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資料

小議班集體建設的混凝土效應 (九年級班主任工作論文)

說到班集體建設,不由得使人想起現代建築中的混凝土效應。一些散沙、碎石、水和水泥按一定的比例攪拌成混凝土並養護一定的時間後,它平整美觀、厚實耐磨、雄偉堅固。混凝土的標號越高,強度越大。班集體建設與之頗有相似之處。那幾十名成員不就是混凝土中的原料麼?那混凝土的標號不就是班級的凝聚力麼?班主任在班集體建設中恰似一個“攪拌機”的角色,就看你怎麼“攪拌”。得法,則秩序井然,凝聚力強;反之則風氣不正,一盤散沙。

小議班集體建設的混凝土效應 (九年級班主任工作論文)

      -、優化結構是基礎

    混凝土並非是砂石等材料的自然組合,而是按一定的比例進行的有機組合。配比越合理,混凝土就越密實,其強度也就越大。

    同樣,班集體也不是全班學生人數的自然總和,它反映出一定組織層次,形成合理的結構。因此建立健全班級的組織結構,並使之優化,這是形成班集體的基礎。

怎樣建立班級的組織結構,並使之優化,我的作法是,實現班級管理的改革。即“班級管理的指導型模式”,班上有一個常務班委會,另一個就是由競選出來的若干個值周班長分別組成值周班委會,常務班委會是固定的,值周班委會則由值周班長牽頭自願組合,其任期是動態的。值周班長和值周班委會最多連任兩週,其班級管理業績由常務班委會負責評估決定去留,接受全班同學監督。

這種結構,最大的特點是能夠調動每一個人參與班級管理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中積極分子在班集體建設中的重要作用,一個班如果沒有積極分子形成的骨幹隊伍,就形成不了班集體的核心力量。如果說常班委會是“混凝土”中的“大石子”的話,那麼值周班委會就是“混凝土”中的 “小石子”。 這種組織結構能讓班集體真正形成人人管我,我管人人,事事有人管,人人在管事的全員、全程管理的局面。有了這種比較理想的結構體系,再配上適當標號的水泥漿料,就能成爲一個無懈可擊的班級整體。

    二、促進轉化是關鍵

    我們知道混凝土中的含泥量的多少,對其強度的大小影響很大。因此,施工前,必須沙過篩,石要涮。同樣每個學生都具有各自的特點、興趣、情感和愛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各自的缺點和短處。因而從不同的起點看待不同層次學生的進步,提出不同的要求,運用不同的方法進行適時的轉化是不斷增強班集體戰鬥力的一個重要方面。

    作爲班主任,恐怕最爲頭疼的還是轉化後進生。對後進學生的教育,最爲重要的就是在思想認識上不能輕視他們。就象著名的教育家魏書生同志所說那樣:“他們是一宏大的世界”。  在工作中我發現越是後進生,越是要得到心理上的平衡,也就越需要以誠摯的熱情去感化他。

有這麼一位同學,家裏經濟條件比較好。由於種種原因,學業沒學好,壞習氣倒是學了不少。與別人打架不管輸贏與否,都要上館子去“搓”一頓,打贏了請“小哥們”慶賀,打輸了請對方擺平。進校時除語文以外其它功課幾乎還停留在小學水平上。怎麼辦?面對這一情況,我沒有嫌棄他,在家長的配合下,我多次找他談話,和他一起制定了幾個基本的、透過努力又是能做到的幾條,如把遲到控制在一週一次,按時交作業,每週在家長允許下只進一次網吧等等,一段時間後,他基本能遵守。面對他的進步,我及時當着全班對他予以肯定和鼓勵,並在全班進行表揚。但有一件事卻總也做不到,那就是遲到,在我調查之後,我發現他其實已經做了很大的努力,因爲他每天都提前半小時起牀。但爲什麼還是遲到呢?原來他有一個不好的習慣,早上 “蹲坑”的時間特別長。於是我與他商量,能不能試着改變一下生活習慣,我們以一個月爲週期,結果他再也不遲到了。經過一個多學期耐心細緻持之以恆的不懈努力,這個同學順利畢業,考上了理想的學校。這件事給我啓發很大,班主任工作不是要你把大道理掛在嘴上,而是要真心實意與學生一起循序漸進一點一滴從小事做起。

三、增強凝聚力是目標

    混凝土的強度取決於適當標號的水泥和比例。同樣一個凝凝聚力強的班級一定要有一種精神,即要有符合本班特色的文化。其表現就是輿論正、目標明、紀律嚴。

    所謂輿論正就是指班級中那些佔優勢的爲多數學生所認同的符合道德規範的一致意見。所謂目標明就是指班級必須有明確的奮鬥目標作爲全班同學共同努力的方向,它反映全班學生共同要求和強烈的願望,是統一全班認識和行爲的綱領。所謂紀律嚴,就是要有嚴格進行遵章守紀的行爲訓練,做到令行禁止。因此,作爲班主任要下大力氣抓班級文化建設,使之形成班集體成員認可並努力爲之踐行的價值觀。如形成一整套規範大家行爲的班級公約、制度等。其關鍵是必須全員認可,決不能由班主任包辦代替,其核心實民主、公平。一旦班級體的核心價值觀形成,大家都要精心呵護,決不能恣意踐踏。當班級價值觀形成,人人都爲之努力奮鬥時,班級的凝聚力就會增強,班級良好的班風、學風就會形成。

當然,班集體的建設除了優化結構,促進轉化,增強凝聚力外,還有一個協調關係的問題,這就好比配製混凝土,必須加入一定量的水。它有兩大作用,一是協調關係,使水泥固化,形成凝聚力,使散亂的沙石成爲整體。這也就是說,我們要組織多種有教育意義的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透過交往建立起和諧的人際關係,形成一個健康、融洽、充滿溫暖和友好的班集體的心理氛圍,使之形成班集體建設的“正能量”,讓學生產生強烈的歸屬感、安全感、幸福感、友誼感、責任感和榮譽感,應該說,這是每一個班主任工作的最高境界。

 

張興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