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窗》教學教案

作爲一名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窗》教學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窗》教學教案

《窗》教學教案1

【學習目標】

1.學習對比手法

2.體會精巧的構思

3.感悟人性的美與醜

【學習重點】

1.體會小說所揭示人性的美與醜

2.體會小說精巧的構思,理解對比手法的作用

【學習難點】 學習對比手法

【學法指導】自學質疑、合作探討法

【自學質疑】

1.給下列加橫線的字注音:

俯瞰( ) 一泓( ) 充塞( ) 栩栩如生( ) 爭相鬥妍( )

斑斕( ) 咳嗽( ) 洗漱( ) 扣人心絃( ) 氣喘吁吁( )

2.我積累的四字短語(標出易錯的字):

3.蒐集作者的相關資料:

4.初步感知課文,瞭解故事梗概:

故事發生的地點在 ,文中的主要人物 和 。他們病情都 。他們所處的環境是: 。一開始,兩人關係 ,他們經常 ,靠窗的病人還經常爲同伴描述 。後來,不靠窗的病人因爲 ,所以他在同伴生命垂危的時候 。

【交流展示】

1.自學成果展示。

2.快速瀏覽課文,以本篇爲劇本,把握人物的內心世界及心裏變化嘗試表演。

3.解讀情節:小說的三要素是指什麼?故事情節分爲哪幾個部分?用簡潔的文字概括四部分內容。

【互動探究】

品讀文字: 分析人物內心世界

1.他們談論的主要話題是什麼?

2.窗外的景色怎麼樣?

3.病人乙對此有什麼樣的感受?(找出相關語句)

4.窗外的景色是真的嗎?病人甲爲什麼要這樣做?

品讀文字:揭示病人乙形象

1.對於佔據視窗的病人甲,病人乙有什麼想法 (找出相關語句)

2.在電鈴事件中,病人乙有什麼表現?

在品讀文字的基礎上感悟人物:

你最想評論的是誰?他是一個怎樣的人?(請結合課文內容分析評價人物)

(自主閱讀,圈點批註→小組討論彙總→組內嘗試展示→全班交流)

【精講點撥】

【拓展延伸】

發揮想象,續寫故事:“他看到的只是光禿禿的一堵牆”,小說至此就戛然而止,這位病人怎麼想?怎麼做?以後會怎麼樣呢?請你爲本文暢想一個結局,看誰寫得最有創意。(100字左右)

要求:1.保持故事情節的連貫性,同時也要力求有新意。

2.人稱要一致,人物發展合情合理。

3.續寫的內容最好能深化的中心主旨。

【課文小結】

【矯正反饋】(20分)

一、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4分)

俯瞰( ) 一泓( ) 栩栩如生( ) 爭相鬥妍( )

二、填空:(4分)

《窗》的作者是 ,是 人(國家)。小說以 爲線索,透過對兩位病人所持的態度的描寫,表現了美與醜兩種截然不同的心靈,表現 的主題。

三、閱讀下面語段,回答問題。(12分)

①他白晝無時不爲這一想法所困擾,晚上,又徹夜難眠。結果,病情一天天加重了,醫生對其病因不得而知。

②一天晚上,他照例睜着雙眼盯着天花板。這時,他的同伴突然醒來,開始大聲咳嗽,呼吸急促,時斷時續,液體已經充塞了他的肺臟,他兩手摸索着,在找電鈴的按鈕,只要電鈴一響,值班的護士就會立即趕來。

③但是,另一位病人卻紋絲不動地看着。心想,他憑什麼要佔據視窗那張牀位呢?

④痛苦的咳嗽聲打破了黑夜的沉靜。一聲一聲……卡住了……停止了……直至最後呼吸聲也停止了。

⑤另一位病人仍然繼續盯着天花板。

⑥第二天早晨,醫護人員送來了漱洗水,發現那個病人早已嚥氣了,他們靜悄悄地將屍體擡了出去,絲毫沒有大驚小怪。

⑦稍過了幾天,似乎這時開口已經正當得體。剩下的這位病人就提出是否能讓他挪到視窗的那張牀上去。醫護人員把他擡了過去,將他舒舒服服地安頓在那張病牀上。接着他們離開了病房,剩下他一個靜靜地躺在那兒。

⑧醫生剛一離開,這位病人就十分痛苦的掙扎着,用一隻胳膊肘支起了身子,口中氣喘吁吁。他探頭朝視窗望去。

⑨他看到了只是光禿禿的一堵牆。

1.第②節中“他照例睜着雙眼盯着天花板”承接上文“ ”一句話,其原因是 。

2.當“靠視窗的病人”瀕臨生命絕境直至死亡時,“不靠視窗的病人”在做什麼?劃出相關語句,思考這些句子刻畫“不靠視窗的病人”這一形象有什麼作用。

3.第⑧節中“醫生剛一離開,這位病人……吁吁。”其中“剛一離開”表現了這位病人怎樣的心態?

4.看子的結尾,我們才明白靠近視窗的病人爲同伴描述的“窗外景色”是假的,他爲什麼要這樣做?表現了他怎樣的品質?

5.“他看到的只是光禿禿的一堵牆。”思考這樣的結尾有什麼好處,根據人物性格和小說情節,發揮想象,用簡短的話寫出他可能想到什麼?

【遷移應用】 魂

我乘坐的火車呼嘯着開出了石家莊市。車廂里人挨人,滿滿登登。

剛上車的小夥子,看到一個座位上放着又髒又破的書,抄起來,扔到茶几上,旁若無人地坐下。

鄰座的一位幹部模樣的人說:“對號入座,這兒有人。”

那小夥子眼一瞪,鼻子一抽,臉上的肌肉一抖,怪怕人的望着對面座位上的一位穿紅上衣的十來歲的小姑娘,問:“是嗎?”

小姑娘點點頭說:“是。那也是一位大哥哥,他好像是去開啟水了。”

話音剛落,那打水的粗壯的小夥子已經回來了,他凶煞地吼道:“滾起來!”

坐着的小夥子連頭也不擡,一隻手在褲兜裏擺弄着,那分明是一把匕首。一會兒,他眼睛往上一翻,說:“少犯傻!老子有票。座空着,就要坐,坐走了!”

火車的轟鳴聲夾雜着不堪入耳的爭吵和漫罵、像冰水一樣灌入耳中,讓人肌寒血凝,連心都涼了。我暗自想,假如人有魂的話,那些人大概只有一個軀殼了。

四隻手揪在一起,一場廝打迫在眉睫。沒有人勸,也沒有人去拉。

忽然,那個穿紅色上衣的小姑娘站起來,眨眨有着雙眼皮的又黑又亮的大眼晴,聲音像銀鈴似地說:“別打架啦!我要下車了。你們過來一個坐這兒吧!”四隻手鬆開了。一個小夥子坐到小姑娘讓出的座位上。所有的人都鬆了一口氣,這才把目光集中到那小姑娘身上,她那胖乎乎的白淨淨的好看的臉剎那間紅了,紅得跟蘋果似的。她抿抿嘴,甩了一下腦後的油黑油黑的頭髮,提着一個不大的旅行袋向車門走去。

火車在保定站停了。我想,她肯定在這一站下車了。

這趟車的終點站是北京。到站了,我下了車,在人流中穿行。出了站口,我快步走向公共汽車站。

天啊,我忽然看到了那個小姑娘,大眼晴、雙眼皮兒、好看的臉、油黑的頭髮、紅上衣……她不是兩個多小時前在保定站下車了嗎?

