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課文《白楊》作業設計

隨着新課程的日益推進,在改革大潮中,我們對於作業的探討也越來越深入,語文老師除了在教學方法上研討創新,在作業的設定上也動了不少腦筋。我從事小學語文教育已有十餘年了,但是我一直在思考我們學生的作業問題:我們當前的語文作業,學生天天在做,老師也天天批改,可以說都花費了相當大的精力。可學生對作業的態度似乎並不是很樂觀,這兩者之間和諧嗎?根據我和學生家長的交流反饋發現,我們的學生只有三分之一是爲了學習知識而完成作業的,其他三分之二都是出於各種無奈的原因完成作業的。

課文《白楊》作業設計

那麼,教師該從哪些方面入手呢?我做了一點嘗試。

首先,要變“機械”爲“靈活”,變“死記”爲“活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不用老師多講,學生也會自覺地認真完成作業。要讓學生有興趣,教師沒計的作業題就應該靈活新穎,富有情趣,不斷地吸引學生。如學習《白楊》一課的字詞“辯”時,我是這麼處理的:想一想爲什麼這個字的中間是“言”?學生說道:“因爲要用自已的語言來說明自己的想法。”接着我又說:“你能想象和它相近的字有哪些嗎?”孩子們想到了“辨、辮、瓣”。在區分“分辨和分辯”時,我出示了兩個填空:他們兩兄弟是雙胞胎,因爲長得太像了,真是難以(分辨);“這個花瓶不是我摔碎的!”李明大聲地(分辯)道。這樣的設計讓孩子們很輕鬆地就將這兩個詞語的含義和在什麼情況下使用哪個詞語掌握了,還用課下抄寫多少遍,機械記憶才能記住嗎?很顯然,不需要。這不就減輕了孩子們的負擔嗎?還有聽寫“聽寫提心吊膽”後,我發現有許多孩子將“吊”錯寫成了“掉”。於是我在黑板上寫了這樣一句話:“今天的檢測我考砸了,拿着卷子,我提心掉膽地回到了家。”孩子們看到這句話,立刻來了精神,七嘴八舌地嚷:“老師您寫錯字了!”“誰把自己的膽掉下來了!”聽到這些話,我假裝恍然大悟:“開來大家都是火眼金睛的孫悟空,一下子就把我的錯字挑出來了,真棒!”於是我用紅筆把“掉”改成了“吊”。這時我看到有的孩子把頭低下了,有的孩子趕緊改錯,有的孩子的臉紅了。有了這個小插曲,我想“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教學效果無疑是巨大的。在學了修改病句後,我及時設計了趣味遊戲題:學生扮演醫生,給“病人”寫診斷書,開處方,動手術;學了陳述句改轉述句,可設計打電話遊戲題,讓學生扮演打電話人、聽電話人、轉述電話人,練習轉述別人的談話。

其次,要根據學生能力差別分層次佈置作業。

一個班的學生水平參差不齊,我們設計作業題應考慮從學生實際出發,既滿足優生的求知慾望,又兼顧中差生的接受能力,這樣才能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開發學生的學習潛能,提高作業的整體效果。

我一般把作業分成三個層次,讓不同層次的學生自由選擇適合於自己的那一組作業,摘到屬於他們的果子”。

1、基本練習: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練習,如生字、詞語、背誦等鞏固練習,主要適合於基礎較差的“學困生”。

2、綜合練習:重在對知識的理解和簡單的運用,主要適合於中等生。

3、創新練習:題型靈活多樣,偏重於理解、想象、運用,一般適合於優秀生。在教學《白楊》一課後,我借鑑其他老師的做法設計瞭如下分層作業:

1)愛讀書的你,不妨閱讀《白楊禮讚》,瞭解更多的知識。

2)愛習作的你,不妨寫寫你學完《白楊》後的感受。

3)愛朗讀的你,不妨有感情的讀出感動你的段落。

4)愛繪畫的你,不妨畫一畫白楊。

5)愛唱歌的你,不妨學習歌曲《小白楊》,然後唱給大家聽。

6)愛文學的你,不妨摘錄文中優美的語句。

7)愛觀察的你,不妨找找白楊的其他特點。

以上七題,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興趣任選若干題完成。

這樣的作業,由易到難,層層遞進,給學生一個選擇的範圍,能力強的選擇做難做的,能力弱可做簡單的,但由於學生好強的心理,有的學生知難而進,又有一部分學生會在自己的“最近發展區”去跳一跳,摘到“果子”。

標籤:課文 白楊 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