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精品】教學設計方案範文錦集7篇

爲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開展,通常會被要求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書面計劃,具有內容條理清楚、步驟清晰的特點。那麼優秀的方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品】教學設計方案範文錦集7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教學目的】

1、知識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2個生字和由這些字組成的新詞。

(2)背誦課文最後一段(課後作業)。

2、能力訓練目標:

(1)分角色有感情朗讀課文。

(2)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擴展思維,想象駱駝和羊聽了老牛的話會怎樣,寫下來(課後作業)。

(3)繼續提高觀察能力。

3、德育滲透目標:

懂得應當全面看待自己和別人。只看到自己的長處和別人的短處是不對的。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老牛說的話。

一、準備教具

多媒體課件、角色頭飾

二、教學課時

1課時

三、教學過程

1、激發興趣,匯入新課(猜謎語引出課題)

師:同學們,動物王國今天出大事兒了!你看,動物法官牛伯伯家門口圍着一大羣動物呢!!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哦!原來是牛伯伯在給兩隻發生爭論的動物評理呢!生:老師,到底是誰在爭論呢?

師:這個呀,老師也不知道啊!不過,牛伯伯給大家出了兩則謎語,大家猜一猜就知道了!

出示課件:

謎面1?年紀並不大,鬍子一大把,不管見到誰,開口叫媽媽。

謎底——(頭飾)山羊

謎面2?沙漠一隻船,船上兩座山,個子高又大,耐暑頂呱呱。

謎底——(頭飾)駱駝

師:同學們真聰明。這兩隻發生爭論的動物就是:(板書)駱駝和羊 教師引導:今天我們學的課文講的就是他們倆的故事。

2、整體感知課文

展示課件視頻,

(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帶上頭飾,分角色朗讀,其餘同學一齊朗讀旁白。

駱駝和羊之間發生了什麼事,結果怎麼樣呢?咱們到課文中去找答案。

要求:(1)讀準字音,把句子讀得通順、流利。

(2)用序號標出課文有幾個自然段。

(3)思考課文講了駱駝和羊的什麼事。

老師根據學生朗讀時,讀音出現的問題進行糾正和強調。

3、詳細講解各段落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自己讀一讀,找一找,他們倆有幾次對話。

2.讀第一次對話,思考:爲什麼駱駝說高好,羊說矮好

板書:駱駝 高

羊 矮

3.讀第二次對話,說說第二次對話講的是什麼。(他們都要做一證明自己好。)

4.分角色練習對話,指導讀出他們倆自信、互不服氣的語氣。

[這一環節以指導學生朗讀爲主,引導學生弄清楚課文講的是誰和誰之間的什麼事,透過駱駝和羊說的話,初步理解他們想的是什麼。]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師:駱駝心裏想,山羊啊山羊,你等着瞧吧,我會讓你相信個子高才好的!於是它做了這樣一件事——

請看屏幕:

課件(課文圖一)

2、仔細觀察,回答:駱駝把羊帶到哪裏?駱駝想要幹什麼?此時此刻它們分別會想些什麼呢?

(駱駝得意洋洋地想:看,我比你強吧!這樣的美味你吃得着嗎?還跟我比,哼!你比得過嗎?認輸吧!)

(羊很不以爲然地想:有什麼了不起的?我纔不服氣呢!我會讓你明白自己說的是錯的!走着瞧!)

3、指導朗讀(找出描述羊動作的詞語)。

4、課件出示——討論:駱駝爲什麼要把羊帶到這裏來?羊爲什麼不服輸?

(駱駝想借自己個兒高的優勢來貶低羊。而羊認爲個子矮纔是優勢,所以不服輸。)

5、再齊讀課文。

小結:儘管羊不肯認輸,在這一件事情上,駱駝還是證明了“高比矮好”。

[圖文對照,再加演示,使學生對圖意和課文內容都有了較清楚的理解。在理解課文內容時主要方法是讓學生自己動腦,主動學習,同時讓學生透過朗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1、師:山羊雖說是比輸了,可它不肯認輸。心裏想:矮就是要比高好,我總會證明給你看的,等着瞧!

2、出示課件(課文圖二)

3、仔細觀察,回答:在這幅圖上,你看到什麼?(理解:又窄又矮、大模大樣)此時此刻,它們又會怎麼想呢?

(羊得意地想:進來呀!你那麼大個子能進來嗎?哈哈??認輸吧你!)

(哼!得意什麼!你剛纔還不是輸了嗎?)

4、指導朗讀。讀出怎樣的語氣?(羊——得意的語氣;駱駝——很費勁,也很不服氣)

5、討論:這次,羊爲什麼要把駱駝帶到這裏來呢?爲什麼駱駝也不服氣呢?小結:儘管駱駝也不肯認輸,在這一件事情上,羊還是證明了“矮比高好”。 問題:駱駝已經證明高好了,羊會怎麼辦呢?