難道我看到了魂?我不信。難道是看花了眼?決不會!那麼,她是躲到別的車廂,一直站到了北京?

我想追上她,真誠地對她說一聲:“你真好,我不如你。”可終於沒有追上,她提着那隻不大的旅行袋擠上公共汽車。門關上,車開走了。

我久久佇立着,目送遠去的汽車。心中又忽然想起,①老人說,人是有魂的。

②我相信了:人有魂,國有魂,民族有魂。

1.給本文加一個與結尾照應的開頭,最佳的一項是 ( )

A.聽老人講,人是有魂的。但我不相信世界上會有什麼魂。可最近我卻看到了。

B.聽老人講,人是有魂的。我相信世界上確實有魂,而且最近我親眼看到了。

C.聽老人講,人是有魂的。我相信世界上確實有魂,這並不是迷信的說法。

D.聽老人講,人是有魂的。但我不相信世界上會有什麼魂,那隻不過是一種迷信的說法。

2.結尾處加橫線的①句中的“魂”指 ;

②句中的“魂”指 。

3.作者對“她是躲到別的車廂,一直站到了北京”十分驚詫,這是因爲 。

4.本文的構思很巧妙, 這一情節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5.本文的主旨是 ,運用 手法。

《窗》教學教案2

教學設想:

1、《窗》是一篇自讀課文,把它作爲課外閱讀來處理。

2、教給學生分析小說的方法,讓其去實踐。

3、需注意的是:學生的自學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有目的的自學。

教學目的:

1、培養學生自讀小說的能力;

2、領悟小說蘊含的人生哲理。

教學重點:

領悟人生哲理

教學難點:

學會分析小說

教學用具

題簽

教學方法:

指導閱讀

學習方法:

模仿-實踐-質疑-探討

授課類型:

自讀課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2分鐘)

同學們,我們平常觀察生活的媒介多有好多種,透過我們的眼睛,透過廣播電視、新聞報紙。當然,透過那一扇扇明亮的窗戶我們也可以認識到生活百態。本節課就我們透過澳大利亞作家泰格特的名作《窗》來觀賞一下資本主義社會的風景。(1分鐘)

板書課題:窗(0.5分鐘)

二、明確教學目標

關於這篇課文,本節課要求同學們掌握一個問題。透過泰格特的這扇窗,你觀察到了什麼?你感悟到了什麼?

接下來,請同學們把語文書翻到159頁,我們一起來看一看《窗》(0.5分鐘)

三、指導學習(約10分鐘)

1、指名朗讀。(5分鐘)

2、提出問題:從這扇窗裏你觀察到了什麼?學生自由作答。(1分鐘)

3、明確體裁

問:透過對文章內容的瞭解,你能確定文章的體裁嗎?答:小說。1分鐘)

4、指導分析小說的途徑

問:小說的三要素是什麼?答:人物形象、故事情節、具體環境。

板書:三要素。

問:三要素的核心是什麼?答:人物形象。

師:小說是以塑造人物形象爲中心,透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環境來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既然小說是以塑造人物形象爲中心的,顯然小說的主題思想是透過對主人公的刻畫來展現的。(1分鐘)

問:透過剛纔對文章內容的粗略瞭解,你能斷定誰是這篇文章的主人公嗎?

答:另一個病人。

師:好,現在就請同學們細讀課文分析另一位病人是怎樣一個人?作者是怎樣刻畫這個人物形象的呢?

四、學生自學(15分鐘)

1、研讀課文,分析人物形象。思考:(5分鐘)

①者用什麼方法刻畫了另一位病人的形象?他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②獨立閱讀思考,用鉛筆圈畫,可以在書的空白處標註。

2、檢驗效果(3分鐘)

⑴、交流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①心理描寫②故事情節推動人物性格的發展。

⑵、人物形象透過分析一個病態的畸形的扭曲的人物形象展現在我們面前。

3、挖掘主題(1分鐘)小說爲我們展示了一個什麼主題呢?你有什麼感悟?

4、分析小說中環境的作用。(3分鐘)

⑴、開頭自然環境的描寫;交代特定的環境。

⑵、病人講述的公園景象的作用。

①、虛景。病人憧憬病房外的美好生活。

②、藉以打發時間,同時安慰對方病友;更能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

五、總結經驗(5分鐘)

透過以上的學習,我們明確了把握一篇小說的主題要從分析人物形象入手。透過這篇小小說,再結合我們以往學過的小小說談談小小說的特點。

學生思考後作答。

⑴篇幅短小;⑵以小見大;⑶構思巧妙。

表現:①以病人作爲主人公;②結尾寓意深刻。

六、鞏固練習(10分鐘)

閱讀短文《共同的祕密》,領悟思想內涵。

板書設計:

泰格特

體裁:小小說

三要素:人物形象(中心)披露了那些爲故事情節反映社會生活滿足一己私利具體環境(主題)而不顧別人死活的人。

七、佈置作業(1分鐘)

《窗》教學教案3

一、 基本練習。

(比一比誰算得又對又快)

出示式題:

690-327-209 630-(267+356)

480-197+350 422+(333-195)

212+156+108 535-384+279

學生獨立計算,全班交流,交流時說清運算順序。

[設計意圖]透過本練習,檢查學生對運算順序的掌握情況,提高學生的計算速度和正確率,提高計算能力。

二、聯繫生活,拓展應用。

1、自主練習第3題。

課件出示路線圖

(1) 看圖讀資訊,提出問題。

談話:從圖中你發現了什麼?(生交流:發現城市之間的路程有多遠)能提出什麼問題?怎樣解決?

(2)動筆算一算,解決問題。

學生可能出現以下回答:

① 從青島到濟南有多遠?算式:183+210

② 從青島到泰安有多遠?算式:183+210+71

③ 從青島到曲阜有多遠?算式:183+210+71+180

④ 從濰坊到曲阜有多遠?算式:210+71+180

⑤ 從曲阜到濟南比從濟南到濰坊遠多少千米?

算式:180+71-210

對於學生提出一步計算的問題,讓學生口頭列式解決。提出的其他問題教師簡單板書,並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旅遊路線求出路程。

2、自主練習第4題

課件出示情景圖

談話:大家看,小明和爸爸、媽媽一起來到商場買家用電器,正趕上商場在搞優惠活動。怎樣買東西更划算,小明可犯了愁。我們來幫幫他好嗎?

談話:仔細觀察,從圖中你都發現了哪些資訊?

(1) 引導學生有序地觀察,弄清圖中提供的數據與數據間的聯繫。

談話:怎樣買合適?大家在小組內交流一下好嗎?

