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熱門】教學設計方案範文彙編六篇

爲了確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順利進行,就常常需要事先準備方案,方案的內容多是上級對下級或涉及面比較大的工作,一般都用帶“檔案頭”形式下發。那麼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熱門】教學設計方案範文彙編六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學習目標】

1、知識和技能目標:

⑴認識淑、撅、叟、滌4個字。

⑵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索溪峪風景區天然野性的自然風光。

⑶⑶領悟作者抓住景物特點、先概括表達再具體描寫的表達方法。

2、能力目標:

訓練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言語表達的能力。

3、教學重難點:

領悟作者抓住景物特點、先概括表達再具體描寫的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聽說過索溪峪嗎?索溪峪位於湖南省西北部的武陵山區,是張家界的一個主要風景區,它以奇特風光而著名。今天,老師就和你們一起走進課文,隨作者一同去感受一下索溪峪風景區奇麗的風光。

出示課題,齊讀課題:索溪峪的野,知道這是一篇寫什麼的文章嗎?看峪怎麼寫?溪字很容易寫錯,請你用手指在桌上寫一寫。讀了課題,想知道些什麼?

那課題中的野字爲什麼加引號?爲什麼的本來意思是什麼?在文中也是這個意思嗎?如果不知道,那我們透過學習課文來了解野在文中的意思。

(原始的,自然的,不加任何雕飾?)

二、初讀課文,感知索溪峪的野

1、自由地、快速地讀課文,要求把句子讀通順,不認識的字多讀幾遍。

2、讀完課文,你有什麼樣的印象?

3、文中哪些段能概括全文意思?還有嗎?哪些地方在進行具體描寫?知道這種寫法嗎?(首尾呼應)文章是什麼結構?(總──分──總)

4、現在,我們來看看剛纔自學的情況?

出示課件:我來讀讀。

老叟、盪滌、撅屁股、斷壁懸崖、拔地而起、膽顫、磅礴、千峯萬仞、綿亙蜿蜒、隨心所欲、不拘一格、旁逸斜出、崛起、窈窕淑女。

5、能理解這些詞語嗎?你知道哪些理解詞語的方法?

三、合作研讀,感受索溪峪的野

1、默讀課文,想想索溪峪給你總的印象是什麼?(野)

課文透過那幾個方面的描述來寫出索溪峪的野?

瀏覽課文用──畫出有關句子。

抽答:你讀懂了什麼?

板書:

山、水、動物、人。2、以四人組選擇喜歡的一部分,研讀、交流、討論、再勾畫重點詞句,體會作者是怎樣描繪索溪峪的山、水、野物和遊人的野的。

抽4人組讀,喜歡這部分的同學也可以一起讀。其他同學注意傾聽。

⑴賞析山是野的:

①課文從哪幾個方面來具體描述山是野的這個特點?看圖(課件3),課文運用了怎樣的寫作手法

②從圖上可以出山有什麼特點?山驚險在哪兒,用筆在書上畫出能突出驚險的詞語。讀句子,學習描寫方法。這段話作者怎麼來描寫山的特點,老師範讀這部分,學生讀,喜歡這部分的學生再讀。

③圖上的山給人什麼印象?能用書上的詞說嗎?這是一種怎樣的美?(磅礴),抽讀,小組讀(齊讀)。再看這段話作者又是怎樣進行描寫的。

④從圖上看,這些山的形態怎樣?誰來讀讀這段話?女同學再來讀一讀,其餘同學體會一下,這段話寫出了山的什麼美?(隨心所欲,不拘一格),再來看看作者又是採用怎樣的方法進行描寫的。

⑤小結:

(從高而陡的角度體現一種驚險的美,從山峯綿亙蜿蜒體現一種磅礴的美,從山的形狀怪異多變的角度體現一種隨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

作者採用抓特點,先總的概括再具體描寫的方法。對索溪峪的山進行形象的描寫。

(先概括特點,再具體要求描寫。)板:總──分。

用一句話談談自己讀後的感受,說說:索溪峪的山真是──,板:姿態各異。

剛纔我們用了哪些學習方法來學習這部份內容?

