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高性能混凝土論文

論文2.39W

前言:

高性能混凝土論文

施工縫是指在澆築鋼筋混凝土結構構件過程中,因設計要求或施工需要而暫時留置的縫隙,它不是真實存在的縫隙,它會隨着施工的進展或工序的結束而消失。但施工縫的留置又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如何正確留置施工縫和處理因施工縫引起的工程質量問題,保證混凝土結構的安全性,是鋼筋混凝土結構施工的重要技術問題。

1 施工縫設定原則

根據《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規範》(GB50666-2011)、《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範》(GBJ50204-2002)(2011 年版)中的規定:施工縫應設定在剪力較小且便於施工的部位,同時對鋼筋混凝土結構中施工縫的設定提出了具體要求。這裏對常見的柱、樑、板等鋼筋混凝土結構件的內力作簡要分析,進而說明施工縫的設定在某種程度上有一定的選擇性。

2 施工縫的設定

在施工過程中,因設計、施工技術間歇、天氣等因素影響需要設定施工縫的常見構件主要有柱、牆、樑、板、基礎等。

2.1 混凝土柱或牆

1)混凝土柱的最大彎矩位於柱的兩端,其剪力和軸力沿柱高變化很小或基本無變化,所以施工縫設定在柱兩端主要是方便施工,但目前施工中由於各種原因將施工縫設定在柱中段也不應視爲質量問題。2)混凝土高柱或高牆往往因建築功能或裝飾方面需要,有的建築物中獨立柱或獨立牆高度達到十幾米以上,如柱或牆一次澆築到頂面,既不現實還可能導致混凝土產生離析,同時還會有模板支撐困難、振搗不便等諸多不利因素。因此,只要模板支立、接槎處理符合規範要求,就完全可以在柱中段設定水平施工縫,這種施工縫對高柱或高牆受力沒有不利影響。

2.2 混凝土樑、板隨着建築物功能及裝飾美觀的需要,“高、大、新”的建築物越來越多,多年來因混凝土樑板兩端的剪力或負彎矩最大,在框架樑兩端靠柱一側設施工縫,並未出現任何質量問題;同時由於混凝土澆築、模板支設、鋼筋綁紮、施工操作等問題,使混凝土分成若干段澆築,因此只要我們對鋼筋混凝土構件的內力和抗滲問題有比較正確的認識,施工縫的處理方法科學合理,就不應對施工縫設定作過多的限制。

2.3 混凝土基礎

1)當筏板基礎較長時,爲克服基礎沉降差異、溫差和水泥幹縮等影響,需間隔一定距離澆築筏板,每段筏板之間還應設定“後澆帶”填平補齊,這樣在後澆帶處就會出現兩道垂直的施工縫,同時應對後澆帶混凝土澆搗採取必要的.技術措施加以保護。

2)箱形基礎及地下室外牆施工縫設定是否合理,不僅關係到結構安全問題,而且還會影響到結構的抗滲防漏。有的施工單位爲防止施工縫處成爲滲水通路,採取基礎底板同壁板或地下室外牆同底板一起澆築的方法,結果事與願違。一般是在箱型基礎和地下室底板同側壁外牆相交處往上30~40cm 設一道水平施工縫,縫內再設鋼板或橡膠止水帶。但是施工縫畢竟是個薄弱部位,能少設縫時儘量少設,同時施工縫的結構及構造處理措施必須周密。

3 加強施工縫質量的處理措施

爲了確保鋼筋混凝土工程質量,避免因設縫給結構帶來隱患,確保施工縫處混凝土力學性能和抗滲性能不變,施工縫應採取以下處理措施。

1)施工間歇時間未超過水泥的初凝時間時,可將新混凝土均勻蓋滿先澆好的混凝土,然後將振搗工具穿過新混凝土層到達已澆好的混凝土層內5~10 cm,將新老混凝土一併搗實形成整體。

