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小班美術教學設計(精選11篇)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那麼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班美術教學設計(精選11篇),歡迎大家分享。

小班美術教學設計(精選11篇)

小班美術教學設計1

小小棒棒糖

設計思路: 根據小班幼兒認知的特點,這階段的幼兒認知活動基本上是在行動過程中進行的,由於有意注意水平低下,幼兒觀察的目的性較差、缺乏順序性和細緻性,不會有意識地識記某些事物,只有那些形象鮮明、具體生動、喜聞樂見能引起強列情緒的事物才易記住,所以,我想到了棒棒糖。我深信幼兒只要聽到“棒棒糖”這三個字,幾乎都會把眼睛瞪得大大的。這份模擬棒棒糖的操作材料,不僅在認識顏色、發展小手精細到作、鍛鍊肢體協調能力方面都對幼兒有幫助,而且深得小班幼兒的喜愛!

活動目標:

1、能兩手較協調地揉搓橡皮泥。

2、學會在球體上安裝小棒。

3、欣賞自己與同伴的作品,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材料:棒棒糖、橡皮泥、吸管。

活動過程:

一、猜一猜,激起幼兒學習興趣 “看,老師的口袋鼓鼓的,裏面會是什麼呢?”小朋友猜一猜。 “聽,還有聲音呢?到底是什麼呢?”揭祕:糖。“是什麼糖”(棒棒糖)。

二、觀察棒棒糖的外形,瞭解棒棒糖的基本特點 “老師手裏的棒棒糖是什麼樣子的?”引導幼兒描述:上面一顆糖果是圓圓的,下面的棒棒是長長的,老師還給它編了一個順口溜:方的糖,圓的糖,安根小尾巴變成棒棒糖,這種是小朋友經常吃的,噢,那老師要問小朋友有沒有吃過其它樣式的棒棒糖呢?

三、製作棒棒糖 1、小朋友都吃過這種棒棒糖,那小朋友有沒有做過呢?今天老師也想動手做一個,小朋友先看看老師是怎麼做的,然後你們自己動手做一個屬於自己的棒棒糖,好嗎? 先選擇自己喜歡顏色的橡皮泥放在手裏,兩手對在一起揉一揉,搓一搓,輕輕的搓成一個圓形小球,咦!老師把它按一個漂亮的小尾巴,這樣是不是就變成了一個漂亮的棒棒糖,老師很開心。

現在請小朋友也動手做一做,在動手前老師要說一下游戲規則:

A、做手工時小嘴巴不能發出聲音,要安安靜靜的。

B、不能搶別人手裏的東西,要小心地搓,不能掉在地上了。

2、幼兒進行操作,教師進行個別指導。

3、咦!現在請小朋友把做好的棒棒糖舉起來,看看和老師的是不是一樣的,你們的糖沒有小尾巴,現在請老師給每個小朋友發一根小尾巴,小朋友自己把小尾巴安在上面。

四、小小棒棒糖展覽會 老師請幾個小朋友的作品拿上來欣賞一下,小朋友看看他們做得不是很漂亮呀,哦,老師覺得小朋友的小手今天真能幹,做的棒棒糖呀都很棒。 教師:小朋友今天開心嗎? 幼兒:開心。 教師:小朋友有了開心的事情呀,要學會與別人分享。下面請我們拿起棒棒糖送給後面的聽課老師,讓他們一起分享一下我們的快樂心情吧。 請小朋友排好隊跟老師出去洗手。

五、活動反思 透過本次活動可以看出棒棒糖是孩子喜歡的並品嚐過的一種糖果,深受孩子的喜愛。酸酸甜甜的棒棒糖,是整個美術創作活動的基礎,孩子樂意去表現這種他們喜愛的棒棒糖。從目標上看完成的很好,每個目標幼兒表現的都很棒。就活動過程來說,整節課幼兒都能很好的配合老師完成每個環節的設計,教師在第三個環節時間:“幼兒有沒有做過棒棒糖?幼兒說有的時候,老師認爲孩子撒謊或者孩子吃過誤認爲自己做過。”這時老師反覆地強調幼兒沒有做過,把幼兒的思想往老師的思想上拉。其實這時應該順着孩子的思路隨機應變說:“今天老師也做一下,看看是不是和你的一樣,好嗎?”這樣會更好些,也能讓孩子明白到底什麼是做,什麼是吃,教師能透過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表揚和鼓勵那些在活動中參與積極的幼兒,讓幼兒獲得愉悅的心情。同時,教師要照顧到那些在活動中比較安靜的幼兒,讓他們也能在活動結束的時候獲得快樂,以培養他們對美術活動的興趣。