⑵用剛纔學習方法,感受水的野:

①抽4人組代表說本組劃出最能體現索溪野的句子。

出示課件5:索溪峪像一個去了。

男孩子跟他(她)一起讀這個句子,全體再讀一次看圖課件6。

②你覺得索溪峪的水野在什麼地方?在常人眼中這溪水是什麼樣子?(溪水彎彎曲曲,一路朝前流去)爲什麼讀課文時你覺得它野趣十足?(引導體會表達效果:抓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用擬人的手法進行描寫),你會用一會兒一會兒說一個句子嗎?

③這段話中作者還有哪些奇特想象?

索溪峪是一個野孩子,山路是它哥哥,樹木是它大叔,石頭是它弟弟。

④用一句話說說你的感受,說說索溪峪的山真是──(板:蜿蜒變化)

⑶體會野物的野:

瀏覽第4自然段,拿筆用──劃出體現野趣的句子。從哪些詞語體會到猴子不懼怕人類與人類有着特殊感情?(板:自由自在。)

⑷體會人的野:

人們親自感受了索溪峪的山、水,猴子的十足野性,也變得野了。

同桌讀讀課文的第五自然段,哪一個詞最能看出這一點?

板:

返樸歸真讀帶有這個詞語的句子:人們,會在俗氣。

怎樣理解返樸歸真這個詞?

(去掉外在的裝飾,恢復原來的質樸狀態。)

課文中怎樣寫遊人返樸歸真?用自己話說。

⑸齊讀最後一段,要求有感情朗讀:

作者在這樣境界是完全被感染了,感覺此時自己是從未有過的快慰,從未有過的清爽,哪個詞最能說明作者這時的感覺?(盪滌)你體會到作者怎樣的感情?

四、讓我們隨着攝像鏡頭,再一次來欣賞索溪峪的野(出示課件)

五、總結(出示課件)

啊,索溪峪確實是野的,這裏的山野、水野,這裏的野物野性十足,連來這裏遊覽觀景的遊人也返樸歸真,漸漸變得野起來,它的野盪滌着作者的胸懷,你感受到了它的野嗎?這是一種來自大自然的天然的美。

板:

天然美現在你們知道課題中的野是什麼意思了嗎?

(不經過人工雕琢,一切順其天然,返樸歸真。)

透過這一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作者怎樣的描寫方法?

(抓住景物特點先概括特點,再具體描寫,前後照應)還學到了什麼?知道作者想表達怎樣的思想感情嗎?

(透過描寫索溪峪奇麗的風光,讚頌了索溪峪天然野性的美,表達了作者暢遊其間無比愉快的心情。)

結束語:

這節課我們領略了野味十足的索溪峪。其實,在我們祖國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還有很多很多的風景名勝,很多美麗的地方,如險要的華山、秀美的桂林、神祕而質樸的西藏,還有咱們美麗的爐霍,願你們有時間用心去感受,去欣賞,更希望你們能像作者一樣用自已的語言去表達你眼中的美!

【板書設計】

山姿態各異

索溪峪的野水蜿蜒變化天然美

動物自由自在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學目標】

1、透過聯想、想像、揣摩“春水”“小樹”的隱喻意義。

2、誦讀積累一些優美語言和富有哲理的句子。

3、加強生命體驗,豐富人文體驗。

【教學步驟】

一、匯入

可以透過一些初生的生命圖片(嬰兒、新芽、樹苗等)或一些激發學生感受生命可貴的語言入手。

自讀課文,梳理行文思路。

1、開篇揭示話題

2、以“一江春水”喻示人的生命歷程中的各種狀況。

3、以“一棵小樹”喻示生命的力量。

4、點明、深化主題。

二、學生質疑或教師設疑

參考問題:

1、文中描述的一些景象的喻意分別是什麼?

