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阿房宮賦教學設計

作爲一位傑出的教職工,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阿房宮賦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阿房宮賦教學設計

阿房宮賦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瞭解杜枚賦體散文的比喻、鋪排手法,借古諷今的風格。

2.理解“畢、兀、構、縵、霽、杳、邐迤、錙銖、負、族”等詞語。

3.背誦全文,歸納多義詞“而、夫”。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 題解:賦體特點、作者簡介及本文目的。

2. 熟讀課文,理解“兀、構、縵、霽、杳、邐迤”等詞語。

重點:

理解詞語。

難點:

內容理解。

內容及步驟:

一、 解題:

1.賦,是中國古代一種重要的文體。“鋪採摛文,體物寫志”。內容上,要透過“體物”以“寫志”;藝術表現上注重鋪陳,形容事物的外象和內理。由於注重鋪敘和形容,在語言上就不免要使用華美的詞藻,着上絢麗的色彩。

賦也講究聲韻的美,它把散文的章法、句式與詩歌的韻律、節奏結合在一起,藉助長短錯落的句子、靈活多變的韻腳以及排比、對偶的形式,形成一種自由而又謹嚴、流動而又凝滯的文體,大致經歷了“騷賦、漢賦、駢賦、律賦、文賦”幾個階段。本文屬於文賦。

2.阿房宮及作者:(見課本註釋)

從阿房宮被項羽一把火燒燬後,阿房宮的興亡就同秦王朝的興亡聯繫在一起,成爲人們議論的話題。牡牧也加入到其中來。

作者透過描寫阿房宮的興建及其毀滅,生動形象地總結了秦王朝統治者驕奢亡國的歷史教訓,向唐朝統治者發出了警告,表現出一個封建時代正直的文人憂國憂民、匡世濟俗的情懷。

二、 指導學生閱讀課文

1.正音:

兀 驪 縵 霽 冥 嬪 媵嬙 熒 椒 摽 邐迤 礫 嘔啞 鐺 錙銖 椽 檻 妍

2.本文各段寫了什麼內容?

a.寫阿房宮的雄偉壯觀。 b.寫阿房宮裏的美人和珍寶。c.用排比名式,盡情揭露秦王朝的奢靡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及奢靡結果。 d.總結歷史教訓,發出警告。

三、 指導、結合註釋理解第一、二自然段。補充註釋:

蜀山兀:形容詞用如動詞,指樹木被砍光了。

驪山北構而西折:名詞活用作狀語,從驪山。

四海一:數詞用如動詞,統一。

盤盤焉:助詞,形容詞尾,的`樣子。

氣候不齊:一樣。 雷霆乍驚:突然。

梳曉鬟也:古代婦女梳的環形髮髻。

燕、趙之收藏:動詞用作名詞,收藏的金玉珠寶。

四、 作業

背誦第一、二自然段。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背誦課文。

2. 歸納文言虛詞“焉、而、夫”的義項。

3.瞭解借古諷今的風格。

重點:

理解背誦課文。

難點:

文言虛詞義項總結。

內容及步驟:

一、 概述上節所講內容

二、 檢查

1.背誦默寫第一、二自然段或摘句連接,如:

長橋臥波, ?不知西東。

,春光融融; ,風雨悽悽。

明星熒熒, ,焚椒蘭也。

鼎鐺玉石, ,亦不甚惜。

2.解詞。(加點的)

四海一 直走咸陽 不霽何虹 盤盤焉 廊腰縵回 雷霆乍驚 杳不知其所之也

縵立遠視,而望幸焉

三、 指導閱讀背誦第三、四自然段

1.(補充)秦愛紛奢(豪華) 直欄橫檻(欄杆)後人哀之而不鑑之(名詞意動,以之爲鑑) 可憐(可惜)

2.學生口譯,及時加以糾正。

3.簡析內容:

第三自然段,由上文的描寫轉入議論,顯示出作者作這篇賦的本意。先以“嗟乎”發出感嘆,對比人心事理,進而質問。接着用六組“使………多於”的比喻句排比,盡情揭露秦王朝的奢靡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經過重重鋪墊,筆鋒一轉,讓“不敢言而敢怒”的天下之人同“日益驕固”的統治者進行較量,結果阿房宮成了一片焦土。

第四自然段,總結六國和秦滅亡的教訓,向當世統治者發出警告。作者連續感嘆,情不自禁。開頭提出論點,闡明興亡自取的道理;“嗟乎”以下申述論據,指出愛國和長治久安的息息相關。最後,提醒唐朝統治者不要重蹈亡秦的覆轍,意味深長。

