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關於教學設計方案彙總8篇

爲了確保事情或工作安全順利進行,常常需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是闡明行動的時間,地點,目的,預期效果,預算及方法等的書面計劃。我們應該怎麼制定方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教學設計方案彙總8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所見》是清代詩人袁牧所寫的一首五言絕句,此詩透過動靜結合的描寫,寫了夏天中午所見到的情景,把一個活潑機靈、天真可愛的牧童刻畫得栩栩如生。在教學中,我作了如下設計。

一、激趣匯入

1. 放錄音,學生欣賞本課配樂解說詞,老師邊把詩中的情境用簡筆在黑板上繪出。

2. 請學生根據畫面,用最精煉的語言概括出圖意,引出本課題。

二、朗讀古詩

1. 張掛本課放大插圖,教師範讀古詩,學生邊看圖邊聽,注意聽準字音和每一句的讀法。

2. 學生齊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和每一句的讀地。

3. 自由讀課文,畫出生字,把生字讀正確,並採用自己的學習方式(如透過查找,結合課文註釋等)理解詞義(牧童,林樾,意欲,閉口,立)

4. 檢查自學情況,再讀古詩。

三、品悟古詩

(一)細讀古詩,瞭解詩句的意思。

1. 自讀每句詩,小組交流討論詩意,師再點撥。

a. 學習“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問:牧童在幹什麼?他當時的神態如何?怎麼看出來?此時,他的心情怎樣?從哪個詞體會得到?

b. 學習“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問:牧童行走間聽到了什麼,他想做什麼?爲什麼卻“閉口”呢?

2. 指名說說每句詩的意思。

3. 組織交流對詩句的理解,教師引導學生品悟詩意,作小結。

a. 前兩句詩寫了牧童的神態,心情。聲色俱備,情景交融,勾畫出了一幅色彩鮮明的“牧童行歌圖”。

b. 後兩句詩寫了詩人對牧童心思的推想,牧童的機靈敏捷的動作,神態變化,抓住牧童剎那間的細節描寫,生動形象地勾畫出一幅“捕蟬圖”。

c. 整首詩語言清新流暢,明白如話,使得活潑機靈、天真可愛的牧童躍然紙上。

(二)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1. 教師範讀,學生邊聽邊體會詩的停頓、節奏。

牧童/騎黃牛,意欲/捕鳴蟬,

歌聲/振林樾,忽然/閉口立。

2. 指導朗讀,讀出牧童行歌的悠然愉快的語氣,讀出牧童捕蟬的動作神態變化。(自己練習——指名讀——評讀指導——練讀)

3. 有感情地背誦古詩。

四、欣賞古詩

(一)欣賞古詩,展開想象。

學生閉上眼睛,邊欣賞配樂詩朗誦,邊展開想象,想象牧童怎樣捉蟬?是否捉到了蟬?

(二)感受意境,精煉強化。

談談剛纔所想象到的意境,試試編故事。(同桌試編,全班交流、評議。)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的生字,認識4個字及一種新筆畫

3、讓學生感受升國旗是一種莊嚴的儀式,激發學生尊敬國旗,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揭題

出示五星紅旗,介紹講解,引出升旗儀式。 同時認識“五星紅旗”“升”幾個字

二、初讀指導

1、投影插圖,請小朋友們邊看圖邊聽錄音

2、再聽錄音,要求看着課文,聽清楚每個字的讀音

3、學生自由讀課文,不認識的字看看拼音多讀幾遍。

4、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生字詞。指名讀、齊讀、去掉拼音讀

(2)指名分句讀課文

(3)齊讀全文,說說你發現了什麼。

三、指導書寫:

升、國、我、們、中

1、記憶字形

2、指導在田字格里書寫,重點提醒“升”的兩撇的不同和“我”的豎鉤和斜鉤的區別。

3、學生描紅,臨寫,教師巡迴指導寫字姿勢。

第二課時

一、複習檢查

1、聽寫:生、國、我、們、中

2、指名朗讀課文

二、精讀訓練

1、指導看圖,引讀第一句

(1)什麼是我們的國旗?

(2)出示句子,指名讀

(3)講述,指導學生用驕傲、自豪的語氣讀第一句。

2、指導看圖,引讀第二句

(1)看鮮豔的五星紅旗升起來了,你知道它是怎麼升起來的嗎?

