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方案彙編6篇

爲保證事情或工作高起點、高質量、高水平開展,我們需要提前開始方案制定工作,方案一般包括指導思想、主要目標、工作重點、實施步驟、政策措施、具體要求等項目。方案應該怎麼制定纔好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教學設計方案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學設計方案彙編6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教學目標:

1、 認識“先、鹿、慢”等14個生字,並加以運用。

2、 會寫6個字,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出感情。

3、 理解課文內容,滲透環保意識。

教學重點和難點:

以識字和詞爲基礎,增強環保意識,並在朗讀中予以表現。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 揭題

1、 齊讀題目。

2、 指名讀,比比誰讀得動聽。

3、 說說自己心目中“美麗的小路”是怎樣的(教師評一評,也可以有選擇地在黑板上畫一畫)。

二、 識字並運用

1、 學習準備

標自然段序號,在文中圈出生字並讀正確。

2、 反饋

⑴開火車讀字卡,正音。

⑵指名讀,如果讀對了,請那位學生把字卡貼到黑板上。

⑶運用(方法很多,比如“哪些字能成爲詞語朋友?”然後叫學生擺一擺,讀一讀)。

三、 朗讀與理解互動

1、 站起來速讀,如果覺得好了就坐下,要求讀得既快又正確。

2、 請剛纔的第一名回答:

請找到文中的話,說明鴨先生屋前的小路確實是美麗的。

3、 除了找的學生讀一讀,要創設情境比一比誰讀得更好。

4、 請讀得不錯的一名學生板書——美麗。大家盡力讀好這段。

5、 師:這小路是不是一直這樣美麗下去呢?從哪裏知道的?

6、 學生找相應的句子,比比誰讀得更不錯,請一生板書——不美麗。

7、 師:小朋友們,知道了小路變得不再美麗了,你們有什麼想法?

8、 學生互相說,站起來說,大家評一評。

9、 讀一讀第9、10、11自然段,說說自己的發現。請說的不錯的一名學生板書——美麗。

10、 師:如果當你看到路面上有垃圾了,你會怎麼做?

11、 大家一起把班級打掃乾淨(簡單一點)。

四、 小結並佈置相應的作業。

五、評析

第二課時

一、 複習

1、 將字詞卡任意發給幾位學生。

2、 師用肢體動作或其它方式引出字詞,持卡的學生上來大聲讀給大家聽,及時正音。

二、 分角色朗讀

1、 各自選好想讀的角色,認真練習讀好角色的話。

2、 反饋:

⑴你想讀哪種動物的話?選一句或幾句你覺得拿手的讀一讀吧。

⑵學生站起來讀,教師要讓大家明確讀和聽的任務,及時評價。

⑶師根據剛纔讀的情況選幾名學生當角色,要求會背角色說的話,演的時候戴上頭飾,其他認真看和聽,由教師讀旁白。

⑷按照自己的意願確定角色,以小組爲單位練習,教師巡視及指導。

⑸反饋,並評選(獎項可以是“最佳合作獎”“天才小演員”等等)。

三、 看誰讀得好

美麗的小路不見了。

美麗的小路怎麼不見了?

我一定要把美麗的小路找回來!

1、 學生自己練讀。

2、 自願站起來讀,可以自己選一句讀,及時評價。

3、 學生觀察三句話有什麼區別,師解釋:第一句是陳述句,第二句是疑問句,第三句是感嘆句。

4、 師口頭編句子,學生猜是什麼類型的句子。

5、 按照要求口頭說句子,要避免模式化,鼓勵有創意的學生。

四、 指導書寫

五、 評析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一、領悟教材把握重點

《蒲公英》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五冊第四單元中的講讀課文。這是一篇以植物蒲公英爲題的語言故事。全文采用擬人的手法,寫出了成熟的蒲公英種子對太陽公公的囑咐所持的態度、所作出的選擇不相同,結果他們的命運也截然不同,從而告誡人們作任何事都不要被表面現象所迷惑,不要有不切實際的幻想,而應該聽從前輩的正確教導,實事求是,腳踏實地。

根據課文和學生的特點,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複述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有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可愛”、“親切”造句。

3、透過學習、理解課文,知道做任何事情都必須實事求是,腳踏實地,不要被表面現象所迷惑,不要有不切實際的幻想。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會用“可愛”、“親切”造句。