<<<12>>>

(2)小組討論,先估一估,再確定購物方案,並列式解答。

(3)全班交流。

學生可能出現以下回答:

① 學生可能估一估:76+268+156≈500(元)所以只能買兩樣

② 也可能算一算76+268=344(元),400-344=56(元),100+56=156(元)

③ 可能有學生問爲什麼不先買飲水機和電飯鍋?(因爲這兩種商品合起來超過400元了)

④ 還可能有學生問先買電風扇和電飯鍋行不行?(不行,因爲76+156=222(元),不足300元,得不到優惠)

教師引導學生對各種方案分析比較,最後得到合適的買法是:先買電風扇和飲水機,花344元,剩下56元,再用獲贈的'購物券100元與所剩的56元合起來,正好買回電飯鍋。

[設計意圖]把目光從課堂轉向身邊,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同時,運用所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增強自信心和成功感。

三、鞏固深入,綜合應用。

自主練習第5題。

出示情景圖

(1)看圖講數學故事。

談話:仔細觀察情境圖,哪位同學能講一個連貫的數學故事?

談話:聽了剛纔的故事,你能提出什麼問題?能自己解決嗎?動筆算一算,並把你的想法和做法在小組內交流一下?

(2)學生提出問題,獨立解決,小組內交流。

可能提出以下問題:

a.二年級一共訂書報多少份?

b.學習報比故事大王和小哥白尼多多少份?

c.三班圖書角有多少本書?

d.三個同學每週大約一共寫讀書筆記多少字?

(3)全班交流:只要學生提出的問題合理,教師應予以肯定,同時要求學生注意傾聽別人的發言。

(4)小結:聽了故事以後,你想說點什麼?(多讀書可以增長知識……)

[設計意圖]這四幅圖資訊較多,所以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讀資訊,講故事,才能多角度地提出問題,然後進行充分地交流,從而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四、課堂總結。

談話: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大家覺得自己的表現怎麼樣?還想說點什麼?

《窗》教學教案4

一:教學目的

1:加深認識小說的特徵和基本要素。

2:解讀人物,體會小說所揭示的人性的美與醜。

3:疏理小說情節體會作者精巧的構思:對比描寫和出人意料的結尾。

二:教學重難點

1:解讀人物,體會小說所揭示的人性的美與醜

2:疏理小說情節體會作者精巧的構思:對比描寫和出人意料的結尾。

三:教學方法導思點撥法:

(略)

四:課時安排

課時五

五:教具準備

小黑板

六:教學過程

1:通讀課文學生活動

通讀第一遍課文,藉助工具書弄清楚生字詞,根據情節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劃分課文。

教師活動:出示導讀提示(小黑板);檢查閱讀。

導讀提示:小說:一種透過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生活的文學樣式。小說三要素:人物、環境、情節。恩格斯:“小說應該真實地再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透過在特定條件(典型環境)下的特定人物(典型人物)身上所發生的故事的發展變化(情節:開端、發展、高潮、結局。)來反映現實生活,並從中體現人性中的真善美、假醜惡。

2:講讀課文

(1):小說以“窗”爲焦點,以兩位重病人相互之間所持的態度爲線索展開情節,可分爲四個部分。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故事的開端。第二部分(第4——7自然段):故事的發展。第三部分(第8——12自然段):故事的高潮。第四部分(第13——15自然段):故事的結局。學生活動:根據劃分精讀第二遍課文,疏理出故事的發展變化趨勢(情節),從故事的發展變化中品味人物的思想性格,討論發言,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板書。教師活動:引導學生疏理出故事的情節,解析人物的思想性格。歸結學生體會完成板書。

(2):寫作特點體會:教師明確:對比描寫和出人意料的結尾。

3:課堂小結:

(1):“小說應該真實地再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透過在特定條件(典型環境)下的特定人物(典型人物)身上所發生的故事的發展變化(情節:開端、發展、高潮、結局。)來反映現實生活,並從中體現人性中的真善美、假醜惡。

(2):對比描寫和出人意料的結尾。

課後思考題:

1:從人物和情節兩個角度看,小說以“窗”爲標題,有什麼作用與含義?

2:兩位病人從視窗看到的是兩個不同的景況。哪是虛景哪是實景?

《窗》教學教案5

教學目標

1、剖析人物內心世界,認識人性的真善美

2、讀寫一體,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 分析人物形象 難點 理解“窗”雙關含義

教學設想

1. 講解與討論相結合,輔以多媒體教學

2. 安排一教時

3. 佈置課前預習

教學內容及過程

一 匯入課文

房間因爲有了視窗才透進陽光,心靈因爲有了視窗纔看到希望。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有形、無形的視窗。讓我們開啟課文《窗》。

二 初讀課文

要求:整體感知課文,把握文章大意,理清小說情節。

討論、明確: 開端 病重靜養

發展 談天繪景

高潮 電鈴事件

結局 只見禿牆

三.再讀課文

要求:初步分析人物內心世界

(一) 分析情節發展部分,初步展示病人甲形象。思考、討論:

1. 他們的主要話題是什麼?

明確:病人甲描述窗外景色。(指名朗讀第4段)

2. 窗外景色怎麼樣?

明確:景物多多、色彩斑斕、充滿生機、富有生命力.

3. 病人乙對此有什麼樣的感受?(找出相關語句)

明確:“躺着的那位病人津津有味地聽着這一切。”

“這個時候的每一分鐘對他來說都是一種享受。

4.窗外美好景色是真的嗎?病人甲爲什麼要這樣做?

明確:窗外景色是病人甲虛構的,這從課文結尾可以看出。這美麗的慌言,讓病人乙感受到生活的樂趣,增強與病魔抗爭的信心。

小結

病人甲,面對病魔,不僅沒有屈服,還不斷用自己微薄力量和僅有條件,創造生活, 給他人帶來生活的情趣,給病人乙以力量、溫暖。 病人甲,爲他人着想,以生命爲代價,用自己對生活的熱愛和樂觀情趣鼓舞病友。

(二)剖析情節高潮部分,初步揭示病人乙形象 .思考、討論:

1. 對於佔據視窗的病人甲,病人乙有什麼想法? (找出相關語句)

明確:“爲什麼偏偏是挨着視窗的那個人,有幸能觀賞窗外一切?”

“爲什麼自己不應該得到這種機會呢?”

“緊挨視窗的爲什麼不該是我呢?”

“他憑什麼要佔據視窗那張牀位呢?”

2. 在電鈴事件中,病人乙有什麼表現?