小班美術教學設計2

活動目標

1.能從食物中發現紅色系色彩元素。

2.嘗試用紙漿塑形並將其染色,體驗色彩變幻和調色的樂趣。

3.感受制作紙漿蛋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餐巾紙,水,顏料,生日蛋糕餐碗,糨糊,教師事先做好的紙漿蛋糕。

2.各式各樣的蛋糕圖片(以草莓蛋糕爲主)。

3.故事《給熊奶奶過生日》。

活動過程

1.欣賞故事,匯入活動。

(1)欣賞故事《給熊奶奶過生日》。

(2)欣賞豐富多樣的蛋糕圖片,觀察各種蛋糕的造型並感知草莓色。

(3)教師:我們也要做一個好吃的蛋糕送給熊奶奶。大家一起來研究下怎麼做一個特別的蛋糕哦!

2.魔法變蛋糕,製作紙漿蛋糕。

(1)出示範例紙漿蛋糕。

(2)引導幼兒觀察紙漿蛋糕的特別之處,想象它的製作方法。

(3)探索用紙漿變奶油,製作紙漿蛋糕。

製作奶油的步驟:準備紙一浸溼餐巾紙並搗碎一準備糨糊一紙漿和糨糊混合一添顏料斗準備底板。

要點提示

1)將餐巾紙或衛生紙浸溼後搗碎,如同攪拌麪粉一樣。

2)用不同的顏料將紙漿染色,染出有草莓感覺的色彩:

先調入白色,再加入少許紅色,一層層加,感受色彩的亮度和色澤的變化。

3)用不同的方式將紙漿裝點在倒扣的碗上,然後伸出手指,抹一抹、按按平。 整個小手在紙漿上面按一按,將奶油平鋪在蛋糕上。再用手搓一搓,變一變,變出不同形狀的奶油,作爲蛋糕漂亮的花紋。將深顏色的奶

油搓成小圓圓,便成了一個珍珠小球。用手指挖一塊,輕輕捏兩下,作爲裝飾物輕輕放到蛋糕上,邊上還可以配上綠葉。

3.給熊奶奶送蛋糕,展示並欣賞蛋糕。

小班美術教學設計3

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線條的變化表現出不同形態的花草。

2.喜歡大自然,感受自然界花草不斷生長的情景。

活動準備

1.多媒體短片《小草》。

2.各色蠟筆、畫紙。

3.相關欣賞作品。

活動過程

一、情境匯入

欣賞多媒體短片《小草》。

師:小草是怎麼從泥土裏鑽出來的呢?我們來一起學學小草:有的直直地長,有的一扭一扭地長,還有的點點頭、彎彎腰。

透過欣賞多媒體短片,讓幼兒直觀形象地看到小革發茅生長的瞬間。

二、情境再現

師:這裏是一片大草地,很多小草醒來了,都在使勁地鑽出泥土,大家爲鑽出地面的小草拍手鼓勵。

1)直直草:直直地用力鑽出來

――幼兒試畫直直草。

2)扭扭草:一扭一扭地鑽出來

――引導幼兒回憶肢體動作,從想象過渡到畫面。

3)彎彎草:變化方向地彎腰

――師生合作用肢體動作表現:小草這邊彎彎腰,那邊彎彎腰。

基於小班劭JL模仿性強、直覺行動思維的特點,透過跟着教師用肢體動作學學做做各種不同形態的小革,力口深了小班幺力兒對小革的認識。運一環節改變了教師講解示覽的傳統教學方式,避免用成人概念化的圈戈影響劭兒,讓幼兒自由地用自己的因戈來創造表現對小草釣感受,教師則退在一旁,敏銳觀秦井適時推進。

三、操作嘗試

師:天氣一天比一天暖和起來,小草們都急着要鑽出來。今天我們都來做小草,趕快從泥土裏鑽出來。

1)小草小草快快長:引導幼兒添畫各種不同形態的小草。

2)小草長得多又多:鼓勵幼兒把小草畫得密密麻麻的,變成草叢。

3)小草長高了,美麗的花兒開放了:鼓勵幼兒換色畫花朵。

教師“引導幺力兒忝畫各種不同形態的小革,鼓勵劭兒換色畫花朵”,這一形戈爲幼兒的創造留百了空間。當發現鋤兒百新的原創圖式時,教師及時引導其與同伴之間進行互動,爲幼兒提供隱性學習的機會。