教學準備:圖片、小黑板、錄音磁帶、投影片

二、精選教法激趣樂學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爲了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本課藉助錄音故事匯入新課,調動學生的情緒,把學生領入樂學氛圍。

2、本着新課程標準中“起點低,要求嚴,訓練實”的要求,緊緊抓住課文中每一美的要素和亮點,激發學生去咀嚼,品味,感悟,欣賞,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讀中有所悟,在讀中受到感情的薰陶,使學生的主體狀態得到激活。

3、根據兒童學習書面語言的規律,在制定教學目標時,將朗讀複述課文等吸收積累語言的訓練放在首要位置,將吸收和積累範文語言作爲主要教學目標,將知識、活動和審美融爲一體

三、講究學法貴在探究

新課程標準強調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教者應創設一定的情境,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自主學習,培養學生探究未知的興趣、習慣和能力。本課我準備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課上以學生閱讀、討論、感悟爲主,爲學生營造能夠讓他們都願意積極參與,都能自主選擇的開放融洽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自由而充分的學習活動中生成能力,提高素質。

四、巧設程序步入意境

[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

根據課文內容和教學目標,我準備用兩課時教學全文。

第一課時:揭示課題,初讀,整體感知全文,細讀精思,突破教學重點。隨課文進行分散識字。

第二課時:品讀感悟,突破教學難點。

這裏我主要說一下第一課時的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

一、藉助媒體步入意境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

1、聽本文錄音故事,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出示圖,匯入課文。

[此環節設計說明: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爲:學習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對學生學習內因的最好激發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即主要是來自學習者本身的內在動機,這是直接推動學生主動學習的心理動機,利用電教媒體圖文、聲像並茂,形象生動,用它匯入新課,形象地再現了課文的“語境”,從而豐富和拓展了學生閱讀的“心境”,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望和學習興趣。]

二、增加密度開闊視野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1、讓學生根據要求自由讀課文,

(1)自由輕聲讀課文

(2)畫出生字新詞,多讀幾遍。

(3)標出小節號,遇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學習第一小節(出示圖)

(1)問:圖上畫的是什麼?誰能看圖向我們介紹這種植物?

(2)引導讀第一自然段。

(3)相機出示詞語:絨球降落傘,學習生字。

[此環節設計說明:設計自讀、展示、交流這幾個過程,教師就充分地把學習的主動性交給了學生,讓學生在創設的情景中帶着問題積極探究,用心地品位、揣摩課文中的語言文字,讓學生在自我感悟、討論中自主學習。學生自我探索知識,充分地體現了學生的主導地位,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探求新知的靈氣與悟性,營造了一種師生民主、平等、融洽的課堂氣氛,學生探究知識、積極探索的心理取向得到了激活。]

3、學習第二小節

可愛的降落傘們究竟會飄落到哪裏去呢?我們繼續讀課文。

(1)在學生反覆讀的基礎上讓他們交流讀懂了什麼?

(2)然後指導朗讀。突出:別也不要只有……才……等詞。

4、學習第三小節

(1)聽了太陽公公的囑咐,小降落傘齊聲答到:……(引讀第一句)

(2)絕大部分的種子聽了太陽公公的話,到泥土中去生長了。可是,有兩顆小種子卻不這樣想。請大家繼續讀課文。採用分角色比賽讀的方法進行教學。

[第2、3自然段設計說明:第2、3自然段是故事的發展,是全文的重要,教學設計遵循“學生爲本”的教學原則,在教學中老師“導”而不“牽”,沒有過多的提問和講述,而是巧妙地引導學生抓着蘊涵豐富形象的重點詞語,適當點撥,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增加知識的容量和密度,開闊學生的視野,以“感知、感受、感悟”三個層次逐層推進,促使學生積極思維,主動地探究知識。始終引導學生抓着課文的重點詞句,以朗讀爲主線,讓學生在反覆讀、仔細品、認真想中獲得新知。]

5、學習第四小節

過渡:種子的選擇不同,它們的結果怎麼樣呢?

(1)自由讀,畫出表示不同結果的詞。

(2)根據回答補充板書。

6、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此環節設計說明:從讀通階段的整體到讀懂階段的部分回到整體,將各個部分聯繫起來,融合貫通,進一步“入境悟情”,感悟會之於心,誦讀出之於口,心口相應,增強閱讀效果。]

三、激活想象豐富說話內容

1、你願意把介紹給別人聽嗎?

