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一年級下冊《識字三》教學設計範文(通用3篇)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於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爲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你知道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年級下冊《識字三》教學設計範文(通用3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年級下冊《識字三》教學設計範文(通用3篇)

一年級下冊《識字三》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兩個字只識不寫。認識三個偏旁。理解本課新詞。2、仔細觀察圖畫,認識圖上描繪的事物,並與所學的詞語聯繫起來。3、誦讀課文,積累詞語。

教學重點

讀準字音,認清字形,寫好生字。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課文

上課了,先請學生看老師做一個動作。只見老師把手放在眼睛上面,做出一個向遠處看的樣子。出示“看”字,“上面是一個撇手,下面是目,手搭涼棚向遠處看。‘看’多有趣呀,我們今天學的《識字三》這篇課文裏,就有一些這樣有趣的字,你自己讀讀課文,比一比,就會找到它。”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倡導自主學習

1.學生自讀。要求

(1)讀準字音,讀通課文。遇到難讀的字多讀幾遍。

(2)看一看課文中的插圖,想一想插圖和漢字部件之間的關係。

(3)把自己記住的字在本子上練寫。

2.交流討論

學生把有趣的字寫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

3.檢查讀書情況。

4.學生自讀兩遍課文

三、細讀課文,用心品味

1.誰來說說你對寧寧有了哪些瞭解?你是怎麼知道的?找出相關的句子讀給大家聽聽。

2.讓我們看看寧寧畫的畫是什麼樣的?(指導看圖)

3.指導朗讀課文第一、二句。

4.課文說寧寧是一個粗心的小畫家,你覺得寧寧僅僅是粗心嗎?

學生討論,發表看法。

5指導朗讀第三句,注意問句的讀法。

6.練習背誦,賞讀品味。

(1)指導讀。

(2)老師配樂朗讀。

四、學習生字,認真書寫

1.老師在田字格中範寫,並引導學生觀察字形結構、位置、筆順。

2.學生練寫(先描後仿),老師巡迴指導,及時糾正學生錯誤的筆順和寫字姿勢。

五、課堂小結,引申遷移,引導探究,誘發潛能

其實,漢字有趣的地方還很多,老師想請同學們在課下以小組爲單位,找一找,漢字還有哪些有趣的地方?

一年級下冊《識字三》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認識16個生字,會書寫10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地讀出短文,理解短文意思。

3、透過猜字謎活動,激發學生對祖國文字的熱愛。

教學過程:

一、字謎匯入,激發興趣。

1、出示兩個比較簡單的字謎:一口咬掉牛尾巴。(告)

引導學生猜字謎,並說說你是天沒有地有,你沒有他有。(也)

怎麼猜出來的。

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比較難的謎語故事,看你們誰聰明,能猜出來,並把你猜的方法說出來。

二、閱讀短文,交流識字方法。

1、大聲朗讀短文,提出讀文要求。

(1)讀短文,畫出自己不認識的字,

(2)交流,有多少字不認識。

(3)再默讀短文,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解決、記住生字字形,讀準字音。

2、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認讀,然後讓其帶讀。

(2)你認爲哪些字有必要提醒大家注意或告訴大家記住它的好辦法?

(3)同桌互相檢查。

三、朗讀短文,加深理解。

1、學生再次默讀短文,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2、指導名分段朗讀短文,其他學生思考:讀完這個故事,你猜出謎底是什麼了嗎?你是怎麼猜出來的?

3、學生各抒己見,同時解決“商周、秦漢、唐朝、宋朝”等的問題。(分別出示各字詞。)

4、你們真聰明,一下了就猜出來了,在這當中,你又發現了什麼好詞了嗎?這些詞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不甘落後:聯繫上下文理解,並試說句話。

?才思敏捷:聯繫上下文理解,找到那句話讀一讀,說說你從哪裏看出唐伯虎“才思敏捷”?你認爲我們班的哪些同學可以稱得上“才思敏捷”?爲什麼?

5、讀完了短文,你還知道了什麼?(祝枝山等人的時代)

6、指導分角色朗讀短文。(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先練習,再朗讀。)

四、拓展練習,發展能力。

1、老師知道,我們班上有許多同學都“才思敏捷”,那麼,你們能不能也爲“口”字編個謎語呢?

