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春》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春》說課稿

《春》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的第一篇閱讀課文。本單元則是向我們展現了色彩斑斕的大自然,景美,情美,字美。在有感情的朗讀中,積累語言,品味情感,學會寫景方法,可以作爲這個單元的重要教學。

《春》是一篇詩意盎然的寫景抒情散文。春天在朱自清先生的筆下,賦予感情和生命。作者以清新優美的語言,引導我們欣賞春回大地,萬物復甦,生機勃發,草木花卉競相爭榮的景象。讓我們感受春的蓬勃生機和無限希望。字裏行間,充滿着欣喜,讚美之情。

這篇文章是寫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可以得到美的享受,提高審美情趣,提從聽,說,讀,寫語文素養的培養來看,是一個最經典的載體。把它放在單元的首位,非常恰當。對於後面的幾篇課文的學習,有很大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培養有感情的朗誦能力,背誦這篇文章。

2、學會抓住春天景物的特點,用準確鮮明生動的語言,描繪春天美景。

3、學習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的運用

4、體會本文融情於景,情景交融的表現手法,培養語言表達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透過有感情的誦讀,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悟能力,品味文章的畫面美,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採用啓發式,討論式教學,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培養學生觀察自然、感悟自然的能力;

2、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和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情感。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領悟,寫好景物要學會細緻的觀察,抓住事物特點,用鮮明準確生動的語言,和多種的修辭方法;

難點:讀出感情,用聲音來塑造春天的形象,積累體驗培養語感,傳達內心感受。

(在這一環節我將採取播放錄音,教師範讀,學生齊讀,接力賽朗讀等多種形式的。可以在課前指導一、兩個朗讀較好的同學進行配樂朗讀,課上播放,效果會更好)

三:教學方法:

1、情景教學法。利用多媒體(比如背景音樂,課文的朗讀視頻,春畫面等)營造出自然、美麗、溫馨的春天,給學生創設一個輕鬆、愉悅的學習氛圍。比如背景音樂,課文的朗讀視頻,春畫面等)

2、朗讀教學法。本篇課文語言簡潔明快、質樸優美,在句式上長短整散搭配協調,字字句句都飽含作者的情感,基調歡快,有很強的節奏感,讀起來朗朗上口。因此在本文的教學中,可採用朗讀教學法(研讀、精讀、品讀),讓學生在朗讀中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課文獨特的意境。要指導學生通順、流暢、有感情地反覆朗讀,深入體會。因此,將各種方式的讀貫穿於整個課堂,讓學生在讀中學,學中悟。

3、示範分析、師生合作探究,討論教學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討論中分析、感受作者的寫作成功之法。

因爲初一學生還不善於透過細緻地閱讀課文,理解體會散文所描繪的.優美意境,學習高超的寫作技法,教師可選取一、兩個重點段落作詳細講解分析,引導學生注意課文細緻描繪的地方,如本文的“春草圖”和“春風圖”,其他段落則指導學生自己閱讀分析。這樣,教師的講解就起到了示範作用,啓發學生動腦、動手、動口,培養他們閱讀的能力與習慣。

4、學法指導:

主要是透過學生讀的媒借,邊讀,邊問、邊想,邊寫。一邊讀,讀順,讀流暢,讀出情,產生問題,邊思索老師的提的問題。最後通後本文學習,可以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寫出片斷描寫

四、學情分析

1、春天是學生熟悉而喜愛的季節,他們都有切身的體驗和感受。這篇文章語言口語化,平易好懂,節奏明快,形象生動,極富表現力,容易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2、初一的學生,對於鑑賞理解美文的能力不是很強,教師要引導學生懂得寫景的方法技巧,使閱讀與寫作有機結合起來。

五、教學理念

1、強調學生自我的閱讀體驗。《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加大語文閱讀量和口語交際環節,重視培養語感。還強調要加強朗讀,重視閱讀感受和體驗。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因此,在教學中我將指導學生用多種方式去讀,在讀中感悟文章的思想情感和人文內涵。