2、作業:有感情地朗讀全文,把讀後的收穫告訴家長。

[此環節設計說明:語言訓練與思維訓練必須緊密地結合起來。透過表象再現,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有所感受。在此基礎上,因勢利導,學生自然地豐富了說話的內容。這種把語言訓練與思維訓練巧妙的結合在一起的方法,對於低年級的學生是非常適宜的。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潛能,讓學生在優美的情境中複述了課文。]

四、指導寫字。

1、蒲公英的種子給我們帶來一些詞語。出示本課生詞,指名讀,適當談一些自己的理解。

2、出示生字,自讀,指名自選生字,從結構、筆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等方面進行分析。

3、學生進行部分字的描紅練習。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目標:

識記:

1、自主識字若干,積累“骨瘦如柴”、“狼吞虎嚥”、“愜意”等詞語。

2、積累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理解:

1、能聯繫上下文理解“狼吞虎嚥”的意思。

2、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3、學習課文,抓住描寫哈默的外貌、神態、語言的句子體會尊嚴的含義,領悟“人擁有尊嚴,就會用勞動創造美好的未來”的道理。

運用: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照樣子,把補充完整。

教學重點:

1、能聯繫上下文理解“狼吞虎嚥”的意思,並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抓住描寫哈默的外貌、神態、語言的句子體會尊嚴的含義,領悟“人擁有尊嚴,就會用勞動創造美好的未來”的道理。

教學難點:

閱讀課文,領悟“人擁有尊嚴,就會用勞動創造美好的未來”的道理。

教學準備:

課前預習課文、投影、黑板

教學過程:

一、故事匯入,揭示課題。

1、師:前兩天,我們學習了一篇課文題目叫“膝下有黃金”,透過這篇課文的學習,我們從中懂得了什麼?

2、學生交流

3、教師小結:對,一個人活着就要有尊嚴,尊嚴是我們的立身之本。有尊嚴的人他纔會獲得別人的尊重,獲得別人的賞識。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49課尊嚴。

4、出示課題,讀課題。

二、故事引入,學習課文。

(一)、創設情境、進入文字。

1、透過預習同學們已經知道了這是一個真實而又感人的故事,那是一個寒冷的冬天,美國南加州沃爾遜小鎮上來了一羣逃難的人。他們面呈菜色,疲憊不堪。於是,善良而樸實的沃爾遜人馬上燒火做飯,款待他們。面對久違了的可口飯菜,有一個年輕人卻是那樣地與衆不同……

2、年輕人和其他人有什麼不同呢?請一個同學讀課文的第一第二小節,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別忘了不動筆墨不讀書)

3、指名個別讀書

4、簡單評價、糾正錯誤讀音並交流。

5、出示:

外貌描寫:只有一個人例外,這是個臉色蒼白、骨瘦如柴的年輕人。

(與衆不同飢餓不堪、身體虛弱、急需食物充飢)

儘管飢餓折磨着年輕人,可他_________________,因爲他有__________________。

6、齊讀句子

(二)、深入研讀,理解“尊嚴”。

依據學生交流,隨機落實以下詞句的理解,並指導朗讀:

語言和動作描寫:

他仰起頭問:“先生,吃您這麼多東西,您有什麼活兒需要我做嗎?”

這個年輕人的目光頓時灰暗了,他的喉結上下動了動,說:“先生,我不能吃您的東西,我不能不勞動,就得到這些食物!”

(失望傑克遜大叔沒有派活兒給他年輕人非常需要食物做人的尊嚴戰勝了飢餓)

“不,我現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兒,我再吃這些東西!”

盡飢餓折磨着年輕人,可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爲他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師總結:這是一個飢寒交迫但不失尊嚴的人,面對沃爾遜人的款待仍不失尊嚴的人。他時刻牢記不能不勞而獲,要用勞動去換取食物,這就是尊嚴。

(三)、理解關鍵詞句。

1、教師引導:他的言行博得傑克遜大叔的讚賞和尊重。

2、指名讀課文。

3、師:所以年輕人在爲傑克遜大叔捶背後,立刻狼吞虎嚥地吃起來。可是,這和其他逃難者的那種“狼吞虎嚥”地吃含意一樣嗎?你是怎樣理解的?

