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幼兒園小班教學設計

作爲一名教職工,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小班教學設計

幼兒園小班教學設計1

活動目標:

1、學習正確的漱口方法,知道漱口可以讓口腔變乾淨。

2、初步養成吃完東西要漱口的良好衛生習慣。

活動準備:

大嘴巴丁丁頭像一個,紙杯、水、接水盤、小毛巾,歌曲《漱口歌》

活動過程:

一、出示大嘴巴丁丁頭像,引起幼兒興趣。

1、介紹丁丁,創設情境

師:今天,沙老師有帶來了一個好朋友,他非常的喜歡你們哦,我們請他出來!好不好吖?丁丁,你快出來把!哎,他叫什麼名字的?(讓小朋友說)叫丁丁!丁丁是個不挑食的好孩子,他每天都吃很多東西,看丁丁今天吃了哪些東西?

教師出示食物圖片讓幼兒回答)

幼兒:蘋果、青菜、蘑菇、魚…..

2、引出睡前要漱口的重要性

老師:丁丁說“我吃飽飯了,我要睡覺了”,小朋友你們說丁丁現在能不能去睡覺呀?

幼兒:不能。

老師:爲什麼呀?

幼兒:丁丁嘴巴有很多髒東西,現在睡覺會牙齒疼的。

老師:那怎麼辦?

幼兒:要漱口。

二、幫助丁丁把嘴巴變乾淨,學習正確的漱口方法。

1、幫助幼兒明確漱口所需物品

老師:那漱口需要什麼東西?

幼兒:水、杯子

2、跟隨音樂,有趣味的做漱口動作

老師:好,現在我們一起來幫丁丁漱漱口。(放音樂《漱口歌》,老師示範正確的漱口方法)

老師:剛纔我們幫丁丁漱口,漱了哪裏?

幼兒:左邊、右邊、上面、下面

老師:現在丁丁的嘴巴乾淨沒有?

幼兒:沒有,還有一點東西。

3、重複一遍,明確正確的漱口方法

老師:那我們再來幫丁丁漱漱口。(幼兒跟着老師學習正確的漱口方法)

老師:丁丁的嘴巴變乾淨了,那我們小朋友想不想也讓自己的小嘴巴變乾淨呀?

幼兒:想。

三、幼兒學漱口的兒歌用正確的方法漱口。

(教師提供紙杯、水、接水盤、小毛巾)

師:我們一起來漱口咯!手拿花花杯,喝口清清水,咕嚕咕嚕吐,牙齒真乾淨。

(幼兒自行漱口,教師巡迴指導,並將幼兒漱口的樣子拍攝下來)

四、小結: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剛剛我們小朋友漱口的樣子吧!以後我們要養成飯後漱口的好習慣!來,一起露出我們的小白牙照張相吧!

幼兒園小班教學設計2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幽默、有趣的風格,體驗邊演唱邊遊戲的快樂。

2、在理解歌詞內容的基礎上,初步學會用自然聲音演唱歌曲。

3、嘗試用身體的不同部位做燈臺,並能用自己的語言說出不同口味的燈油、遵守遊戲規則。

活動重點:

在理解歌詞內容的基礎上,初步學會用自然聲音演唱歌曲。

活動難點:

嘗試用身體的不同部位做燈臺,並能用自己的語言說出不同口味的燈油。

活動準備:

燈臺、課件、小老鼠指偶若干個。

活動過程:

一、出示課件引出活動內容。

師:小朋友們,你們瞧誰來了?(出示課件第一幅圖小老鼠)

“我是一隻可愛的小老鼠,從我出生起,就聽一位老奶奶抱着她的

小孫子,唱着這樣的歌謠,說歌詞(小老鼠,上燈臺,偷油吃)。

我從來沒有吃過油,這油到底是什麼味道的呢?酸酸的?還是甜甜的?今天就讓我來嘗一嘗。

二、熟悉歌詞,感知樂曲旋律。

1、(播放課件,念歌詞)這是什麼聲音?(老師做可怕的樣子,播

放貓的叫聲)誰來了?喵喵喵,貓來了,小老鼠嚇得嘰裏咕嚕滾下來了。

2、小朋友幫忙看看,大花貓走了嗎?(做四處張望的動作)小老鼠又出來找油吃了,鋼琴伴奏念兒歌——。小老鼠嚇得不敢出來了。

三、用動作表現的方式幫助幼兒記憶歌詞學會演唱歌曲。

1、學唱歌曲

瞧,小老鼠躲這裏來了,(出示小老鼠指偶),我是小老鼠,小朋友們好!我們做個朋友好嗎?你好!

(1)我的肚子好餓,想去找油吃,誰願意做我的大燈臺讓我好爬着去找油吃?

(2)油沒吃成,讓我再去找找看,還有誰願意做我的大燈臺?(再請一位幼兒到前面來)這次讓我把這裏當檯燈(換個身體部位)我來爬,你們幫我唱好不好?

(3)還有誰願意做我的大燈臺?你們都願意,好,我請你們都來當我的燈臺,你們一起唱着,誰的聲音好聽我就到誰那去。(在幼兒身體上做小老鼠爬的動作)

(4)小朋友,你們想不想也來嚐嚐燈油的味道?我有一個好辦法,小手伸出來,我請你們都和小老鼠做朋友。髮指偶,我們都變成了小老鼠。

2、嘗試用動作表現歌曲內容。

(1)複習演唱:小老鼠們,我們一起去找油吃吧!鋼琴伴奏。

(2)調動幼兒已有經驗:你的小老鼠有沒有吃到油?我的還沒吃到油呢?你們幫我一起唱,這樣我就不害怕大花貓,就能吃到油了。鋼琴伴奏唱——我吃到油了(做吃油的動作),我吃到的草莓味的油,你吃到的是什麼味的?

(3)嘗試探索用身體各部位當燈臺演唱

剛纔我們用的是手臂當燈臺,除了手臂,還有哪些地方可以當燈臺?比如頭、腿、肩等。

小老鼠們我們一起加油,去尋找好吃的油。唱——換一個燈臺,準備,唱——

四、遊戲《找燈臺》

1、嘗試第一次遊戲,知道遊戲規則。

小老鼠們,聽說在遠處有一個大燈臺,裏面有好多香香的油哦!你們想不想去找找看呢?我們一起來學爬燈臺的本領,小手伸出來,(伴奏音樂)鼠寶寶們我們走路的時候要怎麼樣?爲什麼呢?要輕輕地千萬不要驚動大花貓哦!如果萬一遇到大花貓怎麼辦?要趕緊跑回家裏哦(回到座位上)!讓我們出發吧!哇,這裏有個好大的燈臺。走,我們一起爬大大的燈臺去,走路要輕輕的,伴奏並演唱——貓出現趕緊躲回家裏。大花貓走了嗎?鼠寶寶們,你們吃到油了嗎?我還沒有吃到呢,我們悄悄地再去一次好嗎?

