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五朋端陽》教學設計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連接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樑,對於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那麼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五朋端陽》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五朋端陽》教學設計

《五朋端陽》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會用回答幾個問題,把答案連起來的方法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2、能把總分形式的兩種句式進行改換

3、感愛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懂得一心想使祖國富強、一心爲人民做好事的人,必將受到人民的敬仰。

教學重點:

透過朗讀,感受節日的歡快氣氛;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

感悟爲國富強,爲人民做好事,必將受到人民的敬仰。

教學過程:

一、複習回顧

上節課,大家和羅老師一起學習了第18課,誰來回顧一下,這篇課文都寫了誰,分別幹些什麼?(請同學說一說板書)

姑娘們縫香袋

婦女們包糉子

小夥子們賽龍舟

老人們講故事

二、細讀3—7自然段

匯入:好,那課文是怎樣把這些內容寫具體的呢?我們這節課題還要進一步研究,我想這樣好不好,大家先和羅老師一起學習其中的一塊,然後由大家和同桌,前後桌,或者和自己比較好的夥伴一起按老師和你們一起學習的方法自學,好不好?

(一)學習第五自然段,歸納學法

那大家說,我們先學哪一塊呢?(由學生自己選,最後確定其中一塊內容。)

1、那我們就學習第5段吧,先請一位同學讀這一段,其他同學思考:作者是怎樣把這塊內容寫具體的,你覺得哪些句子寫得比較好?

句子1:江河裏排着一條條雕飾得酷似游龍的船,船舷兩邊整齊地坐着準備一顯身手的小夥子。他們穿着綵衣,扎着彩巾,雙手握着木槳。

句子2:號令一響,幾十支槳隨着船首大鼓的敲擊聲“嘩嘩”划動,龍舟像箭一般飛快駛去。岸上鑼鼓喧天,彩旗飛舞,熱鬧極了。

你覺得這句子好在哪裏?(理由:用比喻的方法把船像游龍寫得很形像生動;場面描寫得緊張熱鬧,氣氛熱烈,扣人心絃)

你講得很好,但你能不能把它讀好呢?

評:好在哪?(a.都沒有聽出來,那麻煩你再給大家讀一遍。b.再說不出,請你自己說一說爲什麼要這樣讀。)試着感情朗讀(齊讀)

2、好,這一塊內容的學習先告一段落,大家回想一下,剛纔的學習方法。(一找,二說,三讀)板書

(二)學法遷移,自學其它三部分內容

1、那同學們就用這種方法和自己的同桌,前後桌或者和自己較好的夥伴一起學習其它三塊內容。學後試完成作業本4兩題。(自學開始)

2、反饋

(1)姑娘們縫香袋作者是怎樣把它寫具體的,你認爲哪些句子寫得好,爲什麼?

句子1:香袋的式樣很多,有雞心形的、虎頭形的、菱角形的、辣椒形的,下面垂着五顏六色的流蘇。

句子2:孩子們把香袋掛在衣襟上,鮮豔奪目,好像五彩的雲霞。

(香袋的式樣多;顏色鮮豔而美麗;先總後分的寫法)

那我們還能不能用分總的句式說一說?

這樣的香袋喜歡嗎?你能用讀來表達自己的感情嗎?

評:怎麼樣,……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姑娘們能編出這樣令人喜歡的香袋,她們確實很——“心靈手巧”

(2)姑娘們的香袋縫得令人喜歡,那婦女們的糉子包得怎麼樣,課文是怎樣說的?

《五朋端陽》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學會8個生字,理解“菖蒲、艾草、流蘇”等詞語的意思。

2、操作目標:會用回答幾個問題,把答案連起來的方法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品味課文第三自然段,從香袋的形狀、式樣、色彩等方面體會姑娘們的心靈手巧。

3、情感目標:感受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

[教學重點]

會用回答幾個問題,把答案連起來的方法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自讀自悟,體會姑娘的心靈手巧。

[教學用具]

菖蒲、艾草、香袋、小黑板

[課前談話]

1、匯入:我們中華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歷史,在這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創造了舉世矚目、燦爛古老的東方文化,涌現了無數傑出的人物,同時也形成了一些具有中國特色的傳統節目。你們所知道的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2、說說春節、元宵節、中秋節、重陽節的時間及風俗習慣。

(中國的傳統節日一般以農曆計算。)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同學們,我們中華民族有許多傳統節日:比如正月十五的元宵佳節,剛過去不久的清明節,你們知道農曆五月初五是什麼節嗎?(板書:五月)端午也叫端陽。(板書:端陽)在端午節到來時,你們是怎麼過節的呢?能向大家說一說嗎?

看來端午節的風俗習慣還真不少。今天要學的課文也向我們介紹了端午節的一些風俗,看黑板,一起讀:五月端陽。

二、自學課文: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藉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課文,同時思考,課文向我們介紹了哪些端午節的風俗。

小黑板出示:

自學要求:

(1)藉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思考:課文向我們介紹了哪些端午節的風俗?