四、分享體驗

觀察作品上小草的姿勢。

師:這是一顆什麼草?這是一顆××草,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小草的模樣。

小班幼兒往往對作品的結果呈現不惑共趣,他們享受的是創作的過程。因此,利用遊戲的方式――師幼各爲遊戲一方,教師指、幼兒猜,教師說、幼兒做,用充滿遊戲性的指導評價,使幼兒始終沉浸在分享結果的情境中。

活動解析

小議教師的作用:努力順應和適時推進

隨着天氣逐漸暖和起來,春天的腳步漸漸走近孩子們的身邊。戶外活動時,孩子們驚喜地發現:小草長高了、變綠了;柳樹姐姐的頭髮長長了;美麗的花兒開放了;蝴蝶、蜜蜂也飛來了……孩子們喜歡春天的花花草草、春天裏的各種小昆蟲,喜歡親近美麗的大自然。

一次偶然的機會,正好看到《東方寶寶》親子版2009年第4期上有一則《小草》的素材,這首短小、朗朗上口的兒歌既十分適合小班的幼兒朗誦,又可以引導幼兒嘗試運用線條的變化表現出不同形態的小草。於是,《小草快快長》這一小班美術活動應運而生了。

在前後幾次執教、修改《小草快快長》活動教案的過程中,我對小班美術活動中教師如何做到“努力順應”與“適時推進”有了更深的感悟與思考。

一、努力順應幼兒認知特點,透過多種方式引導幼兒感受和體驗

小班幼兒正處於直覺行動思維階段,對於抽象的問題情境無法做出積極的迴應。因此,在小班幼兒美術活動中,應根據他們的認知特點,採取更爲直觀形象的方式,引導幼兒感受和體驗關注周圍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爲幼兒的自主表達提供原始的表象積累。

1.多媒體技術的運用

小草對於小班幼兒來說是個既熟悉又陌生的朋友。雖然他們平時經常在嫩綠的、柔軟的草地上玩耍、嬉戲,但是他們對於小草的發芽及整個生長過程都是一無所知,非常陌生的。《小草》視頻短片的運用就讓孩子生動、直觀地瞭解小草從發芽到長大的整個生長過程:我還根據畫面中出現的小草的各種不同生長形態,及時地將小草內容的兒歌融人其中:“春天

來到了,小草鑽出泥土了,直直直直往上長、一扭一扭往上長,點點頭、彎彎腰,小草小草長高了。”這樣一來,小草發芽生長的整個過程就在幼兒腦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肢體動作的模仿

根據小班幼兒依賴動作、愛模仿的年齡特點,我爲兒歌配上了相應的肢體動作。在我

(老師)的引導下,幼兒們積極用肢體動作來模仿小草的各種不同形態。如:“直直草”――兩隻手臂交替直直往上伸,“扭扭草”――雙手合十邊扭動邊住上伸,“彎彎草”――整個身體分別向左右擺動。透過這一方式,使幼兒從不同動作中感受到小草生長的不同方向,加深了他們對小草形態的認識,豐富了他們對小草的表象積累。

3.美感材料的提供

小班幼兒缺乏構圖意識,作品比較單調、雜亂。需要老師在材料提供上進行精心設計,讓幼兒體驗美感。

我爲孩子提供的欣賞材料,色彩和諧自然,視覺衝擊力強,給幼兒一種美的感受和體驗:在米黃色的大背景紙上貼有五個高低起伏、錯落有致的褐色小土坡,每個小土坡上有各種不同深淺綠色的小草,有的是直直草,有的是扭扭草,有的是彎彎草……草叢中五顏六色的鮮花昂首怒放,好一幅生機盎然的春日小草圖。幼兒的畫紙則是欣賞材料的縮小版,當幼兒完成作品時,幼兒的作品就呈現於欣賞材料的背景之中融爲一體,給幼兒帶來審美體驗,獲得愉悅。

二、適時推進,鼓勵幼兒大膽表達

1.啓發聯想,建立聯繫

由於小草在幼兒腦海中一般都是點點狀、短直線狀等單一的表象,因此啓發幼兒聯想:扭扭草像什麼?彎彎草像什麼?他們會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進行聯想:像海浪、像媽媽的卷頭髮、像柺杖……這樣的聯想有助於他們在想象和表象間建立新的聯繫,有利於幼兒更有意識地進行表達。