2、嘗試第二次遊戲,提醒幼兒遵守遊戲規則。

剛剛有些鼠寶寶的腳步太重了驚動了大花貓,這次我們一定要注意,腳步要輕輕地,躲回家的時候也要注意,不要把自己的小夥伴撞到,免得它回不了家被大花貓吃掉。好了讓我們出發吧!鋼琴伴奏唱——貓出現趕緊躲回家裏。大花貓走了嗎?你們吃到油了嗎?是什麼味道的?鼠寶寶們,在院子裏還有更大的燈臺和更好吃的油,你們有沒有信心爬上去嘗一嘗?讓我們一起加油吧!(鋼琴伴奏邊唱邊出教室)

課後反思:

《小老鼠上燈臺》歌曲生動有趣,短小押韻,非常適合幼兒表演遊戲。在活動中教師以故事情境貫穿始終,運用指偶進一步增加活動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在練習整首演唱的過程中,透過層層遞進的方式,讓孩子在不同的身體部位探索遊戲,從而練習演唱,使孩子能夠始終保持着較高的興趣。教師透過提問:“你吃的燈油是什麼味的?”來充分調動幼兒的已有經驗,體現了各領域知識整合的觀念。最後的遊戲環節,把整個活動推向了高潮,一是讓活動動靜交替更有效,二是能進一步激發幼兒參與的興趣。活動中存在的不足:首先是課件的使用,由於重新調整的動畫課件,老師沒有再一次試教這一環節,因此在與播放老師的配合上還有欠缺不夠默契。中間播放貓叫環節如果使用人聲進行配合,銜接上會更流暢,更能體驗到貓來了的緊張情緒。其次教師在與幼兒互動時迴應並提升孩子的語言和技巧還需要進一步提升。

幼兒園小班教學設計3

摘要 有效教學在幼兒的學習生活中佔據重要地位。一節活動能否被孩子接受,是否達到自己設定的目標,效果如何,主要在於是否進行了有效的教學活動。有效教學有其明顯的特點,因此需要結合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採用不同的方法組織活動,提升幼兒學習的能力和效果。

關鍵詞 有效教學 學習能力 活動設計

教學是否有效的標準是幼兒學會了多少,而不是老師講了多少。在很多人看來,幼兒園孩子不需要學什麼具體的知識,只要吃吃玩玩就可以了。但在我看來,首先幼兒園是幼兒學習的啓蒙階段,要把握這一時機,激發幼兒對學習的興趣,爲以後的教學做好鋪墊。其次,現在的形勢發展(包括家長對幼兒的學習要求和對教師的滿意度、現代社會的需求等)也越讓我們覺得要從小班就開始實現有效教學。

案例一:在開展“一串紅”這個活動中,我事先讓家長帶幼兒觀察認識“一串紅”。活動當天,我又帶了幾盆“一串紅”放在班級裏,幼兒的活動興趣明顯提高了很多。對於我提出的問題:“你們還記不記得‘一串紅’是什麼樣的?”許多幼兒都把手舉得高高的,連平時不愛舉手發言的小博都迫不及待地想表達,活動成效明顯。 案例二:在小班體育活動“小烏龜運糧”中,我的第一次組織不是很成功,主要是由於準備材料的限制,如墊子太少,影響了幼兒爬行活動的開展。沙包不夠重,導致幼兒在運糧過程中沙包掉了。

經過第一次活動,我對教案進行了修改,不使用墊子,直接在地面上爬行。將沙包改良,加重分量,修改一些環節。第二次組織活動時,幼兒都能在遊戲的過程中掌握負物爬行的本領,他們學得開心,教師教得投入,達到了理想的效果。

案例三:一次吃點心的時候,我聽見一組小朋友一直在討論水果。航航說:“我吃過蘋果的,我家也有的。”新新說:“我也吃過的,我們家是紅顏色的。”明明說:”我見過的蘋果是黃顏色的。”航航說:“那我還吃過綠顏色的蘋果呢,你有沒有吃過啊?”新新說:“沒有黃顏色、綠顏色的蘋果,只有紅蘋果。”他們討論的很激烈。第二天,我正好開展有關水果的活動,特意問那幾個小朋友:“你見過的蘋果是什麼樣的?”接着,我將3種顏色的蘋果出示給幼兒看,他們明白了原來真的有黃色和綠色的蘋果。在小朋友們參一與.i生都很積極時,我看見友友坐着一聲不響,嘴巴翹起來了。我去問他:“你怎麼啦?怎麼不開心啊。”他沒有說話。旁邊一個小朋友說:“他也想發言,老師沒有叫他的名字。”我恍然大悟,於是在接下來的活動中,友友舉手我就會叫他回答。

上述三則案例說明,要實現有效教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對小班的孩子來說,讓他們從開始不願來幼兒園到喜歡上幼兒園,教師必有一定的方法實現這一轉折。同樣,無論對於什麼年齡階段的`孩子,要實現有效教學,必須要看教師如何把握對策。

一、實現有效教學必須做好活動前的準備

小班幼兒年齡小,注意力容易分散,常常會被新奇的事物吸引。

透過案例一發現,我班幼兒對於新鮮的事物比較好奇,容易投入更多的注意力來觀察和了解,對於自己已瞭解的事物會積極踊躍地來表達和表現自己,體現了較高的求知慾和表現欲。因此,要實現有效教學就要做好各項活動前的準備。

1.教案的準備。教案是否適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將直接影響活動的開展。因此在活動前應認真解讀教案,根據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認知能力進行適當調整。由於小班幼兒活潑好動,在活動中要注意動靜結合,滿足幼兒的發展需要。在完善教案後,需要教師認真備課,充分把握好活動的重難點,做到心中有數。

2.物質和經驗的準備。材料是否充足也直接影響着活動能否順利進行,關係着活動效益。一件新穎的教具能夠直接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人手一份的操作材料能夠滿足小班幼兒的操作慾望,並能實現在“玩中學”。知識經驗的準備爲活動順利進行奠定了基礎,激發了幼兒表現自我的慾望。

二、實現有效教學必須做好活動過程中的掌控

小班幼兒的想法天馬行空,富有想象力,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具有明銳的觀察力,做好活動過程中的掌控。正如案例三,幼兒的談話內容也能作爲活動的契機,這需要教師密切關注幼兒的活動情況,及時把握機會將其作爲教學活動的內容。在活動中,教師既要關注全體,又要照顧個體,對幼兒的回答及時迴應並根據情況進行拓展,滿足幼兒的學習慾望。

1.學會抓住契機提問。我們常常會聽到幼兒一些有趣的談話內容,

有時會一笑而過。但有心的教師會抓住時機把它作爲教學的一部分。相對而言,這樣的教學活動使得幼兒的積極性提高了,注意力集中了,會成爲一次理想而有效的教學活動。

2.將個體融入集體,適當鼓勵和表揚。在活動中我常常發現舉手的總是那麼幾個小朋友,有的幼兒由於膽怯等原因不願表現自己而容易被我們忽視。因此,教師實現有效教學既要關注集體又要注意個體,鼓勵膽小、害羞的幼兒突破心理限制,主動展現自我。

