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燕子過海》教學設計範文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以計劃和佈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那麼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燕子過海》教學設計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燕子過海》教學設計範文

《燕子過海》教學設計1

一、知識背景

《燕子過海》是浙教版小學語文第五冊第三單元的一篇文章。課文採用敘事、抒情相結合,語氣時而平緩親切、時而低沉、時而激揚,記敘了小小的燕子爲了從寒冷的北方回到溫暖的南方,在一望無際的大海上不分晝夜地飛行而不惜獻出生命的感人情景,讚美了小燕子勇敢頑強的精神,流露了對小燕子的無限憐惜、敬佩之情。

課文共有4個自然段。第1自然段運用設問寫法描寫了無邊無際的大海,爲燕子過海的艱辛作了環境鋪墊。第2自然段寫一羣燕子在海上不分晝夜地飛行。這段中的詞語較豐富,可讓學生找出以幫助理解句子,從而積累詞彙。第3自然段近距離展現十分疲倦的燕子落到甲板上的情景。第4自然段讚美了燕子不怕辛苦和艱難的精神並呼籲大家要愛護益鳥燕子。

二、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已初具自學能力,對字詞的教學可讓學生運用已掌握的識字法幫助識記,透過聯繫上下文或字典等工具書初步理解詞語。閱讀教學時學生透過不同形式的讀可以加強語感,深入感悟、體驗。小學生情感極易受環境氣氛感染而產生共鳴,因此還可藉助多媒體創設情境以助想象、理解。本單元訓練重點是透過理解句中的主要詞語意思來讀懂句子,在前兩課教學中,學生已有一定的接觸、練習,因此可引導學生小結學法並遷移運用,從而培養“自能讀書”的能力。

三、教學理念

興趣是的老師,形象直觀的多媒體課件作爲一種現代的教學手段能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促進閱讀實踐,達到深悟之效。教學中教師要改變教學觀,才能讓學生在自由平等的和諧環境中學習,同時教師應積極參與到學生、文字的對話中,關注學生的發展,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情境中讓學生透過自讀展開想象,在合作讀中交流體會,在質疑聲中思考、討論、探究創新,培養學生的挑戰精神,以體會感悟文中表達的情感和學習的成功感。

四、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編排和課文特點,結合學生的學情,針對小學語文教學法閱讀教學的基本規律,確定本課的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和能力目標:

(1)會認寫11個生字,理解“晝夜、疲倦、伏、展翅”等詞語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和方法:

讀通課文,透過找出重點詞,理解句子,感受燕子過海的艱辛及永不後退的精神。

情感和態度:

(1)養成自我感悟、自覺積累祖國語言的良好習慣。

(2)懂得在生活學習中的成功離不開像燕子在困難中勇往直前的精神。

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找出描寫燕子過海時艱辛的句子是本課教學的重點,透過研讀重點詞理解句子,體會燕子過海的辛苦、艱難及奮勇向前的精神,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五、教學板塊

(一)、音像激趣,匯入新課。

1、聽歌曲《小燕子》

優美的歌聲能渲染情境,使學生深受感染,心裏頓生對燕子的親切感,情緒一下子可調動起來。

2、教師在學生積極的學習狀態下引題:每年春天,可愛的燕子們要從寒冷的北方飛到溫暖的南方,給春天帶來了生機,給我們人類帶來了歡樂。可你們知道嗎?燕子在飛行的路途中還要經過無邊無際的大海,隨即板書課題。

(二)、藉助課件視覺感受

1、課件點擊畫面,出示茫茫的大海。學生如臨其境,直觀感受海的遼闊,接着出示句子“海有多大?天連水,水連天,望也望不到邊。”請學生自由讀句子,直至讀出海的一望無際的感覺,有課件的藉助,學生對句子的理解會比較到位,容易體會,此句爲下文體會燕子過海的艱辛打下了鋪墊。

2、點擊課件出示正在飛越大海的燕子的動畫,配上舒緩的音樂,再出示燕子在飛行過程中無奈地掉到甲板上的情景,教師同時飽含深情地朗誦課文最後一段,激起學生內心的共鳴。

3、叫學生談談對課件中展示的畫面的感受,鼓勵學生暢抒已見,初步感受燕子過海的辛苦、艱難。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讓學生帶着各自情感的基調,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說說文中哪些地方令自己最感動?

2、再讀課文,掃除生字詞障礙,同桌反饋檢查:哪些字易讀錯、寫錯?該怎麼讀,怎麼記?

