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資料

付出老師的愛,挖掘學生的美(班主任工作論文)

 摘要:本文根據新課程提出的以學生爲主體,闡述了教師需時刻關注每一個學生,理解關愛每一個學生並挖掘他們的美。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從三個方面探索:彼此交流,理解關愛學生 ;強化集體,攜手進步 ;和學生共同成長。毫不吝嗇心中的愛,用自身的人格和真誠的投入去感染學生,陶冶學生,教育學生,從而達到教育的最終目的;付出自己的愛,挖掘學生的美。 

付出老師的愛,挖掘學生的美(班主任工作論文)

關鍵詞:理解  關愛  強化  學生

從人生觀的高度來看, 教育是一項直面生命和提高生命價值的事業。一位著名教育家曾說過“教育的實質是什麼?就是情,就是愛。教師沒有了情和愛,就成了無水之池,任你四方形也罷,圓形也罷,總逃不了一個空虛。”這就是說,沒有情感,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的情和愛猶如習習春風,會吹綠學生心田中那棵想上進的新芽。班主任既是課任老師,又是班級的統領,不僅要傳授知識,更是要守護學生的心靈。因此必須毫不吝嗇心中的愛,用自身的人格和真誠的投入去感染學生,陶冶學生,教育學生,從而達到教育的最終目的。 

一、彼此交流,理解關愛學生 

中學生是渴望理解與交流的。對於一個班主任來說,他可以藉助於師生之間的交流來傳遞老師的愛與關心。但要注意的是,交流應該建立在理解的基礎之上。在實際的教育工作中,我深深體會到,理解是前提,關心是條件,愛護是手段。下面兩個事例更是這樣充分體現的:

事例一:何同學,他父母離異,性格自負逆反心理又很強,成績也不理想,經常犯錯誤。一次,英語老師讓他放學後留下來補課,他卻因爲肚子餓先去吃飯了,飯後他去找英語老師,英語老師已經走了。第二天, 英語老師找他進行教育批評,他卻不服氣,與英語老師發生了爭執。瞭解情況後,我並沒有立即將他叫到辦公室訓斥一番,而是等到放學後,我等在他回宿舍必須經過的那條路上。看到他,我走過去,就好像是偶然遇到一樣。我和他邊走邊聊,從目前的網絡趣事到家常再到學習情況。可能還是因爲昨天的事,他一開始並不怎麼說話。漸漸地發現我並沒有惡意,話終於多了起來。我見時機成熟了,便切入正題,問他昨天究竟是怎麼一回事,他一五一十將情況告訴了我。還特別強調他是去過英語老師辦公室的,但只是晚了一點。我告訴他我相信你是有去找英語老師的,而且表示理解,因爲肚子餓了誰也做不了事情。接着我又問他當時是幾點鐘,他有點迷惑,不解的說六點左右,我告訴他英語老師的家離學校有半個多小時的路程,就算幫你補習半個小時的課,那麼英語老師也得七點鐘才能到家吃上晚飯。我又問他,英語老師爲什麼這麼做呢?他沉默了,但我看得出來他已經有點想法了。敗兵不可窮追,我告訴他我並不要這個問題的答案,心裏明白就行,然後拍拍他的肩膀讓他回寢室。第二天, 英語老師對我說他收到了一張紙條,上面是這樣寫的:對不起,老師!昨天是我錯了! 

