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精品】教學設計方案範文合集7篇

爲了確保我們的努力取得實效,常常要根據具體情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是闡明具體行動的時間,地點,目的,預期效果,預算及方法等的企劃案。方案要怎麼制定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品】教學設計方案範文合集7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認識本課5個生字及文中出現的生詞,理解課文內容。

二、能力訓練點:

1.培養學生透過感情朗讀理解課文的能力。

2.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透過理解課文,體會劉老師頑強的意志和對生活的愛與追求。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題目理想的風箏的含義。

2.體會劉老師身殘志堅、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

教學難點:理解兩方面事例之間的關係,明白一個人的生活態度與工作態度是緊密聯繫的,

選取了兩方面的事例來寫人,才能更全面地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

教學方法:討論法

情境教學法

教學準備:學生課前放一次風箏

(實物)風箏一隻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1、教師手拿風箏,問:這是什麼?(板書:風箏),同學們,課前我們已經放飛過風箏,

那麼你在放風箏時的心裏感受是怎樣的?請說一說。

2、師小結:聽了大家的感受,似乎你們都覺得風箏挺好玩,然而作者對風箏卻有一種特殊的感情,在他的心中,風箏就是理想的象徵(板書:14*

理想的風箏)。爲什麼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課文。

二、學生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輕聲朗讀課文,讀準生字的字音,讀通句子。不懂的地方做個記號。

2、默讀課文,體會課文主要講了什麼事?你讀懂了什麼?有哪些問題?

3、交流所得。

三、品讀、探究。

1.圍繞自己感興趣的部分,再讀揣摩預習提示中提出的問題和自己提出的問題。

2.組內交流,如意見不一致,展開討論,教師深入某些小組中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

3.班上彙報。(同學之間互作補充、評價,師作適當點撥)

(1)爲什麼我一看到春天的一些景物,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劉老師?(因爲劉老師愛放風箏,春天裏的風箏勾起了作者對劉老師的回憶。)

(2)劉老師在課上講課和在課下放風箏的情景之間有什麼關係?

劉老師在課堂上,只靠着健壯的右腿和一支圓木棍,一天站上好幾個小時,不知道要跳躍旋轉多少次。這是靠頑強的毅力給學生上課。

劉老師課講得好。他對學生充滿了愛。

劉老師課下喜歡放親手製作的風箏。絕不肯失去親手把風箏送入藍天的歡樂,故意撒脫手,拄着柺杖,蹦跳着去追,這是一種對生活的強烈的熱愛之情的流露。

課上講課和課下放風箏,都展示了劉老師意志的頑強和熱愛生活、不懈追求的思想感情。

(3)結尾句他一定依舊仰仗那功德無量的圓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躍、旋轉,永遠展示生命的頑強和對生活的愛與追求。

這句話既是對劉老師身殘志堅的讚歎,又是在告誡我們:應該像劉老師那樣熱愛生活,不斷地追求、創造生活。

(4)題目理想的風箏有什麼含義。

文中劉老師放飛的風箏是他對生活無限熱愛的標誌,劉老師腿有殘疾、行動不便,但他借自由翱翔的風箏來寄託自己要在廣闊天地間大有作爲的理想。題目中理想的風箏是指劉老師對生活的樂觀態度與不懈追求。

四、總結、擴展。

1.挑選你最感動的句子讀一讀,並說說爲什麼?

2.談談對課文或對劉老師的印象。

3.寫法上的啓示。(師作適當的補充。)

五、課後延伸。

1、(必做題)摘抄課文中的優美詞句。

2、(選做題)以我最____的人爲題寫一篇短文,並試着運用從課文中學到的一些表達方法。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材分析:

《別餓壞了那匹馬》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學語文第11冊的一篇略讀課文,文章記敘了一個擺書攤的殘疾青年以別餓壞了那匹馬的善意謊言成全一個極其喜歡看書但又沒有能力看書孩子願望的感人故事。文章文字樸實無華,可是在這平淡如水的文字下面去蘊涵着殘疾青年樂於助人的美好品質和作者我對那個良苦用心的殘疾青年萬分感激。