3、分小組朗讀課文,讀通順。

4、默讀,整體感知燕子過海的不容易。

(四)、精讀重點句,深入體悟。

課始的課件給學生的視覺衝擊仍意猶未盡,可以指導學生回想課件內容,結合課文語句,在文中找出重點句。小部分小學生可能還是有困難,可以引導學生之間質疑,用問讀方式出示:燕子爲什麼在海上飛,怎麼飛?在飛的過程中順利嗎?這些都可幫助學生找出三個課文中描寫燕子過海辛苦、艱難的句子,教師用投影片出示句子並積極引導。在體悟句子意思時,以學生爲主,與學生共探學習方法,然後進行學習方式遷移。

1、它們要從寒冷的北方回到溫暖的南方去,在海上不分晝夜地飛呀飛。

葉聖陶指出“教師之爲教,不在全盤授與,而在相機誘導”。教師要成爲“善教者”,就必須進行學法指導,因爲“方法是開啟知識寶庫的金鑰匙”。

學法指導:

(1)讀通句子

(2)劃出你認爲句中關鍵的詞(寒冷—溫暖、北方—南方、晝夜)

(3)理解關鍵詞意思,第二對詞可由教師在地圖上指出幫助學生理解。

(4)帶着對關鍵詞的理解再讀整個句子,用心體會感覺其路途遙遠、燕子飛行的勞累。

(5)指導朗讀,透過範讀、小聲自由讀、指名讀、對比讀,讀出體會到的句中含義的語氣,達到以讀悟情的效果。在懂得怎樣讀的基礎上再入情入境地讀,體會才更真實。

2、燕子一定是太疲倦了,看見我們的船,就像雨點一樣地落下來,伏在甲板上休息。

教是爲學服務的,教的最終目的是爲了不教。爲培養學生“自能讀書”的能力,引領學生總結學懂句子的方法:讀通句子,劃出重點詞,理解品味,有感情朗讀。充分利用個體,羣體課堂教學組織形式,透過自學、小小組助學、集體交流等形式激發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在此基礎上,教師適時點撥。

重點詞:太疲倦、像……一樣、落、伏

回憶雨點落的樣子,出示“飛、落”進行比較,透過詞義差別感受燕子掉下來的急狀;

扮演角色,表演小燕子極累狀:趴在桌子上。讓學生說說爲什麼要這樣做?再出示“站、伏”進行詞義對比,深入體會燕子過分疲勞的無耐及作者用詞的凝練。

帶着體會有感情地朗讀句子,透過指名讀,集體讀,自由讀相結合,以讀促情,師生評議。

3、過了一會兒,有的燕子又展翅起飛了,有的卻在甲板上停止了呼吸,再也飛不起來了。

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用前面學過的方法進行學習遷移,培養合作精神,在小組合作中練讀談感受。抓住“一會兒、又展翅起飛”體會出燕子在極其疲倦的情況下只休息片刻又展翅起飛的勇敢頑強的精神,抓住“停止了呼吸”體會燕子的勞累達到了極點,再透過加重重點詞語氣的朗讀,讀出對燕子的敬佩與無奈失去生命的同情。這一重點句的學習基本上是放手讓學生學習,透過多形式的品讀,進行有效的語感訓練。

同時出示三句話,有感情朗讀,增加朗讀訓練頻率,反覆體驗。鼓勵質疑解惑,培養學生克服“從衆心理”。既發揚教學民主,又努力面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這樣以教師爲主導,以學生爲主體,以讀爲訓練主線的教學正體現了“教是爲了不教”的教學思想。

(五)、自由想象,抒發情感

引導學生想象:燕子飛行的路途如此遙遠,還會有哪些艱難險阻等待着它們,它們又是怎樣克服的?課件展示燕子在急風驟雨中奮勇飛行的情景,讓學生即景抒情。豐富的想象是創造的翅膀,提供思維的空間,啓發創造想象,身臨其境談感受,創造性思維可得到發展,情感得到昇華。

(六)、發散思維,情感薰陶。

小小的燕子爲了到達目的地不惜獻出生命,它這種頑強不屈的精神真讓人感動,由此,你感受最深的是什麼?想對燕子說什麼,還想對大家說些什麼,可聯繫雅典奧運會上中國體育健兒奮勇拼搏的精神啓發學生髮表看法,還可聯繫學生生活中遇到困難如何對待開個討論會,鼓勵學生暢所欲言。閱讀是學生與文字之間的交流,但也離不開個體的發揮,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才可以得到深化,因此,應讓學生有所感悟,受到情感薰陶,獲得啓迪,那纔是閱讀的境界所在。

六、板書設計

板書是一種輔助性手段,是教學中的簡明教案,本課時板書採用重點字詞式,本着簡潔、清晰、直觀的原則,爲落實教學目標服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燕子過海》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標:

1、體會燕子過海的辛苦和艱難,懂得要愛護益鳥燕子。

2、學會本課生字11個,理解“寒冷、晝夜、疲倦、崇敬”等詞語的意思。

3、運用前兩課學到理解句子意思的方法,讀懂描寫燕子過海不怕辛苦、艱難和水手們對待燕子的態度的句子。

4、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5、能按提示用“……懷着……心情(幹什麼)”寫句子。能聽寫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

二、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情況。(略)

(二)、揭示課題:

板書:“燕子”

1、誰來說說你所知道的有關燕子的資訊?

