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關於教學設計方案彙總五篇

爲了確保事情或工作紮實開展,就需要我們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綜合考量事情或問題相關的因素後所制定的書面計劃。你知道什麼樣的方案才能切實地幫助到我們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教學設計方案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教學設計方案彙總五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一、揭題示標

同學們,請看這是什麼?(百寶箱)大家想不想知道里面是什麼東西嗎?(想)但是老師暫時還不能告訴你們,不過看大家這麼可愛,老師可以向你們透露一點兒內幕,這裏面的所有寶貝都和今天學的新知識《毫米的認識》有關,(板書課題)那還等什麼,我們趕快一探究竟吧!請看我們這節課的學習目標。

學習目標:

1、知道毫米是長度單位,並知道1毫米有多長。

2、能正確使用毫米這個長度單位。

3、會說出毫米和釐米之間的關係。

(齊讀)(大家有沒有信心完成?)(有)

要完成我們的學習目標,那就需要大家認真的自學,下面我們一起進入今天的自學指導。

一、 自主探究。

自學指導(1)

自學課本21面,畫出你認爲重要的內容並思考以下問題:

1、估一估數學書的長、寬、厚大約是多少釐米?

2、用尺子量一量數學書的長、寬、厚,當測量結果不是整釐米時,怎麼辦?

3、 在什麼情況下,要用毫米作單位?

(時間3分鐘,比一比,看誰自學的又快又好!)

現在開始! 好,停!誰來回答第1個問題, 那麼誰能說一說用尺子量出的數學書的長、寬、厚各是多少? 當測量結果不是整釐米時,怎麼辦?(用毫米表示)用字母表示.

大家真會自學!學的這麼好,那讓我們乘勝追擊,請看自學指導(2)。

自學指導(2)

自學課本22面,再次畫出你認爲重要的內容並思考以下問題:

1、觀察尺子,找到1釐米,數一數1釐米被平均分成了幾小格?其中的1小格就是( )。

2、數一數,1釐米裏有多少毫米?你發現釐米和毫米之間有什麼樣的關係?

3、1毫米有多長?同桌互相用手比一比,說一說。

4、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長度或厚度大約是1毫米。

(自學時間:4分鐘)

二、 合作提升

自學完了,自學效果怎麼樣呢?現在我們就來檢測一下。

拿出我們的尺子,結合認真的數一數。

0~1是1釐米,中間有( )個小格

1~2是1釐米,中間有( )個小格

2~3是1釐米,中間有( )個小格

你發現了什麼?

1釐米被平均分成了10小格且每一小格的長度相等,即:每一個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

那麼1毫米有多長呢?首先,我們自己先在尺子上找一找,比一比,然後請一位同學到講臺上也幫老師找一找,比一比。(演示)

如果我們不用尺子,你能用手勢表示出1毫米的長度嗎?

(兩個手指之間很小的縫隙就是1毫米,全班伸出小手演示)

好!現在就讓1毫米的長度深深的留在我們的腦海裏,請大家閉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長。

睜開眼睛,再次用手勢比一比1毫米有多長。

生活中有哪些物品的長度或厚度是1毫米呢?自己想一想,說一說。除此之外還有哪些物品呢?現在就到老師的百寶箱揭祕的時候了,

(展示銀行卡、小明星、身份證、五角硬幣、鑰匙、尺子、快餐杯等物品的厚度大約都是1毫米)

我們認識了毫米,那麼毫米和釐米之間有什麼樣的關係呢?

我們先在尺子上數一數1釐米裏有多少個1毫米?

(1釐米裏有10個1毫米)

我們一塊對着再數一數。(1釐米裏有10個1毫米)

那麼毫米和釐米之間的關係是:

1釐米=10毫米

三、 鞏固運用

同學們,我們已經認識了毫米並且知道了1釐米=10毫米,那你們下面敢不敢接受老師的挑戰?

1.讀出下面圖形的長度。(出示)

你們會用毫米讀出長度,那你們會用毫米測量長度嗎?我們來檢測一下。

下面的幾種測量方法正確嗎?爲什麼?(出示)

我們來實際操作一下,看誰量的又快又準!