用別餓壞了那匹馬做題目,至少有兩層主要意思:一是這是文中殘疾青年一句善良的謊言。正因爲這句善良的謊言,我纔會心安理得地去讀青年的書;正因爲這句善良的謊言,故事纔會顯得如此的動人;正因爲這句善良的謊言,青年的形象纔會如此高大。二是我就是一匹餓壞了的馬,青年知道,後來我自己也知道。

設計理念: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對閱讀教學提出了全新的理念,認爲閱讀是學生個性的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求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個性化閱讀。《別餓壞了那匹馬》全文描寫細膩、情真意切。本設計力圖讓學生自讀自悟,憑藉自己的人生經驗和閱讀敏感,去讀出自己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教學目標:

一、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殘疾青年樂於助人的美好品質和我對這位殘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二、領會課文透過人物的語言、行動、心理的描寫,表現人物品質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難點:

透過學習課文對人物的刻畫描寫,體會殘疾青年樂於助人的美好品質和我對青年的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學準備:

蒐集相關事例、課件。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每個人都不希望被欺騙,謊言可能會帶來很大的傷害,可是有些謊言卻是善良的,給人帶來真誠和溫暖。今天,我們就要走進一個善良的謊言,讓我們一起去感受那份關心和溫暖。翻到書本第44頁,一起來學習第10課《別餓壞了那匹馬》。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一)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

1.讀準生字,聯繫上下文想想新詞的意思。

2.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3.思考:文章主要寫了什麼事?文章幾次寫到別餓壞了那匹馬,用意是什麼?

(二)反饋交流。

1.文章主要寫了什麼事?

(主要寫了酷愛讀書的我在失去看書機會時,擺書攤的殘疾青年謊稱家中有馬,買下馬草,讓我繼續看書的事。讚揚了作爲書攤主人的殘疾青年不計一己得失、想方設法讓我讀書的良苦用心,表達了我得知真相後的深深感激之情。)

2.文章幾次寫到別餓壞了那匹馬,用意是什麼?

(它在文中出現了三次。第一次是我把馬草賣給殘疾青年,離開書攤時,青年囑咐我的話。他的話,看起來是對自己家的那匹馬的關心,不讓它餓着,實則是免去了我尋找馬草買主的辛苦,讓我把時間花在看書上。第二次是青年看見我揹着馬草走向書攤時,吩咐妹妹碧雲的話。這話既是說給妹妹聽的,暗示妹妹不要拒絕買這無用的馬草;更是說給我聽的,讓我能心安理得地看書。青年既幫助了我,又很好地維護了我的自尊。第三次是我對青年說的話。每天我都想象着馬香甜地吃着我的馬草的情景,心安理得地看書。關心馬,就是我對青年的關心。)

3.我們知道,原本無馬,爲了幫助我能繼續看書,殘疾青年卻假稱有馬,你覺得這是一個怎樣的青年呢?

(殘疾青年具有善良、寬厚、善解人意的美好的心靈!)

三、細讀課文

(一)課文中有不少語句,表現了青年的美好品質。讓我們找一找、畫一畫這些句子,然後用心讀一讀

(二)根據學生回答,課件隨機出示:

1.他先是一愣,繼之眼睛一亮對我笑道:過來,讓我看看你的馬草。(爲什麼先是一愣,繼之眼睛一亮?此時,攤主是怎麼想的?)

2.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睛,以哥哥的口吻命令到:聽見沒有,快把馬草提進去。

(姑娘茫然的眼睛說明什麼?)

3.別別別他急了,碧雲!碧雲!他用雙手拼命地搖着輪椅,想擋住我的路,你放下!等碧雲來拿!(他爲什麼急了?)

4.可是遲了!我已經走進他家的後院,看見了一堆枯蔫焦黃的馬草這些日子我賣給他的所有的馬草!那匹馬呢?那匹香甜地吃着我的馬草的馬呢?(同學們,我走進了後院,看到了心目中那匹香甜地吃着馬草的馬嗎?那麼,我看到了什麼呢?請大家把句子再讀讀,看哪個詞語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馬草一天天多起來,青年仍把馬草收下來,說明了什麼?)

