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九年級上冊語文《致女兒的信》教學設計範文(通用3篇)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促進我們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我們應該怎麼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九年級上冊語文《致女兒的信》教學設計範文(通用3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九年級上冊語文《致女兒的信》教學設計範文(通用3篇)

九年級上冊語文《致女兒的信》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透過閱讀,整體把握文章意思,品味含義深刻的語句。

2、體會運用小故事闡述抽象道理這一寫法的好處。

3、瞭解愛情的特質,樹立正確的愛情觀。進行愛情教育,幫助學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確把握萌動的情感。

【教學重點】:利用課文內容對學生進行一次愛情教育;讓學生明白只有懂得愛的真諦,纔會擁有幸福快樂的人生。

【教學難點】:理解“愛情”的真正涵義。

【教學方法】:討論法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匯入新課:

19世紀偉大的詩人、劇作家莎土比亞曾經在一首詩當中提出了這樣的一個問題;“告訴我,愛情生長在何方?是在腦海,還是在心房?它是怎樣發生?它又怎樣成長?”這是每一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遇到的問題,可能也是同學想知道的。當我們遇到這樣的疑惑時,我們卻不一定敢向我們的父母發問,而有一個14歲的小姑娘向她的父親提出了這個問題,而她的父親也在一封信中給了她一個詩意的回答。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封《致女兒的信》。

二、整體感知:

朗讀課文,注意揣摩寫信人的心理和語氣。

朗讀:(故事中,上帝三次來到人間,先後從人的眼睛裏讀到了哪三種東西?上帝有哪些不同表現?)找三組同學分角色分別朗讀“上帝三次來到人間”的段落,其他同學把有關答案做上記號。

三、新課講授:

1、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創造人後,三次來到人間,他從人的眼神中先後讀到了哪三種不同的東西?

明確:愛情,忠誠,心靈的追念。

2、五十多年間,那一對男女的生活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3、促使那一對男女(後來的老頭和老太婆)生活發生這麼大的變化的基礎是什麼?

明確:是他們之間相濡以沫的愛情。(愛情是人類永恆的美和力量,是人類種族的生命力永不衰敗的紐帶。)

4、故事中爲何要把這對男女的愛情放在五十多年的時間歷程中去表現?這說明了什麼?

明確:真正的愛情能夠經歷時間的考驗。

5、五十多年裏是什麼維繫了他們的愛情?

明確:是忠誠、心靈的追念(彼此的扶持、依靠……)

6、文中的上帝面對人的愛情有何表現?爲何多次寫到上帝的態度?

明確:表明愛情是人類獨有的,是人類文明的產物,只有人才能夠愛。

7、作者在文章的結尾告訴我們該如何對待愛情?

明確:善待愛情:以人的方式去愛。(人類的愛情不是僅僅爲了繁衍後代,還要給對方以幸福……因爲愛情是人類永恆的美和力量,是人類種族的生命力永不衰敗的紐帶。)

四、案例分析:這是真正的愛情嗎?

某中學一女生在宿舍告訴舍友,她特別喜歡一同班男同學,這次是真的喜歡,和前幾次說的那幾個截然不同。因爲她總想看到他,她去校外學習就是想要見到他。後來她主動給他寫紙條,他倆常常單獨出現在校園的各個角落。爲此,她成績下降,上課神情恍惚,和同學相處情緒也很不穩定。老師家長也從不同的角度給她做工作,可她就是抹不去他的影子。再後來,家長讓她轉學了。他們再沒聯繫。

五、課外拓展:

1、三個故事:

三個故事很複雜,其實也很簡單。愛情是什麼?朋友給我講了這樣三個故事。

第一個故事很悽美:在醫院病房的一隅,躺着一位奄奄一息的病人,在世間彌留的最後一刻,他把蒼老的手伸給濁淚漣漣的老妻,感謝他半個世紀以來對自己無微不至的照顧。他深知自己不久就要踏上黃泉之路了,爲了報答他的真情,也爲了安撫自己的心靈,他決定告訴她一個深埋在心底的祕密。但是,沒等他把這個祕密說出口,他的老妻就把手輕輕按到了他的嘴上,她說:“我不需要聽什麼愛的祕密,在我看來,最大的愛的祕密就是我們在茫茫人海中相識、相愛,手牽着手一道走過了50年的風雨歷程……”丈夫感動得涌出了熱淚,最後帶着那永遠的祕密平靜地離開了人間。