[學習第二自然段時,教師就有意識按一定順序引導學生理解課文,所以在指導學生學習第三自然段時,就可以讓學生按上述方法學習,這樣,學生學得積極、主動。]

(四)學習第四自然段。

1、這兩段的敘述順序是相同的,都是先寫來到什麼地方,再寫看到什麼、分別怎麼做的,怎麼說的,最後寫對方的態度。

2、出示課件——羊搖了搖頭,不肯認輸。

駱駝搖了搖頭,也不肯認輸。

3、都不肯認輸怎麼辦呢?總得有個結果啊!哎——!

4、向同學們提問:

(1)提問:“長處”是什麼?駱駝有什麼長處?羊有什麼長處?

(2)提問:“短處”是什麼?駱駝和羊各有什麼短處?

5、他們倆去找老牛評理去了,接下來我們來看看老牛的怎麼評理的。

[透過讀書和理解老牛說的話,很自然地引導學生聯繫上文,並且此時的理解是圍繞“長處”“短處”等詞語展開的,使詞語、句子和課文內容緊密結合起來。]

【教學反思】

這次教學實踐活動,我們小組準備的是小學二年級語文課《駱駝和羊》。針對學習者的年齡特徵和心理特點,我們更多地採取寓教於學的策略,大部分內容都採取情境引入的方法,來幫助學習者更好地學習。

理論來源於實踐,高於實踐,然而僅僅有理論的指導並不意味着教學便會無往不利。實現教學目標的道路需要我們自己去探索,只有將理論與實踐結合,纔有可能達到好的教學。這次教學實踐活動便給了鍛鍊我們的機會,只有面對學生和課堂,我們纔有更深切的體會。

教學中,備課是一個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環節。備課不充分,會嚴重影響課堂教學質量。課前一定要認真鑽研教材,不僅要明確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還要充分考慮到課程內容與時代的聯繫,與學生的聯繫。備課要在課本內容的基礎上充分結合學生的特點,做充分的分析與準備。備課教案內容的任何環節任何內容都要考慮詳盡,想清楚,看明白。一堂準備充分的課,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學就能達到滿意的效果。

針對小學二年級學生,我們小組採取謎語匯入課程的方法。謎語匯入簡單易行,並且能讓學生參與進來,調動大家的積極性。所以,在教學活動中,不能以教師爲中心,而應該把學生作爲主體,教師作爲引導者引導學生學習,教學環節的設計就應該考慮怎樣能讓學生更大程度地參與進來。

課文的講解也要考慮到學生的特點與教學內容的要求,小學二年級學生,重點在在於朗讀課文,培養語感,讀準字音,訓練他們生詞的掌握。同時,應注意對學生書寫規範

的要求,而此次我們忽略了這一點,這是我們的不足之處。

此外,課文知識拓展是講課不容忽視的重要內容,要從學生的水平出發,以課文內容爲基點,向外延伸拓展。比如,要求續寫《駱駝和羊》,可以讓學生得出他們自己的觀點,在原有的認知上獲得新的建構。

同時要注重對所學內容的鞏固與複習,及時強化。回顧原有知識,聯繫新知識,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

作爲老師,上課要輕鬆自然,面部表情要放鬆,這是目前我們還欠缺的。上課過程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積極與學生互動,對學生及時予以表揚,講解連貫,知識點的過渡要順暢。

以學生爲主體,教師引導和鼓勵學生自主發現學習,提高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課堂更活躍,學習更愉快,這樣的教學才能達到好的效果。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1.精讀課文,體會筍芽兒思想感情的變化,重點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好第2題中的句子。

2.使學生知道筍芽兒在春雨姐姐、雷公公、小草弟弟的鼓勵下,勇於鍛鍊,終於茁壯成長,初步培養學生自強自立的意識。

二、教學過程

1.複習檢查。

(1)《作業本》2比一比,組詞。(2)聽寫個別生字詞。

2.學習課文的第一段。

(1)出示課後1(1),指名讀第一段,其餘思考。

(2)討論課後1(1),理解央求。

(3)想象表演:誰能來扮演筍芽兒,央求竹媽媽讓她到地面上去?(指名一至兩位學生即可,只需理解央求就行了。)

(4)在這段中,春雨姑娘、筍芽兒、竹媽媽的話分別應該用怎樣的語氣來讀?(自由試讀)

①指名讀春雨姑娘的話,並說說應用怎樣的語氣來讀,爲什麼?

(溫柔、關心)(聲音要稍低些)然後齊讀。

②指名讀筍芽兒的話,說說該用什麼語氣?