2、兩個比喻的含義是否重複,爲什麼?

3、如何理解春水匯入大海,大樹迴歸泥土的心態?

4、最能表達課文主題思想的句子是哪一句?

5、如何理解最後一句話所揭示的哲理?

三、學生可以透過誦讀、討論來解決問題

四、拓展材料學習,豐富感受

五、暢談“苦與樂”,寫一句或一段最有感觸的句子,班級交流或編輯成一個小冊子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1、教材導讀

多彩的插圖中,一羣天真活潑的孩子們有滾鐵環的;有抓子兒的;有捉迷藏的;還有的正興致勃勃地玩老鷹捉小雞的遊戲玩是孩子的天性,每個孩子的口袋裏都存放着數之不盡的玩法。這樣一個貼近孩子生活的話題,無疑能激起孩子們表達的衝動、交流的熱情呢!

學生愛玩的遊戲很多,如:轉呼啦圈、翻跟頭、踢毽、跳繩等。交流時,教師既要引導學生大膽說、開心說,說出自己的見解,說出自己的玩法,還要注意對不健康的遊戲給予正面的指導。

2、學習目標

(1)能用普通話與人交流自己玩過的遊戲,並說出自己真實的感受。

(2)交流時,要學會傾聽、應對,能就不明白的地方向人請教。

(3)交流時態度大方,表達清楚。

3、過程預案

(1)看圖引出話題

(2)互動交流話題

同桌互說自己平時最愛玩的遊戲以及玩法。

抽生彙報,大家評議。(強調介紹玩法要清楚、有條理)

(3)現場模擬體驗。

(4)暢談交流感受。

(板書:認真傾聽禮貌交流學習應對)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14個生字,學會寫六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3、鼓勵學生爭當人人誇的好孩子。

教學重難點:認識生字 會寫生字,爭當人人誇的好孩子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準備:卡片 圖片 相關課件

第一課時

一、匯入

1、師:親愛的同學們,我們都有溫暖的家。而且我們愛自己的家,愛爸爸媽媽,愛家裏的每一個人。那麼在家中怎樣的孩子纔是人人誇的好孩子呢?

2、有一位叔叔就爲這樣的好孩子編了一首兒歌。

3、揭題,學生齊讀

二、新課教學, 生字教學

(一)初讀課文

1、讀準字音;師:讀課文時你發現了什麼?如(三字經)

2、在課文中找出生字,多讀幾遍。對有困難的音進行指導。

3、再讀課文讀通句子 ,選擇你最喜歡的句子多讀幾遍。

4、師生正音

(二) 生字教學

1、 出示帶拼音詞語 ,識記生字

2、小組合作學習生字

3、出示三字經鞏固生字

三、寫字教學

1、教師範寫

2、學生描紅 交流

3、練寫

四、課文教學

1、出示一幅畫, 想一想圖上講了一件什麼事情。這是一位怎麼樣的好孩子?

學習第一句話:小朋友,正少年,尊長輩,懂禮貌。生字用紅字型標出。

用自豪的語氣朗讀。

2、學習二、三、四句:同上教學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複習鞏固生字

二、學習最後一句

(一)讀全文

1、生字都認識了,課文應該讀的更好, 自讀全文。

2、 指名讀句子。

(二)學習最後一句

1、長輩們爲什麼對你做錯的事進行提醒,讓你改正呢?出示最後一句。

2、你怎麼做纔是愛家呢?