2. 量一量。 (出示)

3.下面我們來看一看誰擁有一雙像孫悟空那樣的火眼金睛,請你閱讀明明的一篇日記,找出日記中用錯了的單位,並比一比,說一說與實際情況是否相符。

20xx年9月17日 星期四 天氣:晴

今天早晨,我從2釐米長的牀上爬起來,來到了3釐米高的衛生間,拿起了12毫米長的牙刷刷完牙後,急急忙忙地洗臉,吃早飯。我跑步到學校,看到180米高的老師已經在教室裏講課了,我趕緊從書包裏翻出16毫米長的鋼筆和4米厚的筆記本,認真做起筆記。

我們一塊用正確的單位把明明的日記讀一遍。

4、 在橫線上填上適當的長度單位。(出示)

5、在括號裏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再用一句完整的話表示出圖的意思。(出示)

四、總結解惑

透過我們的交流學習,這節課你收穫了什麼? 還有什麼疑惑嗎?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學目標】

1、透過學習,學會認讀7個生字。

2、讀懂課文,領會文中小朋友的創意。

3、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4、教育孩子遇事要善於動腦筋想辦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教學重、難點】

1、重點:

認字、寫字、朗讀課文。

2、難點:

朗讀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創意,教育孩子遇事要善於動腦筋想辦法。

【教學理念】

以學生主體,創建輕鬆愉快的課堂氛圍;讓音樂走進語文課堂,豐富課堂教學。

【教學方法】

愉快識字法、小組合作探究法、朗讀感悟法。

【教學準備】

CAI課件、字詞卡片。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初步認讀生字,理解課文內容,領悟遇事要動腦筋:

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以歌曲內容匯入新課。

(板書:風)

2、引導感受風的特點,引出課題,激發興趣。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1、在活躍氣氛中進入課堂學習。

2、感受風的特點,暢所欲言,產生興趣,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學習字詞 1、引導進行“認朋友名”活動,集體認讀帶拼音的生字、詞語。

2、去拼音認讀生字詞語,以交朋友的形式讀詞語。

3、引導“魔方生字對對碰”活動,鞏固認讀“宋、濤、陳、丹、趙、藝”六個生字。

4、引導應用詞語,同時介紹識字方法,並組詞語鞏固對生字的掌握。 1、個別學生領讀名字,初識生字。

2、進行“交朋友”鞏固認讀詞語。例如:宋濤、陳丹、趙小藝你們好,我叫xxx,很想和你們做朋友。

3、在“魔方生字對對碰”遊戲中鞏固生字。(運用自己製作的生字魔方共同玩“你說我指”的遊戲。)

4、練習應用詞語,介紹識字方法。

三、讀文感悟,領悟交流 1、組織學生自由讀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朗讀理解第一自然段,透過朗讀感受“畫”的美麗。

3、朗讀課文,自主學習:

學習要求:

認真讀課文,你喜歡誰的畫?

你從哪裏感覺到風了?找出相關的段落重點學習。

(教師巡迴參與,相機點播)

4、交流彙報,突破重難點:

引導學生彙報自己的學習成果,抓住重點詞語,朗讀感悟,理解課文。

(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出示課件、板書);

重點理解“飄、轉、彎、斜”等動詞,

指導朗讀重點句子,在朗讀中感悟。

5、師生共同小結:

風雖然看不見摸不着,不能直接畫出來,但是我們可以透過畫風中事物的變化來把風表現出來,使人感到畫中有風。

6、引導學生再讀全文,展示自己的理解,做到: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學生初步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朗讀第一段,感受“畫”的美麗。

3、明確要求,自主學習課文,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認真研讀。

4、與全班同學交流,彙報學習成果,在教師的引導下,理解重點詞語和句子,透過朗讀感悟,深入理解課文。

5、與教師一起共同小結。

6、在理解課文基礎上,展示朗讀。

四、創造體會,拓展延伸 1、引導拓展口語練習:

說一說:

宋濤說:“是風,風把旗子吹得飄起來了。”

我說:“是風,風把( )吹得( )了。”

2、唱一唱:

以練唱兒歌的形式,再次回顧學習內容,豐富學習活動

3、想一想、畫一畫:

你能畫風嗎?你想怎麼畫?