3.將趣味融入教學中,學會動靜結合。玩是小班幼兒最開心的事。實現小班幼兒的有效教學就要學會將趣味融入其中。有趣味的活動才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才能使幼兒真正投入到活動中。動靜結合的安排既能抓住幼兒的特點,又能使活動有聲有色。

三、實現有效教學必須做好活動後的反思

教學反思是有效教學的保證,有效教學是透過有效的反思來實現的。透過案例二,我認識到,沒有深刻地反思就不能實現有效的教學,只有經過了深刻的反思才能在教學中發現問題,並在下次活動中引起注意。

有效教學是一種理念,一種追求的價值,更是一種教學實踐模式,需要我們在反覆實踐中不斷摸索。

幼兒園小班教學設計4

一、剖教材

我們都知道豆類及豆製品營養豐富,是幼兒園經常給孩子們吃的食品,但也常常有小朋友不愛吃豆製品。針對這一情況,結合省統編教材《快樂成長》課程中《豆及豆製品》的相關內容,我設計了中班科學活動:《豆豆總動員》,這是適合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學習特點的活動,它取材於幼兒的實際生活,注重教學的趣味性,運用擬人化的口吻,變魔術的方法,來激發孩子的興趣,讓幼兒在認識豆類——喜歡豆類——喜歡吃豆製品的過程中,在聽聽、講講、找找、嚐嚐的主動參與中,感知豆豆不僅有營養,而且很好吃,從而有親近豆豆的願望,併產生品嚐豆豆的興趣。

二、立目標

在制定活動目標時,我根據新《綱要》對科學領域的要求,以中班幼兒年齡特徵爲出發點來設計,儘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在目標裏,我把培養孩子情感、態度放在第一位,在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及探索求知慾的基礎上,引導幼兒學習知識和技能。根據設計意圖我制定了以下具體目標:

(一)激發幼兒探究豆類與豆製品關係的慾望和興趣。

(二)引導幼兒初步認識豆類及其製品,並瞭解其營養價值。

(三)培養幼兒運用多種感官辨別豆類、豆製品的能力,並會表達自己的認知。

重點:幫助幼兒瞭解豆類及其製品的特徵、用途(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

難點:引導幼兒運用多種感官、方式辨別豆類,區分豆製品。

整個活動都是由淺至深,從易到難,圍繞這個重難點來設計的。

三、列準備

活動準備是爲了完成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因爲幼兒是透過與環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來獲得發展的,所以活動準備必須與目標、活動主體的能力、興趣、需要等相適應,本活動我既作好了物質準備,又作好了幼兒的知識經驗準備:

(一)請家長幫助幼兒準備1—2種豆製品,並簡單介紹其名稱及吃法。

(二)黃豆(可事先浸泡好一部分)、綠豆、紅豆。

(三)豆漿機一臺,牙籤若干,活動配套多媒體課件一份。

四、尋方法

(一)教法

《新綱要》中指出:幼兒是中心,教育活動應以幼兒的需要、興趣,尤其是幼兒的經驗來進行。在活動中,我對自己的的定位是一個參與者,我希望和孩子們共同發現、共同尋找,讓孩子們在探索中體驗發現的快樂。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採用了以下幾種教法:

1、演示法:運用直觀的實物(紅豆、綠豆、黃豆、各種豆製品)和實驗,讓幼兒仔細觀察由豆變成豆製品的過程,這樣更加方便幼兒理解。

2、多媒體教學法:透過多媒體課件播放,讓幼兒對豆及豆製品的瞭解更容易、更透徹,在這一過程中,現代教學輔助手段的運用發揮了傳統教育手段不可替代的功能,使理解和認識。

(二)學法

1、多感官參與法:新《綱要》科學領域的目標中明確指出,(幼兒)“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並能“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活動中我引導幼兒猜一猜、看一看、摸一摸、說一說,透過多種感官的參與,不知不覺就對豆類產品生了興趣。

2、嘗試法:在第二、三個環節中我鼓勵幼兒先自己找出紅豆、綠豆、黃豆,對豆、豆製品進行分類,這都是幼兒的主動嘗試,事先並沒有老師的示範講解,能夠更好地聯繫幼兒的已有經驗。

五、述過程

根據幼兒認識事物的規律和中班幼兒的實際情況,本活動我設計了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的四個部分:創設情境,感知豆豆的種類(1分鐘)→引導觀察,發現豆豆的特徵(10分鐘)→實驗演示,感悟豆豆的變化(8分鐘)→觀賞品嚐,瞭解豆豆的營養(6分鐘)。

(一)創設情境,感知豆豆的種類。

活動開始,我先以“猜猜誰在唱歌”的形式製造懸念,引起幼兒的好奇:我搖一搖裝有各種豆子的包裝盒,請幼兒聽一聽,猜一猜:“盒子裏面誰在唱歌?”以此匯入課題,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在以往的活動開始部分,大多采用直觀匯入法引出活動,本活動中我有意的創設變魔術情境(將黃豆、綠豆、紅豆裝在包裝盒子裏)讓幼兒聽盒子裏的“歌聲”從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起初幼兒雖然對此很感興趣,但不能回答是豆子,我就請一名幼兒上前,在其它幼兒“變變變!”的呼聲中開啟盒子看是什麼,這樣做更能激發幼兒的探究慾望。

(二)引導觀察,發現豆豆的特徵。

這一環節是重點所在,是一個讓孩子們相互探討、學習的過程,充分體現了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性,讓幼兒在寬鬆、和諧、平等的氣氛中,結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建構新知識。這一部分我設計了二個小環節:

1、每組發一些黃豆、綠豆和紅豆,引導幼兒根據已有的經驗,透過看一看、摸一摸,嘗試性地找出黃豆、綠豆和紅豆。

2、探索黃豆、綠豆和紅豆的外形特徵。

(1)幼兒自由觀察,並相互交流對豆子外形的感知。

(2)教師引導幼兒總結出豆子外形特徵。

教師提問:

①這些豆子是什麼顏色的?

②它們是什麼形狀的?

③它們表面上有什麼?

④它們摸上去有什麼感覺?

小結:這些豆寶寶分別是黃色、綠色、紅色的,它們的外形都是硬硬的,橢圓形的,但大小不一樣,黃豆個兒最大,綠豆個兒最小。

3、根據幼兒回答,讓他們“送豆寶寶回家”:把黃豆、綠豆、紅豆送回相應的盒子內,讓幼兒根據豆子的顏色特徵進行分類,再進行歸類擺放。

這一環節是調動幼兒各種感官,引導幼兒運用已有的經驗,在一系列的探索、提問、觀察、比較中,在玩豆豆的過程中相互交流,使幼兒掌握並表達三種豆子的外形特徵,同時滲透了數學活動中比較大小和分類的內容。

(三)實驗演示,感悟豆豆的變化。

這一部分包括三個小環節:

1、提示幼兒:“豆寶寶想和大家玩個捉迷藏遊戲,它們躲起來了,躲到哪兒去了呢?我們輕輕地叫叫豆寶寶。”隨着叫聲,我出示課件中豆漿的圖片,請小朋友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在圖片中找找豆寶寶。在這裏,我透過這些提問來引發幼兒討論:“你在圖片中找到豆寶寶了嗎?你是從哪裏看出來的?請小朋友一起看看,他說得對嗎?”

