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茶館教學設計

作爲一名老師,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編寫教學設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優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茶館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茶館教學設計篇1

教學目的

1閱讀課文,細小體會戲劇語言的動作性這一特點。

2瞭解《茶館》卷軸畫式的平面結構。

教學設想

1課外閱讀課文。

2引導學生把握閱讀要點;

(1)瞭解戲劇反映的時代背景。

(2)瞭解《茶館》結構的獨特性,與曹禹的《雷雨》作比較。

(3)認識《茶館》作者以特殊的戲劇衝突表現主題的方法。

3做“思考和練習”。

教學時數

1個半教時(課前預習)。

閱讀要求

課外閱讀。

設計思考練習題(可由學生設計):

一、匯入

話劇《茶館》是老舍在1956年完成的作品,此劇以茶館作爲社會縮影,透過半個世紀的世事變化,由70多個角色演出各階層人民的生活層面。

《茶館》誕生始末及命運。

那時老舍先生正在寫《茶館》,受當時公式化、概念化影響,寫起來不順暢。

老舍先生說,在美國時就考慮寫一個北京的茶館,寫一個時代。他描述了第一幕情節,大家一聽叫好,第二幕寫了民國、時代。老舍發愁的是怎麼寫下去:“最大的問題是解放後的茶館怎麼寫?現在茶館少了,沒有生活了。想去四川看看,但不能把四川搬到北京來。戲拿不出來呢?”我們說:“老舍先生,別寫這一幕了。”他很驚訝:“不寫可以嗎?”“當然可以。”“不寫就不寫。”他把手杖一立,起身說:“走,解決了我一個問題,我要回去寫了。”

老舍躲在家中埋頭寫作,還沒寫完,就着急地把於是之找來,興致勃勃地談了筆下快呼之欲出的王利發這個角色。他說:“我這個掌櫃的,可是從小演到老,二十幾歲演到七八十,一共得有好幾百句臺詞呢!”被老舍這麼一說,於是之就有了一股創作衝動。等劇本一公佈,他趕緊寫了一篇很長的申請書,一再懇切地希望:“就讓我演吧。”

聽老舍朗讀新作《茶館》,是在劇院前廳二樓北側會議室。大家一致認爲一幕超出一般水平,曹禺反覆說了這麼一個意思:“古典”、“夠古典水平”。然而與會者對後兩幕覺得還不行,需要做進一步修改。老舍極爲誠懇地表示:“希望大家幫助,尤其是第三幕反映的年代,我當時不在國內,對情況不甚熟悉,更需大家幫助出主意。”

二、劇情梗概

故事講述了茶館老闆王利發一心想讓父親的茶館興旺起來,爲此他八方應酬,然而嚴酷的現實卻使他每每被嘲弄。最終被冷酷無情的社會吞沒。經常出入茶館的民族資本家秦仲義從雄心勃勃搞實業救國到破產;豪爽的八旗子弟常四爺在清朝滅亡以後走上了自食其力的道路。故事還揭示了劉麻子等一些小人物的生存狀態。全劇以老北京一家大茶館的興衰變遷爲背景,向人們展示了從清末到抗戰勝利後的50年間,北京的社會風貌及各階層人物的不同命運。

在滿清王朝即將滅亡的年代,北京的裕泰茶館卻依然一派“繁榮”景象:提籠架鳥、算命卜卦、賣古玩玉器、玩蟈蟈蟋蟀者無所不有。

年輕精明的掌櫃王利發,各方照顧,左右逢源。然而,在這個"繁榮"的背後隱藏着整個社會令人窒息的衰亡:洋貨充斥市場、農村破產、太監買老婆、愛國者遭逮捕。

到了民國初年,連年不斷的內戰使百姓深受苦難,北京城裏的大茶館都關了門,唯有王掌櫃改良經營,把茶館後院闢成租給大學生的公寓,正廳裏擺上了留聲機。儘管如此,社會上的動亂仍波及茶館:逃難的百姓堵在門口,大兵搶奪掌櫃的錢,偵緝隊員不時前來敲詐。

