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談《夜》的修改藝術

江蘇省海安農業工程學校  陳志祥 

談《夜》的修改藝術

老一輩著名作家葉聖陶先生的短篇小說《夜》,原先發表在《小說月報》第十八卷第十號上,收入《葉聖陶文集》時,作者在語言方面作了一百多處的修改,將改文和原文對照比較,研究葉先生的修改實例,既能學習葉先生對語言表達嚴肅認真、一絲不苟的精神,又能透過兩相對照,比較具體地學習其用詞造句、選詞煉句的藝術技巧。 

一、精心錘鍊詞語、句子 

1.[原文]她看孩子因爲受着突然的打擊,紅潤的顏色已轉成蒼白色,肌肉寬鬆不少了。 

[改文]她想孩子因爲受着突然的打擊,紅潤的顏色已轉成蒼白色,肌肉寬鬆不少了。 

“看”跟賓語――孩子身體的變化不吻合,因爲事實上孩子的變化是有一個過程的,不是短時間內完成的。改文將其改爲與賓語配合得當的“想”,避免了原文的毛病。 

2. [原文]忿恨的火差不多燃燒着她的全體,語聲毫不顧忌地哀厲而響亮。 

[改文]忿恨的火差不多燃燒着她的全身,說到後段,語聲轉成哀厲而響亮,再不存絲毫顧忌。 

“體”和“身”屬同義詞,都可以指“身體”。但在現代漢語裏,表示整個身體時用“全身”,而不用“全體”。因爲“全體”指各部分的總和,各個個體的總和(多指人),如“全體人民”。所以改文將“全體”改爲“全身”。 

上文已交代老婦人“以下轉爲鬱抑的低訴”。原文又突然說“語聲毫不顧忌地哀厲而響亮”,這就與上文相牴觸,爲了前後照應,改文加了“說到後段”和“轉成”兩個詞語,這就合情合理了。原文中的狀語“毫不顧忌”跟中心語“哀厲而響亮”不能搭配。實際上,“毫不顧忌”不是修飾“哀厲而響亮”,而是陳述“語聲”,因此改文將其後移,並增加“再不存”作謂語,與其構成分句,這樣不僅改正了語病,而且更加突出了老婦人無憂無慮的神情。 

3. [原文]是四十左右商人模樣的人,眼的四周刻着纖細的皺紋形成永久的`笑意,眼睛頗細,…… 

[改文]是四十左右商人模樣的人,眼睛頗細,四周刻着纖細的皺紋形成永久的笑意,…… 

改文對原文的句序進行了調整,這樣使作品的描述更加合乎事理。 

4. [原文]她站起來走向樓梯,…… 

[改文]她站起來朝樓梯走…… 

改文和原文不只是“向樓梯”做“走”的補語還是狀語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表達的意思不同,“走向樓梯”,“樓梯”是“走”的目的地;“朝樓梯走”“樓梯”只表示“走”的方向,改文表意準確,因爲事實上老婦人是要把大男抱到樓上去睡覺。 

5.[原文]氣,怎樣消散消散而終於斷絕? 

[改文]氣,怎樣消散而終於斷絕? 

動詞重疊後表示時間的短暫,或表示動作的反覆,或帶有嘗試的意味。這句中的“消散”重疊後,無上述這些意思,所以無須重疊,刪去它,語言更簡潔。 

6.[原文]這何必,就說姓孫又有什麼要緊? 

[改文]這何必,這何必,就說姓孫又有什麼關係? 

改文重複了一下“這何必”,運用了反覆的修辭手法,這樣更能表現“阿弟”聽了老婦人的話以後那兩種“莫可名狀”的恐懼心理;同時也襯托出老婦人由懦弱、恐懼變得堅強、勇敢的性格特點。“要緊”有“重要”和“嚴重”的意思,這兩個意思用在這裏都不恰當,這裏是說“說姓孫”對有關的人和事物的影響,“關係”正好表示這個意思。 

二、合理對待文言詞語 

7.[原文]大男乖的,你姓甚? 

[改文]大男乖的,你姓什麼? 

“甚”是文言詞,改爲“什麼”,音節舒緩,便於朗讀;詞義明確,容易聽懂。 

8.[原文]……十來棵大黑樹立在那邊,樹下一條一條死白的東西就是要棺木。 

[改文]……十來棵大黑樹站在那邊,樹下一條一條死白的東西就是要棺木。 

“立”在現代漢語裏,尤其是口語裏已經不再適用,“爲看的人着想”,作者改變了喜歡攙用文言成分的習慣,將其改爲“站”。 

三、嚴格注意語言規範 

9. [原文]老實說,我心裏難受了,迴轉頭,不想再看。 

[改文]老實說,我心裏難受了,迴轉頭不想再看。 

原文中的“迴轉頭,不想再看”,是兩個分句,兩個謂語都比較突出,沒有輕重之分。改文將其間的逗號去掉,變成連謂式,“不想再看”表示目的,“迴轉頭”表示要達到這個目的所採取的行動,陳述的重點在“不想再看”,這樣更加突出了敵人的殘酷。 

10.[原文]槍,看見過的,兵,警察背在身上,是烏亮亮的根管子。難道結果女兒女婿的就是這東西麼? 

[改文]槍,看見過的,兵和警察背在身上,是烏亮亮的根管子。難道結果女兒女婿的就是那東西麼? 

並列短語做主語,字數較多,用逗號,字數極少用頓號。因此改文將逗號換成和頓號相當的連詞“和”。 

原文中的“這”指代遠處的殺害女兒女婿的“槍”,不準確,改成“那”,稱代就明確了。 

11. [原文]把她(映川)養大來,象象樣樣成個人,在孤苦的我,不是容易的事啊。 

[改文]把她(映川)養大來,象象樣樣成個人,在孤苦的我,不是容易的事啊! 

改文將句號改爲感嘆號,能更好地表達老婦人獨自將女兒撫養成人的艱難,抒發她對女兒被害的惋惜之情。 

12. [原文]她怕樓上的燈光招惹另外的是非。 

[改文]她怕樓上的燈光招惹是非。 

改文將結構鬆散的“招惹另外的是非”簡縮爲“招惹是非”,使結構緊密,表達精煉。 

13. [原文]阿弟……走進屋內,向四下看一週,便一屁股坐下來,張開了口腔喘氣。 

[改文]阿弟……走進屋內,向四下看了一週,便一屁股坐下來,張開口腔喘氣。 

改文爲了明確表示動作的完成,在“看”字後面添了一個“了”,“張開了”的“了”是可有可無的,故刪去了。 

14. [原文]遠處樹同建築物的黑影動也不動,…… 

[改文]遠處樹和建築物的黑影動也不動,…… 

爲了準確地表達思想,“和”和“同”現在有分工的趨勢和必要,一般“和”作連詞,“同”作介詞,上例中的“樹”和“建築物”是並列短語,因此改文將“同”改爲“和”。 

15. [原文]汽車奔馳而過,笨重的運貨車有韻律地響着的鐵輪,……  

[改文]汽車奔馳而過,笨重的運貨車的鐵輪有韻律地響着,……  

原文“笨重的運貨車有韻律地響着的鐵輪”缺少謂語,改文將“鐵輪”移到前邊作“響着”的主語,讓“有韻律地響着”這個偏正短語作謂語。這樣表意順暢,句子完整。 

16.[原文]女兒女婿的聲音笑貌,雖只十天還不到,似乎已隔絕了不知幾多年。 

 [改文]不接觸女兒女婿的聲音笑貌,雖只十天還不到,似乎已隔絕了不知幾多年。 

原文中的“聲音笑貌”與後邊的謂語“只十天還不到”搭配不當,改文在句首加了一個謂語“不接觸”,主語“老婦人”承前省略,這樣前後搭配十分恰當。 

17.[原文]他引我向野裏走,一路同我談。 

[改文]他引我向野外走,一路同我談。 

原文的“野裏”,聽起來要同“夜裏”相混;改文“野外”就沒有這個缺點了。 

18.[原文]今晚那老婦人卻似感得特別安慰;…… 

[改文]今晚那老婦人卻似乎感覺特別安慰;…… 

改文將“似”換成“似乎”,增強了聲音的響度和節奏感。同樣道理將“感”換成“感覺”,刪去結構助詞“得”,這樣更合乎現在的語言習慣。

標籤: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