(撒嬌、畏縮)(聲音要尖嫩些)指導齊讀。

③指名讀竹媽媽的話,說說該用什麼語氣讀?

(擔心、害怕)(聲音要粗些、快些)指導齊讀。

(5)齊讀第一段,並選好自己認爲讀得好的對話部分站起來讀。

3.學習課文第二段。

(1)想一想,我們剛纔是怎樣學習第一段的。

(2)小結:①圍繞課後思考題,理解內容。

②抓住對話部分體會,並感情朗讀。

(3)自學並反饋學習情況。

①筍芽兒聽了雷公公的呼喚,她怎樣做?(討論)

②自願扮演雷公公、筍芽兒和竹媽媽,朗讀他們所說的話。其餘學生進行評議。

③師生共同討論本段中對話應採用的正確語氣。

雷公公粗重(聲音低沉)

竹媽媽不放心(理解嘮叨)

筍芽兒堅決(音稍高、有力)

(4)齊讀→指名讀→分角色讀

4、學習課文第三段。

(1)自學第三段。(用一、二段的方法。)

(2)討論,有感情朗讀。

小草:堅強、不屈不撓

筍芽兒:勇敢、自豪

春雨姐姐、太陽公公:關愛。

分角色讀,齊讀。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詞,讀通課文,瞭解作者所訪之友。

2、抓住重點詞語,把握作者把進山看景說成是山中訪友所傳達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品味優美的語言,鑑賞本文新奇浪漫的想象美,體味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重點難點】

重點:透過入情入境的朗讀感受作者對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

難點: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體會文章寫景狀物的技巧,學習運用。

【教學建議】

1、這是一篇寫景散文,文中有很多句子體現了作者超凡的想象力,而且韻味十足,得讓學生反覆地讀。

2、文中多處運用了想象、比喻、擬人等描寫,可結合課文的學習指導學生的朗讀和練筆。

3、課文學習的切入點很多,本設計抓前後兩處帶着(回)滿懷的好心情展開教學,教師還可以從課題中的友直接切入學習。

4、文中描寫各種景物時的寫法有些類似,教師可以採用舉一反三法有選擇有重點地進行教學,不要面面俱到,逐段分析

學習主線

抓住文中一前一後的兩個帶着(回)滿懷的好心情爲切入點,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和山中朋友之間的親切感情,感受作者豐富的想象美,從而體會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

板書設計

1山中訪友

老橋

帶着好心情

樹林

帶回好心情

山泉

熱愛大自然

預設教學流程

【匯入教學】

揭示課題後,問:看了課題,你覺得作者可能去山中訪問誰?

【字詞教學】

1、引導學生欣賞課文配樂朗讀,組織交流:作者去山中訪問了哪些朋友?

2、學生反饋,教師板書。

3、自由讀課文後,師出示幾組詞語:

德高望重 津津樂道 依然如舊

汩汩 瀑布 梔子花 犬吠 恩澤

細數 唱和 旋轉

①自由讀指生讀,正音齊讀。(注意第三行多音字的讀音。)

②引導理解詞語恩澤,誰來給它找個近義詞

③你能結合課文給將成語補充完整嗎?

德高望重的()

津津樂道的()

依然如舊的()

引入:作者帶着怎樣的心情去訪友,又是帶着怎樣的心情回來的?

1、指名讀第2自然段和最後一個自然段,指名回答。

2、從作者帶着滿懷的好心情到帶回了滿懷的好心情,你感受到了什麼?

3、從這兩段的哪些詞語中你也感受到了作者的好心情?(品味:一路月色犬吠、歸鳥的環境襯托描寫的作用)

【語言訓練點1】

文字內容:第3自然段

引入:作者的好心情源於什麼?你從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和這些朋友的深厚感情?

1、一進山,一眼就看到這座古橋(課件:課文插圖古橋),老朋友相見,作者是怎樣和他交流,心裏默默地對他訴說些什麼呢?請同學們再默讀課文,在書上畫一畫。

2、反饋交流。

3、作者形象地把橋比做什麼?什麼叫德高望重,爲什麼把橋比做德高望重的老人?

4、從哪些詞句中感受到橋的德高望重?

5、讀着這些詞句,想象一下,古橋在幾百年歷程中,都馱過哪些人,在他的身上曾經發生過哪些事?

6、雖然經過歲月的洗禮,可是古橋依然屹立着。這正是歲月悠悠,波光明滅,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舊(齊讀)

7、小結:小結:這就是作者拜訪的第一位老朋友。在作者心中,古橋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橋當做人來寫,把自己對老橋的深厚感情,生動地傳達給了我們。我們在讀課文時,要用心地體會作者表達情感的方法。

【語言訓練點2】

文字內容:第4自然段

1、你能用你的朗讀帶大家走進這片熟悉的樹林嗎?