又過了三十年,已是風燭殘年的王掌櫃,仍在拼命支撐着茶館。日本投降了,但和美帝國主義又使人民陷入了內戰的災難。吉普車橫衝直撞,愛國人士慘遭鎮壓,流氓特務要霸佔王掌櫃苦心經營了一輩子的茶館。王利發絕望了。這時,恰巧來了兩位五十年前結交的朋友,一位是曾被清廷逮捕過的正人君子常四爺,一位是辦了半輩子實業結果徹底垮了臺的秦二爺。三位老人撒着撿來的紙錢,悽慘地叫着、笑着。最後只剩下王利發一人,他拿起腰帶,步入內室,仰望屋頂,尋找安然了結一生的地方。

三、具體分析

1、從王利發的語言看他的性格:

①“喲!你這是什麼話呀?咱們的買賣要是越作越好,能不給你長工錢嗎?……”

(提示:既表現了當時社會經濟的蕭條,這表現了王利發自私的一面,從自己利益出發不“長工資”。)

②“您等等,……我感恩不盡!”

(提示:這表現了他委曲求全而又處世圓滑的一面。)

③“福氣不小!……我準給你留着!”

(提示:這表現了他順應奉承,卻又不上當的處世技巧,真是處世絕招。)

④“這個年月還值得感謝!聽着有點不搭調!”

(提示:這表現了他對自己處境的愁苦,對現實的不滿和憤恨。)

⑤“我也那樣!我覺得請安比鞠躬更過癮!”

(對不同的人採用不同的接待方式,此爲處世精明之處。)

⑥“常四爺老是那麼又倔又硬,別計較他!”

(爲別人排解麻煩,這是他善良的一面。)

⑦“咱們可把話說開了,從今以後,你不能再在之這兒作你的生意,這兒現在改了良,文明啦!”

(提示:精明幹練,謹小慎微。)

⑧“好吧,我慢慢給你打聽着!你看,十多年前那回事,我到今天還沒忘,想起來心裏就不痛快!”

(提示:想把別人支開,因爲有兩張嘴吃飯,這又是自私的表現。)

⑨“那麼,你幾不想想主意,賣賣力氣,別叫大家作亡奴?”

(提示:這並不表明他有了覺悟,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這表現了他深諳處世之道。)

總結:裕泰茶館老闆王利發,其取名用的'是諧音法:“王利發”即“望利發”,希望生意興旺發大財。王利發也確實憑自己的精明能幹,順應時代潮流,使得他的小茶館在許多大茶館相繼倒閉、不景氣的時候,不但能生存下來,而且還有新的發展。王利發的優點是精明、幹練,頭腦靈活,接受新鮮事物快,善於應酬,能對不同的人採取不同的態度;但他也有缺陷——膽小、自私、圓滑。當然,求利圖財是商人的本性,這無可厚非。

王利發對逃難的饑民沒有絲毫的同情心:“走吧,我這兒不打發,還沒開張!”“別耽誤工夫!我自己還顧不了自己呢!”但對巡警、大兵,他卻是畢恭畢敬,點頭哈腰。對愛白喝茶不付錢的唐鐵嘴,他雖然打心眼裏瞧不起,有些鄙夷、蔑視,然而,表面上依然是笑着打哈哈,不願得罪。

2、常四爺的形象:

①個性語言:

“今兒個城外頭亂亂哄哄,買不到菜;東抓西抓,抓到這麼兩隻雞,幾斤老醃蘿蔔。聽說你明天開張,也許用的着,特意給你送來了!”

“瞧着給,該給多少給多少!”

“是呀,您的眼力不錯!戊戌年我就在這兒說了句‘大清國要完’,叫你二位給抓了走,坐了一年多的牢!”

“憑力氣掙飯吃,我的身上更有勁了!”

“什麼時候洋人敢再動兵,我姓常的還準備跟他們打打呢!”