2、創設第二次變魔術的情境,讓幼兒觀看豆漿的製作過程,知道黃豆可以做成豆漿。

①請小朋友睜大眼睛,看看黃豆寶寶是怎麼變成豆漿的?(配班教師用豆漿機把黃豆做成豆漿。)

②倒出準備好的豆漿提問:“黃豆寶寶呢?它沒有了,變成什麼了?豆漿是什麼顏色的?”引導幼兒觀察,思考。

③小結:像豆漿這樣用豆子做的食品都叫豆製品。

3、透過看課件,瞭解豆豆還能做成其他的豆製品。

①師:“我們豆寶寶本領可大了,它們除了變成豆漿,還能變成許多好吃的東西呢!”然後提問:“豆寶寶還可以變成哪些好吃的食物?”引導幼兒說出自己知道的其它豆製品。

②引導幼兒

幼兒園小班教學設計5

活動目標

1.樂意學習歌曲,體驗歌曲的旋律之美。

2.嘗試用好聽的聲音演唱歌曲,在音樂與表演中感受春天的美。

3.理解歌詞內容,在教師引導下初步學會表演歌曲。

活動準備

課件準備:《春來了》兒歌音頻;春天景色插圖;《春天》歌曲、伴奏音頻。

活動過程

一、播放兒歌音頻《春來了》匯入活動。

——一年有幾個季節?現在是什麼季節?哪裏看起來特別有春天的感覺?

二、引導幼兒欣賞春天的景色插圖,根據插圖請幼兒說一說。

——你看到的春天有哪些景色?

三、播放歌曲,引導幼兒傾聽,瞭解歌曲內容並學唱。

1.播放《春天》歌曲音頻,根據歌曲音頻依次出示圖譜,熟悉歌詞內容。

——你們聽到了什麼?歌裏是怎麼唱的?

2.播放《春天》歌曲伴奏音頻,學唱歌曲3~4遍。

四、再次播放歌曲伴奏,根據歌詞創編動作進行表演。

1.引導幼兒根據歌詞內容來做動作。

2.請幼兒分組進行表演。

3.引導幼兒分角色表演,帶着動作進行表演歌唱。

活動延伸

區域活動

將音樂投放至表演區,幼兒可繼續表演歌曲,可引導幼兒創編不同的動作。

附【兒歌】

春來了

小雨小雨唰唰,

小風小風沙沙,

小河小河嘩嘩,

小鳥小鳥喳喳,

春天春天來啦!

幼兒園小班教學設計6

活動目標

1.學唱歌曲。

2.分辨行進與停止的交通燈信號並做相應的動作。

活動準備

課件準備:《開車歌》歌曲音頻及伴奏;《開車歌》歌曲插圖等。

紙面教具:兩張白色硬紙卡,分別打印紅色和綠色的交通燈。

紙面教具:兩張白色硬紙卡,分別打印紅色和綠色的交通燈。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說說交通信號燈的作用,讓幼兒自由表達想法。

—— 紅燈亮時,汽車該怎麼做?(紅燈停、綠燈行)

二、播放歌曲,請幼兒欣賞並學唱歌曲。

——這是什麼的聲音?

——汽車看見綠燈怎麼做?

——汽車看見紅燈怎麼做?

三、播放歌曲,並帶領幼兒進行角色扮演遊戲:教師扮演交通警察,幼兒扮演司機。幼兒聽音樂開車子,並按老師出示的信號燈顏色前進或停止。

1.請幼兒扮演小司機。鼓勵幼兒想象並說出自己喜歡開的車。

—— 你是什麼司機?開的什麼車?

2.請幼兒沿着線路,表演開車前進,教師同時播放音樂。

3.教師舉紅燈紙牌說“紅燈”,幼兒停止前進;

教師舉綠燈紙牌說“綠燈”,幼兒繼續前進。

幼兒園小班教學設計7

一. 活動目標

1) 初步學習兒歌,並用身體語言表達兒歌內容。

2) 嘗試根據兒歌內容仿編兒歌。

3) 願意參與活動,體驗遊戲的快樂。

二. 活動準備

(一) 物質材料準備:背景一幅、記錄表一份、泡泡液若干瓶。

(二) 課件兒歌《吹泡泡》

三. 活動重難點

重點:初步學習兒歌,並用身體語言表達兒歌內容。

難點:嘗試根據兒歌內容仿編兒歌。

四. 活動過程

(一)遊戲匯入,引起孩子興趣。

1、師(神祕口吻)老師今天給大家帶來了一樣很有趣的東西,你們來猜猜看,是什麼呢?幼兒猜不出來時,老師出示吹泡泡的用具,引出泡泡液。

2、老師第一次吹,提問,你們看到的泡泡是什麼樣子的?(鼓勵幼兒用各種詞語來描述看到的泡泡)

3、老師第二次吹,提問,我們的泡泡還有顏色呢?請小朋友看都有什麼顏色?(幼兒邊觀察邊回答)

4、老師第三次吹,提問,小朋友去追泡泡,看能不能用手捉住它?你們捉住了嗎?泡泡哪裏去了?

老師總結:剛纔我們看到的泡泡是什麼樣子的?幼兒回答後老師總結:吹泡泡,吹泡泡,吹出一個大泡泡,吹出一個小泡泡。老師邊說邊表演。

泡泡的顏色是怎樣的?(紅的,白的,紫的)那我用一個優美的詞語來形容它,五顏六色真漂亮。泡泡飛呀飛,呀,飛到手心上,就怎樣了?(不見了)老師總結,泡泡,泡泡飛呀飛,飛到手心上,咦,泡泡不見了。

(二)讀兒歌,目的是讓幼兒對兒歌內容有了解。

1、看課件,老師朗讀兒歌(邊做動作邊說兒歌)

2、請幼兒邊做動作邊朗讀兒歌。

(三)仿編兒歌,

泡泡,泡泡飛呀飛,飛到哪裏呢?請幼兒發揮想象創編,幼兒創編一個,老師和幼兒一起將兒歌完整的說一遍,說三到四個之後,幼兒只做創編,不用全部朗讀兒歌。

(四)音樂遊戲

幼兒和老師邊唱邊表演,在愉悅的活動過程中動靜交替,充分發揮了幼兒的自主性。

延伸:老師還給小朋友帶來了許多的泡泡液,我們一起到外面去吹泡泡吧。

幼兒園小班教學設計8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資料,學說打電話資料,瞭解春天的特徵。

2、懂得把完美的事情與人分享的歡樂。

活動準備:

1、事先帶領幼兒外出找過春天。

2、故事圖片。

活動過程:

一、談話匯入:春天來了,我們一齊找過了春天。小朋友們看到的春天裏有些什麼

總結:我們看到的春天裏有黃黃的油菜花、綠綠的麥苗、好看的蠶豆花、青青的小草、美麗的豌豆花……春天真美啊!