剛纔我們透過仔細閱讀課文,瞭解了人物的情感。讀課文就是要學會從字裏行間讀出人物情感。那麼我難道僅僅只看到了馬草嗎?

(三)現在就請大家讀這段課文,仔細體會其中的感情。

(四)文中只有殘疾青年有着美好的心靈嗎?你還看到了誰的善良和美好?

(父親也很善良。父親雖然贊同我看書,但他知道青年生活的艱難,所以忍痛打了我,讓我去扯馬草換錢。他還不忘利用匆匆翻書的機會,在書裏夾上幾張毛票,維護了青年的自尊。碧雲同樣善解人意。她很能理解哥哥的想法,配合着哥哥把謊言維持下去。而我喜愛看書,能聽從父親的教導去扯馬草掙錢。對於青年的幫助,我心中感激不盡,因此一心不讓青年家的馬餓壞了。)

四、總結延伸

課文幾次提到的馬,實際上是不存在的,可是我們仔細想想,這匹馬似乎又是存在的。對追求知識如飢似渴的我,就是那匹飢餓的馬,爲了不讓我餓壞,殘疾青年說了一個善意的謊言,讓我感覺到了關心和溫暖。你身邊有這樣感人的事蹟嗎?

(一)同桌互相交流事例,說說感受。

(二)指名交流。

(三)總結:是啊,只要放棄自己的一點點私慾,就能夠成全一個美好的願望;只要每個人付出一點點善意,這個世界將增添許多美麗和歡樂。讓我們每個人都像這位青年一樣,儘自己所能地去幫助別人吧!給別人一點快樂,我們自己也會得到快樂!

五、作業

我在看到那一堆枯蔫焦黃的馬草時,會有什麼表情,心裏會想些什麼,他又會怎麼做?請你寫下來。

板書設計:

別餓壞了那匹馬

善良的謊言

殘疾青年

熱心、善良

愛讀書、誠實、有志氣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目標】

1、積累詞語,把握其讀音、詞義。

2、整體把握故事內容,理解作品戰爭的主題。

3、把握老婦人這個人物形象,分析其行動描寫,深層次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4、揣摩語言,着重品味關鍵性語句的豐富意蘊及表達作用,提高理解能力。

5、瞭解反法西斯同盟各國用血肉凝結的深厚情誼。

【教學重點】

把握老婦人這個人物形象,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瞭解反法西斯同盟各國用血肉凝結的深厚情誼。

【教學過程】

一、導語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南斯拉夫首都貝爾格萊德,在炮火燒灼了的戰場上,在炸彎了的鐵器和燒死了的樹木中間,一位南斯拉夫母親將珍藏了45年的兩支結婚花燭,點在一位蘇聯紅軍士兵的墳頭。讓我們穿越時空,去目睹那悲壯而崇高的一幕,感受反法西斯陣營的軍民用血肉凝結成的情誼。

二、作者及文體簡介

西蒙諾夫,蘇聯俄羅斯作家。生於軍官家庭,1934年開始寫作。1938年畢業於高爾基文學院。1942年加入共產黨。創作以戰爭題材爲主。作品有劇本《我城一少年》《俄羅斯人》,長篇小說《日日夜夜》,詩集《友與敵》。這些作品均獲斯大林獎金。1949年10月訪問中國。1950年出版《戰鬥的中國》一書,描寫中國人民進行的解放戰爭。1959至1971年發表的三部曲(《生者與死者》《軍人不是天生的》《最後的夏天》),描寫從戰爭初期蘇聯紅軍在西部邊境的潰敗,1943年的斯大林格勒戰役,到1944年夏天解放白俄羅斯戰役的勝利,具有廣闊的歷史畫面和生動的戰時生活的細節描寫,但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的心理活動和性格變化比較少。三部曲獲1974年度列寧獎金。