2、當作者還是孩子時,曾在這兒做什麼?當他成年時,他又會在這兒做什麼?

3、因此,樹林裏的一切是怎麼歡迎我的?

4、作者爲什麼會有把自己變成樹這麼奇怪的想法?

5、師:樹爲人友,人爲樹友,人和樹已融爲了一體。這是多麼美妙的一種情境啊!從這種想象中,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那種知己情誼。讓我們帶着這種感受,一起再來讀一讀。

【語言訓練點3】

文字內容:第5自然段(自由讀)

操作步驟:

1、這山中的一切,哪個不是我的朋友?你能給句子換個說法嗎?

2、作者分別是怎麼和山中的一切打招呼的?你能給它分類嗎?

3、你從作者不同的招呼中讀出了什麼?

4、你是否也有類似的體驗?說一說。

4、小組合作朗讀,感受作者和山中的一切景物和作者的深厚感情。

5、想象寫話:

我還山中的()打招呼:

預設教學流程

【昇華主題,點明中心】

1、課文實際上是寫作者去山上觀賞景物,爲什麼卻以山中訪友爲題,你從題目中感受到了什麼?

2、學了課文,你有什麼收穫?

1《山中訪友》

一、找近義詞

邀( ) 清爽( )拜訪( )依然如舊( )知己( )

二、在括號裏填上合適的詞語。

()的山泉

()的溪流

()的瀑布

()的白雲

()的雲雀

()的雷陣雨

三、讀讀句子,想想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1、走出門,就與微風撞了個滿懷,風中含着露水和梔子花的氣息。()

2、走進這片樹林,鳥兒呼喚我的名字,露珠與我交換眼神。

()

3、我腳下長出的根鬚,胳膊變成樹枝,血液變成樹的汁液,在年輪裏旋轉、流淌。()

4、深深的峽谷襯托着你挺拔的身軀,你高高的額頭上彷彿刻滿了智慧。()

5、忽然,雷陣雨來了,像有一千個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個醉酒的詩人在雲頭吟詠。()

6、我站立之處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誰能說這不是天地給我的恩澤?()

四、小練筆。

還記得家鄉的橋嗎?還記得家鄉的石板路嗎?或者家鄉的.小河讓你念念不忘?請選擇一種景物,模仿課文中26自然段中任何一段的寫法,來當一回小作家吧!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學目標:

1、自學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2、瞭解小木偶的不幸遭遇,懂得其中蘊含的道理。

3、理解“老木匠說得沒錯,笑是很重要的。不過,要是隻會笑,那可是遠遠不夠的”這一句話的含義。

重點難點:

1、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小木偶不幸的遭遇。

2、理解課文最後一段話的含義。

教學準備:動畫片、瞭解關於木偶的知識

教學過程:

一、動畫激趣,匯入新課。

1、同學們見過木偶嗎?是什麼樣子的?

2、瞧,小木偶變“活”了,會說話,會走路,還會笑呢?播放動畫片《小木偶的故事》

3、你從動畫片中知道了什麼?

二、創設情境,品讀感悟。

1、出示“海報”:我校紅領巾電視臺招收動畫片《小木偶的故事》的配音演員,歡迎同學們踊躍參加。

2、明確配音要求:臺詞熟練、解說動聽、能打動和感染聽衆

3、體驗角色,感悟朗讀。

(1)劃分角色:演出之前,同學們先想想你最想扮演哪個角色?用筆將你最想扮演的角色所說的話-“臺詞”劃出來,再讀一讀。

(2)師生共同進行角色體驗。(體會老木匠的慈祥、善良;小木偶的天真;小紅狐的狡猾;熊警察的暴躁)

指名讀――範讀――練讀

(3)爲動畫配音

小組練習

選代表上臺表演(配音朗讀)

三、放飛想象,續編拓展。

1、假如小木偶來到你身邊,你想對他說點什麼?談談對最後一段話的理解。

2、在小木偶的身上後來又發生了什麼事?(續編故事 )

板書設計:

12 小木偶的故事

小紅狐搶紅揹包

小木偶只會笑 被 熊警察扔出好遠 學會多種表情

小白兔說裝頭疼

老婆婆說學撒謊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學目的

一、理解本文說明事物特點的幾 種方法。

二、認識說明文中運用準確語言的重要性。

三、初步瞭解說明文的基本特徵以及它與記敘文的區別。

教學設想

一、安排二教時。

二、緊緊抓住"說明文的基本特徵"的主要內容:說明事物特點,闡明事理,介紹知識,理解說明的方法;防止因旁徵博引而出現教學內容多而雜的現象。

三、理解本文準確用詞的特色。

第一教時

教學要點

一、掌握課文內容,瞭解課文層次,理解總和分的關係。

二、初步瞭解說明文的特點。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檢查作業,匯入新課

提問:課前預習,文字上有什麼疑難需要解答嗎?(根據實際情況處理,如學生無問題,不必多花時間。)