(2)出示句子。

(3)課件演示升國旗

(4)指導讀出自豪、崇敬之情。

3、指導看圖,引讀第三句

(1)升國旗時,我們少先隊員應該怎樣做?

(2)出示句子,在生活中你喜歡用“您”稱呼哪些人?

(3)指導朗讀第三句,讀出對國旗的崇敬熱愛之情。

(4)學生表演讀第三句,評價。

(5)齊讀 4、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三、指導背誦

1、看圖引背。

2、學生看圖自由背誦

3、句子接龍背

4、邊背誦邊表演

四、看圖,啓發想象

聽到雄壯嘹亮的歌聲,看到小朋友們整齊有力的敬禮,小鳥們也向着國旗飛來了,你知道它們在想什麼,會說些什麼嗎?

五、指導寫字:

起、立、正、向 1、記憶字形

(1)說說你有什麼方法記住這些字,有哪個字需要別人幫忙。

(2)書寫這些字時,你想提醒小朋友們什麼?

2、指導在田字格里寫字

(1)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師範寫

六、作業 回家向長輩介紹升國旗時的情景,要求邊說邊表演。

課後小結: 利用教學光盤指導朗讀效果較好。學生在組詞時易出現“們”當“門”用,用生字組詞是難點。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要求]

1、用鋼筆描紅;學寫毛筆字。

2、畫出句子中用錯的字,把正確地寫在括號裏。

3、練習正確地搭配動賓結構的詞組。

4、練習結合語言環境爲帶點的詞找反義詞

5、熟記12條成語

6、讀背李清照的詞《如夢令》。

7、蒐集反映家鄉變化的資料,學寫導遊詞,當衆自我介紹。

[教學時間] 3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第一題

1、審清題目,明確要求。

2、指導書寫。

(1)仔細觀察每一個字的行書特點。

(2)在自備本上練習基本筆畫,教師提示運筆方法。

(3)教師示範板演,要求學生注意觀察行書運筆的過程和特點。

(4)學生在自備本上練習上述幾個字。

3、學生按要求練習描紅。教師提示握筆的姿勢及坐姿。

4、反饋交流。將寫得好的字展示給大家看,指出存在的問題,進行矯正性練習。

二、教學第二題

1、審題。自己讀一讀練習的要求。

2、指導。

(1)小黑板出示題目,指名學生讀題,其餘同學邊聽邊尋找句子中用錯的字。

(2)提出獨立做題的要求:查閱字典,尋找規律。

3、學生獨立做題,教師巡視輔導。

4、反饋交流。確定正確答案,將發現的問題提出來討論。

三、教學第三題

1、學生讀練習要求。

2、指導。

(1)先讓學生讀詞語,再集體讀兩遍。

(2)舉例分析,掌握規律。

(3)讓學生用畫出表示某種行爲或動作的詞,想一想:它們分別可以和哪個詞搭配?爲什麼?

3、獨立作業 :用連線的方式將所列詞語兩兩搭配。

4、反饋交流。

5、課堂作業 :將題2和題3按練習要求寫在課堂作業 本上。

第二課時

一、教學第四題

1、讀題,想一想題目的要求。

2、指導。

(1)默讀題目。

(2)討論每小題中加點的詞各有哪些反義詞。

(3)聯繫語言環境,思考這裏帶點的詞的反義詞該填什麼。

3、學生獨立完成作業 ,在書上填寫。

4、反饋交流。學生彙報作業 的完成情況,反覆讀讀填好的句子,最好背下來。

二、教學第五題

1、指名讀題。

2、指導。

(1)學生自由讀12條成語。

(2)指名讀、齊讀。

(3)說說這12條成語可以分成幾類。

(4)理解12條成語的意思。

3、學生大聲自由練讀,同桌練習背誦。

4、反饋交流。

三、教學第六題

1、指名讀練習要求。

2、指導。

(1)讓學生們自己讀讀《如夢令》,把句子讀通順。

(2)啓發討論如夢令是什麼。詞中描寫了哪些景物?

(3)教師範讀。

(4)學生自由輕聲試讀,邊讀邊想想詞的大意。

(5)讓學生嘗試着說說詞的大致內容,教師結合重點詞語作適當點撥。

(6)教師講解後再次範讀。

3、自己練習朗讀,在充分練讀的基礎上,讓學生練習背誦。

4、反饋交流。

第三課時

一、教學第七題

1、指名讀,進一步明確本次口語交際的要求。

2、指導。

(1)講清介紹的範圍:家鄉的特產、自然風光、名勝古蹟、珍貴的動物和植物、礦產資源、民風民俗、民間故事

(2)圍繞以上幾個方面,組織討論。

(3)引導學生獨立思考:那麼多的內容,你打算選哪方面?透過什麼渠道蒐集資料?

