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精品】教學設計方案範文彙編八篇

爲確保事情或工作順利開展,就需要我們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指的是爲某一次行動所制定的計劃類文書。怎樣寫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品】教學設計方案範文彙編八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教學目標〗

1.運用分數表示可能性的方式,能自主地設計一些活動方案。

2.能對實際生活中的事件與現象,運用可能性的知識進行合理的設計。

〖教材分析與教學建議〗

本專題的“設計活動方案”教材呈現的編寫的內容主要爲三個部分:

一是提出設計方案的要求。在學生學習分數表示可能性大小的基礎上,提出讓學生自主地設計活動方案,其目有兩個方面,一方面進一步鞏固對分數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方式,另一方面能創造性的運用所學的知識,設計符合實際的活動方案,以增強學生學習的樂趣。在提出設計的方案後,教材呈現幾種提示性的設計情況,這是反映了學生在設計中可能出現的幾種情況。當然,在學生的實際設計中,各種方案會豐富得多。“練一練”是透過另一個實例進一步讓學生嘗試設計。而“實踐活動”的內容,則是結合生活中的具體事件,請學生根據相關的條件,運用可能性的知識,設計一個促進銷售的設計方案。

在教學活動中,可以先複習分數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方式,隨後,提出設計方案的具體要求。由於學生是第一次開展自主的設計,因此,可以把這一設計活動安排在小組的討論中進行。各小組在設計時,教師不要作過多的提示,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以便學生設計出各種與衆與不同的方案。在開展交流時,首先請各組彙報設計的方案並說一說設計時的想法。對於學生設計出的不符合設計要求的方案,教師也不要急於否認,讓學生說一說他們的想法,並從他們的想法中加以引導。學生在交流彙報後,教師可以把每一種方案的設計均用分數的形式表示出來,並引導學生觀察各種不同方案中的共同點,從中發現設計的基本特點。

在開展練習中,如果學生能比較好地理解與掌握,那麼可以把練習作爲學生獨立的設計活動。如果學生有困難,教師仍可以補充一些相關的內容,供小組共同設計,以便每個學生都能理解與掌握。

〖實踐活動〗

本題的設計是呈開放性的,每個學生都可以從自己的經驗中進行合理的設計。設計的種類主要有下列幾個方面:一是打折的銷售設計。打折的銷售又可以分爲兩種,一種是平均打折,另一種是根據購買的數量多少確定打折的範圍。二是摸獎銷售設計。摸獎銷售也可以分爲兩種,一種是每銷售一個商品,都有一個摸獎的機會,而且得獎的數額相同。另一種是得獎的數額不同。三是打折與摸獎混合的銷售設計。即商品先打折一部分(在10%以內),剩餘部分的讓利進行摸獎。當然,無論開展哪一種設計,其讓利的總數都應是1000元。學生在設計本活動中,可以是獨立地設計,也可以安排以小組爲單位的設計。對設計的結果儘可能開展交流,以拓展學生的設計思路。

〖數學與生活〗

本專題的綜合實踐活動由分數的再認識、可能性與面積計算的三個方面的內容組成,透過這一活動目的是能將學生所學的知識進行綜合,並能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迎新年〗

在開展活動前,可以組織學生適當地先複習分數的認識與加減法的知識內容,隨後按順序組織學生開展活動。“迎新年”的活動在呈現數據表後,可以請學生根據所提供的資訊自己提出數學問題,並能自己解答。而後,當場組織學生開展調查活動,瞭解本班學生迎新年的設想(如果本級的人數較多,也可以把調查活動安排在小組內)。

〖接力長跑〗

“長跑接力”的活動應組織學生開展多次討論,第一次討論5個接力點的位置。每個位置的確定都應是有根據的,不要出現盲目的現象。第二次討論位置設計的合理性問題,要讓學生充分地說一說爲什麼不合理的理由。第三次討論重新設計的問題,在討論前也可以行讓學生獨立的思考,然後再組織討論新的設計。

〖有獎遊戲〗

“有獎遊戲”是一個開放性的活動,學生在回答第⑴個問題時,並不一定以中獎的可能性大小來確定參加的遊戲,它還包括各人對獎品的喜愛程度。所以,在組織學生討論時,先把每一種遊戲獲獎的可能性表示出來,隨後再說一說每個學生願意參加的項目,並說出理由。第⑵題的設計也是開放的,每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經驗進行設計。當然,爲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也可以在課前進行佈置(也可以安排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設計),這樣在教學時可以直接進行討論。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一、教材簡說

跟隨着小潔的目光,我們欣賞着藍天白雲、碧水青山,那跳躍的“青蛙”、展翅的“雄鷹”、賽跑的“龜兔”,栩栩如生,美不勝收。當小潔正想把麪包紙扔進湖裏的時候,她看見那清澈的湖水像鏡子一樣,映照出蔚藍的天空和如畫的山巒。誰忍心把這“鏡面”打破呢?小潔攥緊了麪包紙,一直到船靠岸,才把它放進了應該放的地方。

遺憾的是,那面“鏡子”還是被一個小孩弄了個污點。那塊香蕉皮,嚇跑了小魚,就連湖水也“皺起了眉頭。

清澈的湖水需要我們每個人精心呵護。小潔只是在那面“明鏡”面前,控制了一下自己的正要撤開的手,但對每個人來說,在這一瞬間做出剋制,並不是都能做到的。

這點滴小事,反射出的是小潔美好的心靈。

讓我們把這清澈的湖水,作爲一面永遠的“明鏡”吧。別忘記小潔那企盼的目光。

二、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感受風景的優美和小潔心靈的美好,體會自然美與行爲美的和諧。