二、完整欣賞第一遍故事。

師:小朋友們找的春天真美啊,很多小動物也想去找春天,聽一聽有哪些小動物也找到了春天

師幼互動,理解故事資料,瞭解故事人物

師:好聽的故事欣賞完了,你們聽到故事裏有哪些小動物呀根據幼兒回答,教師逐一出示動物圖片。如有沒有說到的,教師提醒:看,還有一個朋友被你們忘記了,我們來把它請出來。

三、分段講述學說打電話資料

第一段:

(1)指着小熊,師:小胖熊明白春天來了,他是用什麼辦法告訴他朋友的(打電話)出示電話圖片,追問:電話裏小胖熊說了什麼幼兒如果沒有反應,沒關係,那我們來仔細聽一聽吧!

提問:電話中小胖熊是怎樣說的(請4名幼兒來說一說)

小結:小胖熊打電話給小松,樹上的雪融化了,快出來玩遊戲吧!

出示圖片(樹上的積雪融化)

☆第二段:團體學說

(1)小松鼠聽完電話後,他會做什麼呢(繼續打電話)你們剛纔聽得真仔細,邊講述:小松鼠聽了電話,得兒得兒撥號碼,“喂,小白兔嗎春天來了,山坡上的草綠了,快出來吃青草吧!”

邊出示畫:山坡上的草都綠了。

(我們一齊來學着小松鼠打電話的樣貌,跟隨教師學說(喂,小白兔嗎春天來了,山坡上的草綠了,快出來吃青草吧!)團體再次整齊地說一遍☆第三段:個別學說

(1)小白兔聽完電話後心境怎樣樣(很開心)他也想到了給好朋友打電話,小白兔的好朋友會是誰(幼兒憑記憶猜測)他會對他的好朋友說什麼呢,我們一齊來聽一聽。

小白兔聽了,得兒得兒撥號碼。“喂,小花蛇嗎春天來了,河裏的冰融化了,快出來游泳吧!”

(3)聽完後:小白兔給誰打電話了小白兔對小花蛇說了什麼誰能來學一學,請1名本事強的幼兒來試一試。邊講述邊出示圖畫(河裏的冰融化了)教師幫忙提醒,引導幼兒看着圖畫(學說對話)(喂,小花蛇嗎春天來了,河裏的冰融化了,快出來散步吧!)☆第三段:看圖說

(1)小花蛇聽完電話後也好開心,他想到了給好朋友小狐狸打電話,小花蛇會對小狐狸說什麼呢出示圖畫請幼兒觀察,你覺得小花蛇會對小狐狸說什麼呢師:我們來看看小花蛇對小狐狸說的話和你想的是不是一樣的。

邊講述故事邊出示圖畫(放風箏)

小花蛇聽了電話,得兒得兒撥號碼。“喂,小狐狸嗎春天來了,天氣暖和了,快出來放風箏吧!”

原先小花蛇給小狐狸打電話說(喂,小狐狸嗎春天來了,天氣更暖和了,快出來放風箏吧!)我們一齊來學一學。

再次完整欣賞故事:請你們看着圖片和教師一齊來講一講這個故事好嗎

故事講完了,你喜歡這些小動物嗎爲什麼(因爲這些小動物把自我找到春天開心的事情和好朋友一齊分享所以自我也很開心了。原先分享不必須就是分享吃的東西,還能夠一齊分享開心點事,把開心傳給大家)我們也去把這件歡樂的事情分享給教室裏的好朋友吧!

遷移經驗:打電話給自我的朋友

小朋友們也找到了春天,你會打電話告訴誰,會叫他一齊做什麼事情呢

附:《春天的電話》

“轟隆隆!”打雷了睡了一個冬天的小胖熊被驚醒了。它揉揉眼睛,開啟窗戶,往外一看:“啊,原先是春天來了!”它連忙拿起電話,得兒得兒撥電話號碼,“喂,小松鼠嗎春天來了,樹上的雪融化了,快出來玩遊戲吧!”

小松鼠聽了電話,得兒得兒撥號碼,“喂,小白兔嗎春天來了,山坡上的草綠了,快出來吃青草吧!”

小白兔聽了,得兒得兒撥號碼。“喂,小花蛇嗎春天來了,河裏的冰融化了,快出來游泳吧!”

小花蛇聽了電話,得兒得兒撥號碼。“喂,小狐狸嗎春天來了,天氣暖和了,快出來放風箏吧!”

你看,小動物們都出來了,大夥兒在草地上歡樂地玩遊戲呢!

故事分析:

故事是經過小動物們之間互相打電話,傳遞春天的資訊,互相告知春天的各種特徵:春天來了,樹上的樹上的雪融化了,快出來玩遊戲吧!山坡上的草綠了,快出來吃青草吧!河裏的冰融化了,快出來游泳吧!天氣暖和了,快出來放風箏吧!經過小動物們打電話互相告訴春的資訊,理解與朋友分享歡樂的事情是一件開心的事情。

幼兒園小班教學設計9

設計意圖:

故事《鞋子鞦韆》是一個充滿友愛的情感故事。孩子在聽聽說說中,一定能感受到擁有朋友是

一件快樂的事情。同時故事中“森林”“威武”和“地動山搖”等好聽的詞彙也非常便於孩子們學習和

理解。其次,三個小動物間的對話,簡單也重複,非常適合小班孩子學習和模仿。所以在設計本次活動

時,結合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我將重點放在了引導幼兒用聲音和動作來模仿小動物的對話,感受說話

的樂趣,讓孩子們體會到語言學習的快樂。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

2.能積極地用動作和聲音模仿小動物間的對話。

3.感受擁有朋友的快樂情感。

活動準備:

1.森林背景圖和一張裁成四份的故事背景圖。

2.五張圖片:大獅子、月牙形的嘴巴、烏龜、小猴子、一雙大皮鞋。

3.音樂(完整講故事時運用)

活動過程:

一、匯入故事,激發興趣。

1.出示森林背景圖。

師:孩子們,看,這是什麼地方?

幼:森林。

小結:這裏可是比樹林裏的樹還要多哦。有很多很多樹的地方叫森林。。

2.出示圖片獅子,感受獅子的大皮鞋。

師:那森林裏住着誰呢?他來了。這是一隻怎樣的大獅子?

幼:美麗、兇猛的獅子。

師:我知道,你講的美麗、兇猛就是很威武的意思。今天這隻威武的獅子,腳上穿了一雙皮鞋。看,這

是一雙怎樣的鞋子?

幼:特別大。

3.出示圖片一,理解詞語“地動山搖”。

師:對,這雙皮鞋特別大,走在草地上,草地就會怎麼樣?(老師用震動動作輔助表達),遠處的高山

也開始怎麼樣?(老師用搖晃動作輔助表達)

幼:草地震動起來,石頭搖起來了。

師:地動了,山搖了。可以用一句好聽的話來說,就是“地動山搖”。誰會一邊說這個好聽的詞語,一

邊做動作?

