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談文學對藝術對生活的模仿

摘要:文學對藝術對生活的模仿,這種現象的產生,漸漸的出現了一批文藝理論家。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和賀拉斯也從這些文藝理論中總結了自己的觀點,但是他們的觀點中是有繼承和發展的。

談文學對藝術對生活的模仿

關鍵詞:模仿論;柏拉圖;亞里士多德;賀拉斯;古希臘

人類出現了文學藝術,人們就對這樣的藝術提出了文藝理論的觀點,這樣,在西方就有一批卓越的文藝理論家出現,從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到賀拉斯就這樣出現了。他們對模仿論的看法也就這樣出現了。

一、柏拉圖的理論觀點

(一)理式說      

理式是柏拉圖哲學體系的理論基石,在他的理論中認爲文學理式的,他認爲“文藝是理式的摹仿”  ,其中,“自然”是以“理式”爲藍本的,理式是第一性,自然是第二性。文藝摹仿自然,只能摹仿事物的“外形”和“影像 ”。貴族身份註定他會站在貴族階級一方, 這無疑會表現在他的文藝思想上。他希望文藝能爲貴族統治階級服務,反對現實主義,否定文藝的真實性,因此,“模仿說”決定他的政治色彩。柏拉圖的文藝觀是建立在客觀唯心主義基礎上的,認爲現實世界的不真實決定了對現實世界的 模仿也是不真實的。在他看來,感性世界纔是真實的,自然也就離真實的感性世界更遠,“摹本的摹本”自然無真實性可言。他的“模仿說”是一種機械的“模仿說”認爲模仿只是對事物簡單的表象抄襲,他的模仿論從客觀唯心主義的哲學思想出發,認爲有不模仿現實的藝術,也有模仿現實的藝術,模仿只是對現實世界的簡單模擬。不能變現事物的本質,因此我們可以看出,文藝摹仿自然,理式摹仿論實質是唯心主義。

(二)、靈感說

柏拉圖式古希臘靈感說的集大成者,認爲靈感說的基本含義是“神助”、“陶醉”、“迷狂”。而靈感的獲得過程是靈魂對真善美理式世界的回憶。他認爲靈感是文藝活動中存在的特有現象,有沒得文藝作品就是靈感的產物,單憑理智創作不出有沒得藝術作品;也不是單憑技藝;強調靈感都是人的不朽靈魂“見到塵世的美”而回憶起“真正的美”,指出了藝術離不開現實的觸發,但又不只停留在對現實的摹寫上,而是努力創造有普遍性理想美的形象過程。

二、亞里士多德的理論觀點

(一)、文藝模仿論

亞里士多德繼承了傳統的摹仿論,但在人的摹仿能力上強調人的天性和理性。文藝求相似又比原物美,文藝是在現與表現的統一。亞里士多德對柏拉圖的模仿論有批判繼承,文藝對現實世界的反映,是現實世界的本質規律的再現,藝術可以引起人們的快感,起到淨化和教育作用。亞里士多德屬於中產階級,是自然科學家,這就決定他的“模仿說”不會有階級偏見,因爲他對世界進行了客觀、科學的分析。他看到了藝術與現實的辯證關係,從而使他走入了現實主義的領域,向唯物主義靠攏。他認爲模仿是一種認識活動和學習方式,是人的天性,人和動物的區別之一就在於人善於模仿,人類最初的知識就是從模仿中得來的。他強調現實世界是真實的,模仿現實世界的藝術必然也是真實的,這與柏拉圖的觀點正好相反。而且他認爲藝術不是世界的表象,而是現實世界的必然性和普遍性。亞里士多德給予模仿很高的評價,它可以使人們從客觀世界中獲得知識,產生快感,這是藝術的效用之一,比如音樂的教育作用,以及悲劇模仿現實所產生的淨化作用。此外,還認爲現實世界本質規律的概括就是藝術創造,這種創造不僅會使現實中美的東西更美,而且會使醜的東西變美,也就是說,現實中的美醜皆可模仿,只要模仿能揭示出事物的內在本質和規律。與柏拉圖不同,他很重視藝術主體的作用,指出藝術模仿的對象是現實生活中的人,藝術的目的是反映現實生活,這突破了藝術模仿自然的傳統觀點。他強調藝術主體的能動作用,藝術創造取決於創造者,而不是創造對象。照事物應有的樣子去臨摹對象,而在於創造藝術形象,透過特殊的具體事物表現本質,藝術形象比現實生活更具普遍性。亞里士多德在柏拉圖的理論上進行了繼承,他認爲一切藝術都是摹仿,但是他的觀點拋棄了柏拉圖“理式 ”的概念,認爲文藝個人能夠真實的反應社會現實。

(二)、悲劇理論

他首先對悲劇下了定義,認爲“悲劇是對於一個嚴肅的、完整的、有一定長度的行動的摹仿。”在悲劇中,摹仿是藉助悲劇人物的動作來表現的,而不是採取敘述法。而且悲劇開始就是表現崇高。而亞里士多德對美學思想的最大貢獻是提出詩要表現出人物在特定情境中的言行,這是人物、情節典型化的萌芽。在悲劇中,重情節而輕性格,悲劇中沒有行動,則不成爲悲劇,但沒有性格,仍不失爲悲劇。這些都是由悲劇的目的決定的,而且在悲劇中,悲劇人物必須善良,衝突的本質是好人犯了錯誤,但是也有一半人的弱點。這就是他對悲劇的界定。