3、有保護環境衛生的意識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4、促進閱讀和想像能力的發展。

三、教學重點

能正確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有保護環境衛生的意識

四、教學準備

1、生字詞卡片,課文插圖或課件。

2、輕音樂和課文錄音。

3、收集保護環境的標語或廣告。

五、教學時數

兩課時

一、激趣匯入,感知美。

在美妙的音樂中,師激情匯入:同學們,今天老師帶你們去欣賞一灣清澈的湖水。(出示課件)這一灣清澈的湖水你喜歡嗎?好,我們就一同來學習27課《清澈的湖水》,帶着你的喜愛之情,齊讀課題吧!

二、初讀課文,感受美。

1、風景美,文字更美。同學們,想讀一讀課文嗎?請大家翻開書129頁,放聲讀一讀課文!哪個生字難讀的打上記號多讀幾遍。

2、大家都讀得很認真。在學習中,你發現哪個字比較難讀呢?你想提醒同學們注意什麼?大家真善於發現問題。請把你認爲難讀的字讀給你的同桌聽一聽,互相糾正字音。

3、檢查學習情況。大家都在積極學習。現在,老師請同學們開火車讀生字,注意把生字讀正確。(課件出示字卡,開火車檢查。)讀得可真棒!

4、同學們真聰明,這麼快就讀準了這些生字的字音。現在我們就隨着小潔劃舟湖上,去欣賞如詩如畫的美景吧!(出示課文插圖和課文錄音)

5、這裏的景色真美呀!請同學們用“------”把文中描寫景物優美的句子畫出來,同桌討論說說你爲什麼喜歡這些句子?(板書:景美)

三、品讀句段,欣賞美。

過渡:誰來給大家讀一讀你找到的句子。

1、山石奇特(課件出示“看,那邊的山石像一隻正要跳起的青蛙,這邊的山石像一隻展翅欲飛的雄鷹,半山腰的石兔、石龜,好像正在賽跑呢。”)

1)指名讀句子。

2)你喜歡的是這句。能說說原因嗎?(山石很有趣)

3)這個句子中有一個詞用得特別好,你認爲是哪個呢?(展翅欲飛)誰能做做這個動作?

4)山石像展翅欲飛的雄鷹,像正要跳起的青蛙,像正在賽跑的石兔、石龜,多有趣呀!請你在圖上找一找,認一認這些山石。

5)誰能讀,讓大家從你的朗讀中感受山石的有趣、奇特。讀得好,有誰讀得比他更好的?喜歡讀的同學站起來一起讀。

6)大家都讀得很好,那你會背嗎?老師想試着背,好嗎?我背不出來你可以給我提個醒謝謝同學們的幫助,跟你旁邊的同學互相幫助,把這段話背下來。

7)誰會背?

8)老師跟大家一起合作着背誦,老師讀前半部分,你們根據課文內容接後半部分行嗎?

9)這些句子使我們感受到山石的奇特。誰再把你找到的好句子與大家一起分享。

2、湖水平靜(課件出示:“湖水像一面鏡子,映出了藍天、白雲,還有變幻的山巒。”

1)大家把這句讀一讀,湖水給你什麼印象?(板:平靜)你從哪裏看出來的?

2)師述:對,湖水能映出了藍天、白雲,還有變幻的山巒,可見她的清澈、平靜、明亮。我請一位同學讀這句話,其他的同學閉上眼睛,讓我們一同感受這美麗的湖水。

3)請帶着你的感受美美地讀這句話。

4)此情此景小潔的感覺是怎樣的?誰來讀?(課件出示句子:“她覺得自己像在天上飛,又像在水裏遊。”)

5)你是怎麼理解這句話?

6)山石是奇特的美,湖水是平靜的美,大家可以繼續彙報美的句子。

3、小魚活潑(課件出示:“喲,清澈的湖水裏有許多小魚在遊。一條銀白色的小魚躍出水面,又在浪花中消失,好像在給遊人表演呢!”

1)彙報。“躍”是什麼意思?

2)大家都感受到了小魚多有趣呀!多活潑呀!你想對小魚說些什麼呢?

3)看來,大家都很喜歡這可愛的小魚。讀讀這句話,看誰最喜歡小魚,最能讀出小魚的活潑。

4)老師也特別喜歡這個句子,我也來讀讀,行嗎?

5)讀書的方法很多,像想象讀、表演讀……這句話怎麼讀才能讀好呢?請大家分小組選擇你們喜歡的.方式朗讀這句話。你們也來試試。

6)看誰能把小魚的可愛讀出來。指名讀

4、讀1——4突然前的自然段

小船在微波中輕輕盪漾,微風拂面而來,藍天白雲、兩岸山石奇特,小魚在歡快遊玩,這樣的畫面能不叫人陶醉嗎?讓我們隨着音樂美美地讀讀課文一同去欣賞美的風景、感受美的語言。

5、風景是美的,在同學們動情的朗讀中,老師更覺得是一種美的享受。

四、討論,發現美。

過渡:小潔在欣賞美景時又發現了什麼?她在想些什麼?讓我們繼續學習課文。

1、(課件出示插圖)仔細觀察小潔,她手中拿着什麼?她可能在想什麼?

