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阿房宮賦教案模板

教學目標:

阿房宮賦教案模板

知識目標:掌握“一”、“愛”、“取”、“族”、“焉”、“而”、“夫”等詞的意思。

能力目標:感受課文豐富瑰麗的想象,形象生動的比喻、大膽奇特的誇張等藝術特點;

情感目標:瞭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賦借古諷今的目的;

教學重點、難點 :

作者寫本文的目的何在?

本文的結構層次 。

教學方法:

討論法、發現法、聯想法。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介紹“賦”、作者及寫作背景;講解第一、二節

教學過程:

1、 介紹“賦”

這個單元的課題很有意思。爲什麼這麼說呢?我們看“諫太宗十思疏”中的“疏”,這是指上給皇帝的奏章;“滕王閣序”中的“序”,是序言,是介紹一部著作或一篇文章的文字;“師說”的“說”我們多次學過,這是一種議論文體。以上這些課文的文體在題目中就作了交代。那麼,我們今天要學的《阿房宮賦》的“賦”是什麼文體呢?我們先來看看書上86頁臧克家寫的一篇作品欣賞。

看了這段話後,你獲得了哪些有效資訊? [明確] “賦”是有詩衍變而成的一種文學體制;賦分爲詩人之賦和辭人之賦,辭人之賦徒有華麗的外表,而詩人之賦不但文詞優美,而且意義嚴正;《阿房宮賦》屬於詩人之賦。

[幻燈] 賦用作文體的名稱,最早見於戰國後期荀況的《賦篇》,這可以說是由鋪陳發展到以賦名篇的肇始。至於什麼是賦呢,我們曾經粗略的提到“賦者,鋪也”。《文心雕龍詮賦》對賦的內容和形貌做了介紹。它說“賦者,鋪也;鋪採摛文,體物寫志也。”賦的內容是體物寫志,是透過摹寫事物來達到抒發情志的目的,而在藝術上注重鋪陳,語言上使用華美的詞藻。此外,賦很講究聲韻的美。它藉助長短錯落的句子、靈活多變的韻腳以及排比、對偶的.調式,形成了一種自由而又嚴謹、流動而又凝滯的文體,既適合於散文式的鋪陳事理,又能儲存一定的詩意。學完《阿房宮賦》之後,相信大家就能感受到這種美了。

賦體的發展大致經歷了騷賦、漢賦、駢賦、律賦、文賦這樣幾個階段。

2、 作者

至於作者杜牧,大家曾經學過他的《泊秦淮》,註釋1裏也有,這裏我們就不作介紹了。這裏有張幻燈片,大家簡單看一下。[幻燈]

[板書課題]《阿房宮賦》 杜牧

3、 介紹寫作背景和目的

看到這個題目,你們想到了什麼?

《紅樓夢》裏有一回《葫蘆僧亂判葫蘆案》學過了吧?裏面有一張“護官符”它的內容是:賈不假,白玉爲堂金作馬。阿房宮,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個史。[放幻燈]東海缺少白玉牀,龍王來請金陵王。豐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鐵。

這裏就提到了“阿房宮”。[幻燈]

阿房宮是秦始皇在渭南營造的宮殿,始建於秦始皇三十五年,動工不到兩年,秦始皇就死了,接下來秦二世胡亥繼續修建,還沒完工就在公元前206年被項羽一把火燒燬了。從此,阿房宮的興亡就同秦王朝的興亡聯繫在一起。作者杜牧生活的唐代,此時危機重重。於是,杜牧寫了這篇賦。表面上,揭露秦朝統治者的窮奢極欲,實際上借秦之故事諷唐之今事,規勸當權者要以古爲鑑。

4、 聽錄音,正音

下面我們一起來聽聽課文錄音,在聽的同時請大家把一些不認識的字注注音。(強調應讀阿房(fang)宮)[放錄音]

5、 劃分結構

讀完文章,我們明顯的可以發現文章可分爲幾部分?

[明確]兩部分:[幻燈]

第一部分1-2節 體物,阿房宮的雄偉壯觀和宮中荒淫、奢侈的生活。

第二部分3-4節 寫志,交待作這篇賦的本意,向當世統治者發出警告。

6、 梳理第一小節

(1) 下面我們先來看“體物”中的第一小節。這一節介紹了阿房宮的雄偉壯觀。給大家三分鐘的時間,結合課後練習一的1、2、3看看第一小節。

(2) 請同學回答第一題,哪幾句寫的是阿房宮的來歷?

[明確][幻燈]“六王畢……阿房出”

請同學回答第二題,哪幾句寫的是阿房宮的外在形勢?