第二個故事發生在很久以前。一座城市居民經常和另一個城市的居民打仗,很多年都不分勝負。這兩座城市,一座坐落在高地,另一座坐落在窪地。

處在高地上的城市頭領想出了一個令人心酸的絕人之道——把高地的水庫開啟。結果可想而知,窪地的城市被大水圍困,註定要滅亡。水庫開啟,哭叫之聲不絕於耳。看到如此的慘狀,圍困者做出了一個人道的姿態,派船去救落水人,但是,派遣的船隻不多,只能容納極少一部分人,他們的頭領喜歡女人,所以只能讓婦女上船,並要求只能帶自己最喜歡的一樣東西。有的帶上自己的玉鐲,有的帶上自己的金銀首飾;有的帶上自己的銅鏡……她們想這樣既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又不失自己的財產。惟有一位婦女肩扛着自己的丈夫,奮力上船。一個士兵阻攔道:

“船上只允許上婦女,不許運男人。”那位婦女說:“這就是我最喜歡的東西。”士兵無言以對,只好乖乖地讓她上船。在那次水患中惟一倖存的男人就是那位婦女的丈夫。

第三個故事是一家電視臺的綜藝遊戲節目——摸手認妻。這個遊戲由6對夫妻參加,要求把6位男士的眼睛蒙上,讓他們依次去摸6位女士的手,從而摸出自己的妻子。前3位都摸錯了,惹得現場觀衆哈哈大笑。第四位上場了,主持人依然是一絲不苟地將那位男士雙眼蒙上,接着原地轉了三圈,同時又示意六位女士互相調了一下位置,過後攙着那位男士來到一字排開的六位女士面前說:開始。那位男士伸出手抓住第一位女士的手,也就三四秒的時間,對身邊的主持人說這不是我的妻子,接着摸第二位女士,當他抓住第二位女士的手後,比第一次時間稍長一點,大概有十來秒時間,他對主持人說:“她是我妻子。”說後,主持人將那位男士眼睛上的紗布去掉,這期間,現場的觀衆已經向這位男土報以熱烈的掌聲了。無疑這位男土猜對了。主持人不失時機地問那位男土:“你摸得這麼準,其中有什麼祕密?”那位男士對着話筒,鄭重其事地說:“沒有什麼祕密,我憑的'是手感,是結婚十多年來培養出來的手感。”這時畫面上出現了那位男士妻子的臉,此時那位幸福的妻子已是熱淚滾滾。

同學們至此應該明白了,愛情是人類最熾熱的情感,最美好的情愫,每個人都渴望幸福,嚮往愛情。然而過早摘取愛情的果實,我們能收穫甜美嗎?可以就早戀現象談談自己的認識。(教師鼓勵學生大膽的發表自己的見解)

五、課堂小結:

“愛情是什麼”是個既簡單又深奧的問題,作者用充滿詩意的故事告訴我們:萬物生存、繁殖、傳宗接代,彼此忠誠,永遠思念,這就是愛情,是人類纔有的愛情。愛情只有是理智的,聰明的,審慎的,它纔是高尚的,纔會使人感受到幸福。青春不是愛情的季節,這時的我們還沒有足夠的能力去承擔。

九年級上冊語文《致女兒的信》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l.瞭解書信的寫法;繼續完成詞語、名言警句和文學常識的積累;

2.瞭解“愛情的真諦,感受偉大愛情的美好;

3.進行愛情教育,幫助學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確把握萌動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明白只有懂得愛的真諦,纔會擁有幸福快樂的人生。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學生講述自己瞭解的古今中外的經典愛情故事。

二、作者簡介

蘇霍姆林斯基出身在一個農民家庭,一生著作頗豐,主要有《給教師的100條建議》等。1957年他39歲時被選爲俄羅斯教育科學院通訊院士,1959年榮獲功勳教師稱號。他還榮獲兩枚列寧勳章,多枚烏申斯基獎章和馬卡連柯獎章。不少國家的教育領導機構和有影響的學術團體,紛紛邀請他出國講學。1968年他再次當選爲蘇聯教育科學院通訊院士。他作爲一位有獨創精神的教育家被載人蘇聯史冊。成爲世界著名教育家。

三、內容研討:

⑴面對女兒的問題,作者沒有輕下結論,他是怎樣解釋“什麼是愛情”的?作者到底認爲什麼是愛情?請用自己的話概括一下。

(2)作者爲什麼不直接告訴女兒“什麼是愛情”?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3)怎樣理解“但做一個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爲有智慧的人的時候”這句話的含義?