2.幼兒在前,教師在後

這裏指在整個活動中,教師不是一味地注重“傳授”,不是機械地扮演“老師”的角色,而是“躲”在幼兒身後,先讓幼兒盡情地表現。教師應避免使用單一圖像的示範,而是儘可能地接受幼兒自己創造的圖式符號,並根據幼兒的不同情況適時地推進,讓每個幼兒都有一種成功的體驗。例如:讓幼兒嘗試用筆畫出各種不同形態的小草從土坡裏鑽出來的情景時,我及時發現並接受幼兒的原創圖式。當發現有的幼兒在表現彎彎草時,其畫很像一個小鉤子,並解釋爲“這是點頭草”,我馬上肯定:“點頭草就像在跟我們點點頭,說你好你好!”當發現幼兒畫的彎彎草都是朝着一個方向時,我也拿起了筆添加了朝另外一個方向彎腰的彎彎草。總之,及時發現並接受幼兒自己原創的圖式並適時推進是提升幼兒美術表現能力的助推劑。

3.留有空間,鼓勵創造

“小草長高了,小花都開了”我用語言提示幼兒欣賞作品中五顏六色、形態各異的花朵,深深地吸引着幼兒的注意力,幼兒們立刻迫不及待地畫了起來。此時,我一邊啓發幼兒回憶曾經類似的繪畫經驗如圓圓花、車輪花等等,一邊及時地將同伴創遣的新圖式介紹給其他幼兒:“又開了一朵手掌花!”透過這一方式,爲幼兒創設了一個同伴間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的機會。隨着幼兒原創的圖式越來越多,畫面也更豐富起來。

以前我們總覺得小班的幼兒美術技能差、想象力差,畫面單一。但若能激發小班幼兒自我表現意識的覺醒,我發現他們都有一種想要畫畫的強烈慾望。他們是天生的藝術家!既不受時空關係的束縛;也沒有美術技能的清規戒律;更不受客觀情理的限制。如果我們能接受並珍視小班幼兒創造的圖式並加以適時地推進,那麼小班幼兒完全可以利用自己創造的圖式自由自在地流露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大膽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意願!

小班美術教學設計4

情況分析: 我們生活的地方是四季如春的雲南,對於孩子們來說很難親眼看見下雪。因此我設計此次活動,讓孩子們透過視頻來感知雪花的外形,再讓孩子自己嘗試撕“雪花片”,同時也賦予雪花有七彩的顏色。既鍛鍊了小班幼兒的撕紙的能力,也讓孩子認識了三種基本的顏色。

活動名稱:美術

活動內容:七彩雪花

活動班級:小班

活動目標:

1、學習隨意把紙撕成大小不同的碎片,練習撕紙的能力。

2、認識紅色、黃色和綠色。

活動重、難點:學習隨意把紙撕成大小不同的碎片,練習撕紙的能力。

活動準備:紅、黃、綠顏色的彩紙,幼兒每人一個裝雪花的籃子,下雪的視頻或圖片。

活動過程:

一、欣賞下雪的視頻(或圖片),感知雪花的外形特徵。

1、教師:小朋友,你看到的是什麼季節?你見過冬天下雪嗎?

2、教師:雪花是怎樣的?它是怎麼從天空中飄下來的?請你做做看。

二、引導幼兒學習用撕紙的方法表現雪花。

1、教師:雪花是什麼顏色的?老師這裏有七彩的雪花,你們看!(教師撒出七彩雪花,邊撒邊說“下雪了”。)

2、教師:老師的雪花有哪些顏色?

3、教師:你們想不想也來玩下雪呢?你手上有哪些顏色的紙?怎麼把 它們變成小雪花呢?

4、教師邊和幼兒互動,邊示範講解:兩隻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紙,一隻手用力往下撕,這樣一片雪花就撕好了。

三、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提醒幼兒將撕好的雪花放在籃子裏。

四、做遊戲“下雪了”。

1、教師:小朋友,讓我們一起來“下雪”吧!

2、請幼兒拿起裝雪花的籃子,一起撒雪花。

情況分析: 孩子們都喜歡玩玩具車,這也是美術活動的一個契機。因此,我設計本次活動,選擇玩具汽車的車輪,讓幼兒嘗試用車輪來進行滾印畫。從而做到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在學中玩”。

活動名稱:美術

活動內容:開車去旅行

活動班級:小班

活動目標:

1、嘗試用車輪滾印畫,基本掌握滾印畫的方法。

2、體會車輪壓印在紙上產生痕跡的過程,對印畫、色彩產生興趣。

活動重、難點:嘗試用車輪滾印畫,基本掌握滾印畫的方法。 活動準備:教師和幼兒一起收集各種玩具車,幼兒每組一盤調好的水粉顏料(盤裏墊上棉花),每人一張白色繪畫紙,抹布若干,美術畫冊。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活動。

1、教師:小朋友,放假的時候爸爸媽媽帶你去哪裏玩了?你們是怎麼去的呢?

