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精華】教學設計方案六篇

爲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開展,常常需要預先準備方案,方案是從目的、要求、方式、方法、進度等方面進行安排的書面計劃。我們應該怎麼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華】教學設計方案六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把握課文結構,瞭解作者家鄉小橋的特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江南水鄉的優美景緻。

3、品味課文語言,體會作者愛鄉、懷鄉之情。

教學重點:在閱讀理解課文語言的基礎上經歷積累、感悟、運用的過程。

教學難點:領會“長相憶,最憶家鄉的橋。”的豐富含義。

課前準備:

1、推薦誦讀王維的《歸崇山作》一詩,瞭解詩意。

2、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啓發,入情入景

引出課題:家鄉的橋

二、自讀欣賞,整體感知。

1、配樂自由讀全文。

2、圍繞“家鄉的橋”,交流印象最深的內容。

3、歸納板書,梳理課文。

三、品味語言,積累運用(隨學生的興趣點調整教學環節,組織教學)

1、教師引讀文中描寫橋名的語句。

2、品讀王維的詩句,理解“擷取”的含義。

3、播放媒體,欣賞不同字型的橋名,感受中華書法藝術品的美妙,體會兒時坐船、看橋名、聽故事的情趣。理解、積累“飄逸瀟灑”、“剛勁雄健”。

4、指導朗讀,抒發閱讀感受。

5、欣賞家鄉小橋的造型,藉助課文語言,選擇感興趣的橋,介紹介紹。

6、欣賞作者兒時在橋邊玩耍的情景描寫,指導朗讀,體會愜意與難忘。

四、根據板書提示,總結課文。

1、理解:長相憶,最憶家鄉的橋。

2、創設情景,表達感受。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材簡說:

這個語文園地有四項內容,包括“我的發現、日積月累、口語交際、展示臺”。

學習目標:

1、自主發現漢字的構字特點,透過觀察圖畫,能說幾組反義詞;積累詞語,恰當運用詞語。

2、讀通、讀懂簡短的課外文章,願意把自己想說的話寫出來。

3、學習蒐集資料,培養口語交際的能力。

4、能主動參與展示活動,樂於展示自己學習的收穫和才能,並善於和別人交流。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我的發現。

(一)1、出示基本字:牙、令、皮、隹,引導學生認讀。

2、引導學生給這些字加上偏旁,學生上臺板書。

3、出示書上的內容,讀學習夥伴的話,說說自己發現了什麼。

4、展開想象,記住這些字。

(二)看看說說。

1、讀學習夥伴的話,仔細觀察圖畫。

2、看誰說的多,小組交流,全班交流。

二、日積月累。

(一)讀讀記記。

1、自由讀詞語,指名讀,齊讀。

2、創設情景,理解意思。

如:太陽一出來——金光閃閃;黃山的風景——秀麗神奇;小兔子跑進樹林——無影無蹤;廣闊的大海——無邊無際。

(二)我會選。

1、讀讀“飄浮、飄揚”。

2、啓發學生想象“雲、紅旗”,理解詞語意思

3、默讀思考後填空,朗讀填好的句子。

(三)我會寫。

1、平時你們有很多悄悄話藏在心裏沒有說,找個好朋友說給他聽,好嗎?

2、展示例話,師生共同朗讀。

3、學生寫心裏話。

4、交流學生作品,注重真情流露的作品。

(四)我會讀。

1、學生自由練讀,讀準字音。

2、比賽讀,當小老師讀。

3、討論:爲什麼先生說韓愈是個聰明的孩子?

第二課時

一、口語交際。

(一)小組討論交流。

1、展示並向同學介紹自己蒐集的資料,同學間互相閱讀。

2、互相推薦自己最感興趣的內容。

3、用簡單的話向全班同學介紹自己最感興趣的內容。

(二)召開“動物、植物介紹會。”

1、創設情境:大家看了這麼多有關動植物的資料,掌握了這麼多動植物方面的知識,可以說是動植物的小專家了。我們組織一個“動植物講解團”,向別人介紹動植物,你們願意嗎?