出示有關句子:

1)這些逃難的人,顯然很久沒有吃到這麼好的食物了,他們連一句感謝的話也顧不上說,就狼吞虎嚥地吃起來。

2)年輕人在爲傑克遜大叔捶背後,立刻狼吞虎嚥地吃起來。

4、先在組內交流一下

5、交流:(前者連一句感謝的話都顧不得說,說明他們實在是飢餓至極;後者同樣飢寒交迫,即使在再困難也不忘要用自己的勞動來換取食物,這樣才吃得心安理得,吃得有尊嚴,吃得坦然。)

6、教師小結:尊嚴不能簡單地理解爲面子,更多地表現爲一種自尊心,一種價值觀,一種責任感,是一種不依附於他人自立於人世的奮鬥精神。它是人生至高無上的精神瑰寶,難怪傑克遜大叔說他是個富翁。(讀句子)

板書:最大的財富

7、師問:你認爲哈默有尊嚴跟他後來成爲石油大王有聯繫嗎?爲什麼?

8、師小結:尊嚴是人的立身之本,他用自己的勞動去創造了更多的財富,這樣的人生一定會更充實更美麗。

五、小結與拓展。

1、教師小結:透過今天的學習,相信大家對尊嚴一定有了更深地理解,同時也被哈默的這種捍衛尊嚴的方式而感動而欽佩。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收集身邊的這些和尊嚴有關的名言、捍衛自己尊嚴而讓我們同樣感動和欽佩的人物、故事。

2、學生交流。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學目的

1.理解課文內容,知道植物的葉子與果實的關係。懂得只有辛勤的勞動才能換來豐碩的果實。懂得看問題要全面。

2.學會本課8個生字和由這些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每天、可愛造句。

3.滲透學法順序學習法。

4.會用自己的話講這個故事。

教學重點

透過瞭解植物的葉子與果實的關係,悟出事與事有聯繫,句子與句子有聯繫。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懂得這個故事說明的道理。

教學時間

3課時

教學準備

1.六張小葫蘆圖。

2.一張教學用圖。

教學過程

第一節

一、藉助拼音自讀課文

1.蘆字在本文中讀輕聲。

2.鄰是後鼻音,要讀準字音。

二、認識自然段

學生邊讀邊標出自然段。

三、熟讀課文思考:

1.葫蘆開始長得怎樣?後來有什麼變化?結果怎樣?

2.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種葫蘆的人很愛葫蘆,希望葫蘆快快長大?

3.種葫蘆的人錯在哪裏?

4.畫出描寫小葫蘆的詞語。

第二節

一、匯入

你們喜歡做遊戲嗎?今天老師帶領大家做一個小遊戲摘葫蘆。掛圖

請六位同學到前面來,每人摘一個葫蘆,看一看背後的字,在黑板上組成一句話我要的是葫蘆。

今天我們學習第九課我要的是葫蘆

板書9

我要的是葫蘆

齊讀課題

二、理解課文內容

展書學生自由讀課文

弄清課題在第幾小段?

課題中的我指的是誰?

範讀

全文有幾小段?(四小段)

掛板先寫什麼?

葫蘆開始長的怎樣在第幾小段?(第一小段)

讀一段

這段有幾句話?每句什麼意思?

請學生讀一句,說一句。

讀第一句

什麼意思?(種葫蘆的人,先搭一個架子)

板書貼葫蘆架子

讀第二句

什麼意思?(細長的藤上長滿了葉子。)

長滿什麼意思?(特別多,茂盛。)

板書貼葉子

讀第三句

什麼意思?(花謝了,長出小葫蘆。)

板書貼葫蘆

讀第四句

什麼意思?(那個人喜歡小葫蘆。)

讀第五句

什麼意思?(那個人每天都去看幾次。)

板書貼人

我們知道這五句話的意思,還要知道它們之間的聯繫。

板書:長滿綠葉掛小葫蘆

(葉子)(果實)

請學生用因爲所以說說葉子和果實的關係。

(因爲藤上長滿了綠葉,所以藤上掛了小葫蘆。)

那個人每天都要去看幾次。

板書看

種葫蘆的人每天去看什麼?(去看小葫蘆。)

多麼可愛的小葫蘆,怎麼可愛?

師問

1.架上爬了什麼樣的藤?

2.藤長滿了什麼樣的葉子?

