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心臟教學設計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學設計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於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爲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心臟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心臟教學設計

心臟教學設計1

一、教學內容分析

心臟是人體的重要器官之一,是輸送血液的“泵”。其特殊性在於它能夠自動地有節律地收縮和舒張,推動血液按照一定的方向流動。

人體需要的氧氣和養料必須及時運來,產生的二氧化碳等廢物必須運走,人體才能進行正常生命活動,這些物質的運輸靠血液循環來實現。

這一節知識點和難點較多,如何在短時間裏使學生對心臟的結構和功能有充分的認識並理解血液循環的途徑和意義,都需要教師課前精心準備。

二、教學目標及分析

本節教材主要講述了心臟的結構和功能以及血液循環的途徑和意義,既是重點又是難點。本節教學透過描述心臟的結構和功能,培養學生的科學觀;透過對心臟的結構實驗探究,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並認同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透過積極參與小組活動,體驗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明確體育鍛煉對心臟的影響,對學生進行健康教育學生。透過血液循環的發現瞭解科學發展的歷史,激勵學生努力學習。

三、教學對象分析

初一學生無論從生理還是智力等方面來說,都正處於發展的黃金時期,他們對外界事物都有着非常濃厚的興趣,但尚處於一種懵懂階段,對於人體結構和生理功能都不甚瞭解,所以對現實生活中的一些現象無法解釋。我們應該充分利用每一個時機,在引導學生分析具體問題的同時,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以及遠大的理想抱負。

四、教學策略

本節教學可分兩課時:第一課時完成心臟結構和功能的教學;第二課時完成血液循環途徑的教學。

在心臟結構和功能的教學過程中,要準備充足的新鮮的豬心以及人的心臟模型並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和思考。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應當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和思考,透過自己的親身體驗,主動獲得有關心臟結構的知識並推測它們的功能,從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強化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觀點。教師在課前把豬心解剖好,儘量露出四個腔,以利於學生觀察和用手觸摸心房和心室壁。在學生活動過程中,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根據心房和心室壁的厚薄以及有關瓣膜等的結構特點來推測各自的功能。關於把心臟比喻成“泵”,教師可以用發動機或抽水機等進行類比,進而說明心臟作爲“泵”的作用。

血液循環途徑是本節的一個重點,同時也是一個難點。在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中,可以透過分組討論,小品表演等多種方式理解以下要點:一是體循環和肺循環的途徑及其相互協同的關係;二是動脈與動脈血、靜脈與靜脈血以及它們相互之間的關係。三是血液循環的意義,即血液在流經毛細血管時所發生的物質交換。

五、教學媒體運用

1、課件“心臟的結構”

2、課件“心臟是怎樣工作的?”

3、血液循環的錄像

4、實物投影儀

5、血液(動脈血、靜脈血)標本

六、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第一課時

輸送血液的泵——心臟

將右手放到胸口左側,將左手放到胸口右側,感覺心臟的搏動。

積極思考、踊躍提問。

(引導學生進行上述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關於心臟你們想了解些什麼呢?(給學生提問的機會)

心臟的結構

心臟有發達的肌肉,心臟分四個腔,心房壁和心室壁的厚薄不一樣,心臟內有瓣膜,心臟連接血管。

分組觀察新鮮豬心臟,分組討論課本68頁“討論”中的問題。

透過觀察,主動地獲取有關心臟的知識,並推測它的功能。

每組派代表陳述本組的觀點和結論,本組其他同學可將課前準備的相關資料進行補充。

注意觀看大屏幕和模型,對自己所獲得的知識進一步重組和加工。不足之處加以補充和完善。

觀看動畫,總結瓣膜的開閉情況。

教師巡視、指導。

教師及時點評(透過學生的親身體驗,發展思維能力,強化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

展示課件“心臟的結構”以及心臟模型(利用學生的視覺、聽覺,加深對心臟結構及功能的.理解)。

展示課件動畫“瓣膜工作動畫”。

心臟的功能

發揮想象,提出問題。

閱讀與思考課本69頁第二段。然後每組派代表陳述觀點。

認真觀看。

同學總結本節課的收穫。

誘導提問。

佈置閱讀、思考。

展示課件“心臟是怎樣工作的?”