②常四爺的取名用的是諧音法。“常四爺”即“嘗試爺”,一個敢於嘗試的人,自然是有見識、有勇氣、有創新精神的人。常四爺原是享有清朝特權的旗人,後來變成了自食其力的勞動者。“鐵桿莊稼”沒有了,就憑膀子賣力氣、賣青菜。常四爺還是一個有遠見、有骨氣、樂觀豪爽的人。

身爲旗人,他能看到大清國的本質,因爲說了句“大清國要完”的公道話,被吳祥子、宋恩子二人告密坐了一年半的大牢。他每天五更出來弄青菜,還惦記着王利發的小茶館開張,買不着菜,於是便主動送去一串醃蘿蔔、兩隻雞;至於價錢,他讓王利發瞧着給就行了,後來接了錢,看都沒有看一眼就揣在懷裏了。常四爺主動請鬆二爺出去喝兩盅,很大方地對王利發說:“我可就不讓你啦,沒有那麼多的錢!”其實呢,他是知道王利發要招呼茶館的生意,諸事要準備,分不開身去消閒。常四爺始終沒有忘記自己是一箇中國人,他抱定一個信念:“什麼時候洋人敢再動兵,我姓常的還準備跟他們打打呢!”對的清王朝不滿、對洋人更加痛恨的常四爺,正是不甘受奴役、不向命運低頭、勇於反抗的中國人民的一個出色代表。

3、鬆二爺的形象:

①鬆二爺也是個旗人,心眼好,但膽小怕事,懶散而無能。清朝滅亡前,他遊手好閒,整日喝茶玩鳥。清亡後,“鐵桿莊稼”沒有了,但他仍然留戀過去的生活,不願自食其力。他寧願自己捱餓,也不讓鳥兒餓着,一提到鳥就有了精神,最後終於餓死。這是一個沒有謀生能力的旗人的典型,反映了中國封建社會的腐朽。

②個性語言:

“怎麼樣?我想大哭一場!看見我這身衣裳沒有?我還像個人嗎?”

“我餓着,也不能叫鳥兒餓着!”

“我看見您二位的灰大褂呀,就想起前清的事兒!不能不請安!”

4、劉麻子、唐鐵嘴等:

這是一羣地痞無賴,一個說媒拉縴、拐賣人口,一個是麻農相士,算命騙人。這樣一類人物形象,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畸形和病態。

“年頭越亂,我的生意越好!這年月,誰活着誰死都碰運氣,怎能不多算算命、相相面呢?”(唐鐵嘴)

“趕明兒我一總還給你,那一共纔有幾個錢呢!”(唐鐵嘴)

“有人賣,有人買,我不過在中間幫幫忙,能怪我嗎?”(劉麻子)

“你個娘兒們,無緣無故地跟我搗什麼亂呢?”(劉麻子)

【補】

劉麻子的取名用的是諧音法。“劉麻子”即留下一身麻煩的意思。劉麻子是以說媒、拉縴、買賣人口爲生的“纖客”。先前“走八旗老爺們、宮裏太監們的門子”,比如將康順子賣給龐太監,生活還算過得舒服。後來改了民國,“人家總長次長,團長師長,要娶姨太太講究要唱落子的坤角,戲班裏的女名角,一花就三千五千現大洋”。劉麻子只能“幹瞧着,摸不着門”,所以面臨的麻煩事就多了。你看,劉麻子一出場便“丟了魂似的跑來,和李三碰了個滿懷”,爲啥?人家外面正在抓兵丁呢!難怪劉麻子喘着粗氣勸李三:“別,別,別出去!我差點叫他們抓了去!”