引導先說,課外畫出。 1、進行拓展口語練說,聯繫生活實際,發散思維,鍛鍊語言組織和口語表達能力。

2、試唱兒歌,感受課文內容的不同表現形式。

3、創造思考,想想說說、畫畫,延伸課外。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目標

1、學習組裝滑輪組,掌握測滑輪組機械效率的方法。

2、能進行滑輪組機械效率的計算。

3、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培養學生的實驗動手、觀察、思維等能力,增強團結合作精神。

重點難點

1、滑輪組的繞線組裝,

2、重物上升的距離和繩子自由端所透過距離的測定。理解S與h的關係。

3、會測滑輪組的機械效率η。

實驗器材

1個定滑輪和1個動滑輪組成的滑輪組,2個定滑輪和2個動滑輪組成的滑輪組,刻度尺,鉤碼(或重物),彈簧測力計,鐵架臺,鐵夾,細繩

教學過程設計

一.複習提問

1、什麼是有用功,額外功,總功?

2、什麼叫機械效率?計算公式?

爲得出滑輪組的機械效率,需要求出有用功和總功,爲此需要測出哪些物理量?每個量怎樣測量?

二.預習提問

1、實驗目的;

2、實驗原理;

3、實驗步驟。

三.實驗指導

1、在實驗中,彈簧測力計拉力的測量應該在工作過程中進行。在測量中,彈簧測力計應豎直向上勻速拉動。必須在拉動中讀數。爲了避免實驗時顧此失彼,同一實驗組的同學要分工合作。

2、鉤碼上升高度的測量,可先量出鉤碼到

桌面(或鐵架座面)的距離h1,向上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使鉤碼升高後,再量出鉤碼到桌面(或鐵架面)的距離h2那麼h2-h1就是鉤碼升高的高度h 。爲了測量和計算方便,鉤碼前後的高度h1、h2最好是整數。

3、彈簧測力計透過距離的測量,可以仿照測量鉤碼提升高度h的方法進行,或者事先在細繩與動滑輪(或定滑輪)相切處做個帶色的記號,再拉彈簧測力計,量出記號到細繩與動滑輪(或定滑輪)相切處的距離,這就是彈簧測力計透過的距離s 。

4、在實驗中要求嚴肅認真,實事求是地記錄測得的數據,不能湊數。實驗結束,要整理儀器,並放回原處。

透過提問,檢查學生複習和預習情況,匯入新課。

啓發實驗

回顧已學知識,明確實驗內容,瞭解實驗器材、實驗目的、實驗步驟以及實驗中的注意事項,爲動手實驗做準備。

四.強調實驗中的注意事項,安排實驗分工

四人小組成員好分工:一人負責操作,一人負責測量,一人負責記錄,一人負責觀察、指揮。

安排實驗

學生“各盡其職”,相互合作,學會合作學習。

五.學生分組實驗,完成實驗記錄並分析數據

1、分組實驗:要實事求是地記錄所測得的數據。不能湊數,更不允許自己不動手實驗,不記數據而抄襲他人實驗數據和結果。

2、數據分析:

①由於W總總是大於W有用,所以η<1;

②從實驗可見,不同的滑輪組,η的值一般不同;

③在實驗中,對於已經組合好的滑輪組,只要用尺測出了鉤碼上升的高度h,數出承擔重物的繩子的段數n,彈簧測力計上升的高度就可以算出來,即s=nh。

學生分組實驗,完成實驗記錄;教師巡查指導。發現問題及時在全班講解。

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和觀察、動手、分析能力,增強學生的團結合作的精神和尊重科學的態度,掌握實驗方法。

能透過實驗數據做簡單的分析。

六.學生實驗情況小結

總結實驗中的優缺點,及時糾正。

七.習題和實驗探究(內容見《實驗報告》)

1、習題講解:(略)

2、實驗探索:

①即使沒有刻度尺,h和s可以不測出具體的數值,因爲彈簧測力計移動的距離s與重物上升的高度h的比值爲:s:h=n,n是承擔重物的繩子的段數,再結合測得的重力G、拉力F就可以計算出η。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可表示爲:

②同一滑輪組,機械效率並非是固定的,η的值隨滑輪組所提升的重物的質量的增大而增大。

③用不同的滑輪組來提升同一重物,越省力的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越低。

④爲了提高滑輪組的機械效率,一般採用的主要方法是:A.減小動滑輪的質量;B.減小整個裝置的摩擦。

分析、討論,對知識再探索。

提高學生的探究思維能力,拓廣學生的視野和實驗內容。體會“發展與創造”的樂趣。實驗創新

八.實驗設計或改進建議

培養學生設計實驗的能力。發現實驗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點,根據實際,提出實驗設計的方案或實驗改進建議。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學目標:

1、瞭解琥珀的形成,價值及依據,懂得想像要科學、合理。

2、感情朗讀課文。

3、培養想像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琥珀形成的過程和必要條件。

2、體會科學家是怎樣進行合理想像。

教學準備:

CAI課件

教學程序:

一、激趣匯入

1、齊讀課題工:琥珀

2、提問:你們見過真的琥珀嗎?

3、你們想了解琥珀嗎?你們想從哪些方面瞭解琥珀?

(出示CAI課件)站起來,大膽地說。

4、教師小結:剛纔同學們提出了很多問題,提得非常好,予明我們小朋友都是愛動腦筋的孩子,聰明的孩子,也是最棒的.孩子。下面我們看這塊琥珀(出示CAI課件),俗語說,無巧不成書,世界真奇妙,竟有這麼巧的事,兩隻活蹦亂跳的動物,竟同時被一滴松脂包在裏面。這就是今天課文裏要介紹的琥珀。下面我們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閱讀課文,看剛纔哪些同學問題能在課文中找到答案。(自由讀課文)

二、學習課文

1、剛纔同學們讀得非常認真,透過讀,大家知道了什麼?

(學生回答,老師板書:時間形成發現價值)

2、好!說得非常準確。下面我們分組合作學習,(出示CAI課件)

合作要求:

A

選擇你們組最感興趣的1~2個問題進行討論學習。

B

你們組採用什麼方法學習的?

C

透過討論學習,你們知道了什麼?

三、檢查合作學習情況

△琥珀的形成需要哪些條件?(出示課件)

天氣熱時間漫長

松脂球松樹毛琥珀

蒼蠅、蜘蛛地殼變化

△這塊琥珀是怎樣發現的?

海浪把琥珀衝到海岸上

發現的條件小孩發現

父親識別

△這塊琥珀的發現有什麼價值?

四、總結

透過學習討論,我們知道了琥珀的形成,發現和價值。現在還有很多同學的問題在書上沒有找到答案。下面我們大膽地提出來,請我們班的同學解答,誰答的問題最多,最好,誰就是我們班的小博士,小靈通,大家想不想當?好!提問開始。

五、質疑問答,擴展知識

⑴一問一答⑵大膽介紹⑶評比

六、學習了這篇課文你們有什麼體會和收穫?

七、作業(出示課件)

1、課文中描寫的琥珀還有可能是怎樣形成的?你是怎樣想像,和大家交流交流。

2、將課文改編成課本劇。

附:板書計劃

20

琥珀

松脂球

時間

形成

發現

價值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一、活動目標:

1、初步培養幼兒古詩朗讀的興趣。

2、引導幼兒邊表演邊朗讀古詩。

二、活動準備:

一幅山水畫,音樂磁帶。

三、活動過程

(一)結合現實生活,引導幼兒談論自己所看到的景象。

1、事先佈置好場地,教師帶領幼兒入場。

2、教師以談話的形式引入主題。

①小朋友們,春天的時候你們去山上玩過嗎?(玩過)在山上你看到了什麼呢?

②(大樹)大樹上住着誰呢?(小鳥)如果你過去抓它,小鳥會撲棱一下飛走嗎?

③(小溪)水聲好聽嗎?(好聽)

④(小花)春天裏小花都開放了,非常漂亮,小朋友們看到的小花是什麼顏色的?到了冬天花怎麼了?還在嗎?

⑤你見到大山了嘛?誰能說說你見過的山是什麼顏色的?

⑥小朋友們玩的地方可真多,有山有水有鳥有花,真漂亮!

(二)以郊遊的形式帶領幼兒去看畫。

1、師:今天老師也帶小朋友們去美麗的山上玩一玩,看看山上有些什麼?讓我們背上揹包出發了!