3、讀一讀、聽一聽誰是最愛家的。

三、寫字教學

洗 掃 認真

1、教師範寫

2、生描紅 交流

3、生練寫

四、朗讀課文

五、拓展

念兒歌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學設想】

《山中訪友》是一篇構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滿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帶着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探訪山中的衆朋友──古橋、樹林、山泉經過作者動情的敘述,這些自然界的朋友們也彷彿走到了每一位讀者的心中,使讀者頓生身臨其境之感。正當在與朋友們互訴心聲之中,作者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真切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所以本文教學定位在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品味語言,以陶治學生心靈,使學生得到美的教育和生活觀的教育。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同學們,假如你沒讀過《山中訪友》這篇課文,請展開你想像的翅膀,猜一猜李漢榮先生到山中去訪問一位怎樣的朋友?訪問的情形會是怎樣的?(學生可能回答:作者可能去訪問一位德高望重,曾經與自己同呼吸共患難的山中隱士;我想作者可能去訪問一位功成身退,隱居山林的朋友,他們約好了對酒吟詩;作者訪問的朋友是一位丹青妙手,他經常在山中實地寫生。訪一位多年不見的住在山中的武林高手切磋武藝;訪一位隱居山中的詩人煮茶論詩;訪一位得道的僧人禪悟人生;訪山中的動物要保護動物等) 可李漢榮先生到底去山中拜訪了怎樣的朋友?讓我們閉上眼睛,去聽聽作者給我們講述他山中訪友的經歷。

二、整體感知

教師配樂朗讀《山中訪友》,學生聽讀並思考:李漢榮先生到底去山中拜訪了哪些朋友?

1、誰能說說李漢榮先生去山中拜訪了哪些朋友呢?

明確:作者拜訪了古橋、樹林、山泉、小溪、螞蟻、白雲、瀑布、懸崖、雲雀、石頭、落葉、小花、老柏樹等。

2、可是李漢榮先生爲什麼把進山看景說成山中訪友?

學生討論後明確:把進山看景說成山中訪友透露出作者與山中朋友之間的親切,表達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三、交流探討

1、李漢榮先生是那麼地熱愛大自然,讓我們帶着滿懷的好心情,帶着豐富的想象,跟他走進山中,去會晤他山中的衆朋友,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去找找你最喜歡的山中朋友,說說你爲什麼喜歡它?用我喜歡 ,是因爲 的句式說一句話。

2、既然是山中訪友,那麼李漢榮先生跟自己的好朋友交流了嗎?他們又是怎樣交流的?

明確:李漢榮先生在文章中,已經到了物我交融的境界,景物的美在他眼裏已經成了一個個玄奧而善良的思想,他對大自然的喜愛程度已經遠遠不是隻用眼睛去觀賞他們的外表,而是用心在冥想,用心在與大自然的朋友們交談。然後美讀課文。

3、在美妙絕倫如行雲流水般的語言中,你有哪些美妙的想象?

(學生自由談)

四、課堂小結

教師結束語:當你懷着一個好心情看這個世界時,你會發現世界原來如此妙不可言,大自然原來如此神奇,令人陶醉,不禁想做大自然的一員,去親身感受大自然脈搏的跳動,用大自然的語言去跟遊人進行一次心靈的交談。李漢榮先生把自然景物當作自己的朋友,感覺那麼美好,那麼親切。孔子曰:有朋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而我說:有朋自山中來,不亦樂乎?有朋自大自然中來,不亦樂乎?同學們,讓我們敞開心扉,走進大自然,去擁抱大自然,廣交大自然中的朋友吧!下課。

五、佈置作業

把在體會課文美妙絕倫如行雲流水般的語言時的美妙想象寫下來,課下交流。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文字分析

《散步》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閱讀課文,是一篇情深意切的優美散文。文章描寫了普通家庭祖孫三代春日散步的情景,作者對家庭對生命的責任都有深入思考,感情真摯,含義深沉。透過此課的學習,讓學生感受親人之間的摯愛之情,並進而感受尊老愛幼的人生責任。

學生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正處在發展獨立思維的重要階段,不喜歡被動接受知識,他們的自尊心、主動性和求知慾都已大大提高,同時學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分析、理解、審美、篩選資訊的能力及口頭表達的能力。學生透過前幾個單元的學習鍛鍊,也已有初步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