2、她把麪包紙丟到湖裏了嗎?你從哪看出來的?(出示句子:“她跨步上岸,四處張望,好像在尋找什麼。忽然,她眼睛一亮,飛快地向前跑去。)

3、你從這些句子可以看出什麼?

4、我們請一名同學到前面扮演小潔,其他的同學朗讀這句話,好嗎?

5、你還知道什麼?(出示句子:“突然一個小孩把香蕉皮扔向小魚。小魚嚇跑了,湖水變得滿是皺紋,美麗的景象不見了。”)你是從哪個詞知道的?齊讀,注意讀出小潔生氣的語氣。

6、師小結:小潔先是沉浸在美麗的景色之中,當潔淨的湖水被破壞後,她感到“不滿”,然後看到垃圾箱,她“眼睛一亮”這一神態變化反映了小潔愛護環境,保護環境的心理。(板書:人美)

7、自由練習朗讀課文,注意把小潔的感情變化過程透過你的朗讀表現出來。

五、拓展

假如你是小潔,會對亂扔香蕉皮的小孩說些什麼?

板書:

27、清澈的湖水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課程標準】

品德與生活課程是一門以小學低年級兒童的生活爲基礎,以培養具有良好品德與行爲習慣、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爲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因此,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以“初步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爲主要目標。

【學習目標】

1、瞭解牙齒對身體的作用,初步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

2、瞭解愛護牙齒的一般方法,加強保護牙齒的意識。

【教材分析】

本課是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健康生活每一天》的第一個主題《我換牙了》的內容。讓孩子健康地生活,是每位家長和老師的良好願望。本節課主要是借兒童換牙期,對他們進行保護牙齒的教育,幫助兒童學習刷牙的正確方法,瞭解牙齒保健的常識,並初步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學情分析】

本課是針對正處在換牙時期的學生而設計的。換牙是孩子必須經歷的一個過程,但是他們關於牙齒的保健常識卻知之甚少。況且每個家長的態度和具體做法有很大差異,會直接影響孩子牙齒的生長,所以必須儘快讓學生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瞭解牙齒的保健常識。

【評價設計】

1、透過活動二檢測目標1的達成。

2、透過活動三檢測目標2的達成。

【基本評價題目】

1、全班交流,發現牙齒的問題。

2、觀看視頻,瞭解正確刷牙方法。

3、讀刷牙歌,牢記正確刷牙方法。

4、學生體驗刷牙。

5、除了刷牙,生活中還有哪些保護牙齒的方法?

【教學重點】

瞭解愛護牙齒的一般方法。

【教學難點】

初步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

【學 法】

學習方式爲透過活動主動進行構建,觀察、調查、討論、交流,與環境互動、與同伴合作,獲得豐富的知識或經驗,獲得創造性和實踐能力的發展。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牙齒模型、牙刷。

【教學過程】

一、 激發興趣 揭示課題

1、出示圖片,學生觀察。

師:同學們,隨着你們年齡的增長,身體也在發生着變化。瞧,個字長高了,手臂變長了,小腳丫也長大了,大家成長着,快樂着。

2、你牙疼過嗎?當時什麼感覺?揭示課題,板書課題。

師:同學們,你們看看這個同學他怎麼了?

生:牙疼了。

師:你平時牙疼過嗎?是什麼感覺?

生:不能吃飯了。

師:吃不下飯,怎麼會有好身體呢?

生:睡不好覺。

師:怎麼會有精神呢?

師:難怪有句話叫做牙疼不是病,疼起來真要命。牙齒真是我們身體重要的一部分。今天這節課呢,我們就一起來關心牙齒,學習保護牙齒。

板書:保護牙齒。(貼牙齒圖片)

【設計意圖:從展示學生生活的圖片匯入,貼切現實,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二、觀察交流、瞭解牙齒【活動一-----我是小牙醫】

1、觀察同桌的牙齒。

師:現在,你的同桌就成了一名小牙醫,請你張口嘴巴讓小牙醫檢查檢查你的牙齒是不是很健康,有是什麼問題沒有?開始吧

學生討論交流 ,教師巡視指導。

2、全班交流,發現牙齒的問題。

師:你發現牙齒有哪些問題?

生:他的牙齒髮黃了。

師:牙黃了看起來就不漂亮了。

生:他的牙齒有一個洞。

師:有齲齒了。這真是一個問題。老師把這個問題畫成一個小問號放在這裏,待會我們一起來解決。

生:他的牙齒掉了。

師:牙齒長得好好的,怎麼會掉呢?

生:開始長新牙了。

師:長出來的新牙叫做什麼?

生:恆牙。

師:同學們,掉牙千萬不要着急,我們每個人在七八歲的時候都要換牙,長出來的恆牙可是要陪伴我們一生的。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培養學生透過觀察發現問題的能力,知道牙齒存在的問題。】

三、動手體驗 學會刷牙【活動二---我是刷牙小能手】

1、學生交流自己平時是怎麼刷牙的?

師:同學們,瞧,大家發現了牙齒的這麼多問題。可是呀,老師也發現咱們班不少同學的牙齒那是又白又亮。你們平時最常用的保護牙齒的方法是什麼?