通訊是記敘文文體的又一實用文體,也是報紙常用的文章樣式之一,包括人物通訊、事件通訊等。它和新聞一樣,要求及時準確地報道現實生活中有意義的人和事,但報道的人和事比新聞更具體更系統。通訊注意人和事的典型性,善於在真人真事的基礎上,根據表現主題的需要,對材料進行精心的選擇和合理的安排,努力寫出人物的思想,突出事件的本質意義。通訊運用的表現手法是敘事,也常用描寫、抒情、議論,以使人物更加鮮明,事件更加生動。

三、學生自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意

選兩位同學複述課文。其餘同學補充、評價。

教師提示學生複述時應抓住記敘的六要素。

明確:1944年9月19日,蘇聯紅軍在南斯拉夫保衛戰中,與德國鬼子展開了激烈的爭戰,在紅軍偷襲薩伐河上的一座橋時,一位紅軍戰士英勇犧牲了。一位南斯拉夫母親不忍紅軍烈士暴屍戰場,冒着德國人的炮火安葬紅軍戰士。她用雙手舀幹彈坑裏的積水,把烈士的遺體拖進彈坑,擺正遺體,並吻了死者的嘴脣和前額,雙手捧土,一捧一捧堆成墳堆,埋葬了烈士。爲悼念烈士,她拿出珍藏45年的結婚蠟燭點在墳頭上,並徹夜守在墳頭陪伴烈士的英靈。

四、分析老婦人這個人物形象,深層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1、朗讀課文,從文中找出有關老婦人的片斷。

學生齊讀相關片斷。

2、文中的老婦人始終未說一句話,作者透過行動描寫來表現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要求學生展開想像,推想文中老婦人的心理活動。

教師提示:選擇典型畫面推想,如老瑪利·育乞西看着那戰死的兵,看了很久,她很想把這件事告訴什麼人。可是附近一帶,不用說人,連一個活東西都沒有老婦人想了半天,然後伸手在她那惟一的衣袋裏摸出件什麼東西來,揣在懷裏,慢慢地爬出了地窖,她想告訴人們什麼?她想了半天,心裏是怎麼想的?

再如她穿過方場,到了那戰死的蘇聯士兵身邊,她用力把那屍身翻過來。她輕輕理好了他的頭髮,又費了很大的勁把他那一雙早已僵硬了的手臂彎過來,交叉地覆在他的胸前。然後她在他旁邊坐了下來她坐在那裏,靜靜地,一小時,也許兩小時。老婦人爲什麼要這樣做?她做這一切時心裏是怎麼想的?她坐在那裏,靜靜地。她想了些什麼?

又如,拂曉前,紅軍戰士來尋找契柯拉耶夫的屍體,老婦人又拿出一支蠟燭點燃在烈士的墳頭。老婦人也沒有說話,她不過擡起眼睛來,朝這些脫了帽的肅立着的人們看了一眼,十分莊嚴地對他們深深一鞠躬老婦人爲什麼不說話?爲什麼鞠躬?

選三位同學交流,其餘同學評價。

3、要求學生談談對老婦人這個人物形象的理解,引導學生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⑴ 學生自由討論。

⑵ 選兩位同學發言。

明確:老婦人飽受德國法西斯強盜侵略之苦,她對侵略者滿懷深仇大恨,她渴望解放,渴望和平,她對蘇聯紅軍滿懷敬意。年輕的紅軍戰士犧牲在南斯拉夫的國土上,她無比沉痛,她向烈士奉獻自己的愛戴和敬意。她爲紅軍戰士的英雄氣概所激勵,變得無所畏懼,她不怕艱難,安葬烈士。紅軍烈士獻出了最寶貴的生命,她爲紅軍烈士獻出了最心愛的寶物,把結婚的喜燭點在了烈士的墳頭,並徹夜守在墳頭,陪伴烈士的英靈,表現出深沉而強烈的母愛。

老婦人思想感情概括起來就是敬愛和哀痛。

4、探究思考:

提問:這篇戰地通訊非常感人,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這樣的藝術效果是如何產生的?請談談你的看法。