2、檢查:

(1)出示詞語:菖蒲、艾草、辣椒、糯米、斧頭、奸臣、流蘇、雕飾、削職

A、這些詞語你能讀嗎?同桌互相讀一讀,讀錯了,對方幫他糾正。

B、交流,剛纔哪些同學得到了同桌的幫助。

這裏有許多生字,寫一寫,你覺得容易寫錯的或難寫的,就站起來,帶領大家正確地寫一寫。

C、對於這些詞語你還有什麼問題?

(2)課文有沒有句子你認爲比較難讀的?

指名讀——齊讀。

(3)從課文中你瞭解到了哪些有關端午節的風俗?

請大家用“每到端午節,___________。”(板書)的句式說,每人說一個風俗,讓大家都有機會說。

(如果學生說得比較概括,就引導:你說得很簡潔,好,我想請你說得具體些,行嗎?)

(如果學生說得比較具體,就引導:你說得很具體,好,如果要你說得概括些,行嗎?)

換一種句式,把時間放在句中,用“_______每到端午節__________。”(板書)的句式說端午節的風俗,能行嗎?好,還是每人說一個。

三、指導概括主要內容

1、你能把我們剛纔所說的內容合成一段話,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嗎?

2、同桌互說——指名說。

3、在課本中寫下來。

四、學習第3自然段。

端午節來臨了,男女老少各有各的過節方法。還沒到這一天呢,姑娘們已經忙開了。

1、請同學們找到文中寫姑娘的這一段,自由地讀一讀,對於自己感興趣的句子就多讀幾遍。然後告訴大家,你從這一自然段中知道了些什麼?

2、交流,點撥:

方案一:

如果學生一開始就提到“姑娘們早就在比試誰心靈手巧了。”

就引導:

“心靈手巧”你是怎麼理解的?從這一段的哪些地方你也可以體會到姑娘們的心靈手巧?

A、“她們用零碎的彩色綢布,縫成形狀各異的小袋。小袋裏面塞進裹着香料的棉花,再把袋口的線一抽,就成了一隻只香袋。”

導:這句中尤其是哪一點讓你感到姑娘們的確是心靈手巧呢?

能把自己的體會溶入句中,有感情地讀讀這幾句話嗎?

指名讀——齊讀。

B、“香袋的式樣很多,有雞心形的、虎頭形的、菱角形的、辣椒形的,下面垂着五顏六色的流蘇。”

導:我想,姑娘們做的香袋的式樣肯定不止四種,你們想姑娘們做的香袋還可能有哪些式樣?

填空:香袋的式樣很多,有 ,下面垂着五顏六色的流蘇。(仿照文中的句子,在橫線上填上四個表示形狀的詞,填的時候可以一半用書上的,一半用自己的;也可以全部用自己的詞語。)

再讀讀這句話,你覺得它在句式上有什麼特點?

你們能用先分後總的句式說說這個句子或自己剛纔寫的句子嗎?

C、“孩子們把香袋掛在衣襟上,鮮豔奪目,好像五彩的雲霞。”

導:你講得很有道理,但你讀得還不夠好。孩子們掛着姑娘們精心製作的香袋,心情怎樣?你能用朗讀把這種高興的心情表達出來嗎?

這句話從寫作手法上考慮你發現了什麼?(比喻)把什麼比作什麼?

方案二:

(1)“她們用零碎的彩色綢布……就成了一隻只看袋。”

導:這就是做香袋的方法。你也不妨去試一試,我相信你做的香袋一定很漂亮

我在讀課文的時候,對姑娘們做香袋的方法特別感興趣。請同學們再自由地讀一讀這幾句話,我覺得你們還能從中發現很多有價值的東西。

(2)“香袋的式樣很多……下面垂着五顏六色的流蘇。”

出示句子。

導:我想,姑娘們做的香袋的式樣肯定不止四種,你能發揮想象說說姑娘們做的香袋還可能有哪些式樣?

再讀讀這個句子,相信你們還能有所發現。(這句話在句式上有什麼特點?)

你能用先分後總的句式來說說這句話嗎?

面對着這些香袋,你想說些什麼呢?

面對着做香袋的姑娘們,你想說些什麼呢?

(3)“孩子們……好像五彩的雲霞。”

導:孩子們掛上香袋的心情怎樣?你能再高興地讀讀這句話嗎?

這句話從寫作手法上考慮,你發現了什麼?(比喻)

(4)“姑娘們……心靈手巧了。”

導:“心靈手巧”你是怎麼理解的?真聰明,你的腦瓜也很靈。

3、我們的同學都很聰明,能讀懂那麼多內容,讓我們連起來讀讀第3自然段。老師問,你們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姑娘們是怎樣做香袋的?

香袋的式樣有哪些?

孩子們把香袋掛在衣襟上,看起來怎麼樣?

五、課堂小結:

姑娘們做的香袋形狀各異,端午節爲什麼要做香袋呢?如果你對它的來歷感興趣,可以去問一問長輩,也可以自己查資料。

六、課堂作業:

請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選做,至少選做一題。

1、 仿照課文中的寫法寫一個先總後分或先分後總的句子。

2、 聯繫自己家鄉的實際,寫一句話:每到端午節,__________________。

標籤:端陽 教學 五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