生:刷牙。

師:你一天刷幾次牙?

生:兩次。

師:是在什麼時候?

生:早上和晚上。

師:真棒,早晚刷牙,清潔口腔,大家都要向他學習。

師:誰願意給大家來演示一下自己平時是怎樣刷牙的?其他同學仔細看,看他刷牙的方法和你的方法一樣嗎?

學生演示刷牙,教師相機進行解說。

師:你們的刷牙方法和他的一樣嗎?

生:他把牙膏擠得太多了。

師:你平時擠多少牙膏?

生:黃豆大小。

師:黃豆大小的牙膏最適合同學們刷牙,擠多了反而對牙齒不好。

生:他刷牙用勁太大了。

師: 你平時是怎麼刷的?

生:我是輕輕刷的。

師:使勁刷牙會傷害牙齦,你的習慣真好。

生:他刷完牙之後牙刷刷頭是朝下放的,我通常是刷頭朝上擺放。

師:你的生活習慣真好。刷完牙後杯子裏會殘留一些水,容易滋生細菌,所以刷頭要朝上擺放,保持清潔。

2.觀看視頻,瞭解正確刷牙方法。

師:大家想不想知道怎樣纔是最正確的刷牙方法?讓我們請來牙博士,聽聽他是怎樣說的吧!

生:觀看視頻。

師:牙博士告訴我們,我們的牙齒分爲上呀和下牙,上面一排是上牙,下面一排是下牙,上下牙齒咀嚼食物的地方叫做咬合面。

3.讀刷牙歌,牢記正確刷牙方法。

師:爲了使大家更快地記住正確的刷牙方法,牙博士還給我們帶了了一首有趣的刷牙歌呢!

師:範讀刷牙歌。

生:齊讀刷牙歌。

生:一邊讀一邊做動作。

4. 教師示範,學生體驗刷牙!

師:相信有了刷牙歌的陪伴,同學們一定能夠記住正確的刷牙方法。想不想自己來體驗一下正確的刷牙方法?

生:想。

師:刷牙前,我們要做好準備。擠上牙膏,想一想,擠多少牙膏呢?把刷牙的杯子從盆子裏拿出來。今天,我們要選出我們班的刷牙小明星,可以得到可愛的小笑臉。刷牙的時間大約三分鐘,讓我們聽着音樂一起來刷牙!

生:體驗刷牙。

師:相機指導,適時獎勵。

師:同學們,跟老師一起來做動作,輕輕吸一口氣,什麼感覺?

生:清新。

師:我們給小牙齒洗了洗澡,整個人都變得神清氣爽了。看來呀,刷牙真是保護牙齒的一個好方法,同學們平時要養成早晚刷牙的好習慣。

板書:貼刷牙的圖片。

5、出示刷牙卡籤,讓刷牙的好習慣從課內延伸到生活。

師:沒有得到小笑臉的同學不要着急,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刷牙卡籤,我們要評出刷牙小能手。如果你早上刷牙正確就畫一個太陽,晚上刷牙正確就畫一個月亮。一個月以後,我們再來比比看誰是我們班真正的刷牙小能手。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層層遞進,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刷牙的本領。

四、聯繫生活 保護牙齒(活動三------我是護牙小專家)

1、除了刷牙,生活中還有哪些保護牙齒的方法?

(1)少吃糖。⑵多吃水果、蔬菜。⑶漱口。⑷睡覺前不吃東西。⑸定期檢查口腔:防止齲齒!(6)日常注意安全,保護牙齒。(7)選用兒童牙膏和牙刷。

師:同學們,正確刷牙能幫助我們預防齲齒(擦掉黑板上的問號),但是保護牙齒僅僅靠刷牙是不夠的。生活當中,保護牙齒的方法可多了,你都知道哪些保護牙齒的好方法?

生:少吃糖。

師:不僅要少吃糖,冷熱酸甜有刺激性的食物都要少吃。你真是個護牙的小專家。

生:多吃蔬菜水果。

師:我們要多吃蔬菜水果。板書(貼蔬菜水果的圖片)。蔬菜當中含有大量的粗纖維,這些纖維就像一把刷子一樣能夠清潔口腔。水果當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能夠使牙齒更加強壯。

生:飯後漱口。

師:真是好習慣,保持口腔清潔。

生:睡前不吃零食。

師:對,刷牙之後就不要再吃零食了。

生:三個月換一次牙刷。

師:不僅要三個月換一次,感冒之後也要換一把新的。

生:使用兒童牙膏牙刷。

師:兒童牙膏牙刷最適合我們。

生:牙齒活動了不要動。

師:要注意安全,特別是恆牙。

生:牙掉了不要舔。

師:牙齒就像小樹苗一樣往上長,會有點癢,但千萬不要用手摸,更不能用舌頭舔。

生:定期看牙醫。

師:請牙醫來幫忙,預防口腔疾病。板書(貼牙醫的圖片)。定期也就是三——五個月,請醫生來檢查我們的牙齒。

2、出示圖片,判斷正誤。

師:同學們都是護牙的小專家。掌握了這麼多保護牙齒的方法。我們來看看這幾個同學,他們的做法對嗎?如果對,我們就向他表示祝賀;如果不對,就要說說爲什麼不對。

生:判斷正誤。

師:相機指導。

3、教學生做口腔操。

師:老師也想告訴大家一個護牙的好方法——口腔操。教授做口腔操的方法。

生:跟老師學做口腔操。

師:瞧,這麼快我們又記住了一個保護牙齒的小妙招,你也可以把這個好方法告訴你的爸爸媽媽。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透過討論、圖片展示,讓學生掌握護牙知識。