“我的媽呀,嚇死我啦!”待劉麻子剛回過神來,康順子找進茶館來認出了他。仇人相見,分外眼紅,康順子好一頓數落劉麻子:“一個男子漢,幹什麼吃不了飯,偏幹傷天害理的事!呸!呸!”在康順子要跟他算算賬,動手打他的時候,劉麻子只得以“好男不跟女鬥”爲藉口,撒腿跑了。在劉麻子重操舊業,準備好好敲詐急於買媳婦的大兵老林、老陳時,被宋恩子、吳祥子二人橫裏插了一槓子,不但生意黃了,而且最後還讓宋、吳二人栽贓被當作逃兵抓了去。這劉麻子真是偷雞不成反蝕了米——倒黴透頂了。

唐鐵嘴的取名用的是諧音加意義的方法。“唐鐵嘴”即“蕩鐵嘴”也。“蕩”表明此人是一個浪蕩公子,好逸惡勞的市井閒人;“鐵嘴”自然表明了他是能說會道、靠耍嘴皮子生存的人,這一點,從他算命、相面的職業就可以得到證實。“鐵嘴”之“鐵”,一方面說明他的嘴上功夫好,能將稻草說成金條,善於圓場,很能哄住一些人;一方面又暗示出他是鐵公雞、一毛不拔式的人物。他愛佔小便宜,常到王利發的茶館裏去白喝茶,就是軍閥混戰的動亂年代,他算命、相面的生意好了起來,改抽“白麪兒”了,也沒有打算還茶錢。王利發一提到他所欠的茶錢,他就打哈哈,準備開溜。唐鐵嘴拿了報童的報紙,也不想付錢。他居然吝嗇到連報童這種小本生意的本錢都不想給付,真是“鐵”得可以了。

崔久峯:

“以天下爲己任”的革命者——“中國非亡國不可”的失敗主義者。

崔久峯的取名用的是諧音法。“久峯”即愧疚、譏諷的意思。崔久峯爲自己做過國會議員而愧疚。在認清了“革命有什麼用呢,不過自誤誤人而已”的實質之後,他躲在王利發的茶館後面天天唸經、修持、懺悔。他認清了中國不從根本制度上實行變革,革命也好,實業救國也罷,終免不了“你我都得作亡國奴”的結局。所以,這位年輕時候“以天下爲己任”的血性漢子,最終走上了“只會唸經,不會幹別的”的道路,過着避世遠禍的生活。

吳祥子、宋恩子:

吳祥子、宋恩子二人的取名用的是諧音法。“吳祥子”即“無腸子”,“宋恩子”即“恩義送光,自己絲毫不留”。此二者是沒有心腸、不講良心,沒有廉恥、不講恩義的人:有皇上的時候給皇上效力,有袁大總統的時候給大總統效力——誰給飯吃就給誰效力。這兩個奴顏婢膝的小人,專靠告密得些官府賞錢過日子,他們爲了盯上一些思想進步的學生而來到王利發的茶館,還厚顏無恥地提出讓王利發給他們發月錢:“你聰明,還能把那點意思鬧成不好意思嗎?”這分明是在暗示王利發——月錢不能給得太少了,否則就會跟他過不去,真是一副流氓無賴的面孔!在茶館裏聽到劉麻子與老林、老陳三人交易的對話時,竟然不動聲色地要算計他們。待到軍官帶人過來盤查逃兵時,吳祥子曲意指證劉麻子是逃兵,輕而易舉地吞佔了老林、老陳一半的現大洋。臨走之時,吳、宋二人也沒有忘記要到茶館後面再去抓兩個學生,好到官府去領些賞銀。

老林、老陳:

二人的取名用的是拆字法和望文生義法。“林”即兩塊木頭,“陳”即陳舊、落伍。此二人的姓合在一起,就是兩個陳舊、落伍的木頭人。這二人真是老實巴交,太不靈活了,要不然,怎麼會“當了十幾年兵,連半個媳婦都娶不上”呢?這二人不善言辭,翻來倒去就只有那兩句話:“你看,我們倆是把兄弟”“兩個人穿一條褲子的交情”。如此笨嘴拙舌的木頭人,難怪劉麻子要敲詐他們,宋恩子、吳祥子要打他們的鬼主意!