2、讓學生,學會聯繫自己生活實際上。充分調動學生在生活中所見、所聞、所感、所悟來閱讀本文,體現新課程的大語文觀,讓學生在生活中去發現語文,在生活中學習語文。充份的理解語文與生活的關係。語文的外延就是生活。

3、重視互動合作。《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要求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並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因此,在教學中要重視生生之間、師生之間平等、融洽交流討論的互動合作,引導學生在互動合作中自主構建探究問題、發現解決問題途徑的閱讀方式,並逐步學得合作技能。

六:媒體設計:本文是篇美文,可向學生提供欣賞的氛圍,讓學生在相應的意境中得到薰陶。可利用多媒體設備,欣賞配樂朗誦的錄音,給學生的朗誦配上音樂,提供春的畫面

七、教學過程

(一)激情匯入:一起聽〈祈禱〉王傑王韻嬋演唱

(女)讓我們敲希望的鐘啊,多少祈禱在心中;

(男)讓大家看不到失敗,叫成功永遠在。

(女)讓地球忘記了轉動啊,四季少了夏秋冬;

(男)讓宇宙關不了天窗,叫太陽不西沉。

(男)讓歡喜代替了哀愁啊,微笑不會再害羞;

(女)讓時光懂得去倒流,叫青春不開溜;

(男)讓貧窮開始去逃亡啊,快樂健康留四方;

(女)讓世界找不到黑暗,幸福像花開放。

(合)讓我們敲希望的鐘啊,多少祈禱在心中;

讓大家看不到失敗,叫成功永遠在。

(合)讓大家看不到失敗,叫成功永遠在。

引導學生注意文中,是少了一個季節:春,引導學生說出春是萬物復甦的季節,一年的開始,是播種的季節等等,問學生想不想知道,朱自清筆下的春是什麼樣子(課題,作者)?

(二)整體感知:

1、教師範讀: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走進朱自清得天先生筆下的春天。播放教師配樂範讀課文,學生仔細傾聽。(聽的過程中,要求學生閉上眼睛,能聽出作者寫了春的哪些景物,聽出語氣、語速、語調及重音,初步感受意境美。)

2、感受:(聽過,請同學們走出如詩如畫的美妙境界,描繪一下,剛纔頭腦中閃現的美麗畫面。

3、比賽朗讀:選出自己喜歡的片斷,到講堂前,配的音樂下,同學加以評價指導。(提高學生朗讀熱情,用聲音感知美)

(以上讀的環節:設計意圖:透過學生對老師的朗讀進行評價以及自讀,激勵學生髮揮想像對文章進行初步分析和感悟,使自己對春的感受和作者對春的感受進行碰撞,同時讓學生掌握抒情散文的朗讀技巧,培養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1、學生再讀課文,再次理解欣賞春色之美。引導學生回答,朱自清筆下有哪些景物,有哪些特點,並可以及時積累)

在這個階段,學生往往只能直覺意會“美”而不能言傳“美”,所以我準備讓學生自讀課文,找出文中所描寫的景物及其特點,理解“春”究竟是怎樣美的,作者是如何構思的?講究層次的?此時教師作示範如:山——朗潤,水——漲,太陽——紅,小草——鑽,要求學生輕聲讀,邊讀、邊想、邊用筆勾畫,自讀、自悟、自得、自問。然後小組互動學習、分析、整理。(此處對文章寫作技巧。加以引導分析如:抓住景中物,景情交融,用修辭)

(1)說出最喜歡朱自清先生描繪的哪一幅圖畫?或者最喜歡哪些詞句?與大家分享。同時說明理由,可以用這樣的格式:我喜歡——————————句,因爲—它寫出春天的中______景物,用____修辭,(或是從__感官____角度來)表達_________情。___________我用______語速,語氣語調來讀,,