五、延伸課堂 宣傳護牙

做一個護牙小小宣傳員,把保護牙齒的好方法告訴給每一人。

師:今天,我們不僅意識到了牙齒對我們的重要性,我們還找到了好多保護牙齒的方法來解決大家提出的問題。其實,越來越多的人都意識到了牙齒的重要性,於是世界醫學組織把每年的九月二十日定爲了世界愛牙日,就是讓人們宣傳愛牙護牙的知識。同學們,讓我們都來做一個護牙宣傳員,把我們今天學到的正確刷牙,多吃蔬菜水果,定期看牙醫,做口腔操等等好方法告訴給你身邊的每一個人,讓人人都來關愛牙齒,人人有一口健康的牙齒,露出在迷人的笑容。

板書:畫微笑的圖案。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從課內延伸到課外,爭當小小宣傳員。

板書設計: 保護牙齒

蔬菜水果

【設計意圖】板書是課堂教與學內容的濃縮,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潛移默化滲透了思想教育。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學過程:

一、匯入,瞭解詞和詞牌。

1、在中國的詩歌寶庫中,有很多詩詞是寫釣魚的。例如:胡令能的《小兒垂釣》

2、這節課,我們去欣賞唐代詞人張志和的詞,感受他的釣魚世界。

3、咱們先來讀讀標題——漁歌子(指名讀)。

4、“漁歌子”是這首詞的詞牌。什麼是詞牌呢?

5、看到《漁歌子》,你能想象這首詞的內容嗎?

二、初讀,讀得有點“詞”味。

1、自由讀。下面我們來自由地讀讀這首詞,至少讀三遍。

2、指名讀。指三名不同程度的後進生、中等生試讀。

糾正讀音:白鷺、鱖魚、箬笠、蓑衣?

注意停頓:劃出節奏,讀出節奏。

注意押韻:白鷺飛,鱖魚肥,不須歸。

3、齊讀。評價:真好!不少同學登上第三個臺階了,有點詞味兒了。

三、品讀,感受詩詞畫面美。

過渡語:接下來,我們一起進一步品味這首詞。詞的作者張志和,一個很有個性的人,他的詞更有特點。張志和有個好朋友叫顏真卿……

板書:詞中有畫? 畫中有詞

1、讀出詞中畫。

*聽。我們要想讀出詞味兒,除了注意停頓、注意押韻,還要讀出詞中的畫面來。閉上眼睛,聽聽配樂朗誦吧。

*再聽。你的腦海中有畫面了嗎?再聽一遍。

*說說。畫面上都有些什麼?把相關詞語用橫線劃出來。

*再讀。誰能把詞中的畫面讀出來?點兩名優等生試讀,評價。

*齊讀。全班同學齊讀一遍。

2、畫出詞中畫。

過渡語:讀得真好!老師都清楚地感受到那個美麗的畫面了。這樣吧,我們一起共同用粉筆畫出來,好嗎?

師生小結:畫面美嗎?美在哪兒呢?引導學生看黑板,師生共同描述:第一,美在色彩協調……第二,美在動靜結合……

3、品讀詞中畫。

過渡語:這畫面太美了!幾支粉筆哪能表現出來呢?一起讀出來吧。

*師:瞧,這桃花,這流水,讓老師想起一句詩——細雨桃花水,輕鷗逆浪飛

*師:這斜風,不就是 “吹面不寒楊柳風”嗎?讀句子

生:吹面不寒楊柳風,風裏帶着……

*師:這細雨,也正是——讀句子

生:雨絲細細的,像牛毛……

*師:此景此情,讓我們情不自禁想吟一曲《漁歌子》

? 生:西塞山前白鷺飛……(師跟上節奏指點黑板相應的畫面)

4、想象畫中人。

過渡語:“斜風細雨不須歸”。誰“不須歸”啊?呵呵,原來是這位頭戴“青箬笠”、身披“綠蓑衣”的漁人。讓我們把目光定格在這裏。這位漁人雖然只留給我們一個背影,但非常耐人尋味。他是誰?爲什麼“不須歸”呢?

*詞人簡介。

到底是“不用歸”還是“不想歸”呢?看看詞人簡介。你讀懂什麼了嗎?“貶官”、“隱居”、“煙波釣徒”,這位漁人很有可能就是詞人張志和!

*想象神情。

師:(引導看黑板漁人背影圖),如果說這位漁翁就是張志和,那麼此時你一定看到他的神情了。想象一下,他的神情是怎樣的呢?

生:……

師:選一個最準確的詞語來描述他的神情吧。板書:悠閒自在

小結:看樣子,“不用歸”也好,“不想歸”也好,“不願歸”也罷,都對!但都不及一個“不須歸”來得爽快,來得自在!

*情境誦讀。

來,讓我們靜靜地坐在烏蓬船上,或者站在古老的石橋上,任清風撫面,任細雨飄灑,任帶着桃花味兒的空氣的芬芳撲鼻而來,閉上眼睛,深深地吸一口氣,悠閒自在地吟誦——

生:西塞山前白鷺飛……(重複讀:斜風細雨不須歸)

四、拓展讀,品味詞人“釣”之蘊。

*過渡語:好一個“斜風細雨不須歸”!