2、帶領孩子一邊開汽車一邊欣賞路上的風景(輕音樂起)師:走呀走,走呀走;碰到小草問聲好:“嗨,你好!”看小鳥在我們頭上飛過了,我們也學小鳥飛吧,飛的高,飛的低;好美的小花呀,親親它吧;前面有條小河,我們變成小魚游過去,遊呀遊,轉個彎吧;游到岸上休息一下,擦擦汗吧。前面是個小山坡,讓我們蹦蹦跳跳的跳上去;這是一條石子路,我們踏步走吧;後面的小朋友可要跟上了;起風了,我們找個地方躲一躲。(帶領幼兒到座位上休息)

(三)引導幼兒觀看圖片,並初步講解詩句的意思。

1、教師與幼兒圍在畫的周圍,初步理解詩句的含義。

師:哇,小朋友看這個地方漂亮嗎?(漂亮),我們一起來找一找有哪些漂亮的東西?

(幼)找到小花,

(師)好漂亮的小花,春天過去了,可小花還依然開放的很漂亮(春去花還在);

(幼)有一座山,(師)我們走遠一些看看山寶寶今天穿了件什麼顏色的衣服?

(幼) 很漂亮的衣服,有很多顏色(遠看山有色);

(教師手指水)看山寶寶旁邊是誰呀?(水)悄悄的走進水寶寶的身邊聽聽,它發出聲音了嗎?

(有聲音的)豎起小耳朵,再聽聽水寶寶真的發出聲音了嗎?

(沒有)(近聽水無聲);

好漂亮的小鳥,和小鳥打個招呼吧:嗨!你好。咦!小鳥怎麼不理我們?我們輕輕的走過去摸一摸,奇怪?小鳥怎麼不動的?(這是畫上的小鳥)哦!原來這是一幅畫!

2、教師小結:

師:難怪小朋友剛纔沒有聽到水的聲音,小鳥也沒有被嚇跑,這是爲什麼?(因爲這是一幅畫)在很久很久以前許多讀書人喜歡把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有意思的事用簡單的好聽的話寫下來,變成詩讓別人朗誦。那麼古時候有位叔叔就因爲非常喜歡這幅畫,所以寫了首詩,名字就叫“畫”。

(四)和着音樂朗讀古詩,感受古詩的韻律。

1、教師範讀古詩一遍。師:今天老師把這首“畫”的古詩帶來了,我們一起來聽聽吧。

2、幼兒再次靜聽錄音一遍:我們再仔細聽聽錄音機裏的叔叔(阿姨)他(她)是怎麼唸的,你聽他說到了什麼?怎麼說的?

3、跟讀古詩兩遍。

A、跟隨錄音朗誦第一遍。師:真是好聽的詩,小朋友們也跟着這位阿姨來念一念吧。

B、朗誦第二遍。師:小朋友唸的真棒,讓我們象錄音機裏的阿姨一樣用好聽的聲音再念一遍。

4、配樂朗誦古詩。

①配樂朗誦古詩第一遍。

師:和這位阿姨唸的一樣好聽。聽,好美的音樂,讓我們用好聽的聲音配上美美的音樂來朗誦一遍。

②配樂朗誦古詩第二遍。

師:配上音樂來朗誦,真是太好聽了。老師還想聽聽這麼美的聲音,讓我們再來朗誦一遍。

(五)用肢體語言來表演古詩內容。

1、師: 唸的太好了,讓我們輕輕地把畫拿到自己跟前對着畫再來念一遍(以手的形式拿下畫) 2、教師與幼兒一起表演《畫》的內容兩遍。

①表演第一遍。畫(手拿畫搖搖頭)遠看山有色(把畫拿遠些並人往後)近聽水無聲(突然把畫貼在耳朵旁邊,並搖頭)春去花還在(把畫慢慢移到一邊,停一下,然後用手點一下畫面)人來鳥不驚(搖搖頭,停住)。

②與畫一起表演第二遍。師:和畫寶寶一起朗誦非常有趣,我們把它放到小腳上來朗誦會更有趣。

(六)延伸活動:讓家長去猜謎

1、師:畫寶寶說你們表演的真不錯。這首古詩的意思記住了嗎?我們回家後就把今天學的詩象謎語一樣說給爸爸媽媽聽聽,讓他們猜一猜,這個謎語說的是什麼?看看他們誰能猜中!

2、帶領幼兒出場地:現在讓我們先到中班和大班哥哥姐姐那裏去考考他們,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