2、燕子南來北往,會遇到那些困難?

板書:“過海”

說說你所知道的大海?

思考:課文是怎樣寫大海的?

出示:“海有多大?天連水,水連天,望也望不到邊。”

1、這一句話主要講了什麼?(海之大)

2、還可以用什麼成語來說?(一望無邊無邊無際一望無涯……)

3、這種句式,我們那一課學過?

4、仿寫句子:(略)

(三)、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

聽課文錄音,思考:每一節主要講了什麼?

A、海之大

B、燕子飛

C、燕子落

D、愛燕子

(四)講讀第二節:劃出寫燕子飛的句子。

出示:“它們要從寒冷的北方回到溫暖的南方去,在海上不分晝夜地飛呀飛。”

1、從這一句話中,你讀懂了什麼?

(燕子飛得辛苦)

2、從哪個詞語看出燕子飛得辛苦?

理解“不分晝夜”“晝”是白天的意思。

3、從這一節中找出三對反義詞

北方---南方寒冷---溫暖晝---夜

(五)自由朗讀第三節,劃出寫“燕子落”的句子。

出示:“燕子一定是太疲倦了,看見我們的船,就像雨點一樣地落下來,伏在甲板上休息。”

1、說說“疲倦”的意思。----疲勞勞累

2、從那幾個字中可以看出,燕子的確是“疲倦”了。

(太落伏)

3、“太疲倦了”還可以用什麼來替換“太”?

(很挺好十分非常……)

4、詞語比較:

“落”換成“飛”、“掉”可以嗎?爲什麼?

“飛”---說明燕子還有力氣。

“掉”---說明燕子可能已死了。

“伏”換成“停”、“躺”好嗎?爲什麼?

“停”---說明燕子還有力氣。

“躺”---說明燕子可能已死了。

5、像“雨點一樣”說明什麼?----燕子迫不及待。

6、說說水手們是怎樣對待燕子的?

出示“水手們用崇敬的目光,望着那些越飛越遠的燕子,又懷着沉重的心情,把這些躺在甲板上的燕子,輕輕地放到大海的懷裏。”

理解“崇敬”一詞。

爲什麼水手們用崇敬的目光對待那些燕子,“尊敬”它們的原因是什麼?----佩服它們不畏艱難,不達目的不罷休的精神

那麼,那些爲了實現自己的目標而不惜獻出自己生命的燕子,難道不值得我們尊敬嗎?

水手們是怎樣做的?說明了什麼?

拓展練習:

如果你是水手會對那些不畏艱難,不達目的不罷休的燕子說些什麼?

對那些爲了實現自己的目標而不惜獻出自己生命的燕子又會說些什麼?

《燕子過海》教學設計3

一、教材分析

課文敘事與抒情相結合,飽含深情地記敘了一羣南飛的燕子。爲了到達目的地不分晝夜、不畏艱辛在飛過海的情景,讚頌了燕子勇敢頑強的精神,表達對燕子的無限憐惜與崇敬之情。

二、教學過程及分析

片斷一:如此激趣匯入,結果事倍功半

師:上課之前,老師想請大家來猜個謎語:春天到,百花開,有種小鳥往南飛,白肚皮,黑衣裳,身上還有一把小剪刀。

生(爭先恐後地舉手):燕子

師:看來這個難不倒你們了,對了,大家想的是不是燕子?

生:是!

師:(板書:燕子)你們見過燕子嗎?你能來描述一下燕子嗎?

生:燕子有小小的頭,尖尖的尾巴。

生:燕子是黑黑的羽毛。

……

師:你們能用手比劃一下燕子有多大嗎?(學生用手比劃)老師還要考考大家,這是什麼?(板書:海)

生:海

師:你們看到過海嗎?

生:看到過

生:沒有看到過

師:有的同學看到過,有的沒有看到過,那你們能用手來比劃一下大海嗎?(生用手比劃)比劃的出來嗎?

