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有趣的七巧板教學設計

1、地位與作用:

有趣的七巧板教學設計

北師大版數學教材對幾何的處理一改傳統方法,它從培養學生對圖形、幾何體的圖形意識入手,讓抽象的幾何知識與學生的現有的感知能力接軌,把知識用一種喜聞樂見的方式作爲載體傳遞給學生,使他們能學而且樂於學。本章主要是學習幾何的一些基本知識:線、角、線與線的位置關係。這些知識源於生活又是後面進一步學習幾何知識,解決幾何問題的基礎知識。同時學習這一章也給學生把以前對這些幾何知識的有關理解上升到一定的理論高度去認識提供了一個過渡。本節的內容透過學生兒時的玩具把本章的內容進行小結,讓學生在製作七巧板、搭建圖形的過程中去進一步認識、理解所學的知識,積累有關的圖形經驗。

2、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透過七巧板的製作、拼擺等活動,進一步豐富對平行、垂直及角等有關內容的認識,體會圖形的變換,發展空間觀念,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

【過程與方法】在學習活動的過程中激發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興趣;培養同學間的合作意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動手與動腦的過程中發展想象力,培養創新精神。

3、重點、難點:

重點:製作、拼擺七巧板,積累有關圖形經驗

難點:透過拼擺七巧板積累有關圖形經驗。

學法、教法分析

1、學法分析:

⑴充分發揮想象力、創造力,用七巧板構造出優美的圖案。

⑵能用適當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思考結果。

⑶挖掘出七巧板構圖中有關的數學知識,比如:平行、垂直、角等。

2、教法分析:

這堂課的知識在本章前面已經學習,現在藉助“七巧板”的.拼擺,在反覆的拼擺過程中體會平行、垂直和角等知識。在這個過程中切勿以老師的演示代替學生的動手操作。只有讓學生充分叄予,才能讓他們充分發揮大家豐富的想象力,我們才能真正做到寓教於樂,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習興趣。

教學過程⒈介紹七巧板,激發興趣⑴演示激趣:演示兩個七巧板搭建的圖形,給學生造成懸念。讓學生猜一猜它們是什麼?駱駝 奔跑的人⑵介紹七巧板歷史七巧板是我們祖先的一項卓越創造。19世紀初,七巧板流傳的西方,引起人們廣泛的興趣,並迅速傳播開來,被稱爲“東方魔板”。

2.製作七巧板活動⑴學生活動:動手製作一副七巧板活動材料:一塊12×12c的正方形硬紙板、剪刀、直尺、一副三角板。

做法:按圖2所示的方式製作一幅七巧板,並塗上不同的顏色。老師在學生動手活動中要先引導學生看清各點所在的位置,再動手操作。如點O是對角線AD和BF的交點,點C、E分別是BD、DF的中點,點G、H、分別是線段CE、OF、OB的中點。確定這些點的位置,可以作平行、垂直都可以。圖1 圖2⑵學生活動:利用你所做的七巧板拼出兩個不同的圖案並思考回答以下問題。①能否用兩個最小的三角形可以拼成那件正方形、平行四邊形或中等三角形?

② 能否用兩個最小的三角形加上任意一個平行四邊形、中等三角形或正方形,均可拼成一個大三角形。③在你的拼圖中用了什麼形狀的板?你想表現什麼?④在你的拼出的圖案中,指出三組互相平行或垂直的線段,並將它們之 間的關係表示出來⑤在你拼出的圖案中,找出一個銳角、一個直角、一個鈍角,並將它們表示出來,它們表示出來,它們分別是多少度?教師活動:①先讓學生認識七巧板是由五個等腰直角三角形,一個正方形和一個平行四邊形組成的。②組織學生分組交流自己的作品及其含義,從各小組中選取一些優秀作品進行全班交流。③在找平行線段、垂直線段注意學生的表示方式,不規範的予以指正。④在找角時同樣注意角的表示,還可以進一步讓學生說出各個角的度數,如銳角爲45°,直角爲90°,鈍角爲135°。3、欣賞七巧板圖案

攀登 帆船 貓

金魚

4、七巧板遊戲“目蓮救母”(flash操作,視時間長短由學生完成其中的幾個或全部過程)

5、作業:請你用七巧板拼出下面的圖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