5、從戲劇語言看時代:

下面戲劇語言反映的是怎樣的時代?

①“三爺。咱們的茶館改了良,你的小辮兒也該剪了吧?”——滿清覆滅。

②“袁世凱死後,天下大亂,今兒個打炮,明兒個關城,改良?哼!我還留着我的小辮兒,萬一把皇上改回來呢!”——政局動盪。

補:滿清辮子沿革

滿清男人留辮子,自有來路。滿族是女真的後裔,他們的髮式也繼承女真的特徵。女真是一個生活在一望無際的山林裏的民族,那裏道路崎嶇,猛獸出沒,爲了多獲得山貨和野味,經常在林子裏一呆就是十幾天,遇到危險的時候,最重要的是不被樹枝鉤住而迅速脫身。所以,女真人的衣服和髮式都是簡潔的,簡潔到讓漢族人看了,覺得應該用“削髮如僧”來形容:頭髮剃光,只是在腦後留下小手指細的一綹頭髮,擰成繩索一樣下垂,鬍鬚也只是在鼻子底下留着幾根。

努爾哈赤建立了後金政權。他意識到,“剃髮”是祖宗的成法,所以每攻佔一地,都要以此作爲歸服的標誌。

1644年,攝政王多爾袞率兵攻入北京,努爾哈赤一樣,用“剃頭”來判斷人們是否降清。命兵部發文告:“凡投誠官吏軍民皆剃髮,衣冠悉遵本朝制度。”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12日,剛成立一天的革命軍政府發佈《宣佈滿洲政府罪狀檄》,文中歷數清廷多條罪狀,其中第8條就指斥了清廷強令漢人留辮髮的罪狀。因此,軍政府號召全體軍民,立即剪掉辮子。11月7日軍政府又發佈命令,要求軍警政三界人士從10日起,限定三日內剪除髮辮,否則革除其職。獨立各省也都把剪除辮子當成去舊圖新的標誌。據許金城《民國野史》記述:“無數的漢人都興高采烈地剪去這條奴隸標誌的辮子。也有迷信的,事先選擇吉日,拜祭祖先,然後莊重地剪除,把辮子燒了。更有聯合多人同日剪辮,並燃放爆竹,舉行公宴慶祝的。”一時間,剪辮浪潮如風起雲涌,迅速席捲大江南北。

③大兵:!誰要鈔票?要現大洋!——通貨膨脹。

④“告訴你,常四爺,要我們效力的都仗着洋人撐腰!沒有洋槍洋炮,怎能夠打起仗來呢?”——半殖民時代。

⑤“現在,人家總長次長,團長師長,要娶姨太太講究要唱落子的坤角,戲班裏的女名角,一花就三千五千現大洋!”——官僚生活腐化墮落。

茶館教學設計篇2

教學目標:

1、自主認識生字新詞,並在理解的基礎上主動積累詞語。

2、正確朗讀課文。透過極具特色的“揚州茶館”,瞭解中國傳統飲茶風俗及飲食文化。

3、繼續進行復述訓練,能向大家清楚地介紹“燙乾絲”的過程。

重點難點:

1、正確朗讀課文。透過極具特色的“揚州茶館”,瞭解中國傳統飲茶風俗及飲食文化。

2、繼續進行復述訓練,能向大家清楚地介紹“燙乾絲”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簡介作者

1、師板書:館,讀後組詞

2、“館”什麼意思?

3、今天我們要認識的是——茶館(板書:茶)

4、“茶館”什麼意思?

5、無論南方北方,茶館是極多的,今天課上我們去揚州,(板書)(提醒學生注意揚是提手旁)。

6、簡介揚州,這就是揚州著名的景點——瘦西湖。揚州在我國江蘇省境內,長江北部,是一座具有2400多年曆史的著名古城。今天我們去揚州看看那裏的茶館。齊讀課題

7、課題揚州茶館邊有一註釋,誰來讀?