及時收集反饋資訊。

第二課時

血液循環途徑

認真觀看錄像。

從整體上把握血液循環的大致過程。

匯入新課。

展示血液循環錄像。

心臟四個腔的名稱、與之相連的血管、血流方向

四人一組,討論課本70頁的血液循環模式圖。

巡視並加以指導。

體循環

肺循環

血液循環的意義

表演課本劇《何去何從——血液循環途徑及其意義》。

將自己看到的、理解的有關血液循環途徑及其意義進行歸納整理(可以用各種形式,如圖表、文字等)。

“比一比”,看誰歸納整理最快,最準。同時,找出自己的不足之處。

組織學生進行表演,將抽象知識變爲生動有趣的活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利用實物投影儀展示學生“作品”。最後展示教師準備的歸納完整的圖表。

動脈血及靜脈血的概念

區分動、靜脈血的顏色並總結它們的特點。

展示:動、靜脈血標本。

健康而強壯的心臟的重要性

計算數據,得出結論——擁有一個健康而強壯的心臟是非常重要的!

展示有關心臟功能的數據,指導學生進行計算。

仔細觀看故事,從中獲得啓發,激勵自己發奮學習。

課件展示科學家的故事——“血液循環的發現”,引導學生進行思考。

課後作業

用擬人手法寫一篇介紹心臟的結構和功能的文章。

七、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任務比較繁重,包括心臟的基本結構和功能,血液循環過程及其意義,所涉及的概念和名詞也比較多,學生掌握起來有一定難度。所以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必須使學生先明確自己的任務和目的,活動起來纔能有序,並從中理解和掌握知識。在兩個主要知識內容上,透過學生活動(分組觀察、思考討論和表演課本劇)來完成。透過本節課的探究式教學,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學生的思維能力,閱讀理解能力和觀察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時教師的適當總結,也使他們對知識有了更深更全面的認識。在課堂教學中取得了比較好的教學效果使學生既掌握了知識,又表現了自己的才華。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必須始終注意以學生爲中心,教師在旁只是引導點撥,才能更好地體現以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教學原則。

心臟教學設計2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綠線中的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清課文脈絡。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理清課文脈絡。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解釋“落葉歸根”。

2、板書:

3、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

3、從這課題你想到了什麼?

二、初讀指導

1.自由讀課文,要求:

(1)畫出生字,邊認字邊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畫出生字詞及不理解的詞語,藉助字典並聯繫上下文理解意思。

2.檢查自讀情況。

(1)讀生字詞,相機正音。

(2)指名試讀課文,看是否流利,瞭解部分詞語掌握情況。

霧靄:霧氣。

疾馳:馬車奔馳。

催人奮起:叫人趕快行動‘

吶喊:大聲喊叫助威。

亡國:國家滅亡。

消逝:消失。

肺結核病:肺部的一種傳染病,由感染了結核桿菌引起,通稱肺病。

3、默讀課文,思考回答:“我”是誰?文章哪一部分告訴我們的?

補充介紹:

肖邦,波蘭作曲家、鋼琴家。1810年3月1日出生於華沙郊區熱拉佐瓦沃拉。父親原籍法國,母親是波蘭人。他是個異常早熟的孩子棗六歲就寫詩棗他的音樂天才很快就證明他註定成爲“莫扎特的後來人”。九歲時,在音樂會上公開演奏,散場後,他更關心的好象是他的衣領,而不是他超常的演奏技巧,他對母親說:“所有的人都在看我的衣領,媽媽。”