2、示範引導:昨天,我請一頭大熊貓作了一次講解,下面我把錄音放給大家聽聽,然後,咱們再學着大熊貓的樣子進行講解。(播放錄音)

我叫大熊貓,是你們的好朋友。你們別看我的體態笨重,顯得笨手笨腳,實際上我卻出奇的靈活。告訴你們,我可以用後腳夠到腦袋,我還能夠輕而易舉地爬上樹。哈哈,怎麼樣,我厲害吧!哪位小朋友要是不服氣,可以和我比一比,看誰先爬到樹的最頂端。

3、分小組準備講稿。

4、學生小組內練習講解(可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講)。

5、各組推選最佳講解員參加全班比賽。

二、展示臺。

1、日記展示可以讓學生自己讀,也可以擺出來參觀,或是打印成冊發行。

2、中華鱘等資料可以以資料卡片的形式展示。

3、由於只有少數學生去過溫州科技館,可以讓去過的學生說說所見所聞。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1、學會8個生字,分角色朗讀課文,複述課文。

2、欣賞犟龜這一形象,理解“犟”的多層含義。

3、體會文章的主題,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

二、教學重點

在教學本課時,應讓學生充分感受童話的情趣,並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儘可能多地探究、挖掘出精深的思想內涵。

三、教學準備

學生充分的預習課文,收集作者的有關資料

四、教學課時

1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今天老師要和大家一起走進童話的世界。同學們有沒有聽過龜兔賽跑的故事呀,它幾乎是伴隨我們成長的。那麼大家聽過幾個版本的龜兔賽跑的故事,讓我們來說一說。

有小烏龜贏的,有兔子勝的,有烏龜和兔子一起到的,還有……

今天,我們再來認識一隻可愛的小烏龜,它是由德國著名的兒童文學家米切爾恩德給我們帶來的《犟龜》。

(二)介紹作者

先學生介紹,然後老師補充。

米切爾·恩德出生於德國,後離開了德國遷居意大利,1974年厚積薄發,發表了小說《毛毛》,並因此成功爲20 世紀登峯造極德兒童文學作家之一。如今米切爾·恩德這個名字,已像安徒生的名字一樣家喻戶曉了。

(三)既然米切爾·恩德已像安徒生一樣家喻戶曉了,想必他的童話故事一定很精彩,讓我們來大聲朗讀課文。

(注意:朗讀時要圈點勾畫,看一看童話裏寫了那些可愛的小動物,將能表現他們性格特徵的詞語畫出來。教師出示要求:朗讀課文,要求:讀出各種小動物“說話”的語氣、語調,揣摩它們“說話”時的動作、神態)

(四)整體感知

指名同學接力複述課文。

(五)列舉小動物進行性格分析

作爲一篇童話,同學們一定比老師更有發言權,那麼我們來說一說,你喜歡哪一個小動物,在書中看出他有怎樣的性格,他說話是的語氣和神態應該是怎樣的?

(蜘蛛:嘲笑、自以爲是;壁虎:傲慢、無奈:蝸牛:迷糊、明智,弱小而友善;小烏龜:自信、執著、堅定不移)

(六)這隻小烏龜特別在哪?(衆答:犟)對,同學們真聰明,把這個字的讀音“jiàng”唸對了。但“犟”是什麼意思呢?大家看“犟”上面的偏旁是“強”,倔強,下面的偏旁,是“牛”,平時我們愛說,“某某真是牛脾氣”,放在一起就是像牛一樣倔強執拗不聽人勸。

(七)小烏龜的“犟”究竟體現在哪呢?這一次讓我們分角色朗讀課文。要讀出各種小動物的語氣,語調,語速。

1、爲什麼說小烏龜是個犟龜?

(歸納:因爲小烏龜能認準一個目標堅持到底,遇到任何困難和障礙都不改變初衷,一往無前。)

2、小烏龜認準的是一個什麼目標呢?文中哪句話最能突出它認準目標堅持到底?

(歸納:“參加這有史以來最熱鬧的婚禮”“我的決定是不可改變的”)

3、文中一再重複這句話有什麼作用?