導學設想

對於這篇含義深刻的文章的教學,如僅從感情入手,往往會造成空對空的局面,收不到良好的效果,本課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儘量從語言的學習入手,抓住語言表達上的突出特點,以語言學習和研究帶動文字的研究,以文字研究促進知識傳授和思維品質的培養,達成情感的薰陶。即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準確貼切地探究、領會文章深長的意味。同時,在這一學習過程中,始終貫穿朗讀,在讀中品味,在讀中感悟。

導學目標

1、揣摩人物心理,感悟文字表達的濃濃的親情和中年人對家庭的,對社會的責任感。

2、欣賞品讀文字,從詞語、語句兩方面揣摩、品味文章文辭沖淡而寓意深刻的特點。

導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匯入 學習

1、結合大屏幕圖片顯示及日常生活,引入學習。

屏幕顯示並伴隨輕悠的音樂響起,畫面是夏夜裏,涼風習習,人們在江邊散步的情景。

請學生看畫面,回憶與家人散步的情景,並說說留在你記憶深處的散步時的精彩瞬間。

2、 請2——3位學生講述經歷,與大家交流。

(以學生已有的生活積累爲前提,引導學生培養自己積累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爲新知識的學習構建合適的背景,奠定教材與生活,作者與讀者以及教師與學生情感上有效溝通的基礎上,有利於新知識的學習。)

二、朗讀文字,整體感知

1、 屏幕顯示要求:輕聲地誦讀課文,熟悉課文內容。

(朗讀是語文教學之靈。學生透過自由讀,能初步感知課文內容,並不知不覺神遊其中,與作者在情感上產生共鳴,促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作品的理解中。)

2、 檢查閱讀效果

屏幕顯示:①散步的人有哪些?②散步的季節呢?③在哪散步?④散步途中發生了什麼事?⑤事情的結果如何?

(問題宜簡單,目的一是使學生在學習起步階段儘量感受到成功的愉悅,二是梳理文章內容,提醒學生初讀文章時應關注的要點有哪些,也讓不同程度的學生拉近距離,爲下一步的學習活動提供一個共同的平臺。)

3、 交流感受,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調

請幾位學生說說讀了這篇文章後的感受,肯定個性化的發現。

(這個問題答案不拘一格,甚至回答沒感覺,不喜歡也可以,但要讓其簡單陳述理由,目的是希望學生能注重個體的體驗,並發現問題。)

進一步研究文字,總結大多數學生的意見:作者表達的感情是什麼?

(回到文字研究,文字本身始終是研究的主要對象,這一步也是探究本文語言特點的思維起點。)

學生總結:散步是日常生活中既輕鬆又微不足道的一件事,在作者筆下變得那麼重要,他從中感受到了責任的重大,領悟到家庭、社會乃至整個世界的內涵。

(無論學生喜歡還是不喜歡都能過渡到這一點,喜歡的原因往往也是一部分人不喜歡的原因。)

三、再讀文字,領悟主旨。

請學生小組合作,分角色完成下列任務。

1、 讀一讀,再次熟悉散步途中解決矛盾的過程。

2、 想一想,仔細揣摩各人(“我”、兒子、母親、妻子)的心理活動。

3、 勸一勸,盡力勸家人聽自己的建議。

(由朗讀全文過渡到朗讀文章的重點部分,即解決矛盾的部分,透過學生的讀,分角色揣摩人物心理和發揮想象盡力勸家人聽自己的'建議,可以讓學生進一步領悟文章所表達的親情,感受到作爲中年人對家庭、對社會的責任感。這一步驟是前一步的深入。)

四、品讀語言,領悟深意。

1、學生自主學習:試一試,將文中最能體現親情的詞語或句子找出來,讀一讀。你能讀出其中濃濃的親情嗎?