4.借古諷今風格。

借評歷史來向皇帝進行諷喻,希望從歷史中吸取教訓。《過秦論》希望漢文帝能以仁義治天下,本文希望唐敬宗不要爲自己享樂而勞民傷財。因爲他們是對皇帝的忠告,所以說得很婉轉。

四、 熟讀成誦,做課後練習二、三題。

阿房宮賦教學設計 篇2

一、教學目標

1.瞭解“賦”的文章體裁特點,體會本文的語言風格,瞭解文言詞語的活用現象和文言句式。

2.學習文章多用對偶、排比的語言風格,並使之運用於今後的寫作中,增加習作的文采。

3.正確對待人生中的成功與進步,絕不驕傲自滿,而應始終保持謙虛的態度和具有一定的憂

患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學生掌握重點文言知識。

2.難點:正確對待人生中的成功與進步,絕不驕傲自滿,而應始終保持謙虛的態度和具有一定的憂

患意識。

三、教學方法

朗讀體悟法、討論法。

四、教學過程

(一)匯入

“以史爲鑑,可以知興衰”,總結歷史的興亡教訓可以補察當今爲政的得失。在總結秦亡的教訓,針對唐敬宗繼位後,廣造宮室,天怒人怨的現實,杜牧作《阿房宮賦》以諷時刺世,那麼,在這篇賦中,杜牧提出了怎樣的觀點呢?讓我們透過學習來體會。(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知

1.學生聽課文錄音,邊聽,邊理解。

2.在課前預習的基礎上,投影學生在預習課文時遇到的字詞句理解方面的問題,同學討論,教師強調重點,師生合作共同解決。

(三)深入研讀

1.課文內容填充:

讀書百遍,其義自現,老師課前把文章讀了一遍又一遍,越讀文章越短,最後只讀成一段文字,我想同學和老師的感受是一樣的,請看投影:

阿房之宮,其形可謂()矣,其制可謂()矣,宮中之女可謂()矣,宮中之寶可謂()矣,其費可謂()矣,其奢可謂()矣。其亡可謂()矣!嗚呼!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可()矣。

答案:雄、大、衆、多、糜、極、速、悲

2.請學生在文中找出“雄、大、衆、多、糜、極、速、悲”的具體內容,並朗讀這些內容。

杜牧爲文,十分重視辭彩的“華赫而莊整”,作者充分利用賦的特長(“賦者,鋪也。鋪採攡文,體物寫志也。”——《文心雕龍·詮賦》),潑墨如雲,鋪陳渲染描繪阿房宮。請看課文第1、2段。

3.誦讀1、2段,感受賦體特點

(1)這兩段文字極力描寫阿房宮的宮貌是如此的富麗堂皇,宮人是如此之衆多,生活是如此之驕奢糜爛,齊讀,CAI教學媒體展示音(配樂《漢宮秋月》)像。

思考:這兩段文字在語言表達上有什麼特點?(或找出自己認爲好的句段並說明理由)

例如:

品析“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品析“長橋臥波,未云何龍?複道行空,不何虹”;

品析“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綠雲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煙斜霧橫,焚椒蘭也”

學生討論,七嘴八舌地補充,教師適當點撥。

配樂《漢宮秋月》(二胡)

過秦論》、《六國論》、《阿房宮賦》比較分析,理解作者寫作意圖

4.(1)比較《過秦論》/《阿房宮賦》對秦亡原因的見解。

啓發思考:同樣是借秦諷時,賈誼在《過秦論》中指出秦亡的原因是“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同樣,杜牧對秦滅亡也作了深層思考,他提出的見解是——? “滅六果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思考:爲什麼說“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呢?——“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蘇洵《六國論》) 那麼爲什麼說“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呢?我們一起學習第3、4段。

從這裏,我們看到“多行不義必自斃”!這是歷史的辯證法。杜文以阿房宮作爲切入口,在杜牧筆下,阿房宮成了秦皇驕奢的見證,封建獨裁的象徵,秦朝滅亡的標誌。(板書)

(2)比較閱讀:《阿房宮賦》末段/《六國論》末段(課堂練習,附後)根據同學們反饋的情況再作評析。

(三)鞏固提高

仿照下面的排比句的形式,以“啊,老師!”開頭,寫一個句式相同的句子。(不超過60字)

出示投影:(學生討論,老師點撥) 啊,黃河!有了你乳汁的澆灌,這貧瘠的土地,纔有了青山綠水,纔有了茅屋、雞鳴、老牛的蹄印和孩子的嬉戲繪織而成的田園風光,纔有了那神奇而燦爛的文化。

(四)小結作業

嘗試背誦這篇文章。

五、板書設計

標籤:阿房宮賦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