2、教師引導幼兒說說出行時乘坐的交通工具。

二、以講故事的形式,示範滾印畫的操作過程。

1、教師:老師要開車去旅行了,嘀嘀??嘀嘀??呀!車輪掉到坑裏啦!(教師拿起汽車的輪子到顏色盤裏蘸顏料。)

2、教師:老師要趕快開上來,開到大馬路上。(教師拿起蘸好顏色的輪子在紙上滾印畫。)

3、教師:你看,老師的汽車輪子把大馬路變得多麼漂亮!小朋友,這是怎麼變出來的?

三、幼兒在美術畫冊上操作。

1、教師巡迴指導,觀察並及時發現需要幫助的幼兒。

2、引導幼兒邊說故事邊操作,印完後用抹布擦乾淨車輪。

四、師幼共同欣賞作品。

1、教師:好漂亮的馬路呀,我們來看看馬路上有些什麼顏色、什麼花紋?

2、幼兒互相欣賞,並說說自己的作品。

小班美術教學設計5

活動目標:

1.透過參觀、回憶、交流和相關問題的討論,瞭解超市的主要佈局和人們逛超市時的場景。

2.嘗試表現超市的貨架和貨物以及自己和家人逛超市時的情景。

3.有序轉版,及時檢查,養成細緻、認真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幼兒有逛超市的經驗,對超市的貨物擺放很熟悉。

2.課件:超市的照片多幅(貨架,購物的情景)。

3. 8K鉛畫紙一張,8K白板紙兩張,複寫紙,夾子,筆,剪刀,油墨,膠水,膠滾等。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回憶、講述自己逛超市時的情景

(l)教師:你在超市裏看到了什麼?貨物放在哪裏?貨架是什麼樣子的?上面的貨物是怎麼擺放的?

(2)教師:你是怎麼逛超市的?和誰一起逛超市?

2.細緻觀察,集體交流。

(1)教師:你在照片匕看到了什麼?幾個人?

(2)教師:他們在-l二什麼?  (選貨物)怎麼選的?選好的貨物放到了哪裏?  (簍子或車子裏)

(3)教師:超市裏還有什麼?  (貨架)有幾層?最卜而放了什麼?最下而放了什麼?貨架在人的.前面還是後面?

3.教師交代創作要求,幼兒操作

(1)教師:今天我們來畫逛超市,先畫什麼?後畫什麼?爲什麼?

(2)要求幼兒能較生動表現自己逛超市時的情景,注意人物和貨物前後關係的處理。

(3)有序轉版、拓印。若時間不夠,可以帶同去或放存區角進行)

4.集體欣賞、評價幼兒作品。

教師:和旁邊的小朋友輕輕講講你畫了什麼,看看其他小朋友畫了什麼。

小班美術教學設計6

活動目標

(一)指導幼兒初步學會安排主題畫面。

(二)體驗作品及創作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油畫棒、白紙、備用紙、教師示範用A3紙;小豬頭飾一隻。

活動過程

歌曲匯入活動

[師]小朋友們,今天我們要學習畫一種動物,這種動物藏在一首歌裏,我們一起先來聽一聽,猜猜有哪個小動物藏在歌裏。

(歌詞:小豬吃得飽飽,閉着眼睛睡覺,大耳朵在扇扇,小尾巴在搖搖,呼嚕嚕嚕嚕嚕,嚕嚕嚕嚕,小尾巴在搖。)

(幼兒答對後,教師出示小豬頭飾)哪個小朋友能邊唱邊表演這首歌呢?

師幼示範繪畫

(示範畫一)

[師]這首歌裏的小豬正在做什麼事情呢?(睡覺)老師來給大家畫一隻正在睡覺的小豬,小豬的耳朵、嘴巴和腳看上去像什麼圖形呢?(耳朵大大的;嘴巴是三角形的;腳是橢圓形的。)睡着時的小豬是怎樣的呢?(眼睛閉着;身體趴着;有的小豬頭朝這邊,有的小豬頭朝那邊。)最後圍上柵欄,小豬就有家了。

(示範畫二)

[師]除了睡覺,小豬還會做些什麼事情呢?(走路、散步)現在老師來畫畫正在散步的小豬。

[師](教師邊畫邊引導幼兒說說小豬身體的各種特徵。)小朋友們想想看,小豬會在哪裏散步呢?(在鵝卵石路上)鵝卵石怎麼畫呀?哪個小朋友來試試看?(幼兒一作畫)