(4)講清寫導遊詞的要點:資料要翔實,條理要清楚。

3、練習。學生按要求練習寫導遊詞,向小組的同學介紹自己的家鄉。

4、反饋交流。

(1)教師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議。

(2)教師小結。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一.活動內容:聰明的小兔子

二.活動目標:

1.讓幼兒練習在一定範圍內繞着障礙物四散跑,培養幼兒的動作靈活性。

2.在遊戲中體驗參與活動的樂趣。

三.活動準備:

1.場地佈置:小路,圈圈作河中的石頭,若干小傘作蘑菇,佈置森林情景。

2.狐狸和兔媽媽的頭飾各一。

3.《刷牙歌》《悄悄話》音樂。

四.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以兔媽媽帶寶寶做遊戲的形式匯入,創設遊戲情境。師戴兔媽媽頭飾:“兔寶寶們,起牀了。(播放刷牙歌,帶幼兒做動作)今天天氣很好,媽媽帶你們去玩,好嗎?”

2.以師生共同遊戲的形式透過練習雙腳跳躍、踮腳走的身體動作練習,發展身體協調能力和平衡能力,爲遊戲做好準備。

師:媽媽帶兔寶寶們去森林採蘑菇吃好嗎?(介紹場地,教師先完整示範)

(1)踮腳走的形式走小路,發展幼兒平衡能力。 師:我們要先走過小路,這條小路太窄了,兔寶寶們要踮起腳尖,張開雙臂走。

(2)以師生雙腳跳躍的形式過小河,發展跳躍能力。師:前面有條小河擋住了去路,應該怎麼辦?河面上有石頭,我們可以跳在石頭上過河。兔寶寶可要小心了,別掉進河裏去了。(孩子開始走小路,過小河,要求幼兒不推不擠,一個跟着一個走)

(二)基本部分(遊戲) 森林到了,兔寶寶們我們來玩一個《抓人》的遊戲吧!

(1)教師講解遊戲規則: 媽媽在睡覺的時候,你們就繞着蘑菇跑,如果媽媽醒過來的時候,就開始抓你們,媽媽要抓你們的時候,你們趕緊蹲下來或者躲到蘑菇傘裏。(提出要求:跑的時候不能跑到森林外面去,不能碰到蘑菇傘。)

(2)第二次遊戲。 森林裏有一隻狡猾的狐狸,它專門抓我們小兔子。媽媽教你們一個好辦法,如果狐狸要抓到你們的時候,就趕緊蹲下來,或者躲到蘑菇傘

裏,這樣狐狸就抓不到你們了。

(三)結束部分

(1)放鬆活動。

(2)師:“下雨了,我們趕緊撐着蘑菇傘回家吧。”(兔寶寶大家一起合作撐着蘑菇傘回家,結束活動)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本文記敘了春秋時期晏子出使楚國,憑藉自己的機智和辯才維護個人和國家的尊嚴,不辱使命的故事。課文透過三個小故事:進城門、見楚王、赴酒席,展示了晏子的一身正氣和過人智慧,體現了晏子這位出色的政治家、外交家的機智靈活的論辯、反擊技巧,和他處處以國家尊嚴爲重的凜然氣節。

全文以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爲序,先交待了時代背景和事件的起因,中間敘述了晏子與楚王三個回合的鬥智過程,最後以一句話交待出鬥智的結果。