明確:雙眼盯着天花板、紋絲不動、見死不救

四.深入分析課文

(一) 深入剖析人物形象

給課文擬副標題

從人物角度擬

1. 兩個病人的故事

2. 一個……的病人 (病人甲)

討論、明確:樂觀、善良 熱愛生命、心靈美好、品德高尚、

一個 ……的病人 (病人乙)

討論、明確:自私、冷酷、漠視生命、狡猾、虛僞、殘忍

從情節角度擬 (略)

(二) 分析標題“窗”含義

“窗”是貫穿於整個故事情節的線索,一語雙關,既是病房的視窗,

也是心靈的視窗,由此可以看出病人甲、乙兩種截然不同的內心世界。

(三) 分析結尾

“光禿禿的一堵牆”的結局,卒章顯志,“於無深處聽驚雷”,使小說產

生了藝術魅力,耐人尋味,令讀者掩卷長思,也使小說的主題得到深化。

(四) 歸納主題

就課文主題寫一副對聯

提示: 1、頌揚美德,鞭撻私慾

2、頌揚高尚品格,鞭撻醜惡靈魂

3、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

五、遷移訓練

(一) 給課文續寫結尾

根據你對文章的理解,讓小說故事情節再向前發展一步。

提示:1、病人乙追悔莫及,羞愧不止,病情加重,很快死去。

2、病人乙懊悔,病情好轉,出院後向別人講述他親身經歷的故事。

3、病人乙後悔,學習病人甲,爲病人丁講述“窗外美景”。

讓病人乙活下去,教育更多的人,既符合善良人的心願,又符合小說

的情節。

(二) 比較閱讀

閱讀歐亨利的《最後的一片葉子》,並與本文比較在人物、主題方面的異同

附 板書設計

附件一 教學反思

《窗》是澳大利亞作家泰格特的名篇。小說故事情節簡中有繁,起伏變化,

文章結構平穩精巧,合分有序;人物形象鮮活有力,表述方式靈活特別。教學對

象初二學生,年齡偏小,社會閱歷少。因此,在教學中,我注意到一底一高。

何爲低?即努力降低課文難度。這篇小說情節多變,主題深邃,語言含蓄。教學部學時不生硬說教,不過分深掘主題,少用學生不易理解的術語,以降低教學難度。

何爲高?即設法提高學習興趣。課堂教學既要防止浮而不實、追求表層熱鬧而不注重深入理解的傾向,又要反對說教式的教師獨角戲。就本文而言,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寓教於樂,調動學習語文的主動性,這符合本文的文體特點,又符合初中學生的認知規律。因此,嘗試以活動貫穿其中,講解與討論相結合,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習語文的興趣。

1、 關於課前預習

學生課前預習,查工具書掌握相關字詞,瞭解課文大意,初步理清小說情節,爲初讀課文作準備。

2、 關於匯入課文

從生活中有形、無形的視窗切入,既貼近生活,又爲教學難點:理解標題“視窗”的雙關含義,奠定基礎。

3、 關於分組討論,閱讀課本劇

分組討論,閱讀課本劇,能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不僅能培養實用語文能力,也能培養參與意識、協作精神,在活躍的氣氛中,獲取知識,接受教育。

4、 關於經緯教學

這篇敘事體課文,經緯式教學,即以分析故事情節爲經線、揭示人物形象爲緯

線,交織有序,綱舉目張,便於教學,利於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5、 關於給課文擬副標題

從人物、情節等角度給課文擬副標題,便於人物形象、故事情節分析。透過比較,體味文章如何巧妙命題;突破難點,理解“窗”的雙關含義。

6、 關於撰寫對聯,續寫結尾,比較閱讀

這些活動,既能培養學生的實用語文能力和遷移訓練能力,舉一反三,又能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和文學修養,激發求異思維,滲透思想教育,培養人文精神和創新精神。

7、 關於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成“窗”型,文字簡潔,圖文並茂,形象直觀,學生易於理解,便於 記憶。

8、 關於教學重、難點

人物形象分析是本課教學重點,從整體感知課文至給課文擬副標題,貫穿整個 教學之中;匯入課文,擬副標題,突破教學難點,理解標題“窗”的雙關含義。

附件二 《窗》課本劇

(病房十分窄小,僅能容得兩人。病房設有一扇門和一扇窗戶,門通向走

廊,透過窗戶可以看到外界。)

(病人甲經醫生允許,每天上、下午起身各坐上一個小時,他的病牀靠近

視窗,病人乙只能日夜躺臥在病牀上。)

病人乙 這倒黴的病,太可惡了。

病人甲 是啊,重病纏身,什麼事情都不能做。

病人乙 連聽收音機、看電視都不行 ,這活着還有什麼意思?

病人甲 想過去,我擁有一份好工作,戰爭中也曾立過功。

病人乙 可不是嗎?那年我去悉尼度假,可現在……唉!

(護士進,病人甲被扶起,開始一小時仰坐)

病人甲 啊!窗外是一座美麗的公園……

病人乙 (急切的)快說說,公園裏有什麼?

病人甲 公園裏有一泓湖水,湖面上漫遊着一羣羣水禽,野鴨啦,天

鵝啦。你看,有的孩子扔麪包餵它們,也有的在擺弄遊艇模

型。一對對情侶,手挽着手在樹蔭下散步。

病人乙 (羨慕地嘆氣)唉,要是能出去走走,那該多好啊!

病人甲 再看那邊,鮮花盛開,色彩斑斕……

病人乙 都有些什麼花呀?

病人甲 哦,有玫瑰,還有牡丹、金盞草……一朵朵爭相鬥妍。

病人乙 (聽得津津有味)真是太美了!看來,我是沒這眼福了,不過

聽聽也是一種享受啊。

病人甲 你看,公園那端有個球場,正在進行一場板球賽……哎呀,那

個小孩差一點跌入湖裏。還有這邊,身着夏裝的姑娘美麗動

人……板球賽還在進行,一名隊員正在慢悠悠地把球擊得四處

皆是。

病人乙 (妒忌地)爲什麼偏偏是他有幸能觀賞到這一切?爲什麼我

不該得到這個機會?

病人甲 球賽結束了,黃隊終於取勝。

病人乙 緊挨視窗的爲什麼不該是我?

(晚上,病人乙又是徹夜難眠。病人甲突然醒來,大聲咳嗽,呼吸急促,時斷時續。他正找電鈴的按鈕,只要電鈴一響,值班的護士就會趕來)

病人乙 (紋絲不動地盯着天花板)他憑什麼老佔據視窗那張牀位呢?

我爲什麼要幫助他?

(病人甲去世了,醫護人員靜悄悄地把他的屍體擡了出去)

病人乙 終於捱了三天。護士小姐,是否能讓我挪到那張牀上?

(護士不解地把病人乙安頓在那張牀上,病人乙迫不及待地探頭向視窗

望去)

病人乙 (驚歎)怎麼回事?視窗怎麼是光禿禿的一堵牆 !