[師]小豬散步的時候天氣如何?(有太陽)畫紙上還有很多空白的地方,你們覺得太陽應該畫在什麼位置比較好?誰來試試看?(幼兒二作畫)

[師]這時候,一個熟悉的聲音傳來:“咳,你好!”小豬回頭一看:“哎呀,原來是好朋友也來散步了。”你們說說,小豬的好朋友可以畫在什麼位置才合適呢?(師根據幼兒回答示範作畫。)

小結:畫面上有兩隻小豬,它們的個子都差不多,既不特別大,也不那麼小,它們沒有站在畫紙的最上面或者最下面,也沒有躲在畫紙的哪一個角落裏,畫紙上空白的地方也不多,整個畫面看上去感覺就比較舒服。

[師](啓發幼兒討論)如果小豬在草地上散步,畫面上還可以畫些什麼?(小草、花朵)小朋友們還可以想想看,小豬和好朋友之間還可能會發生哪些有趣的事情,你能把它們畫出來嗎?(幼兒互相交流)

幼兒作畫

活動延伸:佈置幼兒繪畫作品的展示活動。

小班美術教學設計7

活動目標:

1.掌握用膠水黏貼的技能。

2.學習在蛋糕的邊沿,沿着邊沿線一個跟着一個進行黏貼和裝飾。

3.感受參與制作活動的喜悅。

活動準備:

1.蛋糕地板每人一張、膠水、彩色的小花一份。

2.生日背景。

活動過程:

一、情景匯入。

1.今天我們小三班來了一位小客人,看看它是誰呀?(熊寶寶)我們來打個招呼吧!

2.熊寶寶今天可開心了,因爲今天是它的生日。晚上,熊寶寶家要舉行一個盛大的生日晚會,想邀請我們小三班的小朋友一起去參加好嗎?

3.那麼,我送什麼生日禮物給熊寶寶呢?

4.送一個漂亮的大生日蛋糕你們覺得怎麼樣?

二、觀察蛋糕的裝飾方法。

(出示蛋糕一)看這是老師做好的蛋糕,老師是用什麼來裝飾蛋糕,讓蛋糕變得更漂亮的呢?

1.學說:“我用紅色的小花裝飾蛋糕,讓蛋糕變得更漂亮。”

2.老師把小花裝飾在蛋糕的什麼地方?(蛋糕的邊上)

3.老師在一條邊裝飾了幾朵什麼顏色的小花?每一朵小花都是手拉着手的,沒有重疊在一起。

(出示蛋糕二)看這個蛋糕,和剛纔的這個蛋糕有什麼不同了?兩種顏色的小花,老師是按照什麼順序排列的呢?

(對了,老師用了兩種顏色的小花按照一格一的順序來排列來裝飾蛋糕的,而且小花是裝飾在了下面的邊沿線上了。)

這次老師使用什麼顏色的小花裝飾蛋糕,讓蛋糕變得更漂亮的呢?

學說:“我用藍色和黃色的小花裝飾蛋糕,讓蛋糕變得更漂亮。”

三、示範演示

1.誰願意來擺一擺、貼一貼呢?你要貼在哪裏呢?(靠緊上面的這條邊)

2.要把小花貼在靠近邊沿線上,不能超過邊沿線,從左往右一個一個排列下去。

3.在使用膠水的時候,先把膠水的蓋子取下放在盒子裏,然後卷出一點膠水。取下第一朵小花,將小花放在旁邊的桌子上,用膠水在小花上塗抹,再把塗好膠水的小花粘到原來的位置,然後再開始貼第二朵小花、第三朵??。

四、交代操作要求。

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一個蛋糕和各種顏色的小花,小朋友們想不想也動起手來做一個漂亮的大蛋糕呀?

1.先請小朋友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的小花,現在蛋糕上擺一擺,可以沿着蛋糕上面的邊沿先排列,也可以沿着蛋糕下面的邊沿線排。可以選擇一樣的顏色,也可以選擇兩種不同的顏色一格一的排。

2.膠水的蓋子要放在小籃子裏。

五、幼兒開始操作

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六、講評作品。

1.請小朋友把你做好的蛋糕來送給小熊吧!

2.誰來介紹一下你的蛋糕是怎麼裝飾的!

七、唱生日歌

小熊真開心,收到了這麼多漂亮的蛋糕,謝謝你們!我們一起來唱生日歌,爲小熊慶祝生日吧!