結構精巧,緊湊完整,故事情節有起有落,矛盾衝突合情合理,且高潮迭起,扣人心絃。既乾淨利落又風趣幽默,具有極強的故事性。

課文敘述語言簡潔生動,透過對話展開情節,刻畫人物。人物語言符合人物身份,描寫楚王與晏子的對話,雙方辯詞的鋒芒,都表現得準確而生動,恰當地體現了人物的身份特徵。文中楚王的話不多,多爲設問口氣,但從楚王見到了晏子,冷笑一聲說:難道齊國沒有人了嗎?這句話中的冷笑一聲和設問句難道齊國沒有人了嗎?,就能體會出楚王的目空一切、傲慢無禮的神情。還有從既然有這麼多人,爲什麼打發你來呢?這句話中的打發一詞,可以看出楚王對晏子的不尊重,又一次讓人體會到楚王的傲慢無禮。在安排酒席招待晏子時,當楚王得知堂下的囚犯是齊國人時,他又藉故侮辱齊國:笑嘻嘻地對晏子說:齊國人怎麼這樣沒出息,幹這種事情?再一次向我們展示了一個目空一切、傲慢無禮的楚王形象。而全文重點抓住晏子對待楚王時動作、神態的描寫,如:嚴肅、拱了拱手、故意笑了笑、面不改色這些詞語和語言的描寫,如:這是個狗洞,不是城門。只有訪問狗國,才從狗洞鑽進去。我在這兒等一會兒,你們先去問個明白,楚國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國家?等語句,也讓我們體會到了晏子的冷靜、機智、靈活和能言善辯。

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應該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領悟內容。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爲。要達到上面的要求,教師就必須讓學生充分地自己讀書,讀出聲,讀出意,讀出味、讀出情,讀出神,讀的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

本課我準備透過小聲自由朗讀全文,使學生初步感知課文;默讀全文,畫出楚王爲什麼要侮辱晏子、怎樣侮辱晏子?和晏子怎樣反駁的相關語句,讓學生深入探究課文;分角色朗讀楚王與晏子的三次對話,幫助學生準確體會楚王侮辱晏子時蠻橫霸氣、盛氣凌人的神情,領略到晏子反駁時表現出的沉着、睿智的'論辯、反擊技巧。從而降低學習難度,突破重難點。

教學目標 :

1、學生能夠正確認讀並且正確書寫本課的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創造性地複述課文,表演課本劇。

3、瞭解故事內容,理解晏子反駁的話,體會他出使楚國時表現出的沉着睿智、機智靈活,以及維護齊國尊嚴的凜然氣節。

4、初步瞭解句子之間的邏輯關係,認識簡單的推理。

5、激發學生爲維護國家尊嚴而挺身而出,據理力爭的愛國情感和懂得尊重他人的道理。

教學重點:

瞭解故事內容,理解晏子反駁的話,體會他的沉着睿智、機智靈活,以及維護齊國尊嚴的凜然氣節。

教學難點 :

初步瞭解句子之間的邏輯關係,認識簡單的推理。

教學設計:

一、簡介背景,揭題。

距今二千多年前,我國曆史上曾出現過一個羣雄紛爭的春秋戰國時代,其中齊國和楚國是大國,而齊國的強大離不開一個人,此人雖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辯,口才極好,被派到其它國家執行外交任務,幫助齊國解決了許多外交上的爭端,他就是晏子。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預習向大家介紹一下晏子。揭示課題,理解使、楚是什麼意思?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教師提出初讀要求:

1)根據拼音,讀準生字詞的讀音。

2)根據課文內容,想想課文講了幾件事,都是什麼事?

3)將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2、交流以上問題。

1)學生提出自己拿不準的字音,全班交流。

2)課文講了三件事,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都反駁了楚王,維護了齊國的尊嚴。(學生交流,其他同學可以補充。)

3)提出不懂的詞和句,師生一起討論交流。

三、深入探究課文,突破重難點。

1、默讀課文,思考並勾畫理解:

1)楚王爲什麼要侮辱晏子?

默讀課文,畫出有關的句子。可啓發學生聯繫課文有關句子與背景,作深入地探討。楚國國勢強盛,有吞併各國的野心。侮辱晏子,就是侮辱齊國,顯示國威,就是要嚇倒齊國,使齊國臣服。

2)楚王是怎樣侮辱晏子的?

從第三、四、五自然段中畫出晏子言行的句子,可引導學生把楚王三次對晏子的侮辱連起來,做比較、分析,梳理出楚王策略和情緒的變化。第一次,就晏子身材矮小發難,這是抓住晏子體形弱點進行侮辱,楚王心中很得意。第二次,楚王以貌取人,加大侮辱的程度,辱罵晏子無能,侮辱點由外而內,由晏子個人延伸到齊國,楚王心中已經惱怒。第三次,在前兩次失敗後爲挽回面子所作的更重的辱罵,採取迂迴戰術,不再直接對晏子,而是虛擬捉盜賊事件侮辱齊國人的人品,楚王心中既得意又狂傲。

3)晏子是怎樣反駁的?