附件三 《最後一片藤葉》(故事梗概)

華盛頓廣場西邊的格林威治村房租低廉,街道橫七豎八,便於躲債,這裏住着貧窮的人們。一幢樓的底層住着一位老畫家貝爾曼,他窮愁潦倒,性格孤傲,藝術上失意。三樓住着兩位名不見經傳的年輕女畫家——蘇艾和瓊珊。秋天裏,瓊珊患了肺炎,貧病交加,醫治無望。她躺在牀上,透過視窗,看到空蕩、陰沉的院子裏,一株根已枯萎的常春藤,在深秋的寒風中,藤上的葉子差不多都吹落了,只剩下幾根藤枝依附在破牆上。瓊珊一片片地數着藤葉,看着它飄落,沮喪極了。她想到自己生命之樹的葉片也正往下落,她認定最後一片葉子落地之時,便是她生命的終結之日。同患肺炎的老貝爾曼從蘇艾那裏知道此情況後,在一個風雨交加、淒冷的夜晚,艱難爬上牆,畫了一片永不會墜落的藤葉。瓊珊在這不落的藤葉的感召下,重獲生的信念,病癒活了下來,但是老貝爾曼卻因受涼病重去世,他用自己的生命繪出了畢生的傑作——最後的一片葉子。

[歐 亨利(1865---1910)美國最著名的短篇小說家,創作了近三百篇

短篇小說,與莫泊桑、契訶夫並稱世界短篇小說的三位大師。]

《窗》教學教案6

《窗》是蘇教版語文八年級下冊的一篇自讀課文,是澳大利亞作家泰格特所寫的一篇小小說文中講述了兩個病人在病房裏發生的與窗戶有關的故事,構思精巧,人物鮮明,內容精練而寓意豐富,對於正值生理和心理急速發育而又動盪時期的、世界觀正在形成中的初二學生來說,具有很強的現實教育意義因此,我把本文的教學目標設定爲:一是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說主題;二是體會小說對比手法的運用和巧妙的構思;三是正確認識人性的美與醜教授這一課,我希望能做到淺文深教,儘量由課內多拓展到課外,多聯繫實際,使學生培養起聯繫實際來閱讀文字的習慣,使學生的內心能真正有所觸動。

前三次試講時,在“情境匯入”環節,我總因爲緊張和習慣了的嚴肅狀態沒辦法將導語說得生動而在這一節課上我改善了授課時語氣較爲生硬的毛病,很快就將從沒和我一起學習過的學生帶入到了我所描繪的情境中,自然而然地走進了課文。

“預習展臺”這一環節中,兩項展學任務的完成充分展現了學生們的自學能力和預習成果,複述故事情節加深了他們對課文內容的印象這一環節鍛鍊了學生們參與課堂的勇氣、自信心和口頭表達能力,同時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比如個別字詞的發音還不夠準確,結合圖片複述故事情節時過於詳盡,不能做到用較簡潔的語言來複述主要的故事情節在我的及時指正和指導下,學生們既及時地解決了預習基礎知識時存在的問題,又瞭解了複述故事情節的小技巧加上教師的鼓勵,相信學生們課後會有興趣、有意識、主動地去提高自己用簡潔的語言來複述故事情節的能力——一項重要的口語交際能力。

由於本文的故事情節並不複雜,人物形象的分析難度也不大,而在體會對比手法的運用和文章巧妙的構思這兩個方面,學生們分析理解起來可能存在困難,在對小說主題的理解上也可能會產生多元化的解讀,因而我在“合作探究”環節設定了三個由淺入深的教學問題,不設定專門的問題來探討小說的主題,而由對“如果把結尾改成‘他看到的是那座美麗的公園’,你認爲好不好,爲什麼”這一問題的討論順勢引入小說主題的開放式解讀這樣,學生們經過自己的獨立思考和小組合作探究學習,共同討論出了他們的答案只要言之有理,我都給予了肯定和表揚遺憾的是,在討論文中人物形象的過程中,我插入提問“靠窗病人爲什麼要爲同伴描繪窗外的美景”這一問題,接着又讓學生分組朗讀描繪美景的段落,最後給出的朗讀評價和指導都不夠具體這一處理,使得“合作探究”環節的進行超出了預計的時間安排,影響了“拓展延伸”環節的充分開展爲了使課堂有更多朗朗書聲,結果反而弄巧成拙,使得本節課有面面俱到的嫌疑其實,真實有效的魅力課堂不應該每一步都死守教學設計!只要學生學得愉快,學有所得,重、難點突出,自然流暢,學生、教師、文字產生共鳴後能迸發出意想不到的火花,這樣的語文課堂反而更真實、有效、有魅力。

在“拓展延伸”環節中,學生們在教師的引導下,閱讀課外資料,聯繫實際來寫微博,表感想,談想法,自由的課堂氛圍讓教師和學生們的思想有了交集和碰撞在對課文故事和現實問題的思考中,大家的內心都有了觸動,對人性的善與惡也有了正確的認識和比以往更深入的思考最後的作業佈置和課外閱讀篇目的推薦都很合理,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寫作興趣。

這次授課我踐行了“先學後教”和“以學生自學爲主,教師引導爲輔”的教學理念本人營造了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尊重學生個性化的閱讀,引導學生帶着問題來閱讀課文,倡導學生學會獨立思考,能參與小組合作學習,學會合作解決問題本節課完成了教學目標,解決了教學重、難點,實現了引導學生聯繫實際來閱讀、思考文字的閱讀習慣培養目標,鼓勵學生堅持課外閱讀,不斷提高語文的閱讀感悟能力。

《窗》教學教案7

師:同學們,透過一扇窗,我們能看到些什麼?面對一堵牆,我們又能想到些什麼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小說——《窗》。(板書課題、作者)

師:請大家默讀一遍課文。(生默讀課文)

師:誰能用簡煉的語言概述小說的故事內容?

生1:發言。

生2:發言。

師:小說以塑造人物爲中心,透過對人物形象的塑造來反映社會生活。本文塑造了幾個人物形象?

生3:兩個。

師:分別是……

生3:靠窗的病人,不靠窗的病人。(師跟隨學生回答,板書)

師:這兩個人物形象你最想評論的是哪一個人物形象?你對他的評價是什麼?並說說理由。要求:先獨立思考,有了個人見解、認識後,再四人爲一組,討論、交流。

師:那位同學首先來評價一下自己想評價的人物。

生4:我想評價靠窗的病人。我認爲他是一個心胸寬廣的人。因爲他自己的病也很重,但是他每天堅持講不存在的美景來鼓勵不靠窗的病人,減輕他的痛苦。

生5:我認爲他是一個樂觀的人。

生6:他是一個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的人。

師:請說說理由。

生6:他看到的其實什麼也沒有,就是一堵光禿禿的牆,可他每天講述那麼美的景色,可見他熱愛生活,熱愛生命。

師:嗯!說得很好。請你讀一下文中他所描述的窗外美景的語句。

生7:他是一個意志堅強的人。他兩個病都很重,每天都很痛苦、很寂寞,他在這樣的情況下能這樣做,可見他意志堅強。

生8:還能看出他是一個關心他人、善良的人。

生9:他是一個心靈美好,品德高尚的人。

師:對靠窗的病人的評價,其他同學還有補充嗎?(稍等片刻)那,我們再來分析不靠窗的病人這個人物形象。

生10:他是一個自私的人,他認爲窗外有美景,他就想佔那個牀位。

師:從文中哪個地方可以看出?

生10:不靠窗的病人,突然產生了一個想法:爲什麼偏偏是挨着窗戶的那個人,能有幸觀賞到窗外的一切?爲什麼自己不應得到這種機會呢?

生11:他是一個妒忌心很強的人,理由同上。

生12:我覺得他也是一個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人。因爲他當時病得很重。他們兩個既不能讀書閱報,也不能聽收音機,看電視。靠窗的病人能看窗外的美景,他也想看,這是正常的。

師:嗯!他的分析聽起來也有一定道理。其他同學有不同理解嗎?