2、提出要求:(1)謎底必須是“口”字,要有“有”和“無”兩句話,“有的”和“無的”能對上。如,祝枝山說的都是朝代,唐伯虎說的都是人,文徵明說的是方位,酒店老闆說的是動作。

(2)同桌一起商量,並將謎語寫下來。

3、全班交流,評出謎語大王。

3、有時間爲其它的字編謎語。

一年級下冊《識字三》教學設計3

教學內容:

人教版《語文》第三冊

教材分析:

本課內容由5條關於團結合作的諺語組成,這幾條諺語通俗易懂,給人們啓示也很深刻。如“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都可以作爲我們的座右銘,用來時時提醒自己,教育自己。

學習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諺語,培養學生有積累諺語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識記10個生字是本課的重點。

對5條諺語的理解是本課的難點。

教學課時全課時

教學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以學生爲主體的課堂教學必需讓學生有自主選擇的.權利,有自由表達的空間,有展示才能的舞臺,有自主發現的過程。“在讀課文中,你發現了什麼?你還發現了什麼?”作爲一個開放性的問題設計,這幾句話不但構建了本課教學的整體思路,而且把學習的自主權完全還給了學生,使學生放開了手腳,大膽去探索,使他們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

教學過程

一、利用學生喜愛的卡通,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匯入新課。

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位朋友,大家看他是誰?出示課件,他就是小朋友最喜歡的小博士,他還帶來了一些禮物,看這是他帶來的智慧星,他讓我獎給那些肯動腦、會合作、積極參與的同學,你們想不想得到智慧星?要想得到獎品,先過第一關,老師出一些填空考大家。

團結起來__________,一個人的力量__________,集體的力量__________。誰能不能舉個例子來說明,(出示課件)螞蟻搬豆。

師:其實還有很多的諺語也是說明團結合作精神,今天這節課我們就學習《識字5》。

二、整體感知,讀準字音。

1、自由讀課文

師:老師告訴你們一個祕訣,那就是認真讀,反覆讀,遇到難讀的字多拼幾次,邊讀邊思考。

2、配樂範讀課文。

師:看到你們讀的這麼有味道,老師也很想讀一讀。

3、同學互讀,學生模仿老師的讀法有趣練讀。

師:你們喜歡像老師這樣讀嗎?趕緊讀給同桌的朋友聽吧!

4、讀全文。

三、學中發現,積極探究。

1、讀中你發現了什麼?你還發現什麼?讓學生自由議論。

2、組內說自己對每一句諺語的理解,也可以提出不懂的地方。

如:

(1)“人心齊,泰山移”圖片抗洪,加深對諺語的理解。

(2)“人多計謀廣,柴多火焰高。

出示課件:柴多火燒得旺的畫面。再讓學生說說這句諺意思。理解“計謀”的意思。

(3)“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難折斷”。

指導學生可以從字面上理解,瞭解容易的反義詞是困難。

(4)“樹多成林不怕風,線多搓繩挑千斤”。

出示畫面:大片樹林(講解有關植樹防止風沙的故事。)

再出示“搓繩”的畫面,來理解這句諺語的意思。

(5)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出示春天的畫面

師:春天是怎樣的景象?(百花盛開),出示畫面

3、選擇自己喜歡的諺語,讀給大家聽,並說說自己喜歡的理由。

四、有趣遊戲,鞏固字形。

1、師生對讀,體會每句諺語中前半句和後半句之間的聯繫,再齊讀全文

2、小組學習,讓小組與組對口令。

3、背5句諺語。

4、與動物交朋友。

出示課件:在綠油油的草地上有一羣動物,有天上飛的老鷹,地上跑的小兔、大象、小狗等點擊他們會出示自己的生字。

師:小博士還帶來了一些動物,你們想和動物們交朋友嗎?想和動物交朋友有個條件,就要得讀有關動物身上的生字,並給生字組個詞語,好嗎?說明這個朋友跟你已經成爲好朋友,誰最有信心。

五、拓展訓練,穿插寫字。

1、我會讀,讀出生字。

2、我會記,記住自己用什麼辦法記住了。(用熟字去換加偏旁識字)

3、我會寫,指導書寫。

六、總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5句諺語,給大家很深的印象,比如,“人心齊,泰山移”等,卻作爲我們生活中的座右銘,時刻提醒自己,教育自己。

七、實踐活動,收集起來的諺語讀讀。

(1)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

(2)衆人劃漿開大船。

(3)寧可做過,不可錯過。

(4)讓人一寸,行理一尺。

(5)兩虎相鬥,必有一傷。

(6)風大就涼,人多就強。

(7)一爭兩醜,一讓兩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