三、賀拉斯的理論觀點

(一)古典主義原則

賀拉斯在創作中,竭力推崇古希臘的文學,主張向古希臘文學作品爲典範,這種以古希臘文學作品爲典範的文學主張,被成爲古典主義。而他就是古典主義的奠基人。提出了古典主義的合理原則。他推崇古希臘文藝完美的形式主張天起,就無形中模仿着現實世界的客觀存在, 模仿說” 現實更真實,“藝術所模仿的決不是柏拉圖所說的現實世 實世界是感性世界的摹本,藝術作爲現實世界的摹本,模仿是他推崇的方法,但藝術主體的作用不在於忠實地的積極作用。這是一種自然主義觀點,是反現實主義的。亞里士多德等前人的“模仿說”,又加進了自己的一些新借鑑它的題材、 體裁、 結構, 甚至語言美,又不忽視文藝思想內容的充實;既重視道德教化功道德教化強調文藝形式的'合式原則,認爲作品各個組成部分要完整統一,和諧一致,人物性格的刻畫要符合人物的年齡、身份,語言風格也要恰到好處。同時,他很重視文藝的思想內容,有條理、理性化的文藝思想會使 人印象深刻。

(二)、恰到好處的原則

賀拉斯接受了藝術模仿自然的觀點,但他認爲藝術並不是對自然的單純摹寫,藝術可以創造、虛構,只要合情合理,主張到生活中去尋找原型,從生活中汲取活生生的語言,所以,作家應該具有生活經驗和真情實感。賀拉斯在推崇古希臘文學,而古希臘文學的最高原則便是合式。指和諧、適當、妥帖得體,在形象上做到統一一致,情節上相一致,語言上,個別句子服從整體,人物的性格要符合年齡特徵;對人物有定型化、類型化的要求;要有高貴的內容與優雅的形式。把亞里士多德的典型化發展爲符合合理原則萌芽的人物性格定型的觀點,並繼承了亞里士多德主 張情節合情合理的思想。

賀拉斯繼承了亞里士多德的觀點。他還關於藝術對現實的反作用問題,他提出了“寓教於樂”的美學思想,主張道德教化功用與審美娛即“勸諭讀者,又使他喜愛”。實際上,他是把審美娛樂看做實現藝術道德教化目的的手段。總之,賀拉斯主張 文藝創作既要模仿自然客體,又要表現主體情感;既要遵循古典文藝傳統,又要進行創新;既重視形式的應用,又不忽視審美娛樂功用。

 

四、一脈相承的模仿說

柏拉圖、 亞里士多德和賀拉斯關於 “模仿說” 的觀點是一脈相承的, 後者都是在前者的基礎上加以繼承和發展。但從中也可以清楚地看到, 亞里士多德的摹仿論起了承前啓後的作用,在總結前人的基礎上,開創 “摹仿說” 了新的文藝理論體系。後來的賀拉斯對其進行了豐富,進行了多角度的研究,探討了藝術與現實生活的關係,完善了詩學體系。他們的文藝思想具有開創性的歷史價值,對西方思想具有重大的導向作用,對後世的巨大貢獻和影響是不可磨滅,柏拉圖注重“理式”說,因爲他自生的原因,他的摹仿論具有唯心主義的觀點,亞里士多德在他的基礎上升華,逐漸得發展,認爲藝術並不時單純的摹仿,而是對現實真實的反應,他放棄了理念的說法,提出了自己的見解,要摹仿古典的作品,不只是在題材方面,在寫作技巧上也是要遵循古典的作品。在這點上,賀拉斯也贊成亞里士多德的說法,他在語言上提出了不斷的革新詞彙,他認爲不管是摹仿還是文藝作品都應該遵循適度的原則,寫詩應該遵循一定的格律,明確提出作家應在生活中去尋找素材。柏拉圖認爲摹仿要爲 “理想國”而服務,這是爲了統治。但是他並沒有否定文藝摹仿論,而亞里士多德也贊成這一觀點,認爲藝術不僅是複製,而是一種創造性的生活,在寫作時,不時一種簡單的摹仿,而是一種創造。賀拉斯提出“寫詩是給人益處和樂趣,使讀者愉快,並教人生活,”他認爲要“寓教於樂”。他們的思想都是在不斷的發展的,雖然有差別,但都是在前面的經驗上不斷的昇華,最後提出了自己的理論。不管是文藝的摹仿說,還是摹仿在文藝作品中的作用,他們都闡釋了自己的觀點。

參考文獻:

[1]童慶炳.曹衛東.西方文論專題十講[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亞里士多德.詩學[M].陳中梅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

[3]陳中梅.詩學附錄.詩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226.

[4]羅念生、楊周翰譯.詩學詩藝[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7.118.

[5]李衍柱.西方美學經典文字導讀[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6]于濤.西方文論“模仿論”的傳承--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到賀拉斯[N].世界文化2008.11

 

 

田雪梅

標籤:文學 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