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籃球運球》教學設計(精選3篇)

作爲一名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籃球運球》教學設計(精選3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籃球運球》教學設計(精選3篇)

《籃球運球》教學設計1

一、教學內容:

籃球:運球

二、學情分析:

學生年齡都在13歲左右,存在體質普遍較弱、運動技術較差的現象;在體育課中比較易興奮,又易抑制,精神不易集中;對於說教過多、技術要求的教學因其理性思維還不完善而不易接受,也不感興趣;相反,對於直觀的、易於模仿的感性思維的體育課比較喜歡,學習興趣較高。

將教學內容融合在比賽中,使學生在樂於參與、易於參與的比賽中,無形間達到教學的初步目的。由於學生的感性思維較強,而理性較差,宜多讓學生模仿練習,當學生掌握到一定程度時,再做技術性指導,以提高學生的技術質量與興趣。

三、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全班建立運球技術表象,瞭解奧運會有關知識。

2、技能目標:初步掌握原地運球技術,使50~60%的學生能在不看球的條件下運球,發展靈敏與協調能力。

3、情感目標: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學會合作,勇於創新,發揚奧運精神。

四、重點、難點:

重點:運球:臂、腕、指用力;障礙跑:合理運用鑽、跨、繞

難點:運球:手、眼、身體三配合;障礙跑:技巧與速度

五、教法學法:

北京舉辦2012年奧運會爲情景主線,採用姚明、劉翔等名人啓發式教學,一材多用,以比賽帶動基本技術學習,提高活動能力,便於教學靈活,學生學習積極性高,學得活。貫徹和運用循序漸進和直觀性原則,解決教學重點和難點。學生透過自我體驗、觀察來理解動作,培養了創造思維能力,經過專項訓練後,又透過互練互評、自我升降評價來鞏固正確動作。

六、教學過程:

1、匯入:

2012年奧運會正在火熱進行中,籃球比賽將是奧運賽場驚心動魄的一幕,那麼,對籃球運球技術和跑中的障礙跑你知道多少呢?我們今天就來探究一下:同學們都看過籃球運動員在場上比賽運球過人的精彩嗎?(生七嘴巴舌)大家說他們的動作漂不漂亮?(生:漂亮、瀟灑)想不想學?(生異口同聲)(教學意圖:順理成章地引申到教學核心——籃球運球)好!這節課老師帶領你們學習籃球運球。以上導語的設計,絲絲入扣,從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激發學生的運動慾望,引導學生進入情境。使學生髮自內心的我想練,我要練,爲全課創設下愉悅的前提。我們今天就來探究一下:

2、課堂常規

整隊查人數

師生問好

宣佈課的內容

準備活動

3、運球

A、學生分組自練(隨意熟悉球性)

B、以小組爲單位總結運球經驗交流

C、教師及時糾正錯誤,並講解正確的動作要領再分組練習

D、提高技能,拓展練習,(大膽嘗試各種運球方法:跨下運球、身後運球等) E優秀生展示(每小組推選一人展示或自告奮勇)

F、教師及時糾正錯誤,組織教學比賽(運球往返跑)

4、結束部分

A、集體放鬆活動(隨教師提示引導指揮學生放鬆)

B、小結本課(表揚,提出今後注意事項)

C、歸還器材,宣佈下課

本節課我預計:

練習密度:50—60%

平均心率:130—140次/分 強度指數:1。4—1。6

《籃球運球》教學設計2

一、教學設想

1、教學內容:

(1)籃球:運球后轉身技術

(2)田徑:耐久跑。

2、教材分析:

本教材內容是籃球運球后轉身技術及耐力跑。籃球運球后轉身技術,是籃球比賽中進攻突破防守的一項非常實用的技術,具有一定的觀賞性,有一定難度,富有挑戰性,深受學生喜歡,學生對於它的學習非常迫切,很感興趣。耐久跑是複習教材,透過加入籃球的變換形式的跑,發展學生的有氧耐力。提高學生心肺功能。

3、學情分析:

本課教學對象爲高一年級學生。高一學生身心發展正處於過渡期,但已經具備了獨立思考、判斷、概括等能力,在身體鍛鍊中也具備了較高的基本運動能力。籃球是他們所喜愛的一項運動,初中已有一定基礎,但對單個技術的學習並不滿足,而對學習難度加深的動作特別感興趣。教學中要讓學生把動體與動腦很好地結合起來,給學生提供再認識所學知識、以及合理應用所學動作的機會,從而增強教學效果。