學生結合自己的閱讀感受來談。有人認爲:文章突出小小的燭光,意蘊深遠。有人認爲:事件本身很感人。有人認爲:文章一再寫德國人的炮火,在如此險惡的環境中,更突出老婦人行爲的感人。有人認爲老婦人把一生中最珍愛的結婚喜燭獻給紅軍戰士,這一點很感人。

歸納總結:首先作者着力描寫了感人的因素。感人的因素有四點。一是環境危險,炮火連天,老婦人不顧個人生死;二是老婦人年老體弱,掩埋烈士異常吃力,烈士犧牲的精神是老婦人力量的源泉;三是對待烈士如親人,表現出母子親情;四是老婦人獻出一生中的最愛,悼念紅軍戰士。

其次,突出蠟燭,突出燭光,更是作品成功的關鍵。結尾這一點火焰是不會熄滅的。它將永遠燃着,正像一個母親的眼淚,正像一個兒子的英勇,那樣永垂不朽。像抒情詩,讚美燭光,讓人久久不能忘懷。

五、揣摩語句,體味文章豐富的意蘊

多媒體顯示(顯示一題回答一題):

1、路並不遠,一共不到十步,可是她太衰老了,不得不坐下來休息了三次。最後,她總算把死者拖到了彈坑裏。她已經精疲力竭了,又坐在那裏休息了好久,也許有一小時。

(把這句話改成她非常吃力地把死者拖到了彈坑裏好不好?爲什麼?)

2、做好了墳堆後,老婦人就從那黑色的大圍巾底下,摸出她離開地窖時揣在懷裏的東西,這是一支大蜡燭,是 45年前她結婚的喜燭,她一直捨不得用,珍藏到今天。

(爲什麼要對這支蠟燭的來歷做補充說明?)

3、老婦人對着這燭光,坐在墳邊,一動也不動,兩臂交叉抱在胸前,披着那黑色的大圍巾。

(這裏又提到圍巾的顏色,有什麼特殊的意味?)

4、在炮火燒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彎了的鐵器和燒死了的樹木中間,那位南斯拉夫母親的`惟一珍愛的東西──她的結婚的花燭──還是明晃晃地點在一個蘇聯青年的墳頭。

(這段文字如果寫成在方場上,老婦人的蠟燭還是明晃晃地點在契柯拉耶夫的墳頭好不好,爲什麼?)

學生默讀、品味,同桌之間交流。

明確:

1、改後效果不太好。原句的描述,情景歷歷在目,彷彿老婦人的喘息聲都能聽得見,十分感人。改後過於籠統,不夠細緻。

2、補充說明這支蠟燭的來歷,表現了老婦人奉獻給紅軍烈士的是一份最珍貴的感情。

3、黑色,表沉痛哀悼的莊重情感,寫黑色圍巾,渲染了肅穆氣氛,表達了老婦人的哀悼之情。

4、不好。原句勾畫了經戰爭破壞後的環境,勾畫了燭光的背景,炮火燒焦了的土地炸彎了的鐵器燒死了的樹木,控訴着法西斯強盜對人類文明的踐踏。原句再次點出這支蠟燭的非常來歷,足以表現南斯拉夫人民對紅軍烈士至高無上的感情。原句不寫老婦人和烈士的名字,而說南斯拉夫母親和一個蘇聯青年,揭示這種感情的意義,是兩國軍民感情的集中表現,這種感情達到了母子情深的境界。

師生共同品味結尾這一點火焰是不會熄滅的。它將永遠燃着,正像一個母親的眼淚,正像一個兒子的英勇,那樣永垂不朽的含義。

明確:這兩句話謳歌南斯拉夫母親對蘇聯紅軍烈士最崇高最熱烈最誠摯的感情。這種感情不分國界,情同母子。這種感情建立在正義的反侵略的基礎上,是人類最美好的情感。

六、課堂小結

蠟燭是光明的象徵,是奉獻的象徵,一支小小的蠟燭將穿透戰爭的陰霾,燃亮在世界和平的前夜。《蠟燭》是一首讚美詩,一曲頌歌,這首頌歌將永遠迴盪在熱愛和平的世界人民的心頭。讓我們爲紅軍烈士致哀,讓我們用行動表達對南斯拉夫母親的崇敬之情吧!我們熱愛和平,我們期盼着世界遠離戰爭,人類遠離罪惡的那一天!