8、媒體出示朱自清圖片及簡介。師述:朱自清——我國現代著名作家、散文家、詩人,原籍浙江紹興。三代人定居揚州,他6—18歲在揚州生活了13年,對揚州充滿感情,故自稱“揚州人”。這篇文章原名叫《說揚州》,寫於1934年,記述了他在揚州生活期間的所見所聞,文章對於我們四年級同學來說太長,編者選了其中的一部分,加了個題目叫《揚州茶館》。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檢查預習

(1)抽讀生字新詞

(2)課文有幾節?指名三人讀,注意讀正確。

(3)請你自己掃讀課文,用直線劃出文章中直接概括寫揚州茶館的句子

指名交流,自己練讀,指導朗讀:突出:最著名(在揚州茶館和澡堂是最有名氣的)滿滿的(哪些人?)

花樣最多(花樣可以換哪個詞?)

指導後再指名讀,齊讀

2、師生合作把兩句話合成一句話

說明:找直接概括揚州茶館的句子,變換句式概括文章內容。

三、再讀課文,理解體會

1、揚州茶館吃的花樣怎麼個多法?請同學們圈出文章中吃的花樣的名稱

(板書:吃的花樣最多)

2、指名交流,逐節交流後板書:零碎茶點、特色茶點、小籠點心。

3、練習說話:揚州茶館吃的花樣最多,有xx,有xx,還有xx。

說明:找吃的花樣名稱,透過說話訓練,梳理文章結構

4、選擇你最喜歡的茶點,反覆讀,讀出你的理解,讀出茶點的特色,讀出你的喜歡

5、師引讀第一節:先要坐定了……瓜子花生炒鹽豆什麼特點?(讀出香)女讀接着,炒白果什麼特點?(又熱又香)怎麼會是熱的?男生讀接下去是,……五香牛肉又有什麼特點?(香)哪些香?齊讀

6、師小結:這個時候的揚州茶館熱熱鬧鬧中又顯得那麼的悠閒。

7、學習第二節——燙乾絲

(1)自讀,你說它的特色在哪呢?讀後交流。(快、清、香、細)

燙乾絲色香味俱全、製作工藝精細,所以才稱得上是特色茶點。

(2)它怎麼做的?在文中標出(—)做“燙乾絲”的動詞。

(板出切→切→放;澆;潷→撥→倒→擱)“潷”演示共幾步?(準備——燙——擺盆)

(3)複述訓練:藉助圖片和動詞說說“燙乾絲”的過程。

指名說,再自己邊說邊做,指名上臺說

(4)小結:說時遲那時快,——燙乾絲整個過程就應該快而不亂、有條不紊。朱自清先生筆下的燙乾絲不僅描寫具體,而且情景交融,字裏行間透出先生對這一特色點心的喜愛。

說明:在這一教學環節中,讓學生讀文後,透過關注“xxx”,說說“燙乾絲”分幾步。這裏除了幫學生理清文章脈絡外,也滲透了分號知識的教學。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透過關注分號,知道燙乾絲主要分成三步,而且這三步是有先後順序的。學生對分號的作用有所感知,對文章內容有了更深的瞭解,同時感受到廚師廚藝的精湛,作者用詞的精妙。

過渡:課文除了介紹燙乾絲外,還介紹了什麼小吃?又是怎樣介紹的呢?

8、引讀課文第三節

(1)小籠點心也是那麼讓人回味無窮。

(2)如果你是茶客,走進茶館是不是一定按朱自清先生的順序點呢?

四、總結全課

揚州茶館人那麼多,是什麼原因?——聊天、聚會、交流資訊,揚州人的生活更是離不開茶館。先生走過許多地方,到過很多茶館,但他總說揚州茶館是最好的,也許是作者的故鄉情結。1934年的茶館已成歷史,真得感謝朱自清先生,他用筆爲我們留下了了那段歷史與文化,讓我們感受那個時代揚州茶館的韻味。

標籤:教學 茶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