4.小結:走在哪裏,哪裏就地動山搖——這是一雙多麼讓人可怕的鞋子,獅子就是穿了這樣一雙大皮鞋

,出門去找朋友了。

評析:活動匯入開門見山,用聊天的方式帶着孩子輕鬆走入故事,效果很好。

當孩子說不出“威武”時,我們要善於從孩子的回答中捕捉他們可能的理解詞彙,從而引領

孩子學習新詞語。這不失是一個好策略。

二、欣賞故事,理解故事的主要情節並學說對話

(一)獅子找烏龜做朋友

1.出示圖片:"草叢裏的烏龜"。引導幼兒觀察烏龜殼的特徵並猜測出烏龜。

師:走呀走,找到一個朋友。是誰呀?你從哪裏看出來是烏龜的?

幼:硬硬的殼。

師:我們來學學看。你的殼在哪裏?你真象一隻小烏龜。

2.學說獅子問話。

師:仔細聽,獅子要對烏龜說話了。獅子問:“烏龜烏龜,你願意做我的朋友嗎?”

師:烏龜沒有回答,可能沒聽見。那我們一起來問問烏龜。

幼兒學說獅子問話。

3.學說烏龜回答。

師:烏龜終於聽到了。他搖搖頭說:“我纔不願意呢!你的大皮鞋會把我背上的殼踩出血的。”

師:烏龜答應了嗎?爲什麼?

師:哦,烏龜害怕獅子的大皮鞋。它是怎麼回答的?誰來學一學?

幼兒學說烏龜回答。

(二)獅子找猴子做朋友。

1.出示圖片三:“森林裏的猴子”,引導幼兒觀察小猴長尾巴的特徵並猜測出小猴。

師:烏龜害怕獅子的大皮鞋,拒絕了獅子。大獅子只好又繼續往前走,走呀走,找到一個朋友,你猜這

回它找到了誰?你從哪裏看出來的?我們來學一學小猴子的樣子。

(1)學說獅子問話。

師:大獅子很想和猴子做朋友,它可能會怎麼問呢?

師幼:“小猴,小猴,你願意做我的朋友嗎?”

(2)學說小猴回答。

師:小猴會答應嗎?爲什麼?

幼兒自由猜測。

師:是呀,小猴害怕獅子的大皮鞋,小猴子連忙跳到樹上。誰來學學小猴子是怎樣跳到樹上的?猜猜它

可能會怎麼說呢?

師:對,小猴子站在樹上,低着頭,看着獅子,大聲說:“我纔不願意,你的大皮鞋會把我的尾巴踩斷

的。”

師:獅子站在樹上沒聽到。我們一起用響亮的聲音幫猴子回答獅子吧!

(3)師幼交換角色練說。

(三)感受獅子由傷心到快樂的情感變化。

1.出示圖片獅子傷心的表情。

師:找了半天,大獅子沒有找到朋友,你猜他的心情怎樣?(將大獅子的嘴巴貼成傷心的樣子。)

小結:朋友們都害怕大皮鞋,都不願意和獅子做朋友。所以獅子傷心地哭了。怎麼辦呢?誰來幫獅子想

個辦法? 讓小烏龜和小猴子都不怕這雙大皮鞋呢?

幼:不要穿這雙鞋了。

師:那可以用這雙大皮鞋做成什麼呢?

幼1:可以做成小汽車,帶着小烏龜和小猴子去旅遊。

幼2:可以做成花瓶,插上美麗的花。

幼3:可以做成小船,讓小猴和烏龜去划船。

2.出示圖片四:獅子的“鞋子鞦韆”。

師:你們想的辦法真多。大獅子很聰明,也想了一個辦法。看,(將獅子的大皮鞋貼在兩棵樹中間。)

這就是他想出的辦法,誰看懂了?

師:原來,獅子把鞋子做成了一個什麼?

幼:鞋子鞦韆。

師:烏龜和猴子看見了,都來盪鞦韆,都願意和獅子做好朋友了,現在獅子的心情又會怎樣呢?

幼:高興。(老師及時把獅子嘴巴貼成開心的樣子。)

評析:小班孩子的學習是充滿遊戲趣味的。老師很講究教具的設計,把烏龜藏在一個草叢裏,只露出一

個烏龜殼,不僅巧妙地激起了孩子們幫助獅子找朋友的興趣,而且還幫助孩子們嘗試學習根據動物的局

部特徵猜測動物的方法。

老師的銜接語很自然地設計了一個獅子與烏龜對話的情境,讓幼兒積極地嘗試用粗粗的、輕

輕的聲音、有禮貌的問話或者慢慢地說話四種不同的方式學說獅子和烏龜的對話。所以,學說對話的過

程真是溢滿了樂趣與情趣。

老師把猴子圖片藏在了一棵大樹下,只露出一點捲起的尾巴,增加了猜測的難度和趣味,符

合孩子由易到難的學習特點,同時也避免了單調的重複,讓故事處處充滿驚喜。

有了第一次的對話練習的基礎,孩子們已能主動嘗試用故事中的對話句型模仿學說獅子與猴

子間的對話。因此,爲了讓第二次對話練習照樣“粉墨登場”,讓孩子在學說的過程中再次強烈地感受

語言學習的樂趣。於是,教師巧妙地引導幼兒邊模仿猴子跳到樹上,翹着長尾巴、低着頭看大獅子等動

作,邊學說對話。所以此環節的對話練習過程真是動感十足,趣味濃濃。

活動延伸

將烏龜、獅子、猴子等圖片製作成頭飾,組織孩子們表演故事《鞋子鞦韆》。

幼兒園小班教學設計10

健康活動:不亂吃東西

目標:

1、引導幼兒透過錄象懂得亂吃東西的危害性。

2、引導幼兒樂於探索、交流與分享,激發幼兒的想象力。

3、提高自我保護的意識及應對安全事件的能力。

準備:

錄象《卡在喉嚨裏的五角星》、每組一小筐圖片

圖片:1、老鼠、蒼蠅叮咬過的食物2、過期的食物3、腐爛變質的食物4、假冒、劣質的5、沒洗乾淨的

過程:

一、觀看錄象《卡在喉嚨的五角星》

1、教師提問

—“剛剛你們看到了什麼?”

“小男孩的做法對嗎?”

2、幼兒相互交流討論

—“他這樣做了會怎樣?”

“你有沒有這樣做過?”

3、教師做適當小結

二、看圖片

1、教師提問

—“這些東西你吃過嗎?”

2、引導幼兒討論

—“這些東西爲什麼不能吃?”

3、教師適當小結

三、遊戲判斷對錯

1、教師提問

—“上幼兒園時,沒有病的小紅非要媽媽幫她帶藥到幼兒園;

夏天快來了,天氣太熱,我喝了飲料又吃雪糕;

小朋友拿了一個玻璃球放在嘴裏。”

2、教師小結

—不生病亂吃藥,也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冷的東西吃多了對胃寶寶不好;玻璃球放在嘴裏很危險。

四、操作活動

1、請幼兒自由抽取圖片,並說一說這些東西爲什麼不能吃?