對於耐久跑,學生已經透過多年的學習,已認識到耐久跑爲鍛鍊身體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對枯燥乏味、週期性強的耐久跑卻存在畏懼心理,在跑的過程中極易出現呼吸與跑的節奏不相一致、堅持不下來的狀況,從而影響耐久跑的成績。

4、教學目標:

根據高一學生的體育能力現狀,針對教材特點以及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我主要制定了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 使學生了解籃球運動中的單個技術,加強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

(2)技能目標:

① 45—50%學生能初步掌握運球后轉身技術並能在運球中採用該項技術。

②強調運球后轉身技術中的“低重心”、“後撤轉身”、“提拉球”。

③發展學生上下肢的協調用力能力及有氧耐力素質,提高學生的心肺功能。

(3)情感目標:

①培養學生積極進取、頑強拼搏的競爭意識

② 培養學生善於觀察、積極思維和自我評價的能力,增強學生團結協作的意識。

二、教學方法:

1、教法設想:

由球性練習入手,到體前變向球,增強手掌提拉控制球的能力,由淺入深,由易到難,逐步突破,逐步提高。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耐久跑採用變化多種圖形的運球跑練習方式進行練習,,透過籃球及圖形分散學生對耐力跑的疲憊感,使內容豐富,增加自主性和趣味性。整堂課採用收、放、鬆、緊相結合的組織方法。

2、學法指導:

本課採用“嘗試———比較————練習————展示 ————評價———鞏固”的學練流程,由易到難,逐層深入,讓學生充分領會主動學習和創造性學習的方法。在體驗、想象、演示、分析比較和多向交往中形成正確的動作表象,掌握一定的技術技能。

三、教學流程圖:

熱身→球性練習(運球、球繞環等)

主教材(籃球運球后轉身技術) → 聽、看、練、演、評

輔教材(耐久跑)→變換形式的運球跑、圖形跑

整理 → 放鬆、

下課→ 收集器材

四、教學效果的預計:

因在教學目標的制定過程中,對教材的特點、重、難點、學生的情況等進行了比較透徹的分析,教法與學法的選擇遵循了教學原則和學生生理、心理特點,預計會順利地達到本課制定的教學目標,學生能在教師的指導下認真參與各項練習,課堂氣氛活躍,師生情感融洽。預計平均心率爲120—130次/分,整堂課練習密度約爲:25——30%,練習強度較大,耐久跑時強度達最高峯。

五、場地器材:

籃球場一塊以及周邊自然地形,籃球30個。

《籃球運球》教學設計3

一、設計思路

在中學體育教學中,籃球基本技術和基本技能是體育教學的主要內容,深受學生的喜愛,在實踐操作中,主要依據水平四籃球教學的課程標準,遵循七年級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以學生爲主體,讓教師成爲學生的學伴和指導者,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創新思維能力,採取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高效率的達到體育教學目標。

二、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榮譽感和團隊集體感比較強,從小學剛升到中學籃球基本技術基本技能不規範,,運球能力差,但學生對籃球運動的喜愛是教學的基礎和根本。學生對單一的練習缺少興趣,不能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爲了有效的進行課堂教學,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根據心理特點(好奇心強、喜歡新花樣、注意力不能長時間專注於一種活動),採用多變的教法和多樣的練習形式,以激發學生的興趣。

三、教材、教法、學法運用

在教材的選擇上本次課選擇籃球運球技術,從最基本的籃球技術運球練起,初步學會運球的動作要領,爲以後技能的合理運用打好基礎。

在教學方法上主要採用了語言法(講解、口令、指導、提示、口頭評價)、示範講解法、比賽法、預防改正錯誤動作法、表揚鼓勵法等。縱觀整堂課來看,緊緊圍繞遊戲法自始至終貫穿這節課,以目標引領內容,以內容爲核心,以遊戲爲載體,有效的完成課堂教學。

學法上考慮到是第一次課,讓學生粗學樂學,降低對技術的要求。

四、具體教學設計方案

教材內容:

水平四七年級籃球《運球》技術

教學目標:

1、激發學習興趣,讓學生和同伴一起積極主動參與練習中。

2、學會原地運球的正確方法(協調用力),初步學習行進間慢跑中運球技術,發展學生快速、力量、協調、靈敏等身體素質。

3、透過設定遊戲讓學生感受到籃球帶給學生的快樂和成功感,培養和同伴協同合作的集體主義精神。

教學重點:

身體協調用力的運球方法。

教學難點:

養成用手感控制而不是用眼睛。

教學過程:

1、開始部分(2分鐘):

(1)集合整隊,檢查報告人數

(2)師生問好

(3)宣佈課的內容

(4)安排見習生

組織:四列橫隊學生背對陽光站立要求:快靜齊

(注:繼承了一般課堂常規教學的要求,屬常態化教學。)

2、開始部分(10分鐘):

(1)一路縱隊繞籃球場慢跑三圈。

(2)原地徒手操6節。4*8拍

組織:還原四列橫隊成體操隊形站立,教師喊口令鏡面領做徒手操。

要求:保持隊形整齊,口號響亮,精神飽滿,徒手操動作有力。

(注:情景匯入:我校的學生主要以藏族學生爲主,來自農牧區,對於籃球的知識和資訊是有限的,在匯入時,詢問學生以前玩過籃球嗎?喜歡嗎?怎麼樣才能打好籃球?就要從最基本的技術練習,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運球技術。)

3、基本部分(23分鐘):

(1)原地運球技術練習

學法:

原地徒手模仿練習,體會動作要領。

原地持球中速低運球練習和原地快速低運球練習

5—6人一組,自主互相交流練習

以小組爲單位進行原地單手低運球比賽(每人運球20次以先做完的隊爲勝)。

慢跑往返運球15m*2每人2次。(以兩個邊線爲距離)

教法:

示範動作稍慢,講解手隨籃球上下起伏按拍。

教師帶領學生一起喊口令徒手練習。

教師語言反覆強調,觀察巡迴指導練習。

糾正共同易犯錯誤。

組織:六列橫隊,間隔2———3米,以縱隊爲一組(男女各4組)。練習時各小組圍成小圓圈。

要求:認真觀察練習,相互學習交流。90%學生學會原地運球技術。

(2)運球+擲地滾球接力(以兩個邊線距離15m)

方法:發令後,各組第一個隊員開始快速運球至對面邊線,轉身用投擲地滾球的方法將球擲給本隊第二個隊員,第二個隊員照此法繼續,直到所有隊員做完,當最後一個隊員做完後,照此方法由最初第一個隊員繼續進行,返回到原來的位置。

(注:此遊戲主要讓學生體會快速跑動當中運球技術,擲地滾球主要是鍛鍊學生上肢力量,彌補了遊戲內容的單一性,提高了練習的興趣,可謂一舉兩得。)

(3)運球+投籃接力

方法:發令後,各組從第一個隊員開始,運球到籃下將球投進(不限投籃姿勢,要求必須將球投進去方可返回),然後運球返回本隊交給本隊第二個隊員,第二個隊員照此法繼續直到本隊所有隊員做完,以先做完的隊爲勝,後兩名小“罰”十個下蹲。(男、女各四組)。

(注:此遊戲在實施過程中,一方面練習了運球技術,另一方面在投籃的時候,十個籃球在籃圈上飛舞,有的有可能進了卻被其它籃球碰飛了,有的不進卻被碰進了,運氣不好的一直在那投直到投進,球場上學生的加油聲、歡笑聲此起彼伏,猶如歡樂的海洋,課堂氣氛達到了高潮,教師加入比賽中使課堂錦上添花。)

4、結束部分(5分鐘):

放鬆:調整呼吸,教師向上拋籃球學生吸氣,籃球下落時呼氣。肢體的按摩。

集中講評:多表揚鼓勵學生。

收回籃球,師生再見。

5、總的要求:

讓全體學生感受運動到樂趣。

6、運動負荷:

平均心率125次/分鐘左右

7、場地器材:

10個籃球籃球場地一塊

五、課堂常規要求

(一)課前對場地進行必要的檢查清潔,保證場地的安全。

(二)要求學生不吐痰、不坐籃球、老師講話的時候不運球不發出響聲,養成良好的習慣。

六、課後自我反思

這節課也是我籃球教學當中比較成功的一節課,多年來在每次的籃球運球教學中屢次使用,效果都不錯,其亮點就是運用趣味遊戲調動學生練習的興趣和參與的積極性,讓學生“學中玩,玩中學,樂中育”,教法得當,學法合理有趣,完成了課的目標,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不足之處,以前課堂時間爲45分鐘,在課堂設計準備部分安排了熟悉球性的練習,後時間改爲40分鐘,考慮到時間因素取消了此項練習,有待合理安排,使教學有層次、有連貫性,在人員的分配上總有個別組沒有照顧到個體差異,造成比賽時組與組之間有差距。在常規教學的基礎上嘗試了一些教法,還有待於不斷的改進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