[明確][幻燈]“覆壓三百餘里……流入宮牆”

請同學回答第三題,阿房宮的本體構築

[明確][幻燈]“五步一樓……而氣候不齊”

這樣一理,大家很清楚這節可分爲幾層呀?(三層)

(3) 第一層

我們請位同學來翻譯第一層

強調:畢:完了,指被秦國所滅。一:統一,數詞→動詞

兀:山高而上平,這裏形容山上樹木已被砍盡。形→動

我們說第一句四個三字句,短短的12個字寫得非常好,對的十分工整,增一字嫌多,減一字嫌少。既寫出了秦始皇統一天下的豪邁氣概,也寫出了阿房宮興建營造的非同凡響。李白說過“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大家想想,要把蜀山上所有的樹木透過“難於上青天”的蜀道運到關中,阿房才“出”,這是多麼勞命傷財呀。這12個字實際上已經涵蓋了作者的感情基調,是褒是貶呀?(貶)

請大家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六王”爲什麼會“畢”,“四海”爲什麼能“一”。等我們學完本文,將請同學來回答這個問題。

(4) 第二層

阿房“出”了,那麼它的規模怎麼樣呢我們來看第二層。請同學翻譯。

強調:構:構造,建構。折;轉折。走:奔向,趨向。注意“走”在古時是指跑,如《石壕吏》“老翁逾牆走,老婦出門看”。本文這裏是奔向,趨向。

這四句交待了阿房宮的地理位置,突出了它利用自然、巧奪天工的氣派。接着又由渭水和樊川的流入宮牆,過度到第三層對阿房宮建築特點的介紹。

(5)第三層

同學翻譯

強調:“五步一樓”的“一”:數詞,和前面的不一樣。

縵:縈繞。回:曲折,迂迴。象我們今天所說的迴廊、峯迴路轉都是此意。

檐牙高啄;比喻,突起的屋檐像鳥嘴向上噘起。

抱:環繞。

鉤心鬥角:古今異同。古:宮室建築的結構錯綜精密。今:各用心機,明爭暗鬥,互相傾軋。

落:量詞,猶“座”。

霽:和《滕王閣序》中的“雲霄雨霽”的“霽”意思相同,本指雨停,引申爲風雨停,雲霧散,天放晴。

歌臺暖響,春光融融:通感修辭。用“觸覺”去狀摹“聽覺”,象《荷塘月色》中的“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

氣候:古今異同。古:一個地區的氣象概況,今:天氣(雨雪陰晴)

“歌臺暖響……而氣候不齊”用了誇張襯托的手法,借寫歌舞的冷暖,描寫阿房宮“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的現象。

在這一層裏,大家看看一共寫到了哪些建築?

[明確]樓,閣,廊,檐,長橋、複道

(6)從剛纔的分析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出這節從三個方面寫了阿房宮的宏偉瑰麗。我們齊聲朗讀一遍。

7、梳理第二節

(1) 第一節說到“歌臺暖響”“舞殿冷袖”,這些載歌載舞的是誰呀?下面我們來看第二小節。給大家幾分鐘的時間看看這節說了什麼。

[明確]這節寫阿房宮裏的美人和珍寶,揭露秦朝統治者奢侈的生活,上文所說的唱歌跳舞的是“妃姘媵嬙,王子皇孫。”

(2) 請同學翻譯前兩句

妃姘媵嬙;注音讀音。

王子皇孫:這裏指六國王侯的女兒、孫女。不包括男性

下:方位名詞→動詞。 輦:原義:人拉的車,這裏名→動,乘車。

朝歌夜弦:歌、弦:名→動。 爲:成爲

“妃姘媵嬙,王子皇孫”這些人爲什麼要“辭樓下殿,輦來於秦”?

[明確]因爲“六王畢”。這既迴應了“六王畢”,又暗示秦統治者的前途,再次顯露了作者的貶義

那麼這兩句寫的是什麼?(寫妃姘媵嬙的由來)

(3) 下面我們從“明星熒熒”讀到“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

這幾句寫的什麼內容?(宮人的生活情況),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排比)

請同學翻譯。

強調;明星:明亮的星光,而現在專指有名的電影演員,運動員等

綠雲:比喻女子烏黑的頭髮。膩:脂膏。

杳:狀語,深遠,不見盡頭,不見蹤影,杳然的意思。之:動詞。到……去。

盡、極:互文,極力,儘量。

縵:同“慢”,遲緩的引申義。縵立:久立。和前面“廊腰縵回”的意思不同。

這裏不直接寫宮人衆多,而是用“明星”、“綠雲”、“渭漲”間接寫出宮人的衆多,手法十分高明。寫宮女,是爲了寫秦始皇的荒淫無道。宮車天天過,尚且還有宮人“不得見者三十六年”,在表現宮女命運悲慘的同時,揭示了秦始皇驕奢淫逸的生活。

(4) 接下來,由寫人到了寫物,同學翻譯。

這裏的“收藏”、“經營”、“精英”指的都是金玉珠寶等物,大家看看‘經營“和我們現在的意思一樣嗎?