生13:他想佔那個牀位,我認爲也是可以理解的,而且他也爲這種想法感到過慚愧,也剋制過自己。

師:他剋制住自己了嗎?

生14:沒有。

師:從哪兒可以看出來他沒有剋制住自己。

生14:他爲自己會有這種想法而感到慚愧,竭力不再這麼想,可是,他愈加剋制,這種想法卻變得愈強烈,幾天以後,這個想法已經進一步變爲緊挨着視窗的爲什麼不該是我呢?

生15:我認爲他不可原諒。是的,他開始是感到慚愧,但後來,他認爲那張牀就該是他的,所以他見死不救。

師:你從哪兒看出來的這一點?

生16:靠窗的病人半夜犯病,他大聲咳嗽,液體充塞了他的肺腔,他只要幫忙按一下電鈴,護士就會趕來,可是他紋絲不動。

師:而且,當時他還醒着。對此,同學們怎樣看待?

生17:我認爲他產生那種念頭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他見死不救就無法原諒了。

生18:他見死不救就是爲了儘快得到那張牀,這是犧牲他人來成全自己。

生19:我認爲他就是一個自私的人,不應該原諒他。靠窗的病人與他一樣病重。但是靠窗的病人卻想辦法鼓勵他,帶給他快樂。而不靠窗的病人卻始終考慮自己。爲了實現自己的目的而不管病友的死活。

師:同學們分析得很好!是啊!一個人熱愛生活、熱愛生命沒錯,退一步說,有點自私心、也是可以理解。但是,我們不能爲了個人利益而不顧他人利益,不恩你犧牲他人利益甚至是他人生命爲代價來達到個人的目的。

師:本文題目是“窗”,誰能談一下對“窗”的理解?

生19:窗是心靈之窗,讓我們看到了兩個人的內心世界。

生20:本文故事就是圍繞窗戶來寫的。

生21:這兩位病人與外界聯繫的唯一途徑就是窗。他們透過“窗”看外面的世界,我們透過“窗”看他們的靈魂世界。

師:也就是說,本文的故事情節圍繞“窗”來寫。窗既是病房上的窗,也是二人的心靈之窗。透過窗,我們看到了人性中美的一面,人性中醜的一面。那麼,本文運用什麼手法來塑造人物的呢?

生:對比。(師板書對比手法)

師:小說結尾一句是:“他看到的只是光禿禿的一堵牆。”請同學們發揮想象,想想一下他當時看到這堵“光禿禿的牆”後的心理活動。

生22:他會自責、慚愧。心裏想:“原來靠窗的病人使用這種方式來安慰我、鼓勵我、而我卻……我真是該死啊!”

師:良心受到譴責,內心自責、懊悔。

生23:他十分生氣,心裏責罵靠窗的病人:“這個大騙子!根本就沒有什麼美景。原來,他每天都在說謊,他是在騙我啊!”

師:嗯!他並沒有理解病友善良的用心。

師:那,我們再設想一下:假如病房裏又住進來一位病人,不靠窗的病人會做些什麼呢?

生24:他可能會把這個故事講給新來的病人聽,並且告訴他那個自私的人就是他自己。他以此來贖罪、懺悔。

生25:他不會說這件事,但他會像靠窗的病人一樣也每天給新來的病人講“窗外的美景”。

生26:我覺得他什麼也不會說,什麼也不會做,他只會呆呆地看窗外光禿禿的牆。因爲他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他害怕新來的病人會像他一樣爲了佔這個牀位而加害他。

生27:他一直自責、內疚,病情因此越來越重。在臨死之前,他把這件事告訴了新來的病人,以次來告誡人們不可因一時糊塗而遺憾終生。

生28:我也認爲會像靠牆的病人一樣,每天給新來的病人講並不存在的“美景”,以此來激勵他活下去。

師:同學們發言積極,發言水平也很高。我再請大家思考一個問題:小說內涵豐富,意蘊深刻,我們從中可以受到怎樣的啓示呢?

生29:在生活中做一個心胸寬廣、關心別人的人。

生30:用自己美好的心靈去對待我們周圍的每一個人。

生31:熱愛生活,熱愛生命,愛自己,也愛他人。

生32:在生活中做人不可太自私,不可只顧個人利益。

生33:我們班有的學生,有好的輔導書、好的卷子不給別人看,唯恐別人超過他。我認爲這也是自私的一種表現,同不靠窗的人是一樣的。

師:奧!這種現象確實不好。不過,我相信:我們學完此文後,班裏就不會再發生類似的現象了,對嗎?

生(齊答):對!

生34:不能把個人的歡樂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之上,不能做損人利己的事。

生35:在生活中,我們不能輕易地去誤解、傷害別人。因爲,有時我們傷害的人也許就是在暗中幫助我們的人。

師:聽了同學們的發言,我看到了咱們班學生的胸襟,這令我尤爲欣賞。我相信同學們會把所獲得的啓示付之於生活實踐中,會做一個心胸寬廣、品德高尚的人。

師:小說的結尾十分巧妙,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我讀完這篇小說後,內心受到強烈的震撼,我把這種感受寫了下來,作爲贈言送給大家:(屏幕顯示)

閱讀感言:一扇小小的窗戶,揭示了人性的美與醜,成爲我們窺視靈魂、認識人性的瞭望臺。讓我們懂得了只有純潔的心靈、高尚的人格才能澆灌出絢麗多彩的生命之花,才能幻化出充滿生機的、美好、幸福的生活之景。一個人心中沒有春天,他的眼中只能是一片荒漠。一個道德卑劣的人是不會找到亦美亦善的境界的。讓我們在生活中,用至仁、至善、至美的心靈,用黑色的眼睛去尋找美麗的風景,把他送給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人。

願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

《窗》教學教案8

活動目標:

1、透過故事情境和圖片,初步瞭解彩窗。

2、嘗試用均勻塗色的方法創作彩窗。

活動過程:

一、匯入

師:在一個古老的城堡裏,住着漂亮的公主一家。這一天是公主的生日,她許下了一個美麗的願望……

音頻:我想要漂亮的彩色玻璃窗。

二、感知

國王相繼向公主出示不同的玻璃窗,並問道:“是這樣的玻璃窗嗎?”

1、出示圖片(綠色玻璃窗)。

師:這個玻璃窗用黑線分割成了許多塊塊,塊塊裏塗滿了綠色,你覺得公主會喜歡嗎?

幼兒大膽猜測。

音頻:我不喜歡,我喜歡的玻璃窗是五顏六色的。

2、出示圖片(彩色玻璃窗,但是塗色不均勻)

師:公主會喜歡嗎?

幼兒大膽猜測。

音頻:我不喜歡,我喜歡的玻璃窗是塗滿了顏色的。

3、出示圖片(實物:彩色玻璃窗,塗色均勻)

師:公主會喜歡嗎?爲什麼?

教師小結:公主喜歡五顏六色的玻璃窗,而且是塗滿了五顏六色的玻璃窗。

三、操作

國王請來了全城最有名的工匠來打造公主喜歡的玻璃窗,可是,他們不分晝夜的工作,也做不出公主喜歡的樣子。公主急的飯也不想吃,覺也不想睡,眼看就要病倒了……怎麼辦呢?

