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9-11月學生思想動態分析(教師中心稿)

無痕雪

9-11月學生思想動態分析(教師中心稿)

            

    今年9月,學校安排我教學的四個班是:化工5班,化工6班,001現代商貿班,001飯店管理班。四個班學生共190人。經過2周的教學,9月底,我對學生的特點總結如下:

                       9月學生心理特點  

思想上,很想擺脫中考失敗的陰影,重新加入高考競爭。對多數同學來說,初中生活是一段不夠光彩的記憶,現在深刻的可能只有友誼;中考是一場噩夢,而現在彷彿依舊沉溺於噩夢中難以自拔。因爲上石化是無奈中的選擇,所以看不起中專學校,有濃重的自卑意識。由於失敗的記憶強烈,心理受到打擊的創傷尚未癒合,對再次衝擊高考無法激發自信心。但是矇混下去又愧對父母,每每考試前後,心理矛盾尖銳,對前途的選擇出現反覆。似乎會良心發現,重新振作;但由於初中小學時期養成的不良習慣的影響,開始嘗試努力學習時會感受到巨大的困難;加之本來有畏難情緒,往往很快放棄努力,隨波逐流。多次反覆後對自己的信心喪失更甚,久而久之,自己也不再相信自己,開始自暴自棄。

潛意識裏,依然有一定是非觀,有一定上進意識,對成績優秀的同學有敬意或者是嫉妒心理;關注自己形象的同學,依然嚮往好學生形象,並有可能在一定條件下,正面意識被激發,忽然改頭換面,產生“浪子回頭金不換”的效果。

常常有比較沉重的心理壓力,尤其是屢戰屢敗的同學。家長的希望,自己的理想,教師和親人的期待,都對成績落後的同學產生沉重的心理壓力。這種壓力驅使他們無奈地,勉強地,不情不願地學習,沉重的外在壓力迫使他們有時被動自發“減負”,表現出一定的厭學和叛逆行爲;內在動力和壓力的缺乏,是他們總和學習保持着一定距離,無法真正投入。心理壓力太重的同學,有時會轉化爲一種心理疾病,任何時候都強迫自己學習,任何時候都學不進去,不斷否定自己,導致自卑和痛苦。

過重的心理壓力導致學生情感脆弱。因爲壓力,學生無法真正放鬆和休息,在很多時候往往感到疲憊不堪,不願進一步思考問題。由疲憊產生的暴躁,急躁,反感,厭倦情緒增強,對生活學習中的很多問題的處理也就簡單,片面,任性,缺乏耐心與細心,從而面對一些小困難都無法正確克服和解決。

由於對自己無法定位,學生對自身,對學習,對將來,都有着強烈的迷惘。覺得身陷困境但又無人理解,學生只好在自身的交往圈中尋求理解和欣賞。這樣,早戀在校園迅速普及併產生系列負作用,形成學生工作中的難題。

                         9月學生學習特點

由於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學生對父母教師都是很尊重的,有師長和社會輿論產生的壓力使他們樹立了正面的目標。這些促使學生自發地追求成績的優秀。中考失敗,使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有一定的認識,因此大都對現在的學習狀態不滿意,都有努力學習,更上一層的願望。

可是,隨意拖沓畏難馬虎的學習習慣攔住了他們。習慣養成的長期性決定了它的頑固性。多數同學自控能力差,很容易分神;加上本來就有畏難情緒,所以把學習任務一拖再拖,積少成多,不難也難了;而急於完成任務,慌慌張張,馬馬虎虎的作業,其成績對學習的信心與決心再次構成傷害。

多次的失敗一再強化了學生的自卑感,這使學生不再相信自己,他們往往把提高成績的希望有意無意地整個地寄託到教師的身上,要求教師講解生動有趣,要求教師深入淺出,要求教師精簡訓練,要求學得輕鬆又收穫明顯……總之,教師要作到最好,學生嘛,就這樣。很多敬業的教師想方設法來滿足學生的要求,不過效果依然欠佳。我想其中原因可能是忽略了教學中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

在檢查學生的課本和作業時我發現:有些學生課本上筆記寫得密密麻麻的,原來都是教師的課堂講義;很多學生書寫極其馬虎,筆畫不規範,錯別字詞多;作業內容認真的少,應付的多;作業知識技能含量極低,二年級居然還達不到普教初二水平;基礎知識缺口很大,基本技能還處於混沌水平。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反映遲鈍,無論提出多麼簡單的問題,舉手答題率幾乎是0%;而且被指名回答的同學大都理直氣壯地請教師重複提問,學習參與率極低。可以簡單概括爲:基礎薄弱,學習被動;習慣不良,依賴性強。

