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資料

談語文教學中如何實施三模組自主學習(網友來稿)

朱延海 山東省臨清市尚店中學

談語文教學中如何實施三模組自主學習(網友來稿)

在現代教育中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把那種教與學的割裂狀態、靜止狀態轉變爲教與學的互動過程,構建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執行體系,加強和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創新能力,已成時代發展的迫切要求和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臨清教研室根據當前的教育實際提出的“自學感知--研討探究--反思拓展”的閱讀教學課堂模式,使學生獲得知識的同時,增強合作意識,提高了探究創新能力,大大提升了學生的語文素養。下面就談談本人在教學中採用“三模組”模式進行教學的點滴體會,以與同仁切磋。

一、創設情境,明確探究目的,激發探究動機。

教學情境對學生來說,是思維的導火線,學習的內驅力。它可以使學生的求知慾望由潛伏狀態轉變爲被激活的狀態,而對教師來說,它則是引發學生認知衝突的手段。緊緊圍繞探究目的而設定的教學情境是激發學生探究動機的基礎。科學設定情境就是要讓學生產生興奮點,將所學知識運用於新情境,激起探究興趣,明確探究目標,確定思維方式,併產生強烈的探究慾望。探究目標,確定思維方式,併產生強烈的探究慾望。探究目的是開展探究活動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而探究動機是促使學生自覺探究問題的內在動力。因此,教師要認其準備,精心策劃,巧妙設計,設出栩栩如生,情真意切,令學生 輕鬆愉悅或悲憤激昂,或精神煥發,或心馳神往的情境,牢牢“抓住”學生,讓他們帶着真情實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只有這樣學生支委會緊緊圍繞探究目的,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爲探究下的問題做出假設,制訂計劃。

二、面向全體,因材施教,設定不同層次的探究問題。

根據教學情境發現和提出問題是進行科學探究活動的第一步。設定的問題是否具有吸引力,能否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生來說有沒有探究的意義,是否適合學生的發展水平,能否激起學生強烈的探究慾望等,是組織探究性教學能否成功。心理基礎。由於我們現在仍採用傳統的班級授課制,班額的大小不同,即使是同一年級的學生,他們的發展水平也是不平衡的,有的班級甚至差別很大。因此,在設計和組織學生開展科學探究活動時,要因材施教,即要考慮同一年級學生的個性差異,還要結合探究內容的不同側重點。設定具有不同層次的問題這就需要教師站在高處,從整節課,從整篇課文來謀劃,設計出一組系統化的問題,先易後難,循序漸進,逐步引導學生向思維的縱深發展。

如教學《變色龍》一文,教師可以設定這樣有層次的問題:①奧楚蔑洛夫斯基的性格是什麼?②他“善變”的特徵有哪些?③他雖變來變去,但有一點沒變,那是什麼?④是什麼原因使他一變再變?⑤作者爲什麼要塑造這樣一個形象?這些問題具有不同的難度,可以供不同層次的學生選擇。每個學生按照自己的水平參與,透過努力都能完成自己的探究任務,爲下一步的小組討論奠定了基礎。

三、引導學生合作學習,鼓勵交流,深化自主探究的內容。

合作學習則指在獨立探究的基礎上,讓學生在集體內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方法和思維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學會傾聽老師和其他同學的意見,同時能夠清楚表達自己的觀點。在課堂上教師就座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將自己設計的解決問題的方案與大家交流,傾聽同學的意見,培養學生相互交流的習慣;讓每個學生都主動參與,讓課堂充滿民主的氛圍,同時,教師要認真傾聽學生們收穫、疑問,幫助他們解決疑難問題,更爲主要的是,透過交流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教師可以及時調控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互學、互動、互補中更深刻地進行探究。教師不要 機啓發誘導適時點撥,對學生的發言要及時,準確地給予評價,對回答問題新穎、獨特、別出心裁的學生要給予充分的表揚,從而調動學生的創新積極性。

另外,在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是,討論形式應多樣化,可採用小組討論,對抗辯論、竟賽演講、專題講座等多種形式。無論哪種形式,都要面對全體學生,以尊重學生爲前提,以激發興趣爲基礎,以自主創新爲核心,心培養創新素質爲最終目標。

四、緊密聯繫生活,精選案例,強化探究熱情。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會促使學生登上世界的視窗,遙望無限的人生海洋,但不是任何問題都能引起人興奮的,只有引起學生興奮的問題,才能激發他們主動地進一步探究。因此,做好“反思拓展”這一環節的教學,就必須抓住學生的興奮點,設法激起學生強烈的表達慾望。在組織學生拓展探究時,精選與學習課題有關的學生感興趣的案例、社會熱點問題。如在學習《臺階》時,我是這樣設計拓展的:“同學們,我們的父親也是農民,他們和文中的父親一樣,既要在人生的阡陌中奔波,又要在生活的田野裏耕耘,但他們始終如一,任勞任怨”學習了本文,你是不是有什麼話要對他說呢?那就把你心中涌動的話語訴清於筆端吧。又如執教《散步》可讓學生擷取記憶裏的溫馨花絮與同學共享,這樣的引導激發學生的表達慾望,既昇華了同學們對文章的理解,又於無形之中提高了學生的寫作水平。

合作交流是“湯”,獨立思考是“鹽”,教師即爲“廚師”,湯中缺鹽,難成美味;湯味鮮美,功在廚師。教師只有把握好手中那把“三模組”這勺, 精竭慮,才能調製出更美味的佳餚,使學生真正獲得全面發展!

作者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