晏子第一次對楚王侮辱的反駁:不是直白地表示不鑽洞,而是用無漏可擊的推理判斷讓對方服輸。這是個狗洞,不是城門。只有訪問狗國,才從狗洞進去。我在這兒等一會兒。你們先去問個明白,楚國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國家?先肯定兩點:一是這是狗洞,二是訪問狗國才從狗洞進去。進而依兩個肯定的判斷讓楚王去推理,使楚王不得不大開城門迎接晏子。第二、三次反駁可由學生獨立地領悟。要鼓勵學生有創意地理解,以發展思維的獨創性。比如閱讀晏子第二次反駁,可能有的學生會領悟到,晏子反駁不僅有力,而且很藝術。楚王說齊國沒有人,是指沒有人才。晏子以故意沒聽懂以及誇張和取笑的方法反駁楚王。當楚王更明確侮辱晏子和齊國時,晏子裝作爲難,提出撒謊和說實話的請求,然後用貶低自己爲最不中用的人,鞭撻楚國爲最下等國家。這中間有裝傻、自貶、取笑、賣弄,在嘻笑之間一步一步地把楚王引到尷尬的地步。第三次反駁更爲藝術,採取將計就計的辦法,不揭露楚王的栽贓,而是以橘生淮南淮北結不同果實爲例,說出一個結論:水土不同,結果不同。再用這個事實去評價盜賊這件事,這是守中有攻:楚國是生養盜賊的國家。

2、小組討論交流,小組解決不了的問題記下來,待全班交流時共同解決。

3、全班交流。(指定一個小組回答,其他小組作補充。)

4、楚王聽了晏子的話是怎樣做的?爲什麼只好這樣做?

楚王在才智過人的晏子面前弄巧成拙處於被動尷尬的境地,對晏子毫無辦法,不敢不尊敬晏子了。

5、爲什麼楚王不敢不尊敬晏子了?

楚王領教了晏子的聰明才智,不敢再生侮辱、取笑宴子的念頭了。

6、小結:楚王仗勢欺人,想顯示一下自己國家的威風,侮辱晏子,實質是侮辱與楚國平等的齊國,晏子每次都能因勢利導,逼楚王於被動地位,維護了國家的尊嚴。

5、進一步理解晏子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的這種精神在今天有什麼重要意義,給予我們每個人怎樣的啓迪。

6、教師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可以邊講課文,邊指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也可以學完三個小故事後,採用分角色朗讀的方式,有感情朗讀課文。

四、表演《晏子使楚》的故事。

學生分組表演,教師引導學生評價,可從語言、神態、動作等幾方面評價。

作業 設計:

必做題:

1、生字組詞

2、把晏子使楚的故事講給別人聽。

選做題:

小組合作表演課本劇。

實踐創新作業 :

收集晏子的故事。

板書設計 :

晏子使楚

楚王 鑽狗洞 下等人 押強盜 晏子

(失敗) (勝利)

狗國 下等國 生盜之國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教學要求】

1、學會7個生字,認識1個偏旁,會認9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透過瞭解鄉村建設的變化情況,使學生知道黨和人民重視教育,希望孩子們幸福快樂地成長,從而教育學生爲建設四化努力學習。

【教學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重點:課文生字及知道新房子是什麼樣的?哪一座最漂亮?

難點:明白小學堂爲什麼最漂亮。

解決辦法:

1、小組交流。

2、看農村變化的錄象片。

【教學用具】教學掛圖、生字詞卡片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匯入語:今天老師帶同學們到山區的農村去看一看,大家看這裏的房子哪座最漂亮。(看錄象片)

學生答:圖中間有三層樓的房子最漂亮。

2、揭示課題。板書6哪座房子最漂亮(學生齊讀)

二、自讀生字,初讀課文

1、藉助拼音輕生讀課文,讀準字音。要求學生把要學會的7個生字用·畫出,用──畫出要求認識的9個字。多讀幾遍,記住字音。

2、在讀中檢查字音掌握情況,注音讀準三拼音節和輕生音節。zuò piào liàng qiáng chuāng kuān xiāng guǒ qián niǎ

3、出示生字卡片,檢查讀音。

⑴ 兩 青 白 前 花 果 香

⑵ 哪 座 房 最 漂亮 牆 寬 窗

4、再讀課文。

三、圖文對照,理解課文

1、在學生已經初步瞭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讓學生自己說到了農村之後看到了什麼?教師隨學生說出示掛圖,講解。

2、提出疑問,逐步理解。

⑴ 新房子是什麼樣子的?(學生透過看圖回答,再引導看書,書上是怎樣說的?)讀一讀,指導學生讀出喜愛的語氣。

⑵ 讀詞:青青的 白白的 大大的 寬寬的

問:這些詞是說新房子的什麼?