活動反思:在活動中,幼兒能仔細的觀察蛋糕邊沿裝飾的小花位置和排列的方法,並能用語言表述出來。在製作的過程中,能看出幼兒黏貼的技巧和方法,都基本掌握,黏貼的位置也較合適。幼兒完成的蛋糕上的花紋,大部分的幼兒

都是按照一格一的順序排列的,也有個別幼兒是選用一種顏色的小花進行裝飾的,小花的排列也很排放的很整齊,能夠沿着蛋糕的邊沿排列。所以完成的每一個蛋糕都很漂亮,顏色很鮮豔。

小班美術教學設計8

活動目標

1、喜歡畫畫,體驗活動的快樂。

2、初步學習用油畫棒、紙團、棉籤來畫太陽,使手腕動作靈活。 3、知道太陽會給大家帶來溫暖。

活動準備

1、油畫棒、棉籤、紙團若干,水粉顏料四盒(紅、黃、藍、綠) 2、自制太陽寶寶四個,幼兒人手一張畫紙。

3、活動前和小朋友去曬太陽、找找陽光。

活動過程

1、回憶經驗,引出課題。 a.師:早上,我們一起去曬太陽,太陽公公曬在身上覺得怎麼樣?王老師可喜歡太陽了,你們呢?你們說還有誰也喜歡太陽? b.師:可是太陽公公今天不開心,不想出來了,到底爲什麼呢?(引導幼兒討論)

c.噢,原來沒有漂亮的衣服怎麼辦呢?我們幫它穿衣服吧!

2、引導討論,畫太陽:

a.穿新衣――太陽公公出來了,穿一件什麼顏色的衣服呢?學習團紙

b.太陽公公的光芒――還缺什麼呢?太陽公公的頭髮可多了、可長了,有的彎來彎去。用什麼來畫呢? c.太陽公公的寶寶也來了(出示太陽寶寶)我們小朋友那裏也有太陽寶寶,幫太陽寶寶穿件新衣服吧!

3、激發創造,幼兒作畫:

a.引導幼兒初步學習按意願選擇油畫棒、紙團、棉籤來畫太陽,大膽選色。 b.注意個別引導,能力強的幼兒添畫,能力弱的幼兒教師個別指導。 c.提醒幼兒注意作畫的常規和衛生習慣。

4、展示評價,引導欣賞:

a.教師和幼兒一起欣賞太陽。

b.師:小朋友們的小手真能幹,給太陽寶寶穿上了漂亮的衣服,你喜歡哪個太陽寶寶,爲什麼呢?

c.遊戲:與太陽寶寶捉迷藏。(師幼同樂)

d.師:太陽寶寶穿上了新衣服很開心,想和我們玩捉迷藏的遊戲呢!

活動結束

活動延伸:美工課上橡皮泥捏太陽

活動反思

小班美術教學設計9

【活動目標】

1、觀察自己的小手,

體驗遊戲的快樂。

2、引導幼兒在愉快

的氣氛中用小手大膽表演,發展幼兒的想象力。

3、創造性地印畫出

各種手形畫,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和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音樂、

顏料、彩筆、畫紙、彩紙、皺紋紙、橡皮泥。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表演激趣,匯入活

動。組織孩子聽《小手拍拍》的音樂,做動作進入活動室。

二、基本部分:

1、觀察講述,認識小手。孩子們,剛纔我們是用什麼做動作進來的?(小手)你們可真聰明,我們是用小手做的動作,現在都舉起你們的小手來給老師看一下,你的小手真乾淨,你的小手真白、真漂亮,和老師來拍拍手吧!(逐一和幼兒擊掌)咱們來看看我們的手有哪些地方不一樣?可以和你身邊的小夥伴比一比,我們的手大小是不一樣的。我們的兩隻手還有很多一樣的地方,我們一起來找一找。

教師小結:咱們的手有很多一樣的地方,我們都有兩隻手,一隻左手一隻右手,左手有五個手指頭,右手有五個手指頭。手指上有手指甲,還有手心和手背。

2、表演動作,瞭解小手。小手有這麼多一樣的地方,我把它編成了兒歌,你們想聽嗎?孩子們趕快坐好,聽我說兒歌吧!示範:我有一雙小小手,一隻左來一隻右,小小手,小小手,一共十個手指頭。孩子們,咱們一起來表演,好嗎?孩子們表演得真好,想一想你的小手還會做什麼?(讓幼兒自由表現)我們的小手可真能幹,能做這麼多事情,小手還有一個特殊的本領,看看這是什麼?出示手影。我們的小手還能做手影遊戲,咱們一起來試試吧!

