最氣憤的是什麼?讓你感到最高興的又是什麼?

2.課堂交流,並朗讀相應的課文:

(1)最氣憤的是:楚王“想趁機侮辱晏子,顯顯楚國的威風。”

(2)最高興的是:“從那以後,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3.引向深入:那晏子又是怎樣達到反侮辱的呢?

四、深入閱讀,體會智慧

(一)研讀晏子和楚王間的第一回合較量:

1.找出晏子面對楚王的侮辱,如何反駁的句子。

2.自由朗讀這句話,你認爲晏子反駁的話中哪一句最厲害?

學生自由回答,只要說得有理就予以肯定。

3.晏子面對楚王的侮辱,又是怎樣對接待的人說這番話呢?請選擇合適的提示語,然後讀一讀,說說你爲什麼這樣選擇?

4.有感情地朗讀第三自然段。

第二課時

一、深入閱讀,體會智慧

(一)研讀晏子和楚王間的第二回合較量:

1.自由朗讀第四自然段,說一說你最喜歡哪句話?爲什麼?

2.課堂交流,隨機點撥:

(1)這是什麼話?我國首都臨

淄住滿了人。大夥兒都把袖子舉起來,就練成了一片雲;大夥兒甩一把汗,就像下了一陣雨;街上的行人肩擦肩,腳碰腳。大王怎麼說齊國沒有人了呢?

【這句話形象地寫出了齊國首都臨淄的人多。】

(2)訪問上等的國家就派上等人去,訪問下等的國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這兒了。

【理解這句話的推理,隱含了“楚國是一個下等國家。”體會晏子的智慧和說話的技巧。】

(二)研讀晏子和楚王間的第三回較量:

1.自學課文第五自然段,劃出晏子說的話,想想說的是什麼意思

(1)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這種柑橘一種到淮北,就只能結又小又苦的枳,還不是因爲水土不同嗎?同樣的道理,齊國人在齊國能安居樂業,一到楚國就做起強盜來了,也許是兩國的水土不同吧。

A.理解兩個“水土”的不同含義。

【第一個“水土”是指“氣候、土壤等條件”;第二個“水土”是“社會環境、社會風氣”的意思。】

B.這段話隱含了什麼意思?

【楚國的社會風氣不好。】

2.有感情的朗讀第五自然段。

二、品味晏子的話,體會語言的藝術

1.快速瀏覽課文,劃出晏子反擊楚王的話,把自己的體會感悟寫在旁邊。

我們請三位同學來讀一讀三次交鋒的精彩畫面。

2.過渡:我想僅僅讀一讀是不能完全體會出晏子語言的魅力,我們還可以把自己的思考,感受,與小組成員交流交流,共同去品味,體會晏子語言的妙處所在。

3.交流、品味:

(1)同學們,剛剛大家在小組內體會地非常充分,現在我們一起來分享你們的體會。

(2)討論:你們覺得這三次交鋒的場面能打亂順序嗎?爲什麼不能?

那我們就以故事發展的順序來分享三次交鋒的精彩畫面吧。

(3)點評:

第一次:順水推舟——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第二次:欲擒故縱——置之死地而後生。

第三次:借力發力——四兩撥千斤。

三、感情朗讀,理解晏子

1.用一個詞語來概括晏子是一個怎樣的人?

【臨危不懼、口齒伶俐、熱愛祖國、足智多謀、能言善辯……】

2.想象一下,晏子長什麼樣?面對楚王他是一個怎樣的形象?

3.嘗試份角色朗讀課文。先分組準備,再課堂朗讀。

四、總結課文,拓展延伸

1.我想如果晏子回到齊國,齊王大喜,一定會給他開一個慶功宴。請你想一想,晏子獲勝的法寶究竟是什麼?

(1)才智過人,有善辯的口才。

(2)侮辱晏子就是侮辱齊國,在晏子的心中,不會讓自己的祖國受到侮辱,他愛國,所以促使他一次又一次維護了祖國的尊嚴。

(3)正義在晏子一方,邪不壓正。

小結:現在我們明白了,晏子的確才智超羣,現在明白了爲什麼稱它爲晏子的原因了吧。

2.拓展:

一次,德國大詩人歌德和一個尖刻的評論家狹路相逢,兩人面對面站着。批評家說:“我從來不給傻瓜讓路。”歌德趕緊讓到一邊,微笑着說:“我正好相反。”

五、作業:

1.摘錄晏子反駁楚王的話。

2.排練課本劇。

五年級語文下冊晏子使楚教案2

教學目標:

1、透過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句子間的邏輯關係,學習簡單的推理。

2、學會生字新詞。

3、理解課文意思,瞭解楚王是用什麼辦法三次侮辱晏子的,晏子是用什麼辦法反駁楚王的。

4、引導學生理解宴子出使楚國時表現出的聰明、才智和維護齊國尊嚴的思想品質。教學重點:能理解課文意思,瞭解楚王是用什麼辦法三次侮辱晏子的,晏子是用什麼辦法反駁楚王的。理解宴子出使楚國時表現出的聰明、才智和維護齊國尊嚴的思想品質。教學難點:理解句子間的邏輯關係,學習簡單的推理。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設計說明:

晏子,春秋時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當過齊國宰相。課文記敘了晏子出使楚國時,智鬥楚王,維護齊國尊嚴的三個小故事。課文就是由“進城門”、“見楚王”、“赴酒席”三個小故事組成。三個小故事的記敘方法基本一致,都是先寫楚王想侮辱晏子,再是寫晏子智鬥楚王,最後寫楚王只好認輸。課文中晏子是怎樣智鬥楚王的,爲什麼晏子的話會駁得楚王無言以對?這是本課教學的重點,也是學生學習中的難點。

教學步驟:

一、揭示課題。

我國曆史上的春秋時代,出現過許多政治家、思想家,晏子就是其中的一個。晏子是春秋時代齊國人,當過齊國的宰相。晏子善於言辭,機智果敢,是當時著名的外交家。這篇課文就是寫晏子的故事。

從課文中找出有關的語句,說說課題中的“使”作什麼解釋?並且說出課題的意思。

(“使”是出使的意思,課題的意思是“晏子作爲齊國的使者出使楚國。”)

二、讀課文,自學字詞。

要求讀準生字字音,理解字詞。

讀準字音:淄

指導書寫:淄、敝(筆順)辱、臣(筆順)

理解詞語:大夫、欺君之罪、侮辱、敝國

安居樂業、得意洋洋、囚犯

三、再讀課文,理清課文層次。

1、課文寫了晏子的'幾個故事?從哪裏到哪裏是寫這幾個故事的,給課文分段。

2、讀課文中的三個小故事,用晏子說的話概括每個故事的主要內容。

四、閱讀了解三個故事。

(一)閱讀理解第一個故事。

1、默讀思考:楚王是怎樣侮辱晏子的?

2、晏子說“楚國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這句話的言下之意是什麼?

理解晏子的推理方法:

訪問狗國得鑽狗洞,楚國開的是狗洞,所以________

3、楚王聽到傳話,爲什麼只好吩咐開啟城門,楚王當時是怎樣想的?

(如果讓晏子從狗洞進來,那麼楚國就成了狗國,楚王也成了狗國之王了。所以他只好吩咐開啟城門。)

4、有感情地朗讀這個小故事。

(二)閱讀理解第2、3兩個故事。

1、默讀思考:這兩個故事中楚王是怎樣侮辱晏子的,晏子是怎樣回擊楚王的,結果怎樣?

結合填空理解晏子話的含義:

(1)上等人訪問上等國家,下等人訪問下等國家,我最不中用,所以派我來訪問楚國,因爲楚國是____。

(2)齊國人在齊國安居樂業,到了楚國卻做起了強盜,因爲____。這句話中的“水土不同”是指____

2、有感情地朗讀兩個小故事。

(三)總結課文,鞏固練習。

1、朗讀全文。讀後討論:晏子是個怎樣的人?

(機智果敢,善於言辭,熱愛自己的國家)

2、複述故事。

每人選擇一個小故事,準備後複述。

3、按要求摘錄課文中的詞語。

(1)寫動作的:____

(2)寫神態的:____

(3)寫外貌的:____

五年級語文下冊晏子使楚教案3

教學目標:

1、學生能夠正確認讀並且正確書寫本課的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創造性地複述課文,表演課本劇。

3、瞭解故事內容,理解晏子反駁的話,體會他出使楚國時表現出的沉着睿智、機智靈活,以及維護齊國尊嚴的凜然氣節。

4、初步瞭解句子之間的邏輯關係,認識簡單的推理。

5、激發學生爲維護國家尊嚴而挺身而出,據理力爭的愛國情感和懂得尊重他人的道理。

 教學重點:

瞭解故事內容,理解晏子反駁的話,體會他的沉着睿智、機智靈活,以及維護齊國尊嚴的凜然氣節。

教學難點:

初步瞭解句子之間的邏輯關係,認識簡單的推理。

 教學設計:

一、簡介背景,揭題。

距今二千多年前,我國曆史上曾出現過一個羣雄紛爭的春秋戰國時代,其中齊國和楚國是大國,而齊國的強大離不開一個人,此人雖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辯,口才極好,被派到其它國家執行外交任務,幫助齊國解決了許多外交上的爭端,他就是晏子。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預習向大家介紹一下晏子。揭示課題,理解“使”、“楚”是什麼意思?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教師提出初讀要求:

1)根據拼音,讀準生字詞的讀音。

2)根據課文內容,想想課文講了幾件事,都是什麼事?