2、教師巡迴觀察,引導幼兒互相討論。

反思:

中班年齡段的幼兒都存在着一些壞習慣,幼兒亂吃東西的現象也很嚴重,透過這節活動的開展,很多幼兒已經認識到哪些東西能吃哪些不能吃,哪些不能多吃,但還有個別幼兒沒有真正認識,還會經常將一些不乾淨的小東西放入口中,當發現班級中有幼兒肚子疼時,我們便會抓住時機教育幼兒亂吃東西就會有這樣的後果,以後我們將會採取更有利的方法幫助幼兒們改掉身上存在的缺點,讓他們更好的成長!

幼兒園小班教學設計11

活動目標

1.有節奏的朗誦兒歌。

2.在扮演角色的遊戲過程中,感受身體活動的快樂,樂意參與學習和表演兒歌的活動。

活動準備 教具:雞、魚、菜若干,籃子。

教學過程

一、遊戲《買菜》

1.出示籃子

提問:這是什麼?我們能用它幹什麼?

2.遊戲

(1)陪媽媽去買菜

教師:我來做媽媽,誰願做我的小乖乖?(請一位幼兒)

教師一手提籃,一手攜着幼兒,邊走邊說:

“小乖乖,上菜場,陪媽媽,去買菜。”

(2)選菜

教師:菜場到了,小乖乖買什麼菜?

我和小乖乖選了什麼菜呀?(雞呀、魚呀、大青菜)

(3)擡菜

教師:這麼多菜怎麼拿回去呀?

我們一起用兩隻手擡,哎唷哎唷擡回來。

二、欣賞和學習兒歌

1.朗誦

教師:買菜的遊戲真有趣,我把買菜的事編了一首兒歌,名字叫《買菜》。

2.聽錄音,邊拍節奏。

3.跟着錄音學念一遍。

4.分組練習,請幼兒分成兩組,先後隨媽媽去買菜,同時念兒歌。

三、練習鞏固兒歌

1.如果媽媽去上班,家裏還有哪些人可以去買菜?

2.請個別幼兒扮演奶奶、爺爺找乖乖去買菜。

3.請男孩做爸爸,女孩做乖乖一起去買菜。

四、結束部分

教師:買了這麼多菜,放到娃娃家給娃娃做好吃的喲。

兒歌:小兔買菜

小兔子去買菜,

賣白菜給爺爺。

賣蘿蔔給奶奶,

爺爺誇他好寶寶。

奶奶說他好乖乖,

小兔小兔你真乖。

幼兒園小班教學設計12

活動目標

1、觀察梨子、蘋果等水果的顏色,以水果的顏色爲題材創編兒歌。

2、培養幼兒樂意在衆人面前大膽發言的習慣,學說普通話。

 活動準備

1、梨子、蘋果、葡萄、西瓜等水果的圖片(正面沒塗色,反面塗有顏色)。

2、水果掛飾(梨子、蘋果、葡萄、西瓜)若干。

 活動過程

一、匯入

“今天呀,我們班來了幾位小客人。是誰呢?現在,就請它們出來和大家見見面。”

1、教師逐一出示蘋果、梨子、葡萄、西瓜等水果圖片(沒塗顏色的一面),並引導幼兒說出是什麼水果。

2、“仔細看看,它們有顏色嗎?”(沒有)

3、請幼兒說說蘋果是什麼顏色的,說對了,老師則將圖片翻過來,即紅紅的蘋果。

4、用同樣的方法,請幼兒說說其它水果的顏色,如說對了,老師則將該水果的圖片翻過來,即黃梨子、紫葡萄、綠西瓜。

 二、編兒歌《水果歌》

老師告訴幼兒要根據水果的顏色來編兒歌。

1、給蘋果編。

老師先編一句:什麼水果紅紅的?啓發幼兒編第二句:蘋果蘋果紅紅的。告訴幼兒把老師編的一句和小朋友編的一句連起來,兒歌就編好了。

2、給梨子編。

由老師編第一句:什麼水果黃黃的?啓發幼兒說出“梨子梨子黃黃的。”

3、給葡萄編。

“現在我們給葡萄編。誰來編第一句?”請一能力強的幼兒編第一句:什麼水果紫紫的?再由大家編出第二句:葡萄葡萄紫紫的。

4、請幼兒把剛纔編的兒歌連起來念一遍。

什麼水果紅紅的?蘋果蘋果紅紅的。什麼

水果黃黃的?梨子梨子黃黃的。什麼水果紫紫的?葡萄葡萄紫紫的。

5、“小朋友們編的兒歌真好聽。現在我們再給西瓜編。誰會把兩句一下子編出來?”

請幼兒模仿前面的句式編出:什麼水果綠綠的?西瓜西瓜綠綠的。

6、請幼兒試着把編的兒歌連起來念一遍。

7、集體再念一遍,可邊念邊動作。

三、遊戲:水果歌。

請幼兒戴上水果掛飾,練習兒歌。如老師(或個別幼兒)問:“什麼水果紅紅的?”戴蘋果掛飾的幼兒則站起來說:“蘋果蘋果紅紅的。”戴其它掛飾的幼兒則不可以站起來。

 四、鼓勵幼兒回家後把其它水果編進兒歌,並念給爸爸媽媽聽。

區域設定和日常活動組織

在語言活動區放置其它水果圖片,引導幼兒爲它們編《水果歌》。

與家長溝通計劃

可請家長帶幼兒認識更多的水果,瞭解其顏色,並將其編進兒歌,建議家長邀請鄰居家的小朋友一起參加創編,體驗成功的快樂,增進孩子之間的友誼。

附兒歌

水果歌

什麼水果紅紅的?

蘋果蘋果紅紅的。

什麼水果黃黃的?

梨子梨子黃黃的。

什麼水果紫紫的?

葡萄葡萄紫紫的。

什麼水果綠綠的?

西瓜西瓜綠綠的。

幼兒園小班教學設計13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生活中幾種常見車輛的名稱和外形特徵。

2、會區分幾種常見車輛的用途。

3、感受車輛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幫助、便校。

重點:初步瞭解生活中幾種常見車輛的名稱和外形特徵。

難點:會區分幾種常見車輛的用途。

活動準備:

1、各種各樣的車輛(公交車、轎車、自行車)圖片、核型等

2、課件

活動過程:

一、教師設定情境,帶領幼兒郊遊,引導幼兒觀察、認識常見的車輛,瞭解它們的特徵

1、師:小朋友,今天老師帶你們去郊遊好不好?我們這麼多人坐什麼車一起去呢?(公交車)。

提問:公交車有幾個方向盤?什麼形狀的?幾個車輪?幾扇門?公交車的身體什麼樣的?

小結:公交車有1個圓形的方向盤,有4個車輪,兩扇門(前後門),到站停車,公交車的身體是長長的,裏面有很多坐位,可以載很多人去我們想去的地方。

2、出示圖片小轎車,引導幼兒觀察外形特徵提問:

(1)小轎車什麼顏色的?有幾個方向盤?什麼形狀?幾個車輪?幾房門?

