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識字7教學實錄及反思

一、相關背景

識字7教學實錄及反思

該班學生是二年級學生,經過課改一年多的語文學習,他們已經學會對不明白的地方提出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具有初步的自主學習的能力。本次教學的《識字7》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教材。這是一首提倡保護動物的拍手歌,生動有趣,很能激起低年級孩子學習的慾望。透過本課的教學,主要讓學生學會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認識一些動物,有保護動物的願望。

二、課堂教學節錄

(課堂教學在讓學生初讀課文,認識生字之後進行)

師:現在請同學們輕聲地讀課文,邊讀邊想:你讀懂了什麼?

(同學們拿着書,認真地讀起來,一會兒,就有許多同學舉起了小手。)

生1:我讀懂了大小動物都有家。

生2:我讀懂了孔雀和錦雞是好朋友。

生3:老師,我要補充生1的,人和動物也是好朋友。

師(微笑地點點頭):對,那課文寫到了哪些動物是人的好朋友呢?

生4:有孔雀、錦雞、雄鷹、雁羣(老師提示:也就是大雁)、老虎、黃鸝、百靈、熊貓。

生5:我還讀懂了我們要保護這些動物,因爲它們是人們的好朋友。

師:你是個會讀書、善於動腦筋的小朋友。大家要像生4學習,養成讀書時多動腦的好習慣。現在,請你們繼續讀書,想想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請四人小組的小朋友先幫助你解決。

(四人小組進行了熱烈的討論,有的學生還站起來表演“翱翔”的動作幫助成員理解。)

討論後,全班交流:

生6:老師,我們不明白爲什麼天空的雁羣會寫字?

師:對呀,大雁也不是人,怎麼會寫字呢?誰能當小老師幫助他們?

生7:我們在第一課《秋天的圖畫》學到,很多隻大雁在天上飛,會排成一個大大的“人”字。我知道它們還可以排成一個“一”字。(師邊畫出簡筆畫輔助理解)

師:你能聯繫以前的課文來學習,真不錯!(其他學生也用佩服的眼光看着生6)

(這時,我發現平時膽小的是生7也悄悄地舉起了手,我連忙請她站起來說。)

生8:“翱翔”是什麼意思呢?

師:生8今天很勇敢,能大膽提問。誰來幫助他解決這個疑問呢?

生9:我知道翱翔就是飛翔的意思。

師:你是怎麼知道的呢?

生9:我是透過查字典知道的。

師:你教給了小朋友一種學習的好方法,遇到不懂的字詞可以查字典。那我們就一起比動作來讀讀“翱翔的雄鷹”。(學生比起動作,很投入地讀了起來)

生10:“嬉戲”又是什麼意思呢?竹林和熊貓是怎麼嬉戲的呢?

師:這個問題問得好。誰能幫助他?(可是很多學生都陷入了沉思狀,大家難住了。)

師:沒關係,我們放鬆一下。老師請幾個同學和我玩一個“躲貓貓”的遊戲。誰想上來玩?

(遊戲中,幾個孩子找地方躲,我不停地找、追)

師:剛纔我們在玩遊戲。也可以用哪一個詞來說?(嬉戲)老師和同學是這樣嬉戲的,那竹林和熊貓是怎麼嬉戲的呢?

生11:熊貓們在竹子之間鑽來鑽去,好象在玩躲貓貓的遊戲。

師:你解釋得真好!熊貓玩得高興嗎?那我們帶着高興的心情來讀一讀。

生12:老虎爲什麼是在叢林的深處呢?

師:這個問題提得很好,老師也想知道答案。哪一小組能幫助解答?

生13:老師,我想可能是老虎怕獵人來抓它,所以躲到了叢林的深處。

生14:我不同意生生12的意見。因爲獵人也會走到叢林的深處。我想是老虎躲在隱蔽的地方,比較容易抓住兔子和其他小動物。

生15:但是,老虎是兇猛的`動物,小動物都怕它。它要吃小動物,不用躲到叢林深處。

(下面同學也開始爭論了起來)

師:究竟是怎麼樣呢?老師也不知道。讓我們一起回家找找資料吧!看誰先找到答案,明天我們再來交流交流。

生16:黃鸝、百靈、錦雞長得什麼樣?

生17:我知道黃鸝、百靈都是很會唱歌的鳥,它們叫起來很好聽。黃鸝,全身是黃色的,我看過。

生18:我會背一首有關黃鸝的詩。“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寒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師:真了不起,還會背古詩!(大家用着羨慕的眼光看着他,很自然地把掌聲送給了他。)

師:你是怎麼學會這首古詩的?

生18:我讀《唐詩三百首》知道的。

師:看看古詩中提到的黃鸝長什麼樣。

(師出示黃鸝、百靈、錦雞的圖片,邊向學生介紹這幾種動物)

……

師:這是一首很有意思的拍手歌,它很有節奏感。我想用拍手的方法來讀。(師示範讀)

師:想想你還可以用什麼方法來讀這首拍手歌?同桌兩個人討論一下,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讀。

(同桌兩人熱烈地討論,認真練習讀)

展示交流時,有的是拍着桌子有節奏地讀,有的是同桌互相拍手讀,有的是表演比動作讀。

(儘管有的地方讀得不是很好,但學生卻個個都感到很興奮。)

師:你們真厲害,想的辦法比老師還要多!回家再讀給你們的爸爸媽媽聽。

三、討論

1、新課標提倡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本案例透過哪些教學形式激活課堂,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2、如何培養低年級學生“質疑問難、自主解疑”的能力?是否有值得探討的地方?

四、簡析

1、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體驗樂趣:

新課程要改變以往學生被動地學爲主動地學,改變厭學爲樂學。只有讓學生成爲學習的真正主人,學生才能體驗學習的樂趣。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學習、自己發現。如我讓學生自己輕聲地讀課文,自讀自悟,說說讀懂了什麼,說說你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由於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因此學生表現得積極、主動,紛紛發表自己的見解。像生4自己讀懂了因爲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所以要保護動物。他透過自己的讀書、思考,獲得了個性化的知識,這是比由老師講授更有價值的。因此,我及時地表揚鼓勵他,讓學生體驗到了自己讀書獲得成功的樂趣。再如在範讀完課文後,我讓學生想想還可以怎麼讀,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來朗讀課文。學生的積極性更高了。在展示交流中,有的拍着桌子有節奏地讀,有的同桌合作拍手讀,有的比動作讀。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迸發出了求異與創新的火花。

2、讓學生在質疑、解疑中學會學習:

學起于思,思源於疑。質疑問難能發展學生的思維,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顧慮太多,放不開手腳,基本採用“滿堂問”、“滿堂灌”的模式,學生處於被動地位。因此,要改變這種教學現狀,創建充滿活力的課堂,要引導學生質疑、解疑,啓發學生積極思考,使學生學會學習。

⑴激發情感,鼓勵學生大膽質疑:

對於低年級孩子,由於思想知識的侷限性,他們的質疑剛開始多停留在字、詞、句的表面意思上,有可能“幼稚”。但我們不能因此而苛責學生。而是要熱情地鼓勵他們大膽質疑,樹立他們提問的信心。如平時膽小的生8舉手提出自己的不解:“翱翔是什麼意思?”儘管這個詞很容易理解,問題提得很一般,但我還是熱情地鼓勵了她,誇讚她提問的勇氣。而對於生10、生12提出的較有價值的問題,我及時給予了肯定,從而讓學生體驗到主動思考問題的成功感。

⑵滲透方法,引導學生學會自主解疑:

“授之魚不如授之於漁”,因此教給學生方法比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在課中我注意滲透各種解疑的方法,讓學生學會思考,學會學習。如學生8提出了對“翱翔”的不解,生9幫助她解答。於是我問生9:“你是怎麼知道的?”生9說:“我是查字典知道的。”我從中引導學生遇到不懂的字、詞可以透過查字典解決疑問。又如當學生6不明白“天空中的雁羣爲什麼會寫字呢?”學生7透過以前學過的課文《秋天的圖畫》很好地解答了疑問。我表揚他能聯繫以前的課文來解決疑問,無形中開拓學生自主解疑的思路。再如當學生10提出疑問:“熊貓與竹林是怎麼嬉戲的?”,我用玩躲躲貓的遊戲讓學生形象地理解了“嬉戲”的意思,從而較有效地解決了這個疑問。無形中我也滲透了可以聯繫生活實際解答疑問的方法。

⑶引發興趣,引導學生課外自主解疑:

如生12提出的疑問“老虎爲什麼會在叢林的深處?”引發了一場爭論,大家各自堅持不同的觀點。對於這個學生想知道而又非教學重點的問題,我沒有及時解決。而是坦誠承認自己知識的不足,讓學生到課外尋求答案。這樣能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讓學生在讀書中自己解疑,擴大閱讀量。

總之,只要教師把學習的主動權給予學生,創設問的氛圍,指點問的路子,就能打破“教師傳授,學生接受”的呆板局面,創建學生積極參與、充滿活力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