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夜書所見優秀教學設計範文

作爲一名老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學設計準備工作,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麼的問題。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夜書所見優秀教學設計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夜書所見優秀教學設計範文

夜書所見教學設計1

分析教材:

《夜書所見》是人教版第五冊語文第九課中的一首古詩,這是南宋詩人葉紹翁創作的一首詩篇。詩人先是寫客遊在外,因秋風落葉,感到孤獨鬱悶,由看到遠處籬笆下的燈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憶起自己的故鄉和童年的生活,於是那種鬱悶之情又被一種親切之感所代替。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詩中兩個生字,理解詩句,瞭解古詩的內容。

在反覆誦讀中,感受詩人熱愛秋天、熱愛家鄉的情感,並背誦古詩。

2、在“詩言”——“詩意”——“詩韻”間走一個來回,從而培養學生學習古詩的有效策略。

教學重難點:

反覆誦讀,感悟詩境,積累背誦。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複習古詩《回鄉偶書》,說說詩中的思鄉之情。

2、引入古詩學習:

二、讀準古詩

1、學生自由讀古詩,讀準字音。

2、指名學生讀古詩,糾正字音,學習古詩中的生字。

三、學習古詩,體會學習古詩的方法

(一)瞭解學習古詩的方法

1、教師:大家讀得很好了,那麼怎麼來學習古詩呢?(黑板出示)

1、解詩題

2、知作者

3、明詩義

(1)理解詞語

2)明白句意

4、悟詩情

(二)解詩題

1、學生讀詩題,看看它是什麼意思?

2、學生說自己的想法。

(三)知作者

因學生沒有其它的途徑瞭解作者,這一部分就由教師向學生簡單介紹詩人。讓學生了解詩人寫這首詩的背景。

(四)明詩義

1、理解詞義

(1)學生讀詩句,看看自己能理解哪些詞語。

(2)學生說說自己對詩句中詞語的理解。

(3)引導學生透過看註釋理解詞語。

3、明白句義

(1)現在我們把這些詞語的意思放到古詩裏,一邊讀一邊想,句子的意思是什麼。

(2)學生選擇最喜歡的句子,試着說說他們的意思。

(3)爲什麼詩人知道有孩子在捉蛐蛐呢?

引導學生調換詩句的順序,用因爲……所以……來說說三、四行詩句的意思。

(3)作者還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請看第一、二行詩。

(4)引導學生學習一、二行詩句,說說詩句意思。

(五)悟詩情

引導學生觀察圖畫,回想詩人寫詩的背景,體會詩人的情感。

四、學生有感情地誦讀、背誦古詩。

五、板書

夜書所見

南宋 葉紹翁

蕭蕭梧葉送寒聲,

江上秋風動客情。 思鄉之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 回憶童年

夜深籬落一燈明。

夜書所見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查找有關資料,瞭解作者生平及創作背景。

2、展開豐富想象,用自己語言說說詩句意思。

3、品重點字詞,美讀詩句,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4、培養學生閱讀古詩的興趣和能力。

【教學重點】

想象詩中描寫的情景,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

【教學準備】

小黑板錄音機

一、交流課前查找資料、板題解題

1、學生交流。(學生有的介紹上網查找的資料;有的介紹從課外書知道的內容。)

2、誰會背王維的詩。

師:同學們懂得真多,今天我們再王維的一首詩。板題: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解題:從詩歌的題目中你瞭解到什麼?(“九月九日”是農曆重陽節,古人在這一天有登高的風俗習慣。“山東”指華山以東作者的家鄉蒲州。題目的意思是,在重陽佳節裏懷念家鄉的兄弟。)

師小結:王維少年時期就很有文才,有多方面的藝術才能。他善於描寫自然景色。有人稱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二、初讀全詩整體感知

1、放錄音配樂朗讀。

2、學生自讀。

透過查字典讀準字音。看看你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

3、指讀全詩。思考。詩中寫了什麼時間,在什麼地方,什麼人的什麼事?誰能用一句完整的話說出來。

(詩中寫在九月九日重陽節。詩人獨自在異地他鄉思念家鄉兄弟的事。)

三、品讀詩句、瞭解詩意

1、這首詩中你認爲哪些字用得好?哪些句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

生1:我認爲“獨”字用得好,“獨”字表現詩人一個人離開家鄉、親人的孤獨心情。

生2:我認爲“異”字用得好,說出詩人在外地想念家鄉、親人的感情。

……

2、你認爲這首詩寫得最好是哪一句?你體會到什麼?