3)將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2、交流以上問題。

1)學生提出自己拿不準的字音,全班交流。

2)課文講了三件事,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都反駁了楚王,維護了齊國的尊嚴。(學生交流,其他同學可以補充。)

3)提出不懂的詞和句,師生一起討論交流。

三、深入探究課文,突破重難點。

1、默讀課文,思考並勾畫理解:

1)楚王爲什麼要侮辱晏子?

默讀課文,畫出有關的句子。可啓發學生聯繫課文有關句子與背景,作深入地探討。楚國國勢強盛,有吞併各國的野心。侮辱晏子,就是侮辱齊國,顯示國威,就是要嚇倒齊國,使齊國臣服。

2)楚王是怎樣侮辱晏子的?

從第三、四、五自然段中畫出晏子言行的句子,可引導學生把楚王三次對晏子的侮辱連起來,做比較、分析,梳理出楚王策略和情緒的變化。第一次,就晏子身材矮小發難,這是抓住晏子體形弱點進行侮辱,楚王心中很得意。第二次,楚王以貌取人,加大侮辱的程度,辱罵晏子無能,侮辱點由外而內,由晏子個人延伸到齊國,楚王心中已經惱怒。第三次,在前兩次失敗後爲挽回面子所作的更重的辱罵,採取迂迴戰術,不再直接對晏子,而是虛擬捉盜賊事件侮辱齊國人的人品,楚王心中既得意又狂傲。

3)晏子是怎樣反駁的?

晏子第一次對楚王侮辱的反駁:不是直白地表示不鑽洞,而是用無漏可擊的推理判斷讓對方服輸。“這是個狗洞,不是城門。只有訪問‘狗國’,才從狗洞進去。我在這兒等一會兒。你們先去問個明白,楚國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國家?”先肯定兩點:一是“這是狗洞”,二是“訪問‘狗國’才從狗洞進去”。進而依兩個肯定的判斷讓楚王去推理,使楚王不得不大開城門迎接晏子。第二、三次反駁可由學生獨立地領悟。要鼓勵學生有創意地理解,以發展思維的獨創性。比如閱讀晏子第二次反駁,可能有的學生會領悟到,晏子反駁不僅有力,而且很藝術。楚王說齊國沒有人,是指沒有人才。晏子以故意沒聽懂以及誇張和取笑的方法反駁楚王。當楚王更明確侮辱晏子和齊國時,晏子裝作爲難,提出撒謊和說實話的請求,然後用貶低自己爲“最不中用”的人,鞭撻楚國爲最下等國家。這中間有裝傻、自貶、取笑、賣弄,在嘻笑之間一步一步地把楚王引到尷尬的地步。第三次反駁更爲藝術,採取將計就計的辦法,不揭露楚王的栽贓,而是以橘生淮南淮北結不同果實爲例,說出一個結論:水土不同,結果不同。再用這個事實去評價盜賊這件事,這是守中有攻:楚國是生養盜賊的國家。

2、小組討論交流,小組解決不了的問題記下來,待全班交流時共同解決。

3、全班交流。(指定一個小組回答,其他小組作補充。)

4、楚王聽了晏子的話是怎樣做的?爲什麼“只好”這樣做?

楚王在才智過人的晏子面前弄巧成拙處於被動尷尬的境地,對晏子毫無辦法,不敢不尊敬晏子了。

5、爲什麼楚王不敢不尊敬晏子了?

楚王領教了晏子的聰明才智,不敢再生侮辱、取笑宴子的念頭了。

6、小結:楚王仗勢欺人,想顯示一下自己國家的威風,侮辱晏子,實質是侮辱與楚國平等的齊國,晏子每次都能因勢利導,逼楚王於被動地位,維護了國家的尊嚴。

5、進一步理解晏子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的這種精神在今天有什麼重要意義,給予我們每個人怎樣的啓迪。

6、教師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可以邊講課文,邊指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也可以學完三個小故事後,採用分角色朗讀的方式,有感情朗讀課文。

四、表演《晏子使楚》的故事。

學生分組表演,教師引導學生評價,可從語言、神態、動作等幾方面評價。

作業設計:

必做題:

1、生字組詞

2、把晏子使楚的故事講給別人聽。

選做題:

小組合作表演課本劇。

實踐創新作業:

收集晏子的故事。

板書設計:

晏子使楚

楚王鑽狗洞下等人押強盜晏子

(失敗) (勝利)

狗國 下等國生盜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