⑶ 師問:新房子周圍是什麼樣的?自讀第二句,你是怎樣理解花國香和樹成行的?

學生答後,師述:一座座房子的前面鮮花盛開,果樹飄香;房子後面綠樹一行一行,非常整齊好看。

⑷ 再讓學生看圖:問,哪座房子最漂亮?學生齊答。

⑸ 指導讀第三、四句。範讀,讀好問句和答句,讀出自豪的感情。

3、運用比較,想象解決難點。

⑴ 提問:過去的農村是這樣嗎?爲什麼回有這麼大的變化呢? 生自由說。

⑵ 讓學生指一指哪是小學堂,把新房子和小學堂比一比,展開想象。小組討論:小學堂是什麼樣的?它好在哪裏?爲什麼小學堂會建的這麼好?

四、總結全文,深化主題

教育學生不辜負黨和人民的希望,爲建設四化努力學習。

第二課時

一、朗讀,試背課文

小組讀,指名讀,評議後看圖試背全文。

二、識記生字,指導書寫

1、看田字格中的生字,認讀要求學會的7個生字。

2、學習新偏旁:(艹字頭)

3、利用偏旁、熟字,筆順識記字型。(鼓勵學生說出不同的方法)

教師重點指導:青:注意下面的月第一筆撇變豎。

香:上禾下日禾中的豎寫得短些。

前:上邊是 下邊分左右兩部分,左邊月右邊刂。

兩:由一、冂 、人、人組成。人要頂住

4、觀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關鍵筆畫的書寫。

學生在田字格中描寫、收寫。師巡迴指導。

三、做課後練習第3題

口頭填空、再寫下來,然後讀一讀。(可不按課文內容填)

四、複習鞏固,佈置作業

1、檢測新學的7個生字;認讀要求認識的8個。

2、檢查朗讀、背誦。個別讀背;全班會背。

3、畫一幅花果香、樹成行的鄉村美景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掌握一些重點字詞,如:“適”“數”“忌”“如”“但”“即”的不同用法。學習透過故事來展現人物性格的寫作方法。

2、過程與方法:

閱讀──辯論。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初步認識分析事物要內因與外因相結合的唯物辯證法觀點。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分析楊修和曹操這兩個人物的性格特點。

2、難點:

探討楊修之死的原因。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準備】

1、投影儀或小黑板

2、素材儲備:《三國演義》中有關楊修的段落。

【教學過程】

一、匯入

歷史上的曹操非常重視人才,只要能爲他的政權效力,即使像陳琳那樣曾爲袁紹著大罵他祖宗的人,他都願意接納,更何況是位才智過人的楊主簿呢?楊修之死,是何原因?

二、新授

1、閱讀、整體感知:

閱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爲複述文中的七個小故事作準備,並探討楊修的死因。

2、小組互動,合作探究。

⑴ 複述故事:

① 女同學的代表複述前三個故事;

A、“雞肋”的故事;

B、“改修花園”;

C、“一盒酥”。

② 男同學的代表複述後四個故事;

A、“夢中殺人”;

B、“簏中物”;

C、“斬吏出門”;

D、“代作答教”。

⑵ 小組競賽、完成必答題(抽籤選作答學生)

明確:

① 給字注意、釋義:

幻燈投影或小黑板示題:

A、雞肋(lèi):胸部兩旁的骨頭

B、轅門外(yuán):軍營的大門,

C、數犯曹操之忌(jì):對某些言語舉動或事情有所顧及所形成的禁忌。

② 按拼音填漢字並釋義:

用幻燈投影或小黑板示題:

A、竟取匙與從食 qì(訖)

B、操因疑修 zèn(譖)害曹丕

C、延棄弓 chāo(綽)刀

⑶ 搶答題(答錯者倒扣10分)

① 本文的敘事線索是什麼?

明確:“身死因才誤”是本文的敘事線索。

② 敘事的方式有:A、順序 B、倒敘 C、插敘 D、補敘。

本文屬哪一種方式?