生:不能

師:那麼小的燕子要過那麼大的海,它會遇到哪些困難呢,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第九課,一起讀讀課題《燕子過海》(把剛纔的板書補完,學生齊讀課題)。讀完了課題,你想知道些什麼?

生:燕子有沒有飛過大海?

生:燕子爲什麼要飛過大海?

生:燕子會不會在飛的時候累死?

……

師:好,就讓我們帶着這些問題,一起來學習這篇課文吧。老師想來表現一下,先聽老師來朗讀這篇課文,請大家認真聽,仔細看文中的生字新詞。

分析:這段上課前的匯入,從表面上看似乎花了不少心思,用了不少花式,有猜謎語、有用手比劃燕子和海的大小,但仔細想來,這麼費神費力的引入似乎沒有多大的效果。最後得出的只不過是一個課題。而要引出這個《燕子過海》的課題,爲何不選擇更簡潔一些的方法呢?不但能節約時間而且也能讓學生直接明白本節課上課的內容。可以留更多的時間讓學生在朗讀上,在體會燕子過海的艱辛上,這也是這節課的重難點所在,也是應該花時間的地方。在這個開頭上花了這麼多的時間有些事倍功半的感覺。

片斷二:學習重點句

生:燕子要從寒冷的北方飛回溫暖的南方去,在海上它們不分晝夜地飛呀飛。

師:(課件出示句子)大家來看看,這個句子中你從哪個詞中找到了表示燕子辛苦?

生:不分晝夜

師:那你能說說不分心晝夜的'意思嗎?

生:不分晝夜就是不分白天和黑夜

師:說得真棒,請你們用筆圈出表示意思相反的詞語

生:寒冷---溫暖

生:北方----南方

生:晝----夜

師(板書這些反意詞)燕子要從北方飛到南方而且是不分心晝夜地飛,一定非常累,你們想來體會一下?(全體起立,學燕子飛)採訪幾隻燕子

生:非常累

生:很輕鬆

生:好辛苦

師:你們才幾分鐘就累了,而我們的燕子要不分晝夜地飛,可想而知它們一定非常累。我們在朗讀的時候就要把它們的這種感覺朗讀出來,我們一起來試試好不好?(集體朗讀)

師:你還能找到其它表現燕子過海艱難的句子嗎?

生:燕子一定是太疲倦了,看見……伏在甲板上休息。過了一會兒,……

師:你的句子好長啊,說一個句子,好嗎?再想一想

(分析:從這裏可以看出,初上課的新老師沒有上課的機智,其實剛纔學生說的兩個句子都是,只是他一下子全說了出來,老師給予的就是否定,讓他想一想再說。其實完全可以表揚這位學生,他不但能找準確,而且把兩個句子連起來說了,更說明這個孩子的聰明所在,老師可以表揚他之後接一句:下面我們一句一句來看。就完全自然地接下了內容。而老師的這一否定,不但讓那個孩子心裏感覺不好,而且後面的內容也許那個孩子也沒有更多的心思了。在上課的時候隨時注意孩子的反映並給出正確的反潰這是很重要的。)

生:過了一會兒,有的燕子又展翅起飛了,有的卻停止了呼吸,再也飛不起來了。

師:(課件出示句子)請你四人小組合作,說說你自己的感受。(小組討論)誰來說一說?

生:我讀出了燕子很辛苦

生:我讀出了燕子很頑強

生:我學得那些不能飛的燕子很可憐

師:嗯,大家讀出了燕子的頑強,同時對那些死去的燕子也產生了一種同情,那麼在讀的時候就要把這種感情讀出來,我們來試試。(重音突出了,“再”)

(分析:小組討論在這裏似乎成了一種形式,四個學生在一起說,可結果卻沒有能討論出什麼來,更沒有調動一些同學積極地參與其中,只是在做給老師看。這種討論似乎就失去了它的意義。)

師:還有其它句子嗎?

生:燕子一定是太疲倦了……伏在甲板上休息。

師:(課件出示句子)我們說理解一個句子先從理解重點詞語開始,那麼這個句子中,你能找到哪些詞表現了燕子的艱難與辛苦嗎?

生:太疲倦、落、伏

師:(板書這些詞)從這些詞中你看出了燕子的艱難辛苦。我現在想來改一改句子。(把改後的句子也一塊兒出示,讓學生找改了些什麼?學生很快找到了。“太”沒有了,“落”改成了“飛”,“伏”改成了“停”)這樣改了以後意思有沒有發生變化?