               教師教學策略設計之一

綜合以上情況來看,要想把學生教好,尋常的教學思路是行不通的。因爲要達到普教對應的目標,學生思想,能力,習慣不是常規教學在減半的課時裏能完成的。留下的途徑只有一條:教師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再配合教師的'精講精練,課堂內外結合,可能使學生在短期趕上高二對應的水平。

我的做法如下:

一. 每次課講解課文只抓三個左右高中階段務必解決的學習要點,講解儘可能簡單明

白,講練結合,學以致用,即講即練。儘量給學生髮言機會,努力抓住學生注意力,盡力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教學。

二. 對教學內容採用三步走策略,即啓動,逼動,引動。對教學中的綱領性內容,教

師要言不煩地講清;對理解,欣賞,運用的內容,努力發動學生去思考,實踐,教師不給標準答案,學生的分析解答只要合乎情理均予採納;學生的發言只要不錯及原則性問題,儘可能肯定其中經過思考的,有道理的部分,或者肯定其勤思,創新,細緻等特點,努力增強學生自信心。以日記爲作業形式,與學生進行及時,具體的交流,在思想,學習,生活等方面給學生導向。

三. 重點強調學習態度。學生對待學習的敷衍態度令人痛心。端正學習態度是取得學

習進步的必要前提。我認真從格式,書寫,字詞錘鍊,標點使用,版面整潔等方面提出要求,並經常做具體點評。

四. 細緻觀察學生接受情況,認真考慮學生反饋意見,隨時作好教學調整,使教學盡

量與前期教學接軌。

                 10月學生思想發展情況

一. 喜歡上語文課。進入10月後,從學生的衆多反饋中,我知道:大部分學生在語文

課上受到鼓勵,增加了自信,也產生或增強了對語文的興趣。以鼓勵,肯定,思想解放,開放性講解,自主學習爲指導思想的教學嘗試給學生提供了輕鬆,自由,有效的學習環境,大體上受到了學生的肯定和歡迎。

二. 依賴教師的思想沒有改變。學生期待着出現一位神仙般的教師,能在輕鬆自由愉

悅的教學中迅速讓他們實現知識,技能,心理上的突破。這種期待是建立在對自身的不信任和失望基礎之上的,對建立以學生爲主體的教學秩序非常不利。他們肯定教師的幽默風趣,旁徵博引,簡單明瞭,輕鬆和諧的教學風格,但並不習慣把自己放到教學主體的位置上。他們理解的主體是惰性主體,是學生少乾和不幹,教師苦幹和巧幹,實質上依然是教學客體,是被動學習。

三. 主體意識開始恢復,表現爲追求學習效果。一個月的學習後,不少學生紛紛向我

表達他們的擔憂:筆記本上沒有記什麼內容,好象什麼都沒有學到,考試怎麼辦?甚至有學生向我提議:就講講課文吧,還是那樣踏實。有學生說我一堂課就講幾點內容,太少了。實際上課堂內容並不少,但學生參與太少,就有一種空空如也的感覺。

四. 對學生主體教學不以爲然,我行我素。多數學生認爲教師在變花樣,他們只要能

應付考試就行,此外別無所求,上課和作業依然故我,敷衍了事。以爲考試之前,教師照樣要給範圍,畫圈圈;考試之前突擊突擊,考試時“活動活動”,纔是應試之道;於是“保留意見”,全不按教師要求學習。

                   教師策略設計之二

爲了逼學生到“教學主體”就位,我毫不猶豫,採用“矯枉過正”法,努力淡化課本內容,減少甚至消滅出自課本的客觀題;參照高考題型,蒐集課外資料,製作了兩份主觀題佔主體的期中試卷,試卷具有以下特點:

1. 出自課本的客觀題少,必須背誦的部分結合閱讀理解進行考試,並針對開卷考試製

定特殊題型,考點是:古典詩詞的背誦和默寫;詩詞要點的理解;學習詩詞要注意提示,註釋,課後習題的學習習慣;書寫規範。

2. 閱讀量大,思考量大。逼迫學生進行思考,逼迫學生養成快速閱讀,邊讀邊想的習

慣。考點有:快速閱讀,歸納總結,分析筆記。

3. 注重基礎。字音字形共15分。考點:字詞基礎;字典詞典使用;比較分析。

4. 語言欣賞。逼迫學生分析語言特點,按格式規範答題。

5. 能力遷移,學習創造。主要考修辭和句式的分析模仿創造能力。

6. 聽說訓練。分數分佈較少,主要提醒學生注意在日常生活中練習語文,同時逼迫學

生聽話後思考,思考後說話。

7. 人物描寫與修辭運用。描寫是我作文課的主題,很多學生認爲它和考試無關,不願

動腦來練它。本題考查學生描寫手法和修辭的使用能力,同時也敦促學生重視日常語文教學。

8. 關於教學方法的文章的讀後感寫作。本題考議論文的寫作,同時逼迫學生思考學習

主體,學習方法和效果的問題。

    試卷中考到的內容,都是我日常教學中重點講授的內容。講課時我注意了深入淺出,並明確了格式和評價標準。

                 11月學生思想動態

    學生現在的思想動態必須結合考試來說。期中考試成績很不如意。190人中,81人不及格;85分以上的僅有9人,其中90分以上2人,100分1人。考試結果有如下特點:

1. 差距大。最高100分,最低20分;各個分數段人數分佈比較均勻:20-40分共有

近30人;40-50分近30人;50-60分近30人;60-75分近60人;75-85分近40人。

2. 個人成績波動大。一批從未嘗過不及格滋味的學生意外失敗,無法理解。這種情況

多屬於那些基礎不好,依賴性強,上課不專心,考前突擊屢屢得手,自我感覺良好,但語文能力較差的同學。同時,幾個嘗夠了語文苦頭的同學這次驚喜地獲得高分或及格。這些同學大都思想比較成熟,平時生活中善於動腦,但不大愛與書本打交道,學習有濃重自卑感。

3. 考試結果觸動大多數同學。大部分同學不及格或者處於及格邊緣;少數同學獲得高

分但發現錯誤低級;“能力考試”讓大家感觸很深。

    這樣,考試達到了“敲邊鼓,擂重錘”的目的。看似簡單的題目卻做得一塌糊塗,很多同學開始重視課堂教學;作爲讀後感作文的閱讀材料,以學生爲主體的教學思想得到絕大多數同學的認同,很多同學還對教與學進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深刻的觀點;三個班強烈要求實行以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教學模式。

             存在的問題和將要採取的策略

兩個月過去,睡獅似乎已經喚醒了,但後面的任務更加艱鉅。

    1.學生對“學生主體地位的教學”還存在誤解,將來還會在學習方法和態度上有反覆。很多同學將“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對立,以爲兩者互不相容,“素質教育”讓學生更輕鬆;而事實剛好相反:“素質教育”要求更高,更嚴,更具體,所以會讓學生做得更多;“應試教育”作爲“素質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有着重要的地位。

2. 隨着以學生主體地位的教學推行,學生基礎薄弱,習慣不良,依賴畏難的弱點將充

分暴露。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一定是在戰勝這些弱點之後。相比而言,語文學習的意義甚至還比不上真正戰勝這些弱點的意義。作爲教師,要充分認識這個過渡過程的困難和意義,在思想上作好學生出現反覆的準備,在措施上考慮好引導方法。

3. 學生開始進入主體角色的時候,會出現一段熱情高漲的時期,教師要作好引導,防

止出現四面出擊,白費氣力;偏狹專深,“不問世事”;重文輕理,學科失衡;急噪冒進,眼高手低等現象。

4. 開始進入主體角色時,教師依然要在學習方法,學習內容,檢驗標準上進行具體的

引導。要將學習內容按難度由易到難來安排,讓學生感覺到挑戰的逐步增強,體會到思考和成功的充實和快樂,不斷提高自信心。

5. 進入主體角色後,教師要將自主學習與統一考試結合起來,定時檢查學習效果。一

是爲掌握學生學習進度,決定引導尺度;二是給學生提供同臺競爭的機會,檢測學習效果,從而調整學習方法;三是找出部分依然應付的同學,做進一步的工作。

                                                2001年 11月24日

附1:期中考試語文閉卷試卷

(無字詞選擇題,有默寫題)

附2:期中考試語文開卷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