導言。茅以升是我國著名的橋樑專家,三十年代 曾成功地設計建造了有名的錢塘江大橋,五十年代又參加設計了規模更大的武漢長江大橋。他對石拱橋是這樣評價的:石 拱橋是我國傳統橋樑的基本形式之一,趙州橋和盧溝橋是我國"千萬座石拱橋中傑出代 表之作"。這篇說明文《中國石拱橋》就具體地爲我們介紹這兩座著名的大橋以及有關的知識。

二、教讀課文

指名讀課文第一、二、三、四段。提問:預習時,要求製作"趙州橋、盧溝橋概況表",讀課文以後,填寫前兩項("位置","歷史和修建年月 ‘勺,填得怎樣了?抽查,評價,出示小黑板,根據小黑板所填的前兩項內容,共同訂正。指名讀課文第五段,利用小黑板示範,引導填寫趙州橋的第三項("結構特點")的內容。

分散讀第六段,示範,5;導填寫關於盧溝橋的第三項("結構特點’勺的內容。提示:第五、第六段裏,除了介紹兩座石拱橋的結構似外,有哪些關於外形方面的介紹的句子?學生看課文回答,明確:第五段有"拱上加橋,……美觀",有"全橋……飲澗";第六段有"每個柱頭上……惟妙惟腎‘。

提示:這兩段以外,還有哪些?還有第一段的比喻,第七段的整段介紹。

結論:由此可見,中國石拱橋本身的特點就是:形式優美,結構堅固,歷史悠久。而盧溝橋還有它自己與衆不同的情況,範讀第八段,引導理解:盧溝橋的紀念意義和歷史事實。提問:中國石拱橋爲什 麼能有光輝的成就呢?它的發展又是怎樣呢?分散讀第九、第十段,然後引導學會抓課文主要內容。第九段介紹成就的原因:"首先,……智慧","其次,……傳統","再其次,……石料"。第十段介紹發展的情況:這段中間四句,用事實證明,全班朗讀"解放後,……150米"四個句子。

小結(指導邊看課文邊在書上的某些段本寫明要點,並在一些句子下邊標單橫線,不要離開課本抄黑板):

1.全文的層次:(1)介紹石拱橋外形特點(用比喻)。_(2)總述石拱橋特點("不但外形優美,而且結構堅固")。(3)引用古籍證明"我國石拱橋有悠久的歷史",並點出將要介紹的事物的具體對象。(4)分述之一,從歷史、結構、外形的設計者全面介紹趙州橋。(5)分"述之二,全面介紹盧溝橋:具體數字一結構(河堤沖毀,橋卻"從沒出過事")一形式("每個 柱頭上……惟妙惟腎’)一讚語("世界上獨一無二‘勺一景點("盧溝曉月")一特有的紀念意義(在"反抗帝國主義侵略戰爭的歷史上……")。( 6)總說石拱橋取得成就的原因。(7)綜述解放後我國石拱橋的成就和橋樑事業的新發展。全文層次分明,合理地採用了總一分一總的寫法。

2.段落的條理:介紹趙州橋,先總寫歷史(建造年代古,使用時間長),結構,外形,設計和施工特點,然後分四點作具體說明,又用評價的句子作結(" 趙州橋高度的技術水平…… )。這樣,在段落內採用總分總的寫法,就使介紹的內容很有條理地編排出來。由此可見,不論在全文的整體中,還是在段落的局部中,"總一分一總"能夠使文章的內容編排得很有條理,"總一分一總"之間的關係,是有內在聯繫的密不可分的結構關係。提示;第九段的寫法,是不是總與分的結構關係呢?回答,"明確:這一段是用疑問句開頭,提出問題,然後按主次由人到物作說明,沒有總結的句子。這在表述上也是另一種有總有分的方法。

提問:《中國石拱橋》是說明文,它傳播廠有關石拱橋的哪些知識?試從課文中的一些句子來理解。提示課文句子:1.石拱橋的橋洞成弧形,就像虹。2.《水經注》裏提到的"旅人橋",大約建成於公元282年。3.橋(盧溝橋)長265米,由11個半圓形的石拱組成,每個石拱長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4.大拱的兩肩上,一各有兩個小拱。這個創造性的設計,不但節約了石料,減輕了橋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漲的時候,還可以增加橋洞的過水量,減輕洪水對橋身的衝擊。5這些石獅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頭接耳,有的像傾聽水聲。千態萬狀,惟妙惟肖。議論,回答,明確:l.傳播石拱橋的結構知識。2.傳播石拱橋的歷史知識。3.傳播盧溝橋的結構知識。4.傳播趙州橋的結構知識。5再現盧溝橋形式的優美。