(2)誰家裏有小轎車?小轎車都用來幹什麼?

小結:小轎車有一個圓形的方向盤,有四個車輪,四扇門,可以帶我們出去玩,給我們生活帶來了方便。二、觀察公交車、小轎車,說說它們的異同提問:它們兩個一樣嗎?有哪些地方是一樣的,哪些地方是不一樣的?

小結:相同:公交車和小轎車都有一個圓形的方向盤,都有四個車輪,都可以帶我們去我們想去的地方,給我們生活帶來方便。

不同:公交車有兩扇門,小轎車有四扇門,公交車的坐位比小轎車的坐位多,載的人也比小轎車多。

三、出示叮鈴叮鈴聲音,引導幼兒猜想這是什麼車發出的聲音

提問:

(1)自行車有幾個車輪?怎樣才能使自行車跑起來?

(2)小朋友在家騎過自行車嗎?都去過哪裏?

小結:自行車有兩個車輪,要用胸蹬車才能動起來,騎自行車可以強身健體。

四、設定情景,引導幼兒觀察消防車,瞭解它的特徵、用途

提間:

(1)前面發生了什麼亭?我們要找什麼車幫忙?

(2)消防車車身什麼顏色?每次出警會發出什麼聲音?

五、透過談話,進一步讓幼兒理解各種車的用途昇華對車的喜愛

提問:

(1)你最喜歡那一輛車?爲什麼?

(2)運用已有經驗翁想還會通到什麼車?

延伸活動:

1、放學的路上和爸爸、媽媽一起觀察還有什麼車?有什麼用途?回到幼兒園和小朋友在一起分享交流。

2、科學區提供各種車輛的圖卡,引導幼兒嘗試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分類,例如:按功能、大小、顏色、車論的數量等進行分類。

課後反思:

《指南》中指出自然的、身邊的、熟悉的、生活中的事物是幼兒最感興趣的,對這些事物的探究最能激發幼兒探究的熱情,本次教育活動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以身邊常見的車爲主題,遵循幼兒活動以遊戲爲主的特點,以去郊遊爲主線讓幼兒在玩玩、聽聽、看看等遊戲的過程中,瞭解幾種常見車輛的外形特徵及用途,感受車輛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使捷,讓日標從有形轉化爲無形,潛移默化地滲透到幼兒的學習過程中。

在活動開始時,我拋出問題引導幼兒猜想,“”坐什麼車去郊遊呢?”充分調動幼兒的原有經驗,在幼兒的觀察、討論、交流中最後選擇了公交車,在這一過程中幼兒不知不覺的就瞭解了公交車的外形特徵和用途,接下來我和幼兒坐公交車共同去郊遊,在郊遊的路上我們發現了小轎車,並用觀察探索的方法對比觀察了小轎車和公交車的不同,鑑於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長時間的觀察會使他們的注意力轉移,在認識自行車這一環節中,我改變了另一種發現方法,搖放聲音會使孩子們找到新的興趣點,讓他們的注意力再次集中,爲了讓科學活動內容真正來源於孩子的生活,在認識消防車這一環節中我創設情境----着火了,引導幼兒說出我什麼車來幫忙,最後一個環節我用談話的方式進一步讓幼兒理解各種車的用途昇華對車的喜愛。

從活動開展的過程來看,在活動中因爲有了這些情境的創設,孩子們的積極性更高了,能大膽的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表達出來,提高了口語表達能力,活動目標完成較好,在活動中,孩子們的專注力有待提高。

幼兒園小班教學設計14

設計意圖:

垃圾分類在我們這個時代已越來越受到重視,在我們的步行街,也有了垃圾分類筒。如果幼兒也能學習並掌握這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就能在實際生活當中,去進行操作和運用。因此,我們從小班幼兒抓起,逐步學會並掌握垃圾分類的本領。但由於小班幼兒年齡小,認識能力有限,因此讓他們從最基本的紙垃圾和塑料垃圾分起,而後逐步提高,養成把垃圾分類放置的習慣。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在作客的過程中將垃圾按紙製品和塑料製品分別放置。

2、讓幼兒感受潔美家庭的良好氛圍,培養幼兒養成講衛生的良好習慣。

活動準備:

幼兒已有紙與塑料的初步概念

創設貓媽媽家的情境,垃圾筒,食品,等。

活動流程:1、情境匯入、明確要求;2、操作練習、檢查評價;3、鞏固練習、集體糾正;4、及時教育、體驗樂趣。

活動過程

一、以貓媽媽請小朋友去做客的情境匯入

二、引導幼兒在作客的過程中將垃圾按紙製品和塑料製品分別放置。

1、認識貓媽媽家的垃圾筒.

2、貓媽媽招待小朋友,老師提出放垃圾的要求。

幼兒品嚐食物,第一次嘗試收拾垃圾。鼓勵幼兒大膽講講自己的食品是何包裝。

三、鞏固練習分類放垃圾的技能。

1、創設以幫貓媽媽收拾院子的情境,讓幼兒進行第二次垃圾分類。

2、幼兒分類,老師指導。

3、檢查對錯。

四、教育幼兒在日常生活中進行垃圾分類。

1、教師引導幼兒掌握垃圾分類的技能。

師:貓媽媽家的垃圾這樣一分,就把一些還可以利用的垃圾分出來了,真方便,我們小朋友家裏也可以和貓媽媽家一樣,把垃圾分一分。

2、幼兒舞蹈慶祝勞動成果。結束。

幼兒園小班教學設計15

一、遊戲目標

1.透過讓幼兒正確說出圖片上水果的名稱,並用短句“我要買X X”講述出來。初步培養幼兒思維的嚴謹性。

2.培養幼兒專注傾聽別人講述的良好習慣。

3.透過反覆遊戲,引導幼兒能初步說完整的短句,大膽進行講述,培養幼兒的自主性、獨立性。

二、遊戲準備

(一)物質準備

小圖片及水果實物若干,(蘋果、梨、哈密瓜、西瓜、葡萄、橘子等)(與幼兒人數相等)水果漢字卡片若干。

(二)環境準備

佈置成水果專櫃,教師扮賣水果的阿姨。

(三)知識經驗準備

認識水果,對水果漢字有了初步認識。

三、遊戲方法

1.請幼兒扮買水果的顧客。買水果時要有禮貌地說:“阿姨,我要買水果。”阿姨問:“你要買什麼水果?”小顧客要正確地講出自己要買的水果名稱,如:“我要買蘋果。”

2.正確地講出水果的名稱後,阿姨就把水果的圖片或實物賣給他,小顧客把水果放在自己的籃子裏;如發音不正確,其他幼兒可幫助糾正。

3.買到“水果”的小顧客要說:“謝謝阿姨,再見!”然後再換另一幼兒買水果。引導幼兒買與別人不同的水果。幼兒熟悉玩法後,售貨員阿姨的角色可由幼兒自己扮演。

4.在此基礎上,教師把水果漢字分發給幼兒,要求幼兒根據漢字買相應的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