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慣性》教學設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學設計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那麼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慣性》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慣性》教學設計

【設計依據】

教育心理學研究成果顯示,學習效果取決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實踐、即動手又動腦,創設能使學生主動參與的學習情景,激發他們學習物理的積極性。

學情分析

初二學生的思維習慣是:直觀形象思維能力較強,抽象的理性思維能力較弱,有一定的邏輯推理能力。因此“課堂中的教學實驗”是本節的關鍵內容,是學習慣性的思維支撐點。

【教材分析】

慣性的概念可以透過一系列的課堂演示實驗,從而讓學生概括出一切物體都具有慣性,無論物體是靜止的還是運動的,都具有慣性。慣性現象的解釋是慣性知識的延伸,學生雖然瞭解、也能講出生活中的一些慣性現象,但都比較抽象,要他們真正用慣性知識來描述還存在着一定的困難。而這樣安排能讓學生更深層次的理解慣性——是物體的固有屬性,一切物體都有慣性。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知道什麼是慣性,認識一切物體都有慣性。

2、會解釋慣性現象。

過程與方法:

培養和提高實驗設計與操作、現象描述、總結歸納等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教材重、難點

慣性的定義,應用慣性知識解釋慣性現象。

教學原則

啓發教學原則,循序漸進原則。

教學方法

討論法、探究法、啓發法、情境教學法。

重難點片段描述

一、慣性

對生活中常見現象的質疑,引出新課。

當你乘車時,你一定有這樣的感受,汽車緊急剎車時,你會突然向前傾倒,這是爲什麼呢?要認識這個現象,就需要引入一個新的概念———————慣性。

演示書本p28實驗探究:

1、筆帽實驗———————靜止的物體具有慣性。

2、課本橡皮實驗————————運動的物體具有慣性。

教師增加實驗:

3、移動水杯實驗————液體具有慣性。

4、口吹紙筒實驗—————氣體具有慣性。

學生概括:所有的物體(無論是固體、液體還是氣體)都具有慣性,無論物體做什麼性質的運動,都具有慣性。(多樣的實驗是學生的思維支撐點,透過實驗學生可以很輕鬆的概括出慣性的特徵。)

教師進一步強調慣性是物體本身的固有屬性,一切物體在任何時候都具有慣性。而且慣性的大小與物體的質量大小有關,物體質量越大,慣性越大。

慣性與慣性定律的區別,以及慣性與力的區別。

二、慣性現象描述:

1、演示慣性球實驗:小木片在鐵片彈擊下飛出去,小球原位落入凹槽。

設問:⑴確定研究的對象?

⑵研究對象原來做什麼運動?

⑶發生了什麼變化?

⑷由於慣性,研究對象將有怎樣的表現?

學生討論:木片上的小球原先處於靜止狀態,木片由於鐵片彈擊而運動,但小球由於慣性仍保持原來的靜止狀態,故最後在原位置落入凹槽。(學生還不是很熟練,教師適當補充。)

(設計意圖:運用實驗激發學生求知慾,同時深化慣性現象。)

引導學生進行討論交流:免費旅遊的辦法可行嗎?

學生討論,得出結論:人與地球原來是運動的,當人跳起時,由於具有慣性,還要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所以會落回原地,所以免費旅遊的想法是不正確的。

2、透過幻燈片適當練習各種慣性現象的描述

⑴紙飛機離開手以後,還會繼續飛行,這是爲什麼?

⑵把錘柄在固定的物體上撞幾下,錘頭就牢牢的`套在錘柄上了,爲什麼?

⑶跳遠時利用助跑,使自己跳的更遠。

三、學生列舉生活中的慣性現象,並加以交流分析:

1、拍衣服上的灰塵

學生概括:灰塵原先和衣服一起處於靜止狀態,衣服在拍擊之下而運動,而灰塵由於慣性依然保持原先的靜止狀態,故能從衣服上飄下來。(學生雖然瞭解這是慣性現象,但用慣性知識來描述還是很生疏)

2、剎車後車輪停止轉動,汽車還要滑行一段距離

學生概括:汽車原先處於運動狀態,車輪由於剎車而停止轉動,但汽車由於慣性仍然保持原有的運動狀態,故還要滑行一段距離。

3、學生表演運動着的人腳受到阻礙而摔倒的現象

學生表演:(學生具有非常強的表演慾望,表演很形象、生動、到位,其他同學也很開心看到精彩的表演。將慣性這個抽象的知識用精彩的節目形式展現給大家,既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又通俗易懂。)學生很容易概括出來:運動着的人的腳由於受到其他同學的阻礙而靜止,但上身仍然保持着原先的運動狀態,故導致不平衡而摔倒。

4、學生表演列車啓動、剎車、轉彎時乘客的各種姿態變化

學生表演:(該實驗前半段應該說非常成功,汽車啓動和剎車時候,車內乘客的各種姿態變化也表演的很到位,同學對於此慣性現象的描述也挺具體。但後半段關於汽車轉彎的各種姿態變化描述卻有待進一步完善。對於剛接觸慣性的學生而言,解釋這麼複雜的變化還稍顯牽強。所以在這裏如果換成懸掛的小球的動向變化可能會更好!)

(設計意圖:對於這一環節,教師要特別重視,因爲這一過程需要學生分析、想象、設計、創造,這是發展學生能力的關鍵環節,要給學生充分考慮的時間。對於接受能力快的同學來說,表演給他們提供了一個展示自己的舞臺,讓他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對於接受能力慢的同學來說,則可藉此機會向別人請教,最終獲得探究的成功。“交流”它貫穿於整個探究活動中,教學時,教師可組織學生以小組爲單位進行交流,也可全班交流。)

教學反思

本堂課開始用多種方式的實驗展示推出一切物體,且無論是靜止的還是運動的,都具有慣性。實驗簡顯易懂,課堂效果理想。實驗是學習抽象的慣性概念的思維支撐點。

在本課的重難點突破中,還是選擇學生爲主體,讓學生以豐富的節目形式來展現他們在課堂中的所得!學生的表演慾望和表演才能是關鍵的所在。教師應立足與如何引導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繫,並適時進行點撥,要求學生課後要多觀察,把生活帶入課堂,再把學到的知識帶入社會中。

標籤:慣性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