*拓展:我們的猜想究竟對不對呢?有詞爲證,驗證一下。出示《和答弟志和漁父歌》,輕聲讀出來。

*品味:哥哥的這首詞寫什麼?讓我們對照兄弟二人的詞,仔細品味。我當哥哥張鬆齡,你們就是弟弟張志和,咱們來一次作詞、和詞吧。

五、回味讀,昇華詩詞“釣”之情。

1、讀蘇詞。

瀟瀟春雨灑江天,漁人垂釣好悠閒!《漁歌子》這首詞流傳至今一千多年,很多文人墨客爭相填寫傳唱。

出示蘇軾《浣溪沙》,學生試讀。讀着讀着,發現什麼了?是啊,蘇軾也曾貶官黃州,他太喜歡這首詞了,於是乎,一字不漏,直接把它納入自己的詞中。

2、吟唱。

詞是用來唱的。最後,請大家跟我一起深情吟唱這首詞,讓它在我們心中定格成一幅清麗自然、醇香久遠的永恆畫卷吧!

板書設計:

漁歌子 張志和

詞中有畫 畫中有詞 悠閒自在

(畫面)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學習目標

1、認識“竟、匆”等幾個生字,會寫“渴、罐”等15個生字,正確讀寫“鑽石、水罐,喜出望外”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內容,在水罐一次一次變化中體會到互相關愛、樂天奉獻的美好情感。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複習

出示幻燈“我會讀”讀生字詞。

二、設定情境,激發閱讀興趣

1、(播放課件)學生朗讀課文第一段。

2、師:誰來說一說,此時的水意味着什麼?(使學生認識到水的重要性,如,生命之水、希望之水、救命之水;有了水,人和萬物才能繼續生存下去,沒有水,等待人和萬物的只有死亡。)

師:3、一天夜裏,一個小姑娘意外地得到了一罐水,她會怎樣用掉這罐水呢?

4、同學們的猜想都有道理,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七顆鑽石》(板書課題)就是圍繞這一罐水講了許多意想不到的事情。讓我們來讀一讀這篇課文吧!

三、學習新課

1、自由讀課文。

2、小組合作學習:

(1)畫出你認爲神奇的地方,並想一想爲什麼。

(2)小組小組討論故事中的神奇之處及原因。

3、交流

小組彙報課文中神奇的地方及神奇的原因,其他小組可以進行補充或更正。

幻燈隨答出示好下出句子:

A、“當她醒來的時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裏竟裝滿了清澈新鮮的水。”(板書:孝心感天)

B、“她以爲,水一定都灑了,但是沒有,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罐子裏的水還是滿滿的。”

C、“當小姑娘再拿水罐時,木頭做的水罐竟變成了銀的。“(板書:愛心如銀)

D、“就在這一瞬間,水罐又變成了金的。”(板書:母愛似金)

E、“這時突然從水罐裏跳出了七顆很大的鑽石,接着從裏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鮮的水流。那七顆鑽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變成了七顆星星。(板書:愛心感動天地)

四、總結:學了課文你懂得了什麼?

五、練習

這個故事真神奇,我要講講這個故事。

1、同桌之間互相說一說。

2、指名學生講故事。

六、課外作業:

讀讀童話故事,準備開個童話故事會。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學習目標】

科學概念:

1.與地球自轉相關聯的現象除了晝夜交替以外,還有天體的東昇西落、不同地區迎來黎明的時間不同等。

2.地球自轉的方向與天體的東昇西落相反,即逆時針或自西向東。這就意味着越是東邊的時區就越先迎來黎明。

3.不同地區所處的經度差決定了地區之間的時差。

過程與方法:

1.透過模擬實驗、聯繫生活現象和自然現象等多種途徑和方法,收集有關的證據。

2.透過生活經驗和體驗活動,理解相對運動,根根據天體視運動的方向推導地球自轉的方向,並用來解釋太陽等天體的視運動。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初步知道因參照物的不同,對物體的運動需要從多角度去認識。

2.培養尊重事實、重視證據的科學態度。

【學習重、難點】

1.重點:地球自轉的方向與天體的東昇西落相反,即逆時針或自西向東。這就意味着越是東邊的時區就越先迎來黎明。

2.難點:世界時區圖的認識。

【學習準備】

小組準備:自制教學模型、小紙人、北京和烏魯木齊紙牌、記錄單。

教師準備:大地球儀一個、小地球儀、課件、檯燈一個、圓規、三角板。

【學習過程】

課前發給每組一個地球儀,自由看地球儀。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1、談話引入:剛纔同學們都玩了地球儀,地球儀是縮小版的地球,胡老師也把地球縮小畫在了黑板上,畫陽光和分界線,當陽光照在地球上的時候,地球對着太陽的這一面是什麼?預設:白天。

2、教師補充:白天我們可以稱爲晝,板書:晝。繼續提問:那揹着太陽的這一邊是什麼?預設:黑夜。教師補充:黑夜我們也可以稱爲夜,板書:夜。

3、教師表述:在白天和黑夜之間有有一條明顯的分界線。出示地球儀和檯燈,在地球儀上看,開啟檯燈,當太陽照在地球上,對着太陽的一邊是白天,揹着太陽的一邊是黑夜(學生一起說)。教師指着地球儀,從黑夜到白天過渡的這個時間叫做黎明什麼?預設:黎明。板書:黎明。