(歸納:突出小烏龜決心之堅定,既定目標不可更改,並不斷朝着目標前進,同時也給讀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4、那麼小烏龜是順利地實現了它的目標麼?在這個過程中它遇到了哪些困難和阻礙呢? 相機板書:

蜘蛛——嘲笑,爬得慢

蝸牛——方向反了

壁虎——婚禮取消

烏鴉——獅王去世

小烏龜——我的決定不可改變

(歸納:路途遠,時間短,還有蜘蛛、蝸牛、壁虎和烏鴉的攔阻和建議。)

5、那小烏龜面對這些困難和阻礙害怕了麼?退縮了麼?

它在應對這些困難的過程中還表現了哪些值得我們學習的品質呢?請結合文章具體語句談。

(歸納:有自信,有戰勝困難的勇氣,有頑強的毅力,還要能聽取正確的意見。)

小結:這樣看來,光有對目標的堅定執著是不夠的,還需要勇敢自信,頑強堅毅,這樣才能到達你心中的目的地。

6、可老師還有個疑問,如果小烏龜趕到目的地,沒有獅王二十九世的婚禮,那小烏龜此行還有沒有意義呢?

小烏龜鍛鍊了意志,增長了見識,交了朋友,證明了“我能”……(有創見的看法應給予肯定。)

(小結:看來,成功不在於一定達到預定目標,只要在追求的過程中,能有收穫,能證明自我,能使自己成長,就是成功。)

(八)師:我們讀了,聽了,看了這個故事,同學們肯定有不少收穫,同時,也可能存在很多疑問,現在,就請把你的疑問提出來,先前後左右的同學互相討論,小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呆會兒提出來,我們全班同學共同探討,希望同學們像——休一樣大膽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學生自主質疑解疑。

(九)大家表現得很不錯,提了很多與課文內容有關的問題,現在我們來談一談你的收穫。

(十)最後我們來討論一下小烏龜的“犟”值得嗎?

師小結:我們做事也會像犟龜一樣,不可能一帆風順,“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我們不僅要有堅定的信心,還要有勇氣戰勝各種艱難險阻,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紛繁複雜的社會中立於不敗之地,成爲生活的強者,成爲振翅高飛的雄鷹。同學們,讓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也能像小烏龜一樣,犟的精彩,犟的可愛,犟的有理。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材內容說明

這是一篇妙趣橫生的小品文,作者採用生動活潑的筆法,把蟈蟈寫得活活靈活現。先描述了蟈蟈的歌聲,寫出了聲音的各種特點,如“柔和”“清脆”“尖銳”“竊竊私語”等,特別是“比蟬更勝一籌的歌手”,

流露了作者的喜愛之情。接着又描寫了蟈蟈的外形特點》這種昆蟲非常漂亮,渾身嫩綠,側面有兩條淡白色的絲帶,身材優美,苗條勻稱,兩片大翼輕盈如紗。文章重點內容寫了蟈蟈的食物習性。作者透過自己的觀察,饒有興趣地介紹了蟈蟈喜歡吃的食物是蟬,又解開了蟈蟈喜歡吃的是蟬肚子的原因是既有肉又有甜食。還介紹了蟈蟈之間的相處和睦,從不爭吵的特點。

教材使用說明

七年級的學生對小動物有着濃厚的興趣,本文又集知識性、趣味性、藝術性於一體,可讀性強,因此讓學生自主閱讀,體驗閱讀過程中的'快樂。在探究交流中,深透理解文意,體會生動傳神的文學筆法。爲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教學中可充分運用多媒體手段,如關於蟈蟈生活的習性的圖片資料等。

教學目標:

1、速讀課文,能用簡潔的語言概述文章內容。

2、能體味文中的美詞佳句,並說出其作用。

3、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激發學生探索科學奧祕的興趣。

教學重點:培養學生閱讀文章、概述內容的能力,體會語言特色。

教學難點:體會科學小品文的語言特色。

教學過程 :

一、匯入新課,瞭解作者。

1. 回憶所學課文《蟬》,2.比較寫作內容寫和作目的不同,3.兩篇文體不同,4.明確本文是介紹科學知識,5.說明的對象是蟈蟈。

二.檢查預習,夯實基礎

學生領讀文後的“讀一讀,寫一寫”中的生字。學生領讀文後的“讀一讀,寫一寫”中的生字。強調易錯音和易錯字。

三、速讀課文,提取資訊

四、再讀課文,把握課文重點

1、思考文章從哪幾個方面介紹了綠色蟈蟈的特點?