1、出示城堡。

引導幼兒觀察城堡的窗戶。

師:城堡的窗戶挺特別,有很多不同的形狀,它們都是什麼形狀?

2、出示操作材料(卡片窗戶、油畫棒)。

師:老師這裏也有不同形狀的窗戶,同樣用黑色的線條分割成許多小塊,老師還爲你們準備了有着漂亮顏色的油畫棒。

3、示範

(1)上下或左右挨着塗色,偶爾跳着塗,引導幼兒發現問題(一來一去挨着塗)。

(2)快塗到黑線時提問:塗到邊邊要怎樣啊(塗到邊邊要小心)?

小結:小朋友只要記住——一來一去挨着塗,塗到邊邊要小心,你就一定能做出最漂亮的玻璃窗,當你做好後,請你把它貼到城堡對應的窗戶上,現在請你用巧巧手幫公主實現願望吧!

4、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配樂)。

四、評價欣賞

幼兒把塗好的彩窗按形狀安裝到對應的窗框裏。

師:玻璃窗,玻璃窗,這是誰做的玻璃窗?

1。點評好的作品。

師:你做的彩窗有很多漂亮顏色,而且顏色均勻,公主一定非常喜歡。

2。點評弱的作品。

師:如果你能夠把顏色塗均勻,公主一定更喜歡的。

3。整體評價。

音頻:謝謝你們幫我實現願望,我非常喜歡你們爲我做的彩色玻璃窗!

師:你們在做彩窗的時候都非常努力,非常認真,你們都有一顆樂於幫助別人的心,公主愛你們,老師也覺得你們是最棒的!

五、拓展延伸

你們爲公主做了一件這麼有意義的事,老師也想爲你們做一件事,那就是——帶你們去看更多美麗的玻璃窗!

欣賞圖片(配樂)。

小結:美嗎?生活中有很多美的東西,需要小朋友學會觀察、發現、欣賞。"本,文來源:屈;老。師教;案網"我們不需要走的很遠去尋找美,也許我們就站在幼兒園的操場,看看天空潔白的雲,遠處高高的山,聽聽小鳥的歌聲,聞聞花朵的清香,只要你用心,你就會發現:我們的世界真美好!

活動反思

1。內容設計符合現階段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和知識技能水平,幼兒在故事情境中熟練掌握塗色技巧,同時產生了對美好事物的嚮往和欣賞之情。

2。故事情境貫穿始終,幼兒以主人翁的角色感完成作品,調動了其積極性,較好的達成了目標。

不足:

1。故事講述不夠生動,語氣稍顯生硬,沒有親和力。

2。作畫要求不必老師口述,可藉助錄音以公主的口吻說出來,不僅有強調作用,也增加了童趣。

3。結束部分欣賞彩色玻璃窗時,圖片可適當減少,以免造成審美疲勞。

《窗》教學教案9

注意:要以塑造人物形象爲中心,透過人物形象來反映主題思想。讓人物形象在故事情節發展中成熟豐滿起來。

教材內容梗概:《窗》講述的是兩個重病人的故事,一個病人靠窗,擡頭能看見窗外的景色,一個病人不靠窗,也動彈不了身子,靠窗的病人每天爲不靠窗的病人講述窗外的美景。有一天,不靠窗的病人產生不平衡的心理"爲什麼靠窗的位置不屬於我"。終於有一天,靠窗的病人病危,不靠窗的病人不按鈴,不呼救,看着病友死去。當他如願以償地佔有那張牀,擡頭看見窗外的所有景色——僅僅是一堵光禿禿的牆。

《窗》

教學實錄:

一、聽課老師透過錄像觀看學生前兩節課的學習情景。

情景一:老師發放《窗》教材,教材作了處理(刪除"但是"後面的小說結局部分),佈置學習任務:人性理解,小說情節結構,心理描寫。各組長組織小組成員討論學習的方法,分派學習任務。

情景二:學生圍繞"人性"主題在圖書館查閱資料,在電子閱覽室下載資料,各組討論篩選資料,組長們把本組優秀的資料卡片張貼在宣傳窗裏。

情景三:全班分正反兩組進行兩次辯論賽,老師和四名班幹部當評委。論題是:

1、人之初性本善,人之初性本惡。

2、人性是固定不變的人性是發展變化的。

二、《窗》教學過程:

(一)課間播放音樂《雪夢》,創設寧靜的氛圍。

(二)匯入文字,啓發想象。

老師給學生一幅簡單的窗的圖片,讓學生展開想象:透過這一扇窗,你想到了什麼?(想象後自由發言)

學生:我似乎看到了我的家鄉:一望無際的田野,連綿的青山,看到了蹲在門前的小狗和我的正在剝豆的母親。

老師:噢,你是住宿生,你一定想家了。你很愛你的家,我和你一樣也來自農村,我也想我的老家。

學生:我看到一幢幢高樓,一排排工廠。

學生:我看到了我自己正在廠房裏熟練地操作着機牀。

老師:噢,你想到了你的未來。

學生:我想到了十一年的寒窗生涯。

學生:我想到了人的心靈。

……

(學生暢所欲言,老師不時地點頭認可。)

老師:我也想到了許多。上週一,是我到杭州出差的第一天,那個晚上是個不眠之夜,夜潮溼而漆黑,透過賓館那簡單的長方形窗戶,我看到了:清晨,王飛扯開嗓門"快起牀,早跑去!"餘海羣不情願地從被窩裏漏出那雙迷濛的眼睛"哎,煩死人了!"王曉傑一邊聽課,一邊捕捉課堂違紀者的"倩影",沈拓、滔滔、李中興等人正圍成一團嘀咕着"小事就不要告訴馬老師了,讓她在外頭舒心點。"嗨,胡海龍正搖滾着身子,深沉地哼着"想要我說永遠愛你的那句話,可能我說的地點有點傻"。(這時全班同學哈哈大笑,輕鬆的氣氛瀰漫着濃濃的情感)

老師:那晚我看見了大家,每一位。今天,讓我們推開澳大利亞作家泰格特的那一扇窗,去品味一個富有哲理的故事。

(三)第一次交流對話

老師設疑:我給大家的小說是不完整的,如果你是作者,你將如何發展小說情節?你的理由是什麼?(學生分組討論,然後讓學生代表發言)

學生:我組有兩種意見:一是不靠窗的病人按響了鈴,護士來了,靠窗的病人被救了,理由是不靠窗病人對病友充滿了感激之情,想要報答他。二是沒按鈴,病友死了。因爲他無法扼制自己佔有那張牀的慾望,他泯滅了自己的良心。

學生:我組有三種意見:一是按響了鈴聲,是沒有理由的、本能的一種反應。二是按響了鈴聲,他雖然想見死不救,佔有那張牀,但最後時刻他害怕了,伸出了援助之手。三是……

……

(學生的發言中,有結論相同,理由相同的;有結論相同,理由不相同的;也有結論不同,理由也不同的。此時,學生就是作者,他們憑藉自己的學習生活經歷,憑着對人性的理解,寫出小說的結局,實現了學生與文字與作者的第一次情感交流。)