2)施工間歇時間超過水泥的初凝時間時,則必須等待已澆築的混凝土強度達到1.18 MPa 後方可繼續施工。

3)已澆築的混凝土早已硬化時,新澆築混凝土前應按照以下步驟處理:

①清除接縫表面的浮漿、薄膜、鬆散砂石、軟弱混凝土層、油污、鋼筋上的鏽斑等,鑿毛接縫表面並使之形成鋸齒狀,這樣可以明顯提高接續面粘結強度。

②用清水沖洗舊混凝土表面,使其保持溼潤,並在新澆混凝土前先鋪一層厚度爲1~1.5 cm 的素水泥砂漿(若是水平施工縫,則水泥砂漿厚度宜爲2~3cm),再按混凝土澆築要求澆新混凝土。

③處理方法

a)二次振搗法。在混凝土初凝後、終凝前再次對施工縫附近新澆築的混凝土二次澆搗消除泌水現象。

b)插粗骨料法。對於一些體積較大的混凝土進行分層分段澆築時,因表面浮漿多,易造成施工縫處結合差,這是應將提前準備好的長尖型小毛石,均勻插入原混凝土深2/3、外露長1/3,使施工縫處結合更加牢固,以增強其抗剪強度。

c)插粗短鋼筋法。在澆築混凝土時,先在施工縫處均勻插入短粗不一的鋼筋,使二次澆築混凝土時施工縫處混凝土溫度及幹縮變形受到阻礙和約束,於是提高了施工縫處抗拉、抗剪強度。

d)採用補償收縮混凝土法。隨着微膨脹劑的發展,使得“後澆帶”、“加強帶”等施工縫的處理應用較多。即在後澆帶混凝土中摻入水泥重10% 以上的微膨脹劑(具體摻量根據試配情況確定)配製成補償收縮混凝土,基本或大部分抵消了混凝土因溫度收縮變形對施工縫產生的不利影響,同時還可以透過後澆混凝土的微膨脹,擠實新老混凝土之間的施工縫。

e)鋼板網法。當施工縫處配筋較密集、堵頭模板無法設定時,可採用鋼板網封堵澆築完畢的混凝土,其作用除能阻擋混凝土流動外,還可以在鋼板網處形成均勻的混凝土凸頭,會大大提高施工縫處混凝土的粘結力和咬合力。

4混凝土施工縫處理的經驗和體會

4.1 合理的時間控制採用衝毛法對施工縫進行處理時,掌握好衝毛時機十分重要。衝毛時需要使用大量的高壓水,因此,應避免衝毛水影響混凝土的水化作用。其次,混凝土的凝結時間分爲初凝和終凝,初凝作爲混凝土澆注時間的控制,終凝則爲混凝土抗壓強度開始發展的時間。實際上,混凝土達到終凝時,抗壓強度也只不過1 MPa 左右。而採用衝毛法時爲保證衝毛效果,噴槍的工作壓力一般至少爲1 MPa。因此,應防止混凝土強度受到高壓水的破壞。

4.2 關於浮漿混凝土的浮漿層,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方面的原因,也有混凝土所用原材料的原因。攪拌後的混凝土混合料可以看成是均勻分佈的,但在靜止狀態或動力作用下,顆粒因重力和浮力作用而下沉或上浮,浮漿的產生可以看成是水泥漿與骨料的分離。若骨料粒徑過大,或者水泥漿黏度過小,都容易產生浮漿。因此,要避免浮漿過多,合理的選用混凝土原材料和配合比是很重要的。施工縫爲混凝土結構的薄弱部位,若能採取合理有效的技術措施加以處理,就能保障混凝土的施工質量。

5 結語

在實際施工中,施工縫的設定和處理是不可避免的,雖然施工縫的設定位置有一定的選擇性和合理性要求,但關鍵是施工縫應按規範要求處理得當,使混凝土結構形成一個完整體。因此,施工縫應儘量少留,必須留施工縫的結構也應周密合理的設定,施工縫的處理措施更應精心施工。同時對加強現場施工管理,做好技術交底工作,嚴格按操作規程及施工規範要求施工,確保工程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