2、綠色蟈蟈的外表有哪些特徵?綠色蟈蟈有哪些習性?作者主要寫了哪個方面?

教師指導明確外表特徵:“這種昆蟲非常漂亮,渾身嫩綠,側面有兩條淡白色的絲帶,身材優美,苗條勻稱,兩片大翼輕盈如紗;蟈蟈的習性寫了叫聲和食性。

五、重點研讀,質疑問答,合作交流

學生可再讀課文,並對課文內容提出自己的見解或疑問。教師也可引導學生學習探究一下自己最喜歡的美詞佳句,或有哪些好的擬人手法的運用等。

學生依據問題組,自由質疑。

a.你最喜歡文章中哪個段落?爲什麼?

b.你最喜歡哪個詞語或哪個句子?爲什麼? 、重點研讀,質疑問答,合作交流

在學生的討論研讀中相互補充,共享品味賞析的樂趣。教師可總結指導。

也許有的同學喜歡“竊竊私語”、“津津有味”、“酷愛甜食”“毫不猶豫地都接受”這些擬人的寫法,給人以親切自然的形象生動的感受;也許有的同學喜歡“蟈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在一起釣,它們之間從不爭吵”這擬人化的描寫,它親切自然,充滿了作者對蟈蟈的喜愛之情。

(1)比較閱讀材料 夜色降臨,蟈蟈出來了,耳朵靈敏的人,能聽到綠葉叢中蟈蟈在叫,聲音很低沉,在連續不斷的低聲中,時不時發出一聲尖銳、急促的叫聲。

要求和第三段對比閱讀說說你更喜歡哪一個?

第三段多處運用了擬人、比喻、對比等手法,這些手法的運用,使得文章生動傳神,自然親切,增強了可讀性 與趣味性。

(2)作者不斷變換對綠色蟈蟈的稱呼,找出這些稱呼,說說作者在什麼情況下用什麼稱呼,這樣寫有什麼效果?體會這樣寫的效果。

當蟈蟈捕殺蟬時稱:狂熱的狩獵者

當蟈蟈晚上鳴叫時稱:夜晚的藝術家

當蟈蟈成爲籠中觀察和實驗的對象時稱: 籠裏的囚犯

當蟈蟈吃蟬肉時稱:蟬的屠夫

作者這樣稱呼蟈蟈的原因:不斷變換稱呼,使行文更生動,描寫更形象,給人更深刻的印象。

(3)比較閱讀材料二 《辭海》中有關蟈蟈的條目是這樣的:

蟈蟈,昆蟲。螽斯的一種。翅短,腹大,雄的前翅基部可摩擦發聲。吃植物的嫩葉和花,危害農作物。也有稱之爲“哥哥”。

就這段文字與課文比較,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文的寫作特色:

1 、生動傳神的描寫表達方式,表現了作者對綠色蟈蟈的喜愛之情。

2、採用擬人化的手法,語言生動傳神,讀來自然、親切,增強了可讀性與趣味性。

3、 透過作比較來寫蟈蟈。比如在寫蟈蟈的叫聲時,拿蟬的叫聲來作比較;寫它喜歡吃肉食時,拿螽斯來作比較;寫它追捕蟬時,拿鷹來作比較;寫它同類相食時,拿螳螂來作比較。 這些作比較的運用,既突出了蟈蟈的習性、特點,又讓讀者對其他昆蟲也有所瞭解,同時,也說明作者對各種昆蟲的特性瞭如指掌。

六、總結課文,完成《評價手冊》中該課的課後相關練習。

七、教學探討與反思:

快速閱讀,是一種基本的獲得知識的能力。這種能力的提高既需要老師的悉心指導,又需要學生透過對具體語言材料閱讀來實踐、訓練。本文作爲一篇典型的科普性文章,作爲學生快速閱讀訓練的材料是非常合適的,所以教師應充分對文字加以利用。文章採用生動的文學性筆調,語言傳神形象,擬人貼切自然,在行文中有明顯的感情色彩,自然親切,富有感染力。學生總會喜歡某些方面的知識,因此採用個性化解讀文章的學習方式——讓學生自主選擇感興趣的內容來賞析,結合自己的理解和想象來品味語言的美妙之處,十分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拓展他們的思維空間,發揮他們豐富的想象力。這樣文章的寫作特點也能認真掌握,並在以後的習作中加以借鑑了。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一、教學設計思路

九年級化學的教學過程,是在課程標準理念的指導下,切實提高課堂的實效性,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課堂的實效性,就必須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在設計中也應以學生所求、所需爲基本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學生研讀、質疑、思悟爲主體,以教師啓發、辨析、點撥爲主導,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

本節課的教學思想是以學生爲主體,以教師爲主導,以訓練爲主線,以思維爲核心,以能力素質爲目標。

二、教材分析

“燃料及其利用”是人教版九年級第七單元的教學內容。本單元共3個課題:燃燒和滅火;燃料和熱量;使用燃料對環境的影響。其中1、3課題是重點,也是難點,並且配有大量的實驗來解決重點和難點。本單元從常見的燃燒現象入手,介紹燃燒的條件和滅火原理以及一些安全知識。利用燃燒反應的實例很多,而生活中利用最多的是燃料的燃燒,所以,在介紹燃燒等知識之後,又介紹了燃料及其用途,以及使用燃料對環境的影響等。並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體現了新課程改革的理論聯繫實踐的科學理念。

三、學情分析

本單元在內容的安排上注意從學生的親身體驗出發,選擇學生熟悉和生活中常見的知識和現象,並配合圖像,增強學生對知識的感受;同時,注意透過與探究、調查研究、討論和實驗等形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教材中還適當的編入與社會發展、新科技等相關的資料,以開闊學生的眼界。

四、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瞭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識。

2、知道化石燃料是人類重要的自然資源,對人類生活起着重要作用;同時瞭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認識合理開採和節約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瞭解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認識燃料充分燃燒的重要性。

3、瞭解化石燃料燃燒對環境的影響,認識使用和開發清潔燃料及各種能源的重要性。

過程和方法:

1、透過活動與探究,學習對獲得的事實進行分析得出結論的科學方法;

2、從化石燃料的元素組成及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教學目標】

1、藉助拼音,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從築路工人的行動中受到啓示,增強自覺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3、培養獨立閱讀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讀懂課文,樹立環境保護意識。理解“築這條路的人一定有一顆高尚的心”這句話的含義。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初讀課文,板書課題

1、有位蘇聯的教育家爲我們講述了一個故事,人們都爲此感動,你想聽嗎?

2、學生老師齊讀課文。

3、讀準要求認識的字。

二、認讀課文,領悟道理

1、以小組爲單位再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

2、你能讀懂哪一個自然段?

3、還有什麼不懂的嗎?

4、辯論:建築計劃可以修改嗎?

5、說說課文那些地方最使你感動?

6、你同意“築路工人有一顆高尚的心”這種說法嗎?

7、學生讀最後兩個自然段。

8、師:你現在是一位乘客,坐車經過了這課橡樹,你有什麼話要說嗎?

三、總結昇華

1、你從建築工人的做法中懂得了什麼?

2、愛護樹木,正當環境小衛士,你有什麼建議能給大家提出來嗎?

第二課時

一、學生自由讀課文

二、積累詞句,把自己認爲優美的詞句摘抄下來

【教學反思】

自習、預讀課文以後,議論到工程師在樹旁100米的地方,打了一個樁時,我讓學生到黑板上在橡樹和公路旁,畫一畫“樁”的位置。竟然有許多種,討論出正確的位置以後,再讓學生畫好公路在樹旁邊的走向及完整的樣子,很好的解決了對課文意思的理解,感受到了人們愛護樹木、保護環境、保護文物的良苦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