七、佈置作業

用拂曉、瓦礫、地窖、鞠躬、顫巍巍等五個詞寫一段話,要求自然合理。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學目的

1.瞭解文言文的常識和方法

2.學習古人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前部)。

3.理解課文詞語和句子的含義(前一部分)。

教學重點:目標3

教學難點:目標3

預習指導:

1.讀準下列加點字的讀音:

慍罔殆謂哉焉誨

2.看課文註釋或查字典,試翻譯課文。

3.熟讀。

教學過程:

一、三分鐘演講

二、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請同學自由發言,說出一些自己知道的有關學習的格言或諺語來,以此調動學生的情緒。

由此匯入孔子關於學習的論述。

三、文言文入門:

教師講解:

1.文言文的翻譯方法:直譯和意譯

2.文言文的古今義和一詞多義

3.通假字

4.朗讀與背誦

5.四種特殊句式:

四、朗讀指導

1.教師範讀課文。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一次,教師糾正學生朗讀過程中語音和停頓方面的錯誤,學生齊讀課文。3.抽二個學生朗讀,衆評。

注意:引導學生注意文言文朗讀的停頓和重音。

五、指導文言句子翻譯。

因爲是第一次接觸文言文,要與學生講清以下幾點:

(l)弄懂每個字的含義。(2)把古代的單音字換成現代雙音詞。(3)弄清虛詞的用法。(4)補充適當的詞語。(5)調整句子的語序。(6)揣摩句子的語氣。(7)注意古今義的不同。(8)注意一詞多義的現象。(9)四種文言文特殊句式。

六、指導翻譯第1--5則:

處理方法:

1.第一則由老師示範性翻譯:

由個別的詞義,到句意的直譯和意譯。

2.每一則由教師講解幾個普遍性難字詞,然後學生自己試譯,不明白的舉手發問,由會的同學或老師答疑。

3.分別請四位同學展示翻譯的結果

4.師生共同評價,糾正。

七、指導背誦

八、小結

由學生談談學習了這五冊明白了什麼學習方面的道理.

自由發言,不拘對錯.

九、作業

l.課後練習一、二題。A類

2.背誦全文。B類

3.默寫全文。C類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北京實驗版教科書六年級上冊《存款方案》

教學目標:

1、瞭解儲蓄的有關知識,能綜合應用相關知識合理存款。

2、經歷調查、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

3、體會數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培養學生的理財意識。

教學重點:

瞭解各種存款方式的利率和相關規定,設計合理的存款方案。

教學難點:

能綜合應用條件靈活解決問題。

綜合實踐《合理存款》

一、確定問題

我們班的同學候可鑫春節得到了兩萬元壓歲錢,媽媽建議他到銀行存款。候可鑫想要存三年怎樣存款收益最大?

問題分析:根據自學導案,歸納要解決的問題:怎樣存款收益最大。明確本活動中存款的本金、可存期限以及這筆存款的用途。明確需要收集與該問題相關的資訊。(透過對問題的簡單分析讓學生初步瞭解存款的三種方式,爲下一步學生收集資訊做基礎)

二、收集資訊

課外調查: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去銀行調查不同的存款方式的利率等資訊,學生可以利用網絡,或者直接到銀行到銀行調查存款的方式和相關資訊,並做好記錄。

設計意圖:這節課中教材主題圖中所提供的存款利率是以前的利率,和現在的利率是不同的;國債利率也未明確給出。因此,透過課外調查讓學生明確當前的存款利率等資訊,並且,學生到銀行調查是一次有價值的實踐活動,是一個學習、體驗的過程,可以有意識地體會數學與生活經驗、社會現實和其他學科知識的聯繫。有了這樣一個過程使這一實踐活動更具有現實意義和實效性。