生:每逢佳節倍思親。

師:爲什麼每遇到節日就加倍地思念親?(自己孤身在外,每逢過節時,看到別人全家歡聚一堂皇,就感到孤單寂寞,因此,比平時更加思念親人。)

3、展開想象,用自己語言說說詩意。(獨自一人身在他鄉,成爲他鄉之客。每遇到美好的節日,我就加倍地思念故鄉的親人。在遙遠的.地方,想到兄弟們都登上高處,一個個都插上茱萸,單單缺少我一個人。)

四、再讀悟情

1、有感情地朗讀全詩。說一說,詩中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詩中表達了作者身居外地,逢重陽節,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讀時速度稍慢,聲音稍低緩。)

2、配樂朗讀。

五、想象訓練口語

1、這是一首思鄉的詩,假如你是詩人你會怎樣說?用什麼方法向親人述說思鄉的感情?(學生說了很多方法。)

2、既然同學們想到用電話,就請你們當詩人,老師當詩人的親人,述說思念之情。(口語訓練,產生情感共鳴)

附:板書設計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倍思親

獨 兄弟

少一人

夜書所見教學設計3

學習目標:

1、認識“促、憶、異”等7個生字。會寫“促、深、憶”等10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詩中的真情實感,背誦課文。

3、學習藉助註釋理解詩意,體會詩歌的感情,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設計理念:

1、感受詩的韻律美,培養學生對學習古詩的興趣。

2、以讀爲本,熟讀成誦。

教學難、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體會詩中的感情。

課前準備:

1、課文掛圖,課文朗讀磁帶。

2、生字卡片:《夜書所見》詩句字條。

教學過程:

一、以舊引新,激趣匯入。

1、學生自由背誦已學過的或課外讀過的古詩。

2、板書課題,理解課題中的“書”是什麼意思。

二、指導看圖,感知圖意。

出示掛圖,觀察圖畫,說說所看到的情景。

三、自主學習,初步感知

1、自由朗讀。藉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讀正確這首詩。

2、同桌互讀互查。

3、出示生字卡片檢查學生認讀生字的情況,有重點地指導識記。

4、指名朗讀,先指導讀準字音,再讀準節奏,讓學生體會古詩朗讀的特點。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深夜/籬落/一燈明。

5、藉助字典和詩後註釋,理解詩中詞語意思,並圈出不理解之處。

6、小組合作學習,交流討論、嘗試解決不理解的問題,老師巡視指導。

四、再讀感悟,體會情感。

1、自由讀。

(1)引導學生藉助課後註釋或結合插圖理解字詞意思,劃出不理解的詞語。

(2)小組合作學習,交流已讀懂的字詞,解決不理解的問題,教師巡迴指導。

(3)課堂交流。小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決問題,教師重點點撥理解“動客情”的意思。(一是動思鄉之情,二是勾起對童年往事的回憶。)

2、聽課文朗讀磁帶。

(1)邊聽邊在腦海中浮現畫面,說說你看到了一幅怎樣的情景?

(2)指名描述畫面,其他同學說說是詩中的哪一句,教師可相機引導學生把想象的畫面說具體,說生動。

(3)再聽錄音,體會情感:假如你就是這個離鄉背井,獨自在外的詩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會產生怎樣的心情?

3、有感情地朗讀詩句。

(1)把握詩的節奏。

(2)教師範讀、領讀。

(3)學生自由讀、齊讀、小組競賽讀、個人表演讀。

(4)背誦古詩。

各種形式的朗讀,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將學生一步一步融入到詩句的意境中。

五、作業

1、練習寫生字。

2、背誦古詩。

板書設計:

夜書所見

葉紹翁

見:梧葉 促織 一燈明

聽:寒聲 } 思鄉之情

感:動客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