小結:說明文是說明事物的性質、特點,傳播有用的知識的文章。上邊五個句子,就是從結構、外形、歷史各方面來說明中國石拱橋的。現在先初步瞭解;以後還要進一步探討。

三、佈置作業

思考,上邊舉出的五個句子用的是什麼表述方法,再在全文中找出與它們相同的表述方法。

複習課文,進一步熟悉內容。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愛護國徽、願用自己的行動爲國徽增光的思想感情。

2.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3.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瞭解“我”在平時的生活中怎樣愛護國徽,又怎樣用自己的行動使國徽更美麗。

2.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難點:

聯繫自己,說說在生活中如何做能使國徽更美麗。

教具準備:

1.國徽的圖片

2.硬幣

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課前,教師引導學生充分預習課文,鼓勵他們查閱有關國徽的資料,瞭解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下來。(課程標準指出“要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優化語文學習環境,努力構建課內外聯繫、校內外聯繫、學科間融合的語文教育體系。”教師本着大語文的教育觀點,把課內、外閱讀融爲一體,注意學生在知識廣度上的積累。)

二、引發興趣,匯入新課。

1、板書課題:國徽

2、出示國徽插圖。(認識國徽的樣子)

3、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硬幣,指導學生觀察:硬幣背面印着什麼?

4、師:你還在什麼地方能看到國徽?

(課標強調,要儘量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擴展學生的思維空間,最大限度地發揮師生雙方的互動性。)

三、自主識字,初讀感知。

1、同桌互讀,互相幫助,把讀不準、不認識的字消滅掉。

2、檢查生字認讀情況。

a.齊認讀生字卡片。

b.開火車讀,試着讀出後組詞或練習說話。

c.利用學具,進行識字遊戲。

(由於學生已經有一定的閱讀基礎,因而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自主性學習。)

3、默讀課文後,講講自己讀懂了什麼?

學生可以從這些方面回答:

a.拾到錢要交給老師。

b.錢幣髒了要擦洗乾淨。

c.要幫助別人,小弟弟不小心摔倒了要主動把他扶起來。

d.當我主動把小弟弟扶起來時,我看見警察叔叔甜甜的微笑,把他帽子上的國徽映照的更美麗。

e.國徽和太陽在一起,照耀着我,也照耀着祖國遼闊的大地。……

(透過這一問題,教師可以預測和診斷出學生已經瞭解了哪些知識。以便調整下一步的教學策略。)

4、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讀一讀。

5、展示讀,共同評價。

6、老師讀,學生提建議,做評價。

(《語言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教師要敢於放手,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去讀,在讀得連貫、順暢上下功夫,讓學生在誦讀實踐中增加積累,發展語感,加強體驗與領悟。)

四、細讀課文,促進感知。

1、自由讀課文。

2、師:你還想知道什麼?還有什麼不明白的?把它們寫在問題卡上。

學生可能有以下幾種問題

a.國徽圖案裏有什麼?我們在哪裏可以看見國徽?

b.我們做什麼可以使國徽更美麗?

c.爲什麼國徽和太陽在一起,照耀着我,也照耀着祖國遼闊的大地?

d.爲什麼當我把小弟弟扶起來,我看見警察叔叔會露出甜甜的微笑,把他帽子上的國徽映照的更美麗?

e.爲什麼要把錢幣擦洗乾淨?

……

3、討論解決不明白之處。

(俗話說不動筆墨不讀書,及時記下閱讀中的問題,認真思考,是一種值得培養的閱讀習慣,也便於教師瞭解學生還想知道哪些,及時梳理學生提出的問題,以學生爲中心,師生共攜手確定教學目標,也爲教師下一步要採取的教學策略提供了依據。)

五、訓練口語能力。

聯繫自己,說說在生活中如何做能使國徽更美麗。

六、提出希望,進行思想教育。

七、拓展練習:

(一)完成下列活動之一即可:

1.個人:讀讀你喜歡的詩句。

畫畫你喜歡的情節。

2.同桌之間:背誦這首詩。

3.四人活動:交流收集到的資料。

4.自由組合:根據課文內容再試着寫幾句詩,可添加在課文中的任何地方。

(二)把這首詩背給爸爸、媽媽聽。

(拓展練習活動有層次,針對不同程度、不同愛好的學生學習及提高並注意了家校聯繫。)

板書設計:

擦污泥

喜愛

扶弟弟

增光

和祖國一同成長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公輸》選自《墨子·非攻》,是《墨子》中最有文采和文學趣味的一篇。課文記述了墨子制止楚國攻宋的故事,詳細敘述了墨子同公輸盤、楚王作鬥爭的經過。墨子不僅以“非攻”的主張說服了對方,而且以實際的守禦力量制服了對方,終於迫使楚王取消了這次侵略行動。文章情節生動,一波三折,懸念迭生;人物形象鮮明;言辭巧妙、鋒利。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教學本文,應以誦讀法爲主,輔之以討論點撥法、品讀法。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先整體把握課文,然後啓發學生研習課文。先設疑,再讓學生從內容、人物、寫作特點等方面鑑賞文章,然後點撥總結、拓展延伸。

教學本文,重在引導學生品味墨子的勸說技巧,理解墨子的反侵略主張,認識非正義戰爭的罪惡,儘自己所能爲和平作貢獻。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文言文常用的實詞,虛詞,把握疑問句、反問句的句式特徵。

2.瞭解墨子及其非攻主張。

能力目標

1.體會墨子高超的勸說藝術。

2.感知文中的人物形象,揣摩人物語言,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3.品味賞析課文的美,培養學生閱讀先秦諸子散文的興趣。

德育目標

認識非正義戰爭的罪惡,反對侵略,熱愛和平,儘自己所能爲和平作貢獻。

教學重點

1.積累文育知識,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2.理清行文思路,把握墨子勸阻楚攻宋的三個步驟。

3,背誦自己喜歡的句、段,增加語言積澱。

教學難點

鑑賞墨子的勸說技巧。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2.討論點撥法

3.品讀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錄音機、示範朗讀磁帶,教學圖片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資料助讀: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譯讀課文,積累文言知識,熱悉文意,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意。

[教學步驟 ]

一、導語 設計

設計(一)

魯班是我國古代有名的能工巧匠,同時他還是一位頑固狡詐,陰險狠毒的人。他的面前站着一位英勇無畏的外交家,他就是春秋戰國時期墨家學派的創始人——墨於。

設計(二)

當今世界的兩大主題是和平與發展,戰爭給人們帶來的苦難罄竹難書.今天我們走近一位熱愛和平的人,他憑藉自己雄辯的口才,巧妙的詞鋒以及果敢勇毅阻止了一場不義的戰爭,請看他非凡的表現。(多媒體插放動漫flash)

二、資料助讀

1.關於先秦諸子散文

先秦諸子散文產生於春秋戰國百家爭鳴的時代.主要的著作有《論語》《孟子》《墨子》《老子》《莊子》《荀子》《韓非子》《呂氏春秋》等.先秦諸子散文的發展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春秋戰國之交爲第一個發展階段,以《論語》和《墨子》爲代表。《論語》是較短的語錄體散文。《墨子》在對話中有議論,初具議論文的規模。戰國中葉爲第二個發展階段,以《孟子》和《莊子》爲代表。《孟子》是對話體論辯文,《莊子》接近專題論文.戰國後期爲第三個發展階段?以《荀子》和《韓非子》爲代表。

先秦諸子散文大多文情並茂,極具文采,善用譬喻陳說事理,論辯是非,增強了說服力,而排比、誇張等修辭的大量運用更使文章辭采繽紛。總之,先秦諸子散文無論思想性還是藝術性都對後世文學產生了深遠影響。

2.《墨子》及墨子

墨子,(約前468~前376)名翟,魯人,一說宋人,戰國初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先秦堵子散文代表作家。曾爲宋國大夫。早年接受儒家教育,後聚徒講學,創立與儒家相對立的墨家學派。主張·兼愛”“非攻“尚賢”“節用”,反映了小生產者反對兼併戰爭,要求改善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的願望,他的認識觀點是唯物的。但他一方面批判唯心的宿命論,一方面又提出同樣是唯心的“天志”說,認爲天有意志,並且相信鬼神。墨於的學說在當時影響很大,與儒家並稱爲·顯學”。

《墨子》是先秦墨家著作,現存五十三篇,其中有墨子自作的,有弟子所記的墨子講學辭和語錄,其中也有後期墨家的作品。《墨子》是我國論辯性散文的源頭,運用譬喻,類比、舉例,推論的論辯方法進行論政,邏輯嚴密,說理清楚。語言質樸無華,多用口語,在先秦堵子散文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3.公輸

公輸,名盤,也作·“般”或·“班”又稱魯班,山東人,是我國古代傳說中的能工巧匠。現在,魯班被人們尊稱爲建築業的鼻祖,其實這遠遠不夠.魯班不光在建築業,而且在其他領域也頗有建樹。他發明了飛鳶,是人類征服太空的第一人,他發明了雲梯(重武器),鉤鉅(現在還用)以及其他攻城武器,是一位偉大的軍事科學家,在機械方面,很早被人稱爲“機械聖人”,此外還有許多民用、工藝等方面的成就。魯班對人類的貢獻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是我國當之無愧的科技發明之父。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示範背誦課文,學生聽讀,把握字音。