4、引導:在我們中國有兩個比較特殊的城市,一個是首都北京,我在地球儀上用紅色五角星做了標記,另一個是新疆的烏魯木齊,我用藍色五角星做了標記,課件出示中國地圖和這兩個城市。提問:這兩個城市,北京在烏魯木齊的哪邊?預設:東邊,課件出示:東。繼續提問:那烏魯木齊在北京的哪邊呢?預設:西邊。課件出示:西。質疑:那北京和烏魯木齊誰會先迎來黎明呢?大家想一想,板書:誰先迎來。

二、模擬實驗

1、談話:北京和烏魯木齊誰會先迎來黎明呢?請學生回答。預設:北京。板書:北京。

2、追問:你是怎麼想的?你判斷北京先迎來黎明有什麼依據?預設:①北京在東面,先看到太陽。②太陽東昇西落,北京在烏魯木齊東面就先迎來黎明。③太陽東昇西落,地球自西向東轉。

3、繼續追問:這是你的觀點,誰有不同的想法?請另一名學生回答。預設:烏魯木齊。板書:烏魯木齊。

4、追問:你的依據又是什麼?學生說理由。

5、引導:北京和烏魯木齊究竟誰會先迎來黎明呢,我們一起來觀察兩張照片。課件出示相同時間北京的和烏魯木齊的景色照片。

6、提問:從這兩張照片中,你們發現了什麼?預設:北京先迎來黎明。追問:你從哪裏看出是北京先迎來黎明?預設:同樣是早上7點,烏魯木齊的天還很黑。

7、質疑引導:從照片上看很有可能是北京先迎來黎明,這只是我們的猜測,你們能用什麼辦法來證明呢?預設:模擬實驗。追問:怎麼模擬呢?學生回答。

8、課件出示模擬方法:①每組一人②圍成圓圈③角色模擬④轉動起來⑤觀察現象

學生圍成圓圈,教師給學生掛上地名,確定東西方向和太陽位置,然後開始實驗。

自西向東轉兩圈,自東向西轉兩圈。

9、交流反饋,提問:地球怎麼轉,北京先迎來黎明?預設:自西向東轉。追問:那地球怎麼轉,烏魯木齊先迎來黎明?預設:自東向西。

10、談話:透過模擬實驗我們發現,北京有可能先迎來黎明,烏魯木齊也有可能先迎來黎明。在這個模擬實驗中,一些同學把自己模擬成了地球,沒有真正觀察到地球的轉動和這兩個城市誰先迎來黎明的情況,如果我們能站在地球上去觀察北京和烏魯木齊誰先迎來黎明,那是否能觀察的更清楚呢,你們想站到地球上去觀察嗎?預設:想。

11、課件出示小人,談話:我把你們都變成了這麼小的小人,課件出示貼,你們把自己貼在地球儀上相應的位置,北京與紅五角星對齊,烏魯木齊與藍五角星對齊,課件出示開,貼好後開啟手電,把它當成太陽,課件出示轉,然後轉動地球儀,指導示範如何轉動地球儀,明確左西右東,課件出示看,看一看地球怎樣轉動,北京先迎來黎明?怎樣轉動,烏魯木齊先迎來黎明?

學生模擬實驗,教師指導。

12、反饋交流:誰來說說你們是怎麼做的,發現了什麼?(上臺展示)預設:地球自西向東轉,北京先迎來黎明。板書:畫上地球,弄清東西方向畫上箭頭,寫上自西向東。追問:那地球怎麼轉,烏魯木齊先迎來黎明?預設:自東向西。板書:畫上地球,畫上箭頭,寫上自東向西。

三、地球怎麼轉

1、談話:大家做的實驗是不是跟他們一樣?透過實驗我們再次發現,北京和烏魯木齊都有可能先迎來黎明,課件再次出示相同時間北京和烏魯木齊的照片,從剛纔的照片來看,事實上可能是誰先迎來黎明?預設:北京。

2、如果北京比烏魯木齊先迎來黎明,你認爲是什麼因素造成的?預設:地球自轉方向。

3、質疑:你認爲地球自轉的方向是怎樣的?預設:自西向東。追問:你有什麼依據?預設:太陽東昇西落,地球自西向東轉動。

4、繼續質疑:誰有不同意見?如果沒有,教師則追問:大家都認爲地球是自西向東轉的,你們用什麼辦法來證明?學生可能想不出。

5、引導:我們先來看一段視頻,課件播放視頻,看完視頻後提問:視頻中的汽車是怎樣運動的?預設:向前。追問:那旁邊的景物呢?預設:後退。副板書:汽車前進,景物後退。

6、談話:我們再來看一段視頻,課件播放看視頻2,看完視頻後提問:視頻中的木馬是怎樣運動的?預設:自西向東或順時針。追問:那旁邊的景物呢?預設:自東向西或逆時針。副板書:木馬順時針轉,景物逆時針轉。

