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測量呼吸和心跳》的教學設計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那麼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測量呼吸和心跳》的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測量呼吸和心跳》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會正確測量自己的呼吸和心跳次數。

2、知道心跳、呼吸的`快慢和運動的劇烈程度有關。

3、意識到採集、分析數據是科學探究的一種重要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重點:知道運動會使心跳和呼吸加快,休息後呼吸、心跳又會恢復到正常狀態。

難點:學會正確測量自己的呼吸和心跳的次數。

教學準備:聽診器、秒錶等。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1、師:同學們,春秋戰國時期的一位名醫叫扁鵲。有一天,他和幾個徒弟來到一個國家,看到人們在議論着什麼,上前一打聽,原來是這個國家的太子死了,而從人們的議論中這位太子是否真的死了還有些可疑,於是扁鵲就要求看看這位太子,國王趕緊將扁鵲迎了進去,扁鵲(動作)然後對國王說:"太子沒有死,只是休克了。"果然經過扁鵲的醫治,太子很快就醒了過來。那麼同學們,爲什麼扁鵲那麼有把握的說太子沒有死呢?

2、引導 揭題。

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測量我們的呼吸和心跳的次數。

二、測量安靜狀態下1分鐘心跳和呼吸的次數。

1、測量活動指導。

(1)怎樣纔算呼吸一次?一呼一吸稱爲呼吸一次。

(2)方法點撥:閉住嘴巴,用右手感覺呼氣,我們數呼氣的次數;摸上腹部(皮帶略上),有什麼感覺?

(3)讓學生試一試,教師巡迴指導。

(4)怎樣測量心跳呢?

(5)方法點撥:示範手放在胸口上感受心跳,用簡易聽診器並講解。

(6)讓學生試一試。可能有時摸不準。那麼,測脈搏也是測量心跳的一種簡便的方法。

2、做出預測,你靜坐時每分鐘的呼吸和心跳是多少次?

3、兩人一組,自己測呼吸,同伴測心跳。並在記錄紙上做好記錄。

4、互相交換測量,

5、數據分析,小組長進行統計,算出小組平均值。你能發現什麼?

(安靜時的呼吸在 ~ 範圍,心跳在 ~ 範圍)

三、測量運動結束時及休息3分鐘後的呼吸和心跳。

1、作出預測。

2、組織學生進行1分鐘活動,分組測量,方法同前。學生休息時放音樂

3、數據分析

4、畫條形統計圖

教師示範 出示幻燈演示

學生畫

5、從這個條形統計圖,你能發現什麼?(呼吸和心跳在怎樣變化?)

6、透過剛纔的測量與發現,你還有哪些感興趣的問題想進一步研究?

標籤:心跳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