多媒體顯示:

生字:

械(xiè) 軒(xuān) 輿(yǔ) 犀兕(xī sì) 黿(yuán) 罨(tuó)

鮒(fù) 梓(zī) 褊楠(piá nán)

多音字:

請說之(shuō) 長木(zhàng) 公輸盤(bān) 見我於王(xiàn)

禽滑釐(gǔ)

通假字:

公輸盤不說(通“悅”,高興)

子墨子九距之(通“拒”,阻擋)

子墨子之守圉有餘(通“御”,抵擋)

公輸盤詘(通“屈”,理屈)。

2.教師播放示範朗讀磁帶,教師提醒學生注意把握語氣,體會人物的心理,感受激烈、緊張的氣氛。

3.教師適當指導朗讀。

示例:

(1)子墨子聞之,起於魯,行十日十夜而至於郢,見公輸盤。

加點詞須重讀,顯示墨子焦急的心態,他爲了阻止楚宋之戰而不辭勞苦。

(2)公輸盤曰;“夫子何命焉爲?”

讀出疑問語氣,顯示公輸盤恭敬請教之意。

(3)子墨子曰;“壯方有侮臣者,願借子殺之。”

讀出祈使語氣,顯示蓄意提出無理要求之意。

(4)公輸盤曰:“吾義固不殺人。”

“義”字須重讀,顯示公輸盤以“義”裝點自己的味道,要讀出他一本正經而又流露出掩飾不住的傲慢的語氣。

(5)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讀出疑問語氣,顯示質問、責備,催促之意。

(6)公輸盤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公輸盤在無言以對的情況下,只好虛晃一槍,把矛盾的焦點轉移到楚王身上。要讀出他狡猾推脫而又仗勢欺人的語氣。

(7)王曰:“善哉。雖然,公輸盤爲我爲雲梯,必取宋。”

注意“善哉”的虛僞。“雖然……”則體現了一個霸氣十足的諸侯的強硬與蠻橫。

(8)公輸盤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公輸盤在心裏做着陰暗的盤算,要讀出陰險並帶有威脅意味的語氣。子墨子敏銳地揭穿這一陰謀,顯示出胸有成竹、鎮定沉着之意。

4.選兩位學生分角色朗讀,其餘同學評點。

四、譯讀課文,疏通文句,熟悉文意

1.學生自讀課文,結合註釋,借用工具書,翻譯課文。

2.以小組爲單位,針對翻譯中的疑難問題討論研究,共同解決。教師巡視各組,答疑解惑。

3.教師指導學生積累本課的文言知識。

教師分發文字資料,內容如下: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請獻十金(請允許我,表敬詞)

荊之地方五千裏(土地方圓,與現代漢語表意不同)

公輸盤九設攻城之機變(巧妙的方式。現代漢語中“機變”爲“隨機應變”之意)

(2)一詞多義

公輸盤不說(高興) 見公輸盤(拜見)

請說之(解釋) 胡不見我於王(引見)

雖然,公輸盤爲我爲雲梯(這樣)

然臣之弟子禽滑釐等三百人(但是),

不可謂知類(事理)

爲與此同類(類別)

爲楚造雲梯之械(這樣)

子墨子聞之(代詞,指代造雲梯攻宋這件事)

宋何罪之有(賓語前置的標誌,結構助詞)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用於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結構助詞)

吾知子之所以距我(“的”,結構助詞)

(3)翻譯下列句子

夫子何命焉爲? 譯:先生(有)什麼見教呢?

宋何罪之有? 譯:宋國有什麼罪過呢?

胡不已乎? 譯:爲什麼不停止(攻宋)呢?

胡不見我於王? 譯:何不向楚王引見我呢?

此爲何若人? 譯:這是什麼樣的人呢?

五、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意

提問:本文對應的雙方是誰?主要人物是哪一位?墨子前往楚國的目的是什麼?

明確:本文對應的雙方是墨子和楚國的公輸盤、楚王。主要人物是墨子。他前往楚國的目的是勸阻楚國攻打宋國。

提問:談談你對本文思路的看法。

學生討論。

成果展示:

1.以“見”字一線穿珠。

墨子見公輸盤→墨子見楚王→墨子見公輸盤

(1~12) (13~16) (17~22)

墨子勸阻楚國攻打宋國,可分爲三個步驟:使公輸盤理屈詞窮,使楚王理屈詞窮;模擬攻守,擊敗公輸盤,促使楚王放棄攻宋。

2.以人物思想、態度的變化爲線索組織全文。

背景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