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方案彙編10篇

爲了確保工作或事情能有條不紊地開展,時常需要預先開展方案准備工作,方案可以對一個行動明確一個大概的方向。寫方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10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學設計方案彙編10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一、教學內容分析

通用技術必修模組“技術與設計1”第六章第二節《常見的技術圖樣》之“正投影與 三視圖”(蘇教版)主要描述了正投影形成三視圖的方法、原理,三視圖的繪製(識讀) 方法和規律等。三視圖作爲一種技術圖樣是設計交流與表達的一種常用的技術語言形式。 學生透過本節的學習,掌握繪製簡單三視圖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本節內容也是後續知識 “形體的尺寸標註”和“機械加工圖”的基礎。在這裏起到一個呈上啓下的作用。

二、學情分析

透過前面章節的學習,高中學生能夠較熟練地繪製(識讀)平面圖和正等軸測圖,也 有光線投射成影的感知和體驗。教學可以從學生的現有知識和經驗出發,按照直觀感知、 操作確認、思辯求證的認識過程展開,建構正投影與三視圖的知識體系。但學生的空間 思維還受到定向模式的限制,很難發散思考一些個別現象,處理個特殊案例的能力有待 提高,如不可見部分和重疊等。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理解投影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掌握正投影法方法、特性及三視圖成圖原理和規律;

(3)掌握三視圖一般繪圖規則。

2.能力目標:

(1)掌握簡單的三視圖的繪製(識讀);

(2)學會規範作圖的方法和技能。

3.情感態度價值觀:

(1)經歷三視圖的作圖過程,體驗技術圖樣的魅力

(2)形成科學的空間三圍思維方式,培養學生嚴謹的思維與態度。

4、教學重點:

(1)掌握三視圖成圖原理和規律;

(2)掌握簡單的三視圖的繪製(識讀)。

5、教學難點:

(1) 能規範繪製和識讀簡單的三視圖。

四、教學準備

準備積木,利用塑料膠紙和泡沫製作多個的模型。

五、教學策略及媒體運用

在本節的教學中,將採用“主導—主體(分享—互助提升)”的設計模式,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知識建構和能力拓展。總體教學流程爲:“情境匯入——知識建構——合作探究——總結提升——能力拓展”。

1、透過生活小故事的情景導學,激發學生對“技術語言的種類”進行回顧和複習以及注意在技術活動中選用恰當的技術語言進行交流的重要性,對本節課內容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

2、利用點光源和平行光源、投影機、立體模型、等教具演示投影、正投影下物體形狀、大小變化以及正投影的基本特性。並建構三視圖概念。

3、學生根據正投影特性,三視圖成圖原理和方法,利用平行光源、立體模型、合作探究三視圖的繪製。

4、學生使用實物展臺投影機展示繪製的三視圖,師生共同總結三視圖的一般規律和規則。由識讀三視圖練習,體驗三視圖在技術交流中的作用並拓展學生應用能力。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透過預習,疏通並瞭解課文內容,第9課《海燕》教學設計。

2、由感知入手,弄清文章內容的表層含義,理清層次結構。

3、分析理解前兩幅畫面,學習海燕自信樂觀勇敢的精神。

二、教材重點、難點

重點:學習海燕自信樂觀勇敢的精神

難點:理解海燕的自信心與洞察力

 三、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播放錄音,學生邊聽邊讀,進入作品情境之中。

(二)檢查預習

預習作業詳見勵耘精品系列叢書《課時導航》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該課“課前熱身”部分內容,初中二年級語文教案《第9課《海燕》教學設計》。

(三)整體感知

1、問題一:聽了剛纔的朗誦,同學們的眼前出現了什麼景象?

學生自由回答,教師肯定正確意見:波濤洶涌的大海,暴風雨來臨之前,只有海燕在高傲地飛翔

2、問題二:這畫面最使你感動的是什麼?

學生思考後,提問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較強的學生回答,教師肯定:海燕那勇敢無畏的精神。

3、剛纔同學們眼前的畫面是一幅整體的畫面,然而,它又可分成幾幅小的畫面,請同學們根據課文的內容看可分解幾幅小畫面,各說明什麼意思?

教師抽查提問,其他學生補充。

教師評價三幅畫面:

第一幅畫面(1—6)暴風雨孕育之時,狂風捲集着烏雲的大海上,海燕高傲地飛翔,渴望暴風雨,海鷗等倉皇逃竄。

第二幅畫面(7—11)暴風雨逼近之時,烏雲直壓海面,海燕奮勇搏擊風浪,迎接暴風雨。

第三幅畫面(12—16)暴風雨即將來臨,烏雲閃電的大海上,海燕反覆呼喚暴風雨。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作者對母雞由厭惡到喜愛的情感經歷。

2、瞭解母雞的生活習性及偉大的母愛在母雞身上的具體體現。

3、比較本文與《貓》在寫法上的異同點。

教學重、難點

瞭解母雞的生活習性及偉大的母愛在母雞身上的具體體現。

課前準備

瞭解母雞的生活習性及有關母雞的趣事(農村的學生可透過實地觀察瞭解,城市的學生可透過閱讀、上網、請教他人、利用音像資料等方法進行7解)。

教學過程

交流見聞,匯入新課

1、交流課前收集整理的關於母雞的見聞。

2、匯入新課:

貓是一種很平常的小動物,可在熱愛生活的老舍先生看來,卻如同一個既可愛又淘氣的孩子。那麼,老舍眼裏的母雞又是怎樣的呢?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老舍先生的另一篇文章《母雞》

自讀自悟

1、師生共同制定讀閱讀目標。

a、圈出生字詞,讀準字音。

b.認真朗讀課文,達到讀正確、讀流利。

c、理清文章條理,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d.弄清課前“導讀”中提出的兩個問題:

老舍先生筆下的母雞是一隻怎樣的母雞?

比較一下,本文和《貓》兩篇文章在寫法上各有哪些特點?

(不同之處:《貓》一文中流露的自始至終是喜愛的情感,而本文體現的是由厭惡到喜愛的情感變化。)

2、自主閱讀,邊讀邊批註。

彙