中學畢業後進入華沙音樂學院學習,同時開始了早期創作活動。1830年以後他到巴黎定居,在那裏度過了後半生。從此肖邦永遠未能回國。當時,正值波蘭民族解放運動高漲的年代,反對外國奴役、爭取自由獨立的民族鬥爭對青年肖邦的思想產生了深刻影響,從而培育了他的民族感情和愛國熱忱。

1837年他嚴詞拒絕了沙俄授予他的“俄國皇帝陛下的首席鋼琴家”的職位。舒曼稱他的音樂象“藏在花叢中的一門大炮”。肖邦向全世界宣告“波蘭不會滅亡”,足見他拳拳愛國之心。他晚年生活孤寂,痛苦地自稱是“遠離母親的波蘭孤兒”。1849年10月17日逝世於巴黎寓所,他臨終時囑咐親人死後將自己的心臟運回祖國波蘭。

三、精讀指導

1、默讀第一段,思考:你還知道什麼?

(1)交流:肖邦爲什麼離開自己的祖國‘

(2)指讀有關語句。

幫助理解:瓜分、深淵。

(結合列強侵略時,百姓被欺凌、被壓迫的悲慘遭遇來幫助理解)

2、指導朗讀。

正當這個富有才華的音樂家爲祖國和人民施展他的音樂才能時,他卻不得不離開自己的祖國,該是多麼悲憤!

體會肖邦當時的悲憤之情。-

朗讀時要求語調低沉、激憤,語速稍緩,重讀“不得不”。

範讀、指名讀、齊讀。

四、指導書寫生字

板書設計:

3、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

不得不離開

(肖邦————波蘭)

[1][2][3]下一頁

第二課時

一、複習

1、聽寫生字

2、讀了課文第一段,你知道了什麼?

(板書: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

不得不離開

肖邦————波蘭)

3、指名讀第一段。

過渡:既然是不得不離開祖國,那麼離別的情景定是令人難忘的。

二、繼續精讀訓練

1.學習第二段。

(1)默讀第二段,弄清文中寫了告別的哪幾個場景。

(2)交流:

①詠唱送別曲

②老師的叮囑

③贈送銀盃

(3)自由讀對這三個場景的描寫,看看哪兒特別感動你,爲什麼。

(4)交流並指導朗讀。

①埃斯內爾和同學們在肖邦懷着淒涼而又悲憤的心情離開首都華沙時來爲他送行,肖邦事先並不知道,這從“突然”一詞可以看出,而且送別曲《即使你遠在他鄉》是老師“特地”爲他譜寫的。

想象師生詠唱送別曲時,是怎樣的神情。

指名讀有關語句,體會深厚的師生之情。

②埃斯內爾“緊緊地”握住肖邦的手,他說的話“……無論……都不要……啊”是何等懇切!

想象埃斯內爾此時的激動神情。

自由讀、女生讀,體會老師語氣之殷切。

③老師把祖國的泥土作爲“特殊禮物”送給肖邦,使他激動萬分,實在感人。

a.出示:埃斯內爾又捧過一隻閃閃發光的銀盃,深情地對肖邦說:“這裏裝的是祖國波蘭的泥土,它是我們送給你的特殊禮物,請收下吧!”

思考:埃斯內爾爲什麼把泥土作爲“特殊禮物”送給肖邦?

(提示:聯繫前面老師說的話思考)(老師要肖邦走到哪兒都不要忘了災難深重的祖國和處在水深火熱中的人民)

b.朗讀體會埃斯內爾的深情。

此時此刻,此情此景,肖邦怎能不激動呢?指名讀有關語句。

(5)朗讀全段,體會師生間真摯深厚的情感。

(6)過渡:肖邦帶着祖國的泥土,告別了親人,離開了他深愛着的家園,上路了。

2.學習第三段。

(1)指名讀第3自然段,出示:悲憤欲絕(讀)

①查字典,解釋“絕”:氣息中止。

②說說詞語的意思:悲痛憤怒到了極點。

(2)引讀:什麼消息令肖邦悲憤欲絕?肖邦是怎樣做的?