(四)第二次交流對話

老師用投影展示小說的結局,然後設疑:1、不靠窗的病人出於什麼心理,對病友見死不救?這種心理是如何發展的?2、如果不靠窗的病人是你,你會怎麼做?(給學生三分鐘時間思考,醞釀語言表達,然後自由發言,各抒己見。)

學生:這是一種極度的自私心理,這種自私心理最初是潛藏的,後來被慾望慢慢激發,發展成爲用生命作爲代價。

學生:這是一種慾望與良心作戰的過程……

學生:假如我是不靠窗的病人,我會毫不猶豫地按響鈴,因爲生命是如此寶貴。

學生:我可能也會猶豫,因爲每個人總是會有自私的心理,會有一種佔有慾,但是……

……

(每個學生都表示會救那位病人,雖然理由、矛盾、心理都是不同的。)

老師:我欣賞大家。剛纔大家的一番話道出了你們心靈的美和善。如果我是不靠窗的病人,我也會救那位病友的,因爲我是一個成熟的人,有理智,有道德,有高尚的情感……

(聽了老師的這番話,每個同學都呈現出若有所思的表情,這一教學環節實現了學生與老師、作者深層次的思想情感交流,實現了與人性專家的觀點的交流。)

(五)第三次交流對話

老師設疑:1、爲什麼靠窗的病人看到的是一幅絢麗多彩、生機勃勃的窗外景物,而不靠窗的病人看到的卻是一堵光禿禿的牆?2、你喜歡這位靠窗的病人嗎?理由是什麼?(給學生五分鐘思考,隨後自由發言。)

學生:這是靠窗病人編的,爲了緩解自己和病友對死亡的恐懼。

學生:這是他人生的景色,他追求嚮往的生活景色。

學生:這是他曾經擁有的留在記憶深處的美好的景色。

學生:我喜歡他的善良。

學生:我喜歡他對生命的珍愛。

學生:我喜歡他對生活的熱愛。

學生:我喜歡他樂觀的生活態度。

……

老師:我最喜歡他的是:對生命的執着追求和對生活的熱愛,對病友的真摯的關愛。

(這一次交流,實現了學生自己與自己心靈,學生與學生的心靈交流,實現了經歷與追求的交流,實現了學生與老師之間的心靈的交流,實現了心靈中美與醜、善與惡的交錯轉換。)

(六)拓展延伸

老師讓學生展開想象:當不靠窗的病人看到的只是一堵光禿禿的牆時,他的心裏一定翻江倒海般變化着,他會想些什麼?當又來了一位新的重病人時,他會怎麼做?(學生當堂寫作,老師篩選個別展示。)

老師說:下課(老師們都異口同聲地說"這老師是一位出色的主持人,這班學生是訓練有素的學生")。

《窗》教學教案10

教學目標

1.透過文章寓言式的情節構思,理解人物形象的鮮明的對比特色。

2.學習文章含蓄凝練的語言,欣賞本文的結尾。

3.認識並形成正確的人生觀。

教學重難點

學習含蓄凝練的語言並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教學準備

錄音材料、課件或小黑板。

 設計思路

小小說短小易懂,結尾往往出人意料,發人深思。可引導學生討論這樣寫作的妙處,從而理解兩個病人的形象,小說的主旨就會迎刃而解。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教師導人:嫉妒心是人人都具有的,但是如果你把嫉妒心埋在心底,讓理智支配

自己爲目標而努力,那麼嫉妒就會發揮它的積極意義;相反,一味讓嫉妒滋生漫長,結果會如何呢?(板書課題。)

二、自主學習

(出示課件1。)

1.默讀課文,圈點字詞。

2.文章是如何塑造人物的形象的?與其它小說的人物寫作有何不同?

3.小說的結尾有何特點?你是怎樣理解的?、

4.你對兩位病人持什麼樣的態度?

三、合作學習

1.找出文章精彩的語句,小組交流。

2.找出不理解的語句,小組交流。

四、反饋交流

(出示課件2。)

1.給加點字注音。

做《新課標作業設計》本課的“積累運用”部分。

2.小說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

明確:(小說一般透過外貌、語言、行動、心理等描寫來塑造人物形象,揭示文章中心。而本文運用的寓言式的構思,人物簡單,兩個病人既無肖像描寫也無多少語言、動作,只用敘述來介紹他們,連個姓名,外號也沒提。但作家選擇兩個病人作代表人物,有深刻的意義。)

(學生小組合作交流,並推薦代表全班交流。)

3.小說結尾出人意料“他看到的只是光禿禿的一堵牆”,它留給讀者廣闊的思考空間,讀者會想些什麼呢?這個病人會想些什麼?

明確:(讀者會想,這個自私的奪窗者,會不會由此又感到慚愧,原來病友看到的是他編造的一套景色,目的是安慰自己這個躺在牀上看不到景色的重病號……抑或非但不慚愧。反而責怪病友胡編亂造,讓自己受騙而導致爲了這扇窗而白天受困擾,晚上徹夜難眠,加重了病情……還是懷疑自己的眼睛怎麼了,怎麼會看不到那景色呢?)

(這是一道開放性題,只要學生言之有理即可。心中有佛,就會滿眼是佛;心中有牆,就會滿眼是牆。在此基礎上教師指導學生明白哲理:襟懷坦白、目光高遠、熱愛生活的人,會看到生活中的美,體悟到生活中的美。)

4.你對文中兩位病人持什麼樣的態度?

明確:(認識作品中兩個人物的意義,讓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只要學生言之有理即可。)

五、研讀賞析

閱讀下列語段,回答問題。(出示課件3。)

“一天晚上,他照例睜着雙眼盯着天花板。……另一位病人仍然盯着天花板。”

1.“湖面上照例漫遊着一羣羣野鴨、天鵝……”與“他照例睜着雙眼盯着天花板”中加點的詞怎樣理解?

明確:(“照例漫遊着”:表示這是公園裏湖中一般常見的景象,是靠窗病人根據生活實際的想像。)

(“照例睜着”表現不靠窗病人爲想法所困擾,突出盯着天花板看已不止一次。)

(同樣的訶語卻表現了兩住病人不同的心態和其心理之高尚與卑劣可見一斑。)

2.本段文字中對不靠窗的病人的細節描寫“他照例睜着雙眼盯着天花板”和“另一位病人仍然盯着天花板”,反映了他的什麼心理活動?

明確:(這一細節描寫突出表現不靠窗病人的自私,一心奪窗。所以面對病友在生死線上掙扎時,態度冷漠,巴不得他死了,可以讓出靠窗牀位,於是對此置之不理。其靈魂醜惡、冷酷無情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

(讓學生學會分析細節描寫在文章中的作用。)

3.試思考本文以《窗》爲命題的作用。

明確:(“窗”喻指心靈之窗;小說的情節緊緊圍繞“窗”展開。)

六、梳理鞏固

學生同位交流本節課所學知識。

七、拓展訓練

(如有時間,在課堂上進行。)

做《新課標作業設計》中的“閱讀理解”部分。

標籤:教案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