3.開出什麼顏色的花?

4.小葫蘆長得這麼好,你喜歡嗎?

導讀把喜歡的心情讀出來。

種葫蘆的人一心想得到葫蘆,得到了嗎?

掛板再寫什麼?

後來小葫蘆有什麼變化,在第幾小段?

讀二、三段

小葫蘆有什麼變化?

板書生蟲

種葫蘆的人怎麼想?

板書怕什麼盯

自言自語什麼意思?(自己對自己說話。)

種葫蘆人的表現說明什麼?(不懂葉子果實的關係。)

師講

植物的葉子是吸收陽光和養料用的。葉子長得好,才能結出果實好。

這時候,誰來告訴種葫蘆人這個道理?

板書貼鄰居

聽了鄰居的話,種葫蘆的人怎麼說的?

板書還用治要

還用治什麼意思?(根本不用治。)

種葫蘆的人這種說法,說明什麼?

(不懂葉子的重要,不聽別人的勸告。)

說話

種葫蘆的人錯在哪兒?

導讀分角色讀二、三小段

由於種葫蘆的人錯了,還不聽勸告結果如何呢?

掛板最後寫什麼?

結果如何,在第幾段?讀第四段:

結果如何呢?

板書變黃落了貼圖

說話:

用因爲所以說出結果如何

(因爲種葫蘆的人,只要葫蘆,不管葉子,所以小葫蘆變黃,全落了。)

小葫蘆開始長得多好呀,後來都落了多可惜呀!種葫蘆的人會怎麼想?(怨自己不聽勸告不治蟲子。)

以後再種葫蘆怎麼辦呢?(知道葉子和果實的關係,既要葫蘆又要葉子。)

這篇課文告訴我們什麼?(事與事之間是有聯繫的,看問題不要看一方面、要全面。)

讀全文

小結:透過課文的學習我們知道了,葉子和果實是有關係的。生活中事與事之間有聯繫,句子與句子之間有聯繫。

三、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板書設計

第三節

一、讀生字卡片

葫蘆慢慢治

鄰居變黃自言自語

二、找出哪些字可以用學過的方法來記憶。

蘆加部首方法。戶加一個草字頭念l*

組詞:葫蘆

居加部首方法。古加一個屍字頭念j&

組詞:鄰居

葫形聲字記憶法。草字頭形旁表義,胡聲旁表音。

組詞:葫蘆

治換部首方法。擡提手旁,換成三點水念zh@。

組詞:不用治

言部首字組詞:自言自語

三、找出易錯難寫的字鄰左右結構,右耳刀旁。左邊容易寫今。要與嶺、

領加以區分。

組詞:鄰居

慢左右結構,豎心旁。右中象四不是四。

組詞:慢慢

變又字底。注意中間兩個點的寫法。

組詞:變黃

四、課後作業

1.造句

每天我每天堅持鍛鍊身體。

可愛圖上畫的.小葫蘆真可愛。

2、填上合適的詞語。

()小花自言自語地()

()葫蘆藤一個一個都()

()小葫蘆慢慢地()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學目標】

1.把握文章運用分論點的形式,層層深入,從而證明中心論點的議論方法。

2.品味文章語言,培養判斷中心句的能力。

3.準確把握“讀書”與“幸福”之間關係的深刻含義,領會閱讀求知對人生髮展的重要性。從而初步養成勤於閱讀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1.學習運用分論點證明中心論點的方法。

2.品味文章語言,理解部分句子的含義。

【教學難點】

1.培養學生蒐集並處理資訊的能力。

2.引導學生提煉議論文的主旨。

【教學方法】

1.教師點撥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歸納要點,掌握方法。

2.透過課堂交流討論,感悟讀書對自我發展的重要意義。

【課時安排】 二課時

一、匯入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辯。總之,知識能塑造人的性格(培根)

二、理清思路——提煉主旨

1、文章運用了怎樣的結構?(總分總)

第1、5段是總說,2、3、4是分說。作者的思路是先總說“讀書人是幸福人”的根本原因,再分述讀書能增廣知識,進入不同時空的諸多他人的世界 ;能受到精神的感化與陶冶;與好書結緣使人具有崇高追求、高尚情趣,使人“向善”、“避惡”,最後再重申主旨,與開篇呼應,用“所以——”句完成因果論證。大家可以看到最後一自然段:“所以,我說,讀書人是幸福人。”這個結論句,是逐層深入論述的,是中心論點,與開頭呼應。透過分析文章結構,同學們是否感受到了那作者嚴密的思維和清晰的邏輯?希望大家在寫作文時能好好借鑑作者的結構。

2、找每個段落的中心句

3、分析中心句之間的關係,並得出文章的中心觀點,感悟中心論點和分論點的關係。

知識——精神——行爲

三、精讀文章——思考質疑

1、如何理解第一段中的“浩瀚”和“豐富”?