(4)有一天,柏拉圖問老師蘇格拉底什麼是愛情,蘇格拉底叫他到麥田裏走一遭,在走的過程中不能再回頭重走,在途中可以摘一棵最大最好的麥穗,但只能摘一棵。柏拉圖覺得此事很容易辦到,便充滿信心地往前走,誰知過了半天沒有回來。最後,他垂頭喪氣出現在老師跟前,訴說空手而回的原因:難得看見一株看似不錯的,又不知是不是最好的;因爲只可以摘一株,便挑挑撿撿,總希望前面有更好的;等到走到盡頭時,才發現手上一棵麥穗也沒有。這時,蘇格拉底告訴他:這就是愛情!

四、積累:

愛情是這樣美好,是人類最偉大的情感,看看名人是怎樣看待愛情的:要求學生展示課前準備好的資料(教師也準備一些)。

青少年時代是人一生中生命的曙光,這一時期需要積蓄力量,去創造美好的東西,其中包括爲人類明智而勇敢的愛所創造的精神力量。是的,孩子,你要深思,需要有自己的力量,包括愛情的力量,這種力量需要堅持終生。珍惜它、愛護和發揚它直到生命結束,使之成爲專一不二忠貞不渝的精神力量,避免犯錯誤和遭到失望。我把愛情稱之爲明智的、勇敢的力量,只有這樣,才能算是人類真正的愛。

五、討論

同學們至此應該明白了,愛情是人類最熾熱的情感,最美好的情愫,每個人都渴望幸福,嚮往愛情。然而過早摘取愛情的果實,我們能收穫甜美嗎?可以就早戀現象談談自己的認識。

九年級上冊語文《致女兒的信》教學設計3

教材分析:

《致女兒的信》是蘇聯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寫給女兒的一篇闡述愛情本質的文章,他說,愛情是充滿着美與力量,是歷經歲月考驗的忠誠,是心靈的追念。對於正處於青春期,渴望成長,對愛情有一絲朦朧隱祕渴望的九年級孩子們來說,本文無疑是一篇絕佳的幫助孩子們認識愛情、樹立正確的愛情觀的文章。同時,教育家又以其特有的方式訴說着對愛情的見解,淺白易懂的語言營造出一種詩意美好的童話氛圍,讓人在感受愛情的魅力的同時,折服於這種言語的魅力。因此,學習本文,不僅僅要了解、把握愛情的內涵和真諦,還要欣賞和涵泳蘇霍姆林斯基的獨具特色的語言。

教學目標

1、欣賞文章淺白易懂、詩意溫暖的語言。

2、把握愛情的真諦,獲得自己對愛情的正確理解與信念。

教學重點:

欣賞文章淺白易懂、詩意溫暖的語言。

教學難點:

把握愛情的真諦,獲得自己對愛情的正確理解與信念。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我的孩子今年只有三歲,可是已經常常拿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來問我了。比如“太陽爲什麼落山?”“好吃的爲什麼要和別人分享?”等等。我總是回答得小心翼翼,唯恐一句話不慎,誤導了他小小的心靈。我想,等到他再長大些,和你們差不多大時,說不定還會問我:爸爸,什麼是愛情?

不過,這個問題我倒不怕,因爲我會給他看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兒的信》。

請學生閱讀預習提示。

(屏顯)“本文作者面對十四歲女兒提出的這個既簡單又深奧的問題,不迴避,不敷衍,而是用了一個充滿詩意的故事,闡釋了愛情的真諦。”

二、初讀故事,涵泳詩意語言

1、學生用簡潔的語言複述文中故事的情節。

2、解讀“詩意”的含義。

課件:詩意:美的意境;美的情感;美的結構

3、讓學生細細品讀課文7~23段,從中感受詩意。

(1)第一幅畫面:着重感受美的意境、美的情感。

指導朗讀。

(2)第二幅畫面:繼續透過品析語言感受美的意境和美的情感。

透過與第一幅畫面的對比,感受美的結構。

(3)學生齊讀第三幅畫面,共同感受詩意之美。

三、感悟主旨

1、齊讀課文最後兩個自然段。思考“愛情的真諦”是什麼?

2、學生思考、討論、回答。

四、主題拓展

理解了愛情的真諦,讓我們把目光轉向自己。十三四歲的你們,心靈深處是否也有一顆叫做“喜歡”或者“好感”的,在悄悄地萌動呢?

對比一下我們領悟到的愛情的真諦,你們覺得這種“喜歡”是愛情嗎?如果不是,那麼我們該怎樣處理這種微妙的情感呢?

五、結語

愛情不僅是一種情感,更是一種能力、一種智慧,一種生活的智慧。今天的這節課,我們理解了愛情的真諦,老師希望你們能夠珍視愛情、善待愛情,相信一定會有一天,你們能夠享受至純至美的愛情。

六、佈置作業

模仿本文的寫法,也用一則“詩意的故事”,幫老師給孩子寫一封信,告訴他“分享”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