明確:本文的回憶部分是補敘,若放回《水滸傳》中,本文則是插敘。

③ 請找出本文的三個通假字,並指出各與哪個通假。

明確:“當”通“擋”,“分”通“吩”;“付”通“咐”。

三、小組間辯論

分兩組,男女同學各選出四個同學分別任主辯,第一副辯、第二副辯,第三副辯。要求提出自己的觀點,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自己觀點的正確性,並說明對方觀點是不能成立的。

明確觀點:(男)楊修恃才放曠,終於招致殺身之禍。

(女)曹操借違反軍紀之名處死楊修,以消除隱患,

在辯論基礎上,總結人物性格特徵。

明確:(男)總結楊修的性格特徵。(女)總結曹操的性格特徵。

四、反饋練習

1、讀字詞(小黑板示)。

2、研討與練習二、三。

五、學習小結

1、內容小結:

明確楊修之死的原因有兩點:既是由於楊修恃才放曠,終於招致殺身之禍,也是由於曹操借違反軍紀之名處死楊修,以消除隱患,兩者缺一不可。

2、方法歸納:

透過故事來展現人物性格。

【板書設計】

楊修之死

原因

楊修 曹操

持 狂 好 虛 老

才 妄 耍 僞 謀

放 輕 小 殘 深

曠 率 聰 詐 算

內 因 外 因

(男)恃才放曠 (女)借違反軍紀之名

終於招致殺身之禍 處死楊修

教學設計方案 篇8

設計理念:

《黃河頌》,旋律激昂,氣勢磅礴,充滿了強烈的衝擊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黃河桀驁不馴的血性和中華民族的英雄氣概。教學時可充分利用CAI輔助教學的優勢,透過直接訴諸視覺、聽覺的畫面和音樂來激發學生胸中的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深深地打動學生的心靈。教學語言詩意化,環節緊湊,學生激情如行雲流水般暢通無阻,以讀啓悟,品讀詩歌。

學習目標:

㈠、知識和能力目標

用普通話正確流暢、充滿感情地朗讀課文。

整體把握歌詞主體部分。

㈡、過程和方法目標

利用CAI輔助教學,瞭解時代背景,激發愛國熱情,打動學生心靈。

抓住詩歌的節奏與感情反覆朗讀,並背誦詩歌。

以詩歌第二節的關鍵詞分析來深入理解詩歌。

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體會詩歌蘊含的濃烈的愛國熱情,培養愛國情懷。

重難點及策略:調動學生情感,充滿感情地朗讀課文。

資源與教具:CAI輔助教學

教學過程 :

第一板塊:朗讀、感知

1、激情匯入 ,營造氛圍

⑴、師:生生不息的中華民族啊!長城是靜脈,黃河是動脈。黃河,偉大的母親河!

⑵、學生欣賞。CAI出示:黃河奔騰不息的動畫。

師(配畫音):這就是的黃河!這就是勇往直前的黃河!這就是孕育了五千年華夏文明的黃河!

⑶、師:1938年,日本的鐵蹄肆意踐踏我國領土,黃河危在旦夕,中華民族危在旦夕。當抗日的烽火燃遍中國大地時,華夏民族的優秀兒女啊!帶着黃河的英雄氣魄,投入了抗日戰爭的滾滾洪流之中。

板書:黃河頌。

2、欣賞《黃河頌》,感受激情

⑴、師:黃河頌,是黃河的頌歌,是時代的頌歌,是中華民族的頌歌,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堅忍不拔、永往直前的頌歌。讓我們來欣賞一曲黃河的深情頌歌。

CAI出示《黃河頌》樂章。

⑵、師:同學們,欣賞了《黃河頌》,老師的胸中也激越澎湃呀!我也要高歌一曲,你們覺得老師該用什麼樣的語氣來朗讀呢?

抽生後明確:激昂、雄健、悲壯!

⑶、CAI出示,教師配樂詩朗誦。

3、生齊讀,吟詠成誦

師:同學們,面對母親河,叫我怎能不歌唱?放聲高歌吧!

學生齊讀課文。

第二板塊:朗讀、品味

1、品味語言,感悟詩情

師:我們已被黃河所感染、所鼓舞,讓我們再一次走進詩篇,去聆聽黃河的聲音,去感悟中華民族的靈魂吧!