2、作者認爲讀書有那兩個方面的作用?

3、“知識的增廣”和“精神的感化和陶冶”有何不同?哪一個更加重要?

4、閱讀中,應該選擇怎麼樣的書?爲什麼?

5、談談你現在對哪類書籍感興趣?爲什麼?以後呢?

四、論證方法——學習寫作

1、第三段運用了什麼論證方法?(順序能不能換?句式上有什麼特點?)

2、第四段運用了什麼論證方法?有什麼作用?

3、模仿第三段文字試着寫一段證明中心論點的文字。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教學課題:

小雨沙沙

教學課時:

本課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西師版小語教材第一冊第84頁

教學要求:

1、能正確、連貫,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將創設的情境與生活實踐相結合,體驗春天的美麗。

3、透過反覆朗讀體會春雨滋潤萬物的美好情景,產生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4、可以背誦課文。

教學重、難點: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培養學生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引入課題

師:小朋友們,在這寒冷的冬天裏,你們想看到美麗的春天嗎?(想)春姑娘給我們帶來了春風,也送來了沙沙的春雨!(課件)雨點兒落下來了。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有關春雨的詩歌《小雨沙沙》(課件點題、齊讀課題)。

2、鞏固生字認識

還有幾位好朋友,也和春姑娘一起來到了我們這兒。看看還認識他們嗎?

課件中認生字(抽生認讀:雨、沙、點、園、兒、樂、得、張、巴、尾),注重學生糾錯!

二、課文學習

1、抽生讀,瞭解學生情況。

看來,同學們已經把生字朋友牢牢地記住了。誰來讀一讀課文,讓我們再看一看,大家讀書的情況!(抽生讀)

哪位小朋友的字音讀得更準、課文讀得更熟!誰再來讀一遍!

你認爲他讀得怎麼樣?(學生評一評!說到有感情朗讀更好!)

2、小組讀,互助交流學習。

請小朋友們在小組中讀一讀,比一比誰讀得最好!(老師巡視指導)

3、重點讀,引導情感體會。

這篇課文太美了!誰來,把你最喜歡讀的哪一句,讀給大家聽一聽?生讀。

小雨點落在哪兒?生答:花園裏(魚池、田野,板書)(點出相應課件)

你還知道什麼呢?生答:花兒樂得張嘴巴。(魚兒、苗兒簡筆畫板書)加重動詞語氣!(張、搖、拔,板書)

怎樣得張嘴巴?生答:樂得!

哪你能帶着這種樂的心情再來讀一次嗎?

誰再來把這種樂的心情讀出來!

讀得很好!

我們一起來試一試!齊讀某段。(喜歡這段的同學一起讀一讀!同桌的一起讀!分組賽讀!多形式組織學生有感情地讀!)

其餘同上學習模式,注重朗讀形式和指導。

4、有感情讀,昇華讀的意義。

5、結合板書,背誦課文。

三、律動《小雨沙沙》

孩子們,你們覺得春天的小雨美嗎?哇!真是太美了,老師都忍不住想唱一唱、跳一跳來表達對小雨的喜愛了。好!讓我們一起唱起來,跳起來吧!(課件)

四、知識拓展

1、孩子們,透過你們的觀察,春雨還會落在什麼地方?又會是什麼樣子?小組的同學討論一下、都說一說!(小組合作學習,教師個別引導。)

2、誰來說一說!小組彙報討論結果。

3、讓我們也成爲小詩人,用課文中的句子說一說。

五、小結、課後延伸

今天我們學習了《小雨沙沙》(板書)這一課,大家用詩歌和歌聲表達了對春雨的喜愛,我們還可以用跳舞、畫畫等很多的形式來表達我們的感情,同學們下去以後自己想一想,在下次我們的活動課上表演給大家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