(3)想象波蘭人民起義失敗,一個個倒在敵人槍口下的情景和波蘭人民聽到《革命進行曲》,振奮精神,重新拿起武器抗爭的情景。

(4)從肖邦的舉動中你感受到了什麼?(熾熱的愛國情感,身在國外,心繫祖國)

(5)默讀第4自然段,思考寫了什麼。

(6)交流。

理解“徹夜”。(通宵,整夜)

比較句子:1、他勉勵自己要工作、工作、再工作。

2、他勉勵自己要工作,工作,再工作。

朗讀體會肖邦忘我工作的精神。

自由讀、指名讀。

(7)思考:他爲什麼要這麼做?

交流,出示:

肖邦日夜思念着祖國。他把亡國的痛苦和對祖國前途的憂慮,全部傾注在自己的音樂創作之中。

朗讀體會肖邦思念祖國的情懷。重讀帶點的詞。

(8)引讀:所以,“他……時間……可是他……”

看插圖,肖邦就是這樣夜以繼日地在鋼琴前工作、工作。思鄉情,亡國恨,隨着琴聲從他的作品裏流淌出來。因此,這個時候,肖邦無論在鋼琴演奏還是在音樂創作方面,都取得了驚人的成就。

(9)小結:這一段寫什麼?(肖邦日夜思念祖國,將一腔熱血化成音符,忘我地進行音樂創作)

三、試背第二段,想想如何記憶。

板書設計:

3、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

不得不離開

肖邦————波蘭

日夜思念忘我工作

第三課時

一、複習導人

1.我們精讀了文章前三段,說說分別寫了什麼。

2.讀讀你最喜歡的一段,說說爲什麼。

二、鞏固背誦第二段,交流記憶方法

1、討論記憶線索:

告別親人離華沙,

師生詠唱送別曲。

老師叮囑送禮物,

肖邦接杯登車去。

2、同桌互背,指名背。

3、小結:背誦也要講究方法,方法得當,事半功倍。

三、繼續精讀訓練第四段

過渡:時間在肖邦的緊張工作中飛逝。

1.指名讀。

2.出示:彌留之際,肖邦緊緊握着姐姐路德維卡的手,喃喃地說:“我死後,請把我的心臟帶回去,我要長眠在祖國的地下。”

(1)什麼叫“彌留之際”?

(2)肖邦爲何病得這樣重?

(3)肖邦彌留之際哪來的力量“緊緊握着”姐姐的手?(積聚全部的力量,請求姐姐一定要記住他的遺言)

(4)朗讀肖邦的話,看看錶達了他怎樣的思想感情。(至死不忘祖國的、強烈的愛國情感)

3.想象肖邦此時在想什麼?(我的災難深重的祖國呀,整整18年,我無時無刻不在思念着您,努力做着一個赤子應該做的一切……我生不能回到你的身邊,死後也要長眠於你的懷抱……)

4.引讀第6自然段。

(1)出示“與世長辭”:

①查字典,解釋“辭”。(告別)

②說說它的意思。(永遠離開人世)

(2)讀一讀,比—比,說說有什麼不同。

肖邦就是這樣與世長辭了。

肖邦就是這樣帶着亡國之恨在異國他鄉與世長辭了。

當時他39歲。

當時他才39歲。

交流,小結:

兩組中的第二句話突出了肖邦的悲憤之情,亡國之恨。

5.用緩慢的語速,低沉的語調齊讀第6自然段,

三、總結課文,朗讀全文

課文講波蘭音樂家肖邦身在異國他鄉不忘亡國之恨,彌留之際請求把心臟帶回祖國,表達了他對祖國強烈的愛。

(指課題)“把心臟帶回祖國”,肖邦彌留之際的請求是他靈魂深處的吶喊,是他愛國情懷至極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