這件事情過後,何同學各方面的表現確實比先前有了較大的進步。其實,處於青春期的學生逆反心理較強,尤其是男同學,他們做事情較少考慮後果,容易衝動,事情過後他們也會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但由於自尊心強,不肯輕易認錯。處在這個時期的中學生,很可能因爲我們教師採取不當的教育管理方法導致他們形成某些偏激的行爲。爲此作爲一個班主任,我更多的是與學生交流、談心,多從學習上、生活上關心學生,體貼學生,用適當的方式方法來教育他們,讓他們從教育中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體會到老師對他們的愛與關心。有時也要給他們一個臺階下,那麼,他們就能真正地從錯誤中吸取教訓。 

還有許多同學性格比較內向,他們不願意與老師面對面地交流,而是習慣於將他們的想法、困惑用文字表達出來。我把這種文字交流叫做“筆談”。週記就可以看作一種“筆談”。“筆談”確實也是一種不容忽視的瞭解學生、傳遞老師關愛的教育方式。

事例二:周同學先天殘疾,從小受歧視,性格孤僻,不信任他人。一開始,我發現她在班級中少言寡語,對班級活動不很關心,就常找她談話,詢問她的家庭、學習情況,鼓勵她不要自卑,投入到集體中去。可每次總是我說得多,她講得少,幾次下來,似乎效果不好。就在我感到困惑的時候,她在一篇週記中寫道:“老師,我知道你關心我。可你每次找我談話的時候,我總是很緊張,我希望我們能夠透過週記來交流。”從此以後,我更認真地閱讀學生的週記,並且給出詳細的批語和回覆。透過週記,我確實更多地瞭解了學生的心理世界,尤其是周同學,她在週記中告訴我,從小到大所有的人都看不起她,她也不相信其他人,更不需要其他人的關心。我也在批語中告訴她: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歧視你,你應該自信,你也不是爲其他人活着的,你應該用自己的成績來回擊那些歧視你的人。知道了她的情況,我也讓幾個女同學經常關心、幫助周同學。一次周同學由於貧血暈倒在課堂上,好幾個同學因爲照顧她,陪着她等她父親來接她而沒能吃上晚飯。事後,我就在她週記的批語中寫道:“一個人病倒了,卻有好幾個同學陪伴在她的周圍,生活在這樣一個集體裏,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啊!”以後我透過週記告訴她,許多人都希望能幫助她,不要把自己封閉在自己的天地裏要放飛自己,融入到班級集體中來,生活就會快樂!不知不覺,周同學漸漸地也與周圍同學交流了,開朗起來了、話多了、笑容多了,班級活動中她的身影也多了。 

許多的事例表明:透過適當的交流,讓學生體會到老師的理解、關心與愛,是引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關鍵。作爲班主任,在工作中要講究工作藝術和多樣化的教育方法。懂得尊重學生人格,善於進行“心理移位”,設身處地地體察學生的心理處境,關心學生學習和心理上的細微變化和點滴進步,及時地加以引導、表揚和鼓勵。尤其是學生在遇到失敗、受到挫折時,希望有人去理解他,這時班主任若能及時地表示關切、理解,伸出熱情之手,力所能及地幫助學生排憂解難,必然會獲得比平時更難以獲得的良好效應。我們老師用愛感化所有的學生,所有的學生就會在班集體的建設中奉獻出他們的那份愛。 

二、強化集體,攜手進步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創造一個教育人的環境,教育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偉大的革命導師馬克思說:“只有在集體中個人才能獲得全面發展的能力”。由此可見班集體的這種功能所蘊涵着的巨大的教育效果。一個團結向上、友愛智慧的班集體,必將很好地培養出令人羨慕的莘莘學子。爲了讓每個同學充分地愛護班集體,首先作爲班主任的我就想用心培養學習成績好、工作熱情高、活動能力強,善於處理人際關係,而且在同學之間有威性、有感召力的班幹部,透過這羣層次較高、自我管理較強的人去影響另一部分“默默無聞的大衆”,促進他們認識自我、調整自我、完善自我,帶動班級整體的提高;其次,在班幹部隊伍建設中,我充分信任班上學生幹部,放手讓他們管理班級,班級所有的活動,比如:藝術節、大合唱、書畫比賽、演講朗誦、運動會入場式等等事情,班主任我從不包辦,我主張不怕學生犯錯誤,讓學生“在游泳中學會游泳”,主動探索周圍的環境,允許他們在自主探索中出現一些並非有意而爲之的失誤,引導他們去總結,增強他們的責任感,以及養成直面挫折的樂觀態度。每週的班會課爲學生提供一個平臺,讓活躍、強勢的同學帶頭,拉動班上“沉默”、被動的那一部份學生。讓所有的同學逐漸融入到班級日常活動中去,這樣就能充分挖掘他們個人的潛能,進一步促進學生自我能力的提高。陽光的、進步的、快樂的、成功的同學,我會及時給予真誠無比的掌聲鼓勵,正如林肯說的:“每個人都喜歡讚揚”,幾乎沒有一個人天生就是自甘落後的,於是大家都會盡全力地表現出最好。而對於那些不足的、不夠的、欠佳的,我更要給予充分的理解與安慰。因此所有的班上同學就有機會在每週的班會課上自我小結一週來的工作得失、收穫的快樂與成功,讓他們學會拿得起、放得下,學會分享,學會換位思考,學會表達,學會感恩……