三、方案設計

根據學生調查的資訊設計存款方案。

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共同設計方案,填寫下表。

定期儲蓄存款的方案可填在第第一張表格中。其他存款方案,如教育儲蓄存款方案以及買國債的方案可填在第二張表格中。每一個具體方案都要求明確填出存期、到期利息、利息稅以及到期收入等資訊。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教學目標

1學習、欣賞作者以語言文字再現音樂形象的藝術手法。

2體會作者對琵琶女身世的無限同情和共鳴。

教學重點

學習用文字表現音樂的藝術手法

教學難點

感受“聲中之情”

教學步驟

一、聽“曲”(匯入,播放音樂)

聽一段琶琶曲《十面埋伏》對琶琶聲有一個感性的認識。

二、賞“聲”

1學生談聽後之感

2白居易在聽到一曲琵琶後是如何寫下他的感受的?(直接進入第二段的琵琶聲部分)

3詩人是如何用文字來描述音樂形象的?(師生同分析)

三、品“情”

提問設計:音樂是主人公內心情感的流露,那我們一起去體會琵琶女的琵琶聲中的“情”。

1勾劃出文中能體現“聲中之情”的詩句

明確:未成曲調先有情;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說盡主中無限事;別有幽愁暗恨生。

2如何理解“無限事”、“平生不得志”、“幽愁恨生”?(過渡到琵琶女的身世)

3根據課文,學生先朗讀,後討論,理解“聲中之情”

明確:琵琶女是一賣藝之女,年輕時因美貌和超羣的音樂才華受衆人矚目。然年長色衰,才華無人賞識,下嫁商婦,獨守空船,故“平生不得志”、“恨生”是一種“懷才不遇”的“惆悵”,“幽愁”是一種落漠和孤獨。

四、識“知音”

設計提問:我們透過瞭解琵琶女的身世,才聽出了她的曲中之情,可是詩人卻在知她遭遇之前就已聽出了她的曲中之情,爲什麼?(過渡到詩人的處境)

1學生討論

2明確:白居易是貶官,政治抱負不得施展,與琵琶女有相同的“不得志”

貶謫將辭行“醉不成歡慘將別”心情與琵琶女一樣“幽愁”

3總結:“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五、比較欣賞劉鶚的《老殘遊記明湖居聽書》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一、教學目標:

1.能仔細觀察並比較圖片中動植物的特徵、如:顏色、形狀等。

2.能對動植物的身體特徵的差異性進行分析,並作出合理解釋。

3.會查閱和收集有關生物的變異資料。

4.知道變異也是生物體的特徵之一,在生物界普遍存在。瞭解變異有兩種。體會變異的神奇與奇妙。

二、教學重點、難點:

1.能對動植物的身體特徵的差異性進行分析,並作出合理解釋。。

2.瞭解變異有兩種,有可遺傳的變異和不可遺傳的變異。

三、教學準備:

圖片、照片。

四、教學過程:

1.匯入

上課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呢?,爲什麼有的人和父母長得不大一樣呢?

變異也是生命的最基本的特徵之一,今天我們就來探究生物的變異現象。

2.揭示什麼是變異。

出示圖片學生觀察,觀察並比較圖片中孿生姐妹與她們父母的照片。

你怎麼找出?的依據是什麼?

升學仔細觀察她們差異的地方並交流。初步瞭解個體之間都存在着差異。

比較同學之間外形特徵的差異。

揭示什麼是變異。

3.觀察比較動物植物等個體見的差異。

仔細觀察金魚、康乃馨、玉米的不同之處。

學生觀察圖片探究動物植物的變異的特徵,可以從顏色、外形特徵去觀察。

讓學生對這些現象產生興趣。

4.交流有關遺傳的諺語和俗語。

學生交流收集的遺傳的諺語和俗語,提高學生對變異現象的興趣。

5.閱讀資料,認識三葉草的變異現象。

學生閱讀並討論三葉草發生了什麼變異。

6.鞏固

遺傳和變異都是生命體繁殖的重要規律,遺傳使物種延續,變異使物種後代發生差異。 什麼是生物體的變異?有哪幾種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