3、分組操作,展小手。孩子們,今天我還給你們帶來了一些材料,我們來比一比,看看誰的小手最靈巧。出示操作材料,向幼兒介紹操作方法(手形印畫、手形添畫、印畫小手),幼兒自由選擇進行活動。分組講評幼兒活動情況。

4、拓展經驗,保護小手。孩子們,你們的小手可真靈巧,可以做這麼多事情。我們的小手這麼重要,應該怎樣保護自己的小手呢?啓發幼兒說出保護小手的方法。

三、結束部分:

教師小結,帶孩子到戶外洗手,讓孩子保護好小手。

小班美術教學設計10

一、激發孩子對活動的興趣。

師:“哈,多可愛的手寶寶啊,小朋友們喜歡嗎?我們一起看看手寶寶長什麼樣子?

教師出示已用嘴巴、鼻子、眼睛等裝飾好的小手模型,引起幼兒的興趣。

二、觀察製作的手寶寶,瞭解手的結構與寶寶的關係。

師:手寶寶這麼可愛,小朋友們知道它是用什麼做的嗎?(畫筆、卡紙)我們叫它手寶寶,那麼手寶寶的臉上都有什麼呢?(眼睛、嘴巴、鼻子、辮子等)手寶寶的嘴巴、眼睛在手的什麼地方呢?(手心) 小朋友的手心在哪裏呢?……

當孩子的興趣被激發,有了想做的慾望時,教師可引導孩子觀察瞭解手的結構與手寶寶的關係,從而有利於孩子製作手寶寶。

三、教師示範製作。

1.現在請小朋友看看,老師要把自己的手裝飾成一個可愛的手寶寶。請兩個小朋友觀察兩個手寶寶(模型)的眼睛是畫出來的還是貼上去的,並幫助老師的手寶寶畫或貼上眼睛和嘴巴。

2.教師示範畫辮子,提醒孩子在畫的時候要把手指分開伸直,從手指的下面一點一點地往上塗顏色,直到將辮子都塗滿。

3.師:看了老師裝飾的手寶寶,你們想不想來裝飾一下自己的手寶寶呀?

教師可根據孩子的能力強弱,讓幼兒爲手寶寶畫或貼上眼睛。教師示範畫三條,畫第一條 時教師講解示範,畫第二條時引導孩子說老師畫,畫第三條時請一個小朋友上來畫。

四、孩子動手操作。

1.引導幼兒根據教師提供的各種材料裝飾自己的手寶寶。小朋友們可以直接在自己的手上爲手寶寶畫上眼睛、鼻子、嘴巴,也可以將沒有顏色的小貼片塗上顏色再貼在自己的小手寶寶上。

2.展示自己裝飾的手寶寶,教師對幼兒的作品給予不同的肯定和表揚。

教師要注意巡迴指導,適時幫助能力差的孩子裝飾手寶寶。

小班美術教學設計11

設計思路:

“小雪花的旅行“是在主題活動“冬天不怕冷”的背景下的一個綜合活動,整個活動以小雪花的旅行爲主線,透過賞—做—尋三個環節讓孩子在看看、說說、做做、找找中進一步感受冬天下雪的特徵,並嘗試用各種美術表現方式表現下雪的情景,體驗下雪的情趣。在此基礎上,透過尋找雪人肚皮裏的小祕密,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進一步探索冬天不怕冷的方法。

活動目標:

1、嘗試用撕、貼、印、畫等方法表現下雪的情景,體驗下雪的情趣。

2、初步瞭解冬天各種抵禦寒冷的方法。

活動準備:

1、“下雪了”flash課件

2、“下雪了”大背景圖一張,小背景圖幼兒人手一張,小雪人12個

活動內容:

1、 觀賞下雪情景

請幼兒欣賞“下雪了”flash課件

“你看 了什麼 ?”,“小雪花像什麼?”,“小雪花要旅行了 ,它會飛到哪裏去呢?”,“今天,小雪花飛到哪裏了?”

2、 下雪了

在下雪情景的烘托下,教師示範用撕、帖、畫等方法表現下雪的情景。

幼兒自由選擇材料操作,表現下雪的情景。

3、 雪人的祕密

引導幼兒將自己的作品送給小雪人(要求作品形狀與小雪人的帽子形狀對應)

幼兒在雪人的小肚皮裏尋找“冬天不怕冷”的小祕密

幼兒與同伴分享冬天禦寒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