同時,我還透過班級座位的優化組合、習小組的“一幫一”結對子等具體措施,使全班同學在學習、工作、生活中相互扶持,相互關照,情同手足,似一個溫暖的大家庭,同學們都熱愛這個集體。正如教育家馬卡連柯所說:“教育了集體,團結了集體,加強了集體以後,集體自身也就成爲很強的教育力量。”

三、和學生共同成長 

老師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吸引學生,班主任應具備有較高的人格魅力。班主任只有擁有淵博的專業知識,才能讓社會和學生肯定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威信。我深知:課堂教學是塑造學生健康心靈的主陣地和主渠道,在課堂教學中積極滲透情感教育,激發學生情感,努力營造和諧、民主的課堂心理氛圍是十分重要的。沒有一個學生會喜歡一個處處冒着舊時代氣息和固步自封的老師。幾年來,我充分利用班會課,針對班級中、社會上一些熱點問題讓學生進行辯論、討論等等,同學們自編自演,自己主持,召開過“理想.奮鬥”、“走進父母”、“真誠的同路人”、“情繫汶川”、“代代相傳”、“北京奧運會給我的啓示”、“神七問天”等等很成功的主題班會。我呢?--幕後策劃和特邀嘉賓。世界在日新月異,社會在飛速發展。當代的班主任,還是應該儘量的融入到90後的學生時代的大潮中來,要有一顆熱愛學生的心;有積極進取的精神,在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更新教育理論。我的目標是:做一個能夠跟上時代步伐、跟上學生變化的有思想、有研究能力的新型班主任,不斷的戰勝自我,超越自我,以便更好的服務於學生;保持一顆年輕的心,走進學生,和學生共同成長,縮小差距,尋找共同點,閱讀他們愛看的書,聽聽他們愛聽的音樂,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爲了讓自己更靠近學生,我曾給班上同學佈置了一個問題:《老師我想對你說………》,要求班上每位同學都寫,寫什麼內容都可以。學生有檢討自己的過錯的;有讚美老師的;有對老師提意見的;有對班級提建議的;有體貼老師的……等等。結果以後學生經常以《老師我想對你……》的形式,與老師交流思想,檢討自己,探討學習方法,對班上問題、熱點問題的看法,這樣我就可以及時掌握每位學生的思想動態,既緊密融洽了師生關係,又培養了學生的良好的行爲習慣,也弘揚了班級的正氣;同時也讓我與學生在交流過程中收穫不少東西,真正體會到與學生的交流、探討讓自己也不斷地得到提高,充實了自我,與學生共同成長。 

雖然我才從教四年的時間,但已深深地感覺到我們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學生在學校學習生活中,學習成績在班上名列前茅的總是少數,大多是“中等狀態”或“存在不少問題”的。我的責任與目標,就是力爭把每名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況調整到“最佳狀態”、“良好狀態”或“較好狀態”,即在現有條件下不失去信心,不斷進取,從而達到人人進步,人人成功的目標。

 

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