鐺:名作動,把它當作鐺。

這些六國的珍寶,在秦人眼裏,卻不愛惜,這裏由寫人的被欺辱寫到物的被踐踏,透過這一系列的描寫,對秦始皇進行了無情的鞭撻。

(5) 那麼,大家看看這節可以分爲幾層呀?(三層)

(6) 讀第二小節

8、 總結一、二節

在這兩小節裏,作者以精練、生動的筆墨寫了阿房宮的興建、規模、用途,雖然沒有發議論,卻已寓議於敘中,至於作者究竟怎樣議論的我們下節課再講。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講解第三四節,完成課後練習

教學過程:

1、 昨天我們講了課文的第一、二節,我們知道這是體物的,今天我們將學習寫志的三、四小節,首先請大家讀三、四小節。

2、昨天給大家留下了一道思考題,爲何六王“畢“,四海能”一“,請同學回答。[明確]第二節中“燕趙之收藏……倚疊如山……”這段描寫寫出的六王的驕奢荒淫,不愛惜自己的人民,我們知道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到了篇末,更明確的指出“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拘秦”。這就是六王“畢”的原因,而秦能一統四海的原因就不言可知了。如果秦能耐吸取六王的教訓,那麼就不會迅速“族滅”,可是它是怎麼做的呢?我們來看第三小節。

3、講解第三小節

(1)“嗟乎”一詞經常在文言文中出現,什麼意思?(唉)表示感嘆,一個“嗟乎”引出了下文的議論。

(2)請同學翻譯“嗟乎……用之如泥沙”

強調:秦:秦朝統治者。愛:喜歡。念:顧念。

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省略主語“秦”,“之”代搜刮到的東西。

錙銖;這裏用它的引申義,指細微。

“盡錙銖”和“如泥沙”狀語後置。

“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一個人的心思,就是千萬個人的心思啊。這是什麼心思呢?(想要過得好的心理。)

這句話說的是什麼?[明確]斥責秦統治者只圖私利而不顧人民,橫徵暴斂,揮霍無度的罪行。[幻燈]

(3)“使負棟之柱……不敢言而敢怒”連用了六組“使……多於……”的比喻排比句,盡情得揭露了秦王朝的奢靡。[幻燈]

同學翻譯

使:致使。南畝:不是指南邊的田畝,這是個典故,語出《詩經七月》“洗彼南畝”,因爲古時農家田畝多向南面向陽之處,後來文言文就常用“南畝”代替田畝。

磷磷,參差:定語後置。

九土;九洲,泛指全國。

城郭:城牆。城市。古代的城指內城,郭指外城,兩字連用表示城。

嘔啞:象聲詞。這裏形容樂器聲嘈雜聒耳。市;鬧市,集市。

秦統一四海,功不可沒,然而卻不思如何鞏固政權,橫徵暴斂,使得天下人“不敢言而敢怒”,我們反覆強調人民的力量是強大的。那麼,接下來發生了什麼事呢?我們接着往下看

(4)同學翻譯

強調:獨夫。 驕固:驕橫頑固。歸納固的用法:頑固;穩固(《諫太宗十四疏》“固其根本”);本來,誠然(“其聞道也固先乎吾”)

叫:吶喊,引申爲起義。舉:被動,被攻佔。一:數詞。

可憐:這裏指可惜。古今異同。今:值得憐憫。

這裏概括寫出了秦始皇的無道,導致農民起義,宮殿被毀,進而走上自取滅亡的道路。“可憐焦土”中的“可憐”二字流露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

[明確]流露出作者無窮的感慨,威震四海的秦王朝在農民起義的土崩瓦解下,迅速滅亡,而“覆壓三百餘里”的阿房宮也在頃刻之間化爲灰燼,唐朝當時正處在秦的景況之中,杜牧目睹現實,感慨萬千,不安和憂憤溢於言表。

(5)讀第三小節

4、講解第四小節

同學翻譯。

強調:族:名作動,滅族。 天下:指代天下的人民。

使:假使。 愛:關愛,愛護。

這裏總結了六國和秦滅亡的歷史,並且向當世統治者發出了警告。最後一句:“秦人不暇自哀……”。“後人”指的是誰?(唐朝的統治者) 鑑:意動,以之爲鑑。

後一個“後人”指的又是誰?(唐統治者之後的人)

這裏作者以四個“哀”警示世人,提醒當權者一定要愛其子民。

5、學完了整篇課文,我們請一位同學總結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麼

[明確][幻燈]透過描寫阿房宮的興建及其毀滅,生動形象地總結了秦統治者驕奢亡國的歷史經驗,向唐朝統治者發出警告,表現出一個封建時代正直文人憂國憂民、匡世濟俗的情懷。

6、那麼再請位同學歸納本文的寫作特色

[明確]

(1)想象。整篇建立在想象的基礎之上。

(2)比喻 “明星熒熒,開妝鏡也”,“使負棟之柱,多於南畝之農夫……”都是比喻。

(3)誇張 “一日之內,…、、而氣候不齊”“使負棟之柱……”

(4)排比 第二三節用了大量的排比[幻燈]

7、討論書後第五題

8、指導完成課後練習二、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