2、小組內合作交流:先讀句子,後談談自己對這句話的體會。同組同學進行評價。(評價內容爲該同學的體會是否合理,他有沒有讀出感情。)

(由學生個體學習探究到小組活動全員參與,既讓每個人都活動起來,又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慾望和參與意識及競爭意識。教師則適當幫助有困難的小組,到一定時候提醒小組總結,準備交流)

3、班級交流,共享成果。

每個小組用自己喜歡的形式(或派代表或全員參與)把找到的句子或詞語與全班同學共享。先讀後談體會。其餘學生準備評價。教師根據學生的理解,可讓學生多讀。

學生可能找到的句子與詞語:

我和母親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後面。

小傢伙突然叫起來:“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

到了一處,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這句話表達文章主旨的句子,當學生找到這句話時,就要讓學生多讀來領悟其中的深意。)

……

(分享成功有助於培養學生的信心與興趣,把學習的樂趣,發現的樂趣還給學生。教學目標 的真正達成於學生自主的發現與交流中)

4、歸納本文語言特點:透過以上詞語與句子的品味與揣摩,我們不難發現文章的語言樸實無華卻意味深長,字裏行間都滲透着濃濃的親情,同時我們也體會到作爲中年人對家庭、對社會的責任感。

(歸納的環節非常重要,透過揣摩詞語、句子,把對具體語言的感覺上升到理性規律的認識。)

5、請學生讀課文,說說除了以上找的句子外,文中還有讓你感動或你特別喜歡的語句嗎?爲什麼?

(尊重學生的個性,肯定學生新的發現,新的見解是新課標所倡導的。此步驟的設計是爲了讓學生更好地展示自己的體驗,也爲了讓學生進一步地領悟本文語言的特點。)

五、與作者交流,推進研究。

文章選進教材時刪了三處文字,屏幕顯示這三句話,討論編者刪改的意圖,並評價刪改的效果。

① 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將到的時候死去了)但是春天總算來了。

② 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領袖在嚴重關頭時那樣)。

③ 我決定委屈兒子了。因爲我伴他的時日還長(,我伴母親的時日已短)

(括號內爲刪去的話)

(請學生同桌探討。這一環節對初一的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教師儘量引導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養成平等審視的意識,作者,編者與我們是同等的,每個人都自己的理解與發現,都可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只要合理說得痛即可。這一步,既培養學生敢於挑戰作者的精神,也是讓學生再次領悟本文的語言特點。)

六、感知生活,真情告白。

口語表達訓練,屏幕顯示訓練內容:

爸爸,媽媽,那次是我錯了……

老爸,您辛苦了……

媽媽,我想對你說……

爸、媽,你們懷裏撒嬌的孩子長大了……

請學生任意選擇其一進行口頭訓練。

(領悟了本文的語言特色,感受了祖孫三代的親情後,讓學生試着運用,與自己的父母展開一端真情告白,相信學生會有話可說,以此拉近學生與父母之間的距離,再次感悟本文所表達的感情,揭示的深意。)

七、課外延伸

1、比較:驗證發現

閱讀《三代》(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127頁),感悟兩篇文章語言的不同特點。

(比較閱讀是探究學習常用的方法。這兩篇文章作爲一組教學材料,比較它們的語言特點是很好的學習角度。作爲依次探究性的作業 ,讓學生獨立完成,教師批改後適當講評即可)

2、寫作:體驗發現

假設你是文中“我”的兒子,請從“兒子”的角度寫一寫這件事。

(實踐是最好的學習方法,讀與寫有機結合,事半功倍)

教學設計點評:這個教學設計從語言的角度學課文,突破口放在文字的語言特點上,以語言帶文字,是語文教學側重對語言的學習,文字的探討,避免了大而空(大而空的教學目標 往往是漫無目標)。同時設計者還非常注重朗讀,朗讀貫穿了整個設計。

其次是注意了探究性梯度,從小問題的發現到特點的梳理到規律的歸納;學習材料由課內到課外文字,並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從詞語的推敲到全文把握,形成研究序列,適合不同層次的學生。

最後練習的設計也很有特色。比較閱讀就相當於一次探究性的作業 ,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寫作訓練符合學生的身份,也能引起學生的興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兩項作業 都在一定程度上對領悟文章的語言特點起到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