2、師生共同探討:老師提問,引學生一起探討,本文景美、情感美。

中心問題:這篇文章,爲什麼把春天比喻成娃娃、小姑娘、青年。文中哪些語句說明春天的是新的,是美的,是力量的。”找出相關的語句。

(圍繞這個問題,可以引導學生聯繫前文,把目光放在全文之中,來仔細品讀美文,引導學生,學會寫作技巧。比如用什麼修辭,)

(聯繫前文,引導學生。娃娃說明從頭到腳是新的:①剛睡醒張開眼是新,山朗潤、水漲起、太陽紅都是新。②剛從土裏鑽出來的小草,樹上的、草叢裏的花兒是新的。③泥土的氣息、青草的味兒,甚至空氣、鳥鳴、牧曲滿是新的。③春天的一切,整個春天都是新的。④朱自清把春天比喻成剛落地的娃娃,目的既是讓人們爲娃娃的成長辛勤勞動。又是爲了讓人們從娃娃身上,看到未來,看到希望。

春天像小姑娘,說明春天的花枝招展,美麗多姿。顏色美,景物美,詩情畫意美。讓學生找出描寫的景物,來分析如何寫的,比如:

①園子裏、田野裏滿是嫩嫩的、綠綠的、軟綿綿的小草,給人一種輕盈、舒適的美。②樹上的桃紅像火,杏粉像霞,梨白像雪,遍地的野花散在草叢中像眼睛、像星星,層次分明,參差錯落,是一種勻稱、和諧的美。③花叢中嗡嗡[內容來於Y—Y_課—件_園]的蜜蜂和飛來飛去的蜂蝶,絮花嫩葉中的鳥兒和牛背上的牧童,都歡歡樂樂,非常舒暢,給人以愉悅的美。④細雨、薄煙籠罩下的村莊朦朦朧朧,隱隱約約,詩情畫意般的很美很美。⑤藍天上放飛的風箏,悠悠揚揚的,激發人們無盡的深思和遐想,更是美。

春天又是一位健壯的青年。這是力量的美,(1)一個“張”字,不僅僅指甦醒,“朗潤”“漲”“紅”等字詞,也不僅僅指春天的山、水和太陽的變化,更是指在春風的吹拂下,春天的一切都充滿了活力。(2)一個“鑽”字,更是春天充滿活力的高度體現。因爲這個“鑽”字,田園綠了,誘得人們在上面盡情地玩耍,誘得人們也充滿了活力。(3)一個“讓”,一個“鬧”,一個“眨”,花兒竟相開放,蜂蝶競相追逐,熱熱鬧鬧的景象令人驚訝不已。花、草、生物都人性化了,這就是春天,這就是充滿活力的春天!(4)一個“撫摸”,便產生了盡情的“醞釀”“賣弄”和“應和”,便使人生髮了萬般感覺,萬般想象,萬般喜說。)(5)開滿了花趕趟,(6)舒活筋骨,

而這三個比喻,更能顯示出蓬勃的生命力的美。生活的美,生命的美。

學生還可以找出多處去理解、品味、鑑賞、朗讀。

(四)教師小節,體驗與反思:

讓學生談本節課的收穫,教師側重從理解寫景散文的特點方面加以引導。有如下要點:

1、要選取有代表性的景物;

2、要抓住景物特點繪形、繪聲、繪色、繪神,使景物能夠逼真地再現在讀者面前;

3、在景物中融入自己強烈的情感,並透過直接抒情把這種感情表達出來;

4、要藉助擬人、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使語言優美生動。

(五)作業。感悟朱自清先生的《春》,寫一篇短文,描繪自己家鄉的東山公圖的春天。這是對文章的體驗和反思,學習、欣賞、借鑑課文,做到學以致用。

(六)春

朱自清

迎盼望着

春繪草、花、風、雨、人

頌娃娃、姑娘、青年

板書設計以情爲點,表現出春美、人美、生活美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