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測量呼吸和心跳》教學設計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測量呼吸和心跳》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測量呼吸和心跳》教學設計

本課主要教學內容有三個部分:

第一,透過引導學生回憶自己參加運動前後身體的變化,談論自己運動後的感受,從而發現人在運動後會感到熱。出汗流汗、呼吸急促、心跳加速、臉色變紅、疲倦的反應。

第二,組織學生收集三種狀態下呼吸和心跳的數據,即測量他們在靜坐、運動結束時以及休息3分鐘後,每分鐘的呼吸和心跳次數。

第三,組織學生對收集到的三組數據進行分析,引導他們發現呼吸和心跳的規律以及在運動時呼吸和血液循環會同時加快。

學情分析:

生活中大部分學生對這種常見的生理現象不夠關注,只覺得自己在上完體育課或參加完某項運動後,呼吸會突然加速,心跳會突然加快等,呼吸和心跳與運動有什麼關係?靜止、運動後、休息後,這三種狀態下每分鐘的呼吸和心跳次數又是怎樣變化的?這些問題學生以前可能未曾考慮過,透過本節課的研究就是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進行準確測量,認識到呼吸、心跳與運動之間的關係,從而提高學生觀察、測量、整理、統計、分析數據的能力,爲後面的研究做好鋪墊。

教學目標:

1、學會正確測量自己的呼吸和心跳。

2、知道呼吸、心跳與運動有緊密關係,運動會影響我們的身體。

3、意識到採集、分析數據是科學探究的一種重要方法。

教學重點:

知道運動會使心跳和呼吸加快,休息後心跳、呼吸又會恢復到正常的狀態。

教學難點:學會正確測量自己的呼吸和心跳次數。

教學準備:教學課件、聽診器、實驗記錄單。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回憶運動後身體會有哪些變化?生:出汗、喘不過氣來、心跳加速、呼吸快、小腿痠痛........引出課題:測量呼吸和心跳(板書課題)二、測量平靜狀態下呼吸和心跳(一)心跳1、談話:你知道怎樣測量心跳嗎?學生說測量經歷:聽診器、摸脈搏等。

2、師隨機教授測量心跳的方法並嘗試測量心跳的次數。

3、嘗試第二次、第三次測量心跳並記錄數據。

(二)呼吸1、提問:怎樣纔算一次呼吸。

生:一吸一呼算一次呼吸。

2、感受正常呼吸的速度並嘗試第一次測量呼吸次數並記錄數據。

3、進行第二、三次測量。

(三)觀察發現1、師:觀察測量的三次數據你有什麼發現?生:每次的數據都不同。

師:對,呼吸和心跳的次數不是每次測量都相同,我們可以透過平均數來了解到我們呼吸和心跳的平均水平。

2、學生計算呼吸和心跳的平均值,填寫在記錄單上。

3、彙報自己的數據。

4、小結:在平靜狀態下呼吸:20次左右,心跳60—100次左右都算正常。

三、測量運動後和休息後的呼吸心跳1、師:上課伊始我們聊到了呼吸和心跳有所加快,到底加快多少?我們透過實驗來了解。

2、PPT出示測量方法:以小組爲單位,測量每組實驗員運動後和休息後的呼吸和心跳並記錄數據。

3、休息:觀看一段有關心臟怎樣工作的`小短片。

4、繼續測量休息之後的心跳和呼吸並記錄數據。

四、統計分析1、將各組實驗員的數據輸入到統計表中,請學生觀察有什麼發現?2、運動前後呼吸和心跳速度不同。

3、小結:人的呼吸和心跳在運動前後會有一定變化。這是因爲每個人在運動時所消耗的能量比平靜時要多很多,所以呼吸和心跳的次數都會比安靜時增加。每個人的身體素質不一樣,所能承受的運動負荷也不同,於是會出現大家運動後呼吸與心跳的次數不一致的情況。

除了這些因素之外,人的呼吸和心跳還跟年齡等一些其他因素有關,我們透過一組數據瞭解一下。

五、板書

標籤:教學 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