生:變了,這樣改了後就不能表現出燕子很累,很辛苦了。“落”說明沒有力氣了,而飛還能力氣;“伏”也是沒有力氣,而“停”的話,它還能站着。

師:你來表現一下伏,是什麼樣子的。(全體學生伏在桌子上,再次體會燕子的辛苦,勞累)我們就把它們這種勞累的語氣讀出來,好不好,我們一起來試試。(集體朗讀)

再次集體朗讀三句話,體會燕子過海的艱難與辛苦。男生與女生比一比,看誰讀得好。

三、課後反思:

這是《燕子過海》的第一課時,上完後,也聽了不少的評析,再對照自己的上課過程,似乎發現了有許多問題。

表演流於形式。開頭爲了引出課題,卻花了大量時間在表演上,追求了形式上的效果卻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沒有更深和地考慮到學生。

小組討論中,也是在走過場似的,有這麼一個交流的樣子,其實學生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獲得討論的幫助。

在課堂上的機智仍沒有,不能及時而正確地對學生的回答做出反應。而且整一節課中太多地注重了形式,卻忽視了學生與文字的對話,所以只會讓學生機械地反應些問題的答案,卻不能讓他們在情感上引起共鳴,只能站在文字外面看文字,不能真正意義上去了解它的內涵。更不能達到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體會燕子過海的艱辛。因爲只是站在文字外面,所以根本無法從情感上去體會。

《燕子過海》教學設計4

設計理念

教學的本質是“複雜的會話”,學生的學習過程是與文字、老師、同學及環境的對話過程。本設計試圖變傳統語文教學片面強調教師、課文的單因素爲強調教師、學生、課本、環境四因素的整合,使語文教學變成一種動態的、生長性的“生態系統”,使課文的教育性、審美性在學生完全自覺的情形下產生。

教學目標

110個生字的音、形,並能正確朗讀課文。

2對燕子產生喜愛、敬佩之情。

課前準備

1有關燕子的各種圖片、文學作品、生活習性介紹等內容的多媒體。

2有關大海及表現燕子過海辛苦、艱難的多媒體。

教學過程

課前

播放課件一。

評點課前休息時間內播放。課件一,讓學生在輕鬆、隨意的瀏覽過程中,捕捉有關燕子的背景知識,醞釀對燕子的喜愛之情,爲下面的學習做認識、態度、情感上的鋪墊。

一、談話揭題(略)

二、檢查預習情況

1。最難記住的一個詞語在本子上寫二遍。

2。指名板演,其餘學生練習,並由出題者批改。

3。學生自由選擇段落朗讀

評點有效的預習過程應是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因此預習應具有開放性,學生預習時設計的字詞練習,既是對學生自主預習能力的充分肯定,更是體現教學是師生間、生生間互動的過程。

三、整體感知課文

聽課文錄音,交流:你覺得燕子過海____________。(辛苦、艱難)(板書)

四、學習第一、二段

(一)理解燕子過海的艱辛。

1燕子過海海爲什麼那樣辛苦、艱難呢?讀課文的第一、二段,找原因。

2學生自學,小組交流。

3學生自由發言,集體交流。

板塊一:誦讀“海有多大,天邊水,水邊天,望也望不到邊。”

(1)體會並讀出海的大。

(2)領悟透過對大海的描寫,反映燕子過海的艱辛。

板塊二:誦讀“他們要從寒冷的北方回到溫暖的南方去,在海上不分晝夜地飛呀飛。”

(1)領悟並讀出句中蘊涵着的燕子過海時氣候之複雜、路程之遙遠、時間之漫長的艱辛。

(2)藉助個人經驗及。課件二,想像燕子過海可能還會遇到哪些困難,帶着想像中可能出現的危險、困難繼續誦讀句子。

評點誦讀是達成“對話”的一種途徑。因此,這裏安排了板塊式而非線性教學,同時十分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課文上有的,引導學生讀深讀透,讀出自己的理解;課文上沒有的,鼓勵學生調動原有經驗大膽想像,從而使學生更深刻地感知“燕子過海是那樣辛苦、艱難”。

(二)體會燕子過海的艱辛。

1一隻堅強、勇敢的小燕子,在海上不停地飛呀飛嗎?

師:秋天來了,天氣涼了,小燕子依依不捨地向我們告別,勇敢地起飛了。(學生表演)(演示。課件二)2北硌葜校師生對話,老師追問燕子飛越海上時的感受,並及時鼓勵。

如:“啊,海上所有的小燕子,請你們來告訴老師:海上沒有休息的地方,你們害怕嗎?”

3交流體會:現在你們對小燕子除了喜愛,還多了些什麼呢?

本環節透過教師動情的語言,學生真實的表演,感人的音樂、畫面等情境的創設,把課本上的平面、一維的語言變成一種“立體的交響”,從而使學生更深切地體會到其中隱含的生命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