7、引導:天氣晴的時候,我們站在地球上每天看到太陽東昇西落,那麼地球是怎麼轉的?預設:自西向東。板書:太陽東昇西落,地球自西向東轉。

8、引導小結:我們把生活中這樣的一些運動稱爲相對運動。板書:相對運動。提問:現在你認爲烏魯木齊有可能先迎來黎明嗎?預設:沒有。追問:你的依據是什麼?預設:地球是自西向東轉的。教師指着板書小結:如果烏魯木齊先迎來黎明,地球必須自東向西轉,板書:①,而事實上北京比烏魯木齊先迎來黎明,北京想要先迎來黎明,地球只能自西向東轉,板書:②,我們看到太陽東昇西落,一定是地球自西向東運動造成的,板書:③,這麼多證據證明地球的自轉方向是自西向東,在自西向東前板書:。

四、認識時區圖

1、談話:事實證明地球的自轉方向是自西向東的,所以北京比烏魯木齊先迎來黎明。那北京比烏魯木齊提早多少小時先迎來黎明呢?我們讓世界時區圖來幫助我們尋找答案。

2、談話:我們將整個地球以經線爲標準展開,就是一張世界時區圖,課件播放展開過程。板書:世界時區圖。

3、質疑:這張世界時區圖能幫助我們學到什麼資訊呢?請各小組拿出學習單學習世界時區圖的相關知識,完成學習單上任務,並思考交流相關的疑問。

學生學習世界時區圖,教師指導思考題。

4、反饋交流:誰願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學習成果。請學生上臺彙報,彙報第一題時板書:24個。任務一完成後,詢問其他學生:你們的結果都跟他一樣嗎?

5、交流思考題:①北京和倫敦誰先迎來黎明?預設:北京。追問:你有什麼依據?預設:北京在東面,東八區,倫敦在0時區。

②北京和東京誰先迎來黎明?預設:東京。追問,你的依據又是什麼?預設:東京在北京東面,東十區,北京在東八區。

③爲什麼越是東面的時區越先迎來黎明?預設:地球自西向東自轉。

6、小結:因爲地球自西向東自轉的原因,越是東面的時區就要比西面早一些迎來黎明。在課題下面板書:東早西遲。

五、課堂總結

談話:同學們,原來誰先迎來黎明是地球自西向東自轉決定的。這個單元我們都在研究地球的運動,相信同學們一定有很多收穫,讓我們來整理一下,課件出示表格。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教學目標:

1、透過反覆誦讀理解文意,並能根據文字想象畫面。

2、瞭解有關的科學知識。

教學重點:反覆誦讀,培養語感。

教學過程:

一、自然匯入後與學生議定目標。

二、誦讀施標:

1、初讀感知階段:

○1師範讀,學生標劃生字詞。然後領讀生字。

○2學生自由朗讀2遍,力爭讀得通暢。讀完之後,試着用一句話概括全文內容。

2、自主學習階段:

○3師佈置自學任務,出示自學指導。

生結合註釋默讀課文,理解詞句意思,思考想象“山市”的初生、發展、高潮三幅畫面。時間8分鐘。

3、檢查反饋階段:

○4師生、生生之間以做遊戲的形式來檢查詞句理解情況。

學生根據文中幾個表示時間的詞語來描繪自己想象中的畫面。

4、深化領悟階段:

○5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美讀課文——投入感情,進入角色,放飛想象,物我兩忘。

5、激趣探究階段:

○6激發學生探究興趣,師生共同想辦法探索“山市”成因。

三、 作業佈置:

請學生給蒲松齡寫一封信,解釋“山市”的科學成因。

四、 板書(略)。

教學設計方案 篇8

教學過程:

一、匯入2

1、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新課文,爺爺和小樹。誰來讀?注意爺的輕聲。齊讀課題。

2.讀了課題,你知道這篇課文主要寫誰?(貼圖)

二、整體感知5

1、 爺爺和小樹之間發生了怎樣的故事呢?請你豎起耳朵仔細聽

2、下面小朋友自己讀讀這個故事,遇到生字寶寶就把它圈出來,遇到難讀的句子就多讀幾遍。

3.說說課文講了爺爺和小樹之間發生什麼事?

三、趣味識字(8)

1.那這些詞語你們會讀嗎?指名讀,開火車2組

2.小朋友們真聰明,小樹也被你們吸引來了(指名讀 同桌互讀) 3.記字形:加一加,說話 組詞 看圖猜字,偏旁識記 4.開火車檢查生字。

四、分段指導,讀懂課文15

1、誰能讀讀第一段?你明白了什麼?

(1)你家門口有什麼呢?(出示:我家門口有——)

(2)小樹呀天天守在我家門口,就像是我的好朋友。天天看到小樹心情怎麼樣?能讀出你的高興嗎?指生讀。讓我們挑起嘴角一起來讀吧。齊讀。 (3)請小朋友看看,這是一棵怎樣的小樹?

(4)——有————。你也能用有說一句話嗎?(同桌互相聽,檢查2.3個)

2、第二自然段

(1)不知不覺冬天到了。(出示:圖片及風聲)北風呼呼地刮,聽着這呼呼的風聲,小樹小樹你感覺怎樣?(冷)你想說些什麼呢?

(2) 正在小樹凍得瑟瑟發抖的時候,誰來了,大家看,他在做什麼?怎麼做的? 看圖說話。

這“暖和的衣裳”是什麼呀?(包紮在樹幹上的稻草或者草蓆)當你穿上暖和的衣服不冷了,多高興啊,當他想到以後可爲人們做很多事,更高興了 ,齊讀句子。男生讀,女生讀,齊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