⑴、《黃河頌》由序曲、主體、尾聲三部分組成,序曲展示了黃河的偉大堅強,主體歌頌了黃河的偉大精神,尾聲號召我們學習黃河的精神。

板書:序曲、主體、尾聲

⑵、讓我們聚焦於黃河的主體部分吧!主體部分是由繪黃河、頌黃河兩部分組成,繪黃河,繪出了黃河的磅礴氣勢,繪出了黃河的英雄氣魄。

師:男同學來讀繪黃河部分,我相信,你們一定能讀出氣勢。

⑶、那同學們,頌黃河部分又在頌揚黃河的什麼精神呢?我們看,有一個句子反覆出現了三次,那就是啊!黃河!,是從哪三個方面來讚頌了黃河的英雄氣魄呢?

板書:搖籃、屏障、臂膀。

⑷、詩人反覆吟唱:啊!黃河!, 我們應該怎樣來讀出這三個小節的情感與氣魄呢?

分小組討論,試讀。

抽讀後明確:第一節,舒緩深沉;第二節,堅強有力;第三節,高亢激昂。

⑸、分成三個小組來讀這三個小節。

師:黃河是搖籃,養育了炎黃子孫;黃河是屏障,護衛了神聖國土;黃河是臂膀,激勵着中華民族!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象徵着我們中華的民族魂!

板書:民族魂

2、角色朗讀、體味詩情

⑴、教師小結:《黃河頌》,以它充滿鬥爭性的激昂旋律與黃河般桀驁不馴的血性激勵中華兒女與日寇英勇搏擊,今天它仍然以其氣勢磅礴的史詩般的英雄氣概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人。

⑵、師朗讀朗誦詞,女生、男生分讀繪黃河、頌黃河部分,全班齊讀尾聲。

第三板塊:拓展延申

師:可在我們今天呢?近世以來,黃河屢次氾濫,造成了若干破壞。這是人爲因素所造成的惡果,是不肖的炎黃子孫的傑作。植被的破壞,水土的流失,愈而愈形嚴重,黃河怎能不頻繁氾濫? 請同學們下課後蒐集有關黃河的資料,來保護我們的黃河,我們的母親河!

附:《黃河頌》教學後記

詩歌貴形象思維,且講究含蓄。當詩人描繪事物時,他的目的往往不在於說這事物怎樣,而在於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寫景則是借景抒情,詠物則是借物言志。而這些形象也好,情感也好,無不依賴於詩歌語言的表述。因此,在進行詩歌教學時切不可從抽象再次走向抽象。教師可以充分運用表情與動作的感染;教師板畫的直觀;錄音配樂、CAI課件的使用化抽象爲形象。詩歌教學中的一切審美活動都是以學生對審美對象的直接感知開始的,並在這過程中不斷地豐富和深化。

一、藉助美讀

所謂美讀就是指有節奏、有感情地朗讀(葉聖陶語)。詩歌,主要透過有節奏、有感情的朗讀來體會語言的美和意境的美。

美讀現代詩,首先必須把握其思想內容,根據思想內容,確定情感基調。根據情感的需要,確立語速。《黃河頌》唱出黃河的雷霆萬鈞之勢,奔騰咆哮之聲,更寫出中華民族不懼艱險,勇於開拓,勇往直前的精神。聯繫時代特徵,讀出激昂、雄健、悲壯!再根據詩歌意境,確定輕讀重讀及音長音短,讀出詩歌的韻味。形式靈活多樣,教師範讀,學生個別讀、分組讀、齊讀,

二、藉助音樂

古人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們對於音樂的體驗,是一種心靈的感受,而對於一般的文學作品,卻未必能產生心靈上的共鳴。《黃河頌》音樂壯闊、熱情、深切,表現了險峽急流、怒濤旋渦、礁石瀑布,歌頌了黃河氣勢宏偉,歷史源遠流長。學生聽後,激情澎湃,情不可遏,在其中激越飛騰,在其中濡染陶冶。

總之,我們不僅要探尋提供有豐富審美價值的審美對象,更要運用一切可行手段,如藉助物像、藉助畫面、藉助音樂、藉助美讀、藉助移情等,從而豐富學生的審美感知,使學生對詩歌作品的思想內容有深刻的領悟和啓迪,情感產生強烈的共鳴,染上作者的情緒色調。所以我們進行詩歌教學時,要充分挖掘詩歌本身的美感,讓學生感到,即使是枯燥的哲理,也是美的,美就能夠接受。方能使整個詩歌教學過程 籠罩在師生所創造的特定的氣氛和情調中,使學生在和諧、熱情、活潑、充滿美感的課堂氛圍中感知美、欣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