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蘆花蕩》教學實錄及反思

剛剛從課堂回來,仍沉浸在《蘆花蕩》第二課時的教學中,覺得這節課在對話的深度上作了不少突破。

《蘆花蕩》教學實錄及反思

師:老頭子的“過於自信和自尊”集中體現在第55~63段“復仇”這件事上。課文是用第三人稱寫的,你能不能改成第一人稱,用以下兩種方式改寫:一,二菱向大菱轉述;二,老頭子向其他同志轉述。(現在想,要是改成也是向大菱轉述會更好。)

(同學自主準備,“二菱”組講述。)

師:(針對講述中忽視的細節,現場採訪)當你看到“日本人的水式真不錯”的時候,你心裏怎樣想?

“二菱”:我很緊張,日本鬼子可不是旱鴨子,萬一老爺爺失手,可不是鬧着玩的,我要不要去叫部隊?

師:真是一個善良、懂事的好孩子!“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葦塘望了一眼”,你估計他想看到什麼?

“二菱”:他想看到我是不是在看他,又是用什麼樣的眼神看他。

師:真是一個“過於自信和自尊”的老頭子!會不會還有其他的想法呢?

(“老頭子”組講述。教師相機採訪。)

師:當你知道“日本人的水式真不錯”的時候,你心裏怎樣想?

“老頭子”:我很高興!我在水上混了幾十年了,今天可找着對手了!

師:看來二菱是多慮了!你“狠狠地敲打,向着葦塘望了一眼”,你想看到什麼?

“老頭子”:我還想看到大菱,因爲我的責任,使她受了傷。

師:我們再往深處想,往遠處想,他還能想到什麼?

生1:他還想看到葦塘裏的隊伍,在怎樣的欣賞他。

師:再往深處想!

生2:他還想看到白洋澱的人民,家鄉正在倍受日本人的欺凌,現在他終於揚眉吐氣了!

師:是呀!老頭子想看到二菱,想看到大菱,想看到隊伍,想看到白洋澱的人民,想看到河北人民,想看到所有處在水深火熱中的中華兒女!你們的苦,你們的痛,你們的屈辱,你們的仇恨,今天我一齊報了!(齊讀62段)(如果說,他看到了美麗的家鄉,內心充滿豪情更深刻。)

師:但是,老頭子只看到了──(讀)作者爲什麼這樣寫?

生1:烘托人物心情。因爲老頭子心情很高興,所以他眼前便出現了美麗景色。

師:真是“一切景語皆情語”!文中這樣詩情畫意的描寫還有很多請再找出一些。(學生勾畫,朗讀)這就有問題了。一方面是血腥的戰爭,另一方面卻是詩情畫意的景色,這是不是矛盾?或者說,作者爲什麼把血腥的戰爭放在一個美麗無比的背景之上呢?

生1:有些景色本身就是在寫戰爭,表現了敵人的殘酷。

生2:景色越美麗,越能激起人們起來戰鬥,保家衛國的決心。

師:這就好比有一塊美麗無比的草坪,小草鮮嫩的讓人心動,上面還掛着水珠。突然一隻大腳踏進來──(同學頷首,會意。)

即使在殘酷的戰爭背景下,作者仍然以沉靜從容的姿態抒寫白洋澱的美麗風光,細心鐫刻白洋澱人民心靈的塑像。追求詩情畫意之美,盡展浪漫主義色彩,用談笑從容的態度,來描摹風雲變幻,使小說獨樹一幟,成爲重要的文學流派──“荷花澱”派。

師:我們再回到老頭子的“過於自信和自尊”上,同學們有什麼新的認識?老頭子爲什麼會養成這樣的性格?

生1:是因爲老頭子在水上混了幾十年從不失手的功夫,所以即使是水式不錯的.十幾個鬼子他也不放在眼裏。(板書:老當益壯的氣概)

生2:是出於對家鄉的熱愛,出於對敵人的憎恨。他曾說,他們打傷了你,流了這麼多血,等明天我叫他們十個人流血!(板書:愛憎分明的感情)

生3:老頭子深信自己一定能戰勝鬼子,這是一種必勝的信念。

師:難怪他一再說“等到天明,你們看吧!”“有熱鬧哩!”(板書:戰勝敵人的信念)

師:看第八段。你估計是什麼歌聲?

生:游擊隊歌……

師:你們誰來一段?(相互推讓)(師唱《微山湖上靜悄悄》)由此,你想到了什麼?

生:我想到革命隊伍很樂觀,環境如此惡劣,還能唱歌!

生:我想到隊伍的給養很充足──(同學中有人喊:老頭子!)

師:是呀,這一切原來都是老頭子的功勞!不帶一支槍,冒着生命危險在敵人的封鎖線上穿梭,這該是多麼高的抗日熱情呀!(板書:愛國抗日的熱情)

懷着這種愛國抗日的熱情、老當益壯的氣概、愛憎分明的感情和戰勝敵人的信念,誰能不“過於自信和自尊”呢?

教學反思

現在想來,這節課在以下方面取得了突破:

1、情節:“復仇”部分:

淺處理:朗讀,複述,討論:哪些地方表現了“老頭子”的自信和智慧?

深處理:採用兩種改寫的方式實施文字的轉化、內化。改寫──最佳的深度對話。

2、人物:

淺處理:作者是怎樣評價老頭子的?課文哪些地方表現了老頭子的“過於自信和自尊”?

深處理:第一課時:作者是怎樣評價老頭子的?課文哪些地方表現了老頭子的“過於自信和自尊”?

第二課時:改寫“復仇”部分,深化整合對“過於自信和自尊”的認識(對“向着葦塘望了一眼”的文學想象);穿插環境描寫的作用;探究老頭子“過於自信和自尊”的實質。

3、環境:

淺處理:文中有哪些詩情畫意的描寫?有什麼作用?

深處理:從62段切入:這裏爲什麼安排一句景物描寫?文中還有很多這樣的句子,讀一讀,思考:這和血腥的戰爭是否協調?作者爲什麼要用美麗的景色給戰爭當背景?點出“荷花澱”派的風格。

【結語】

我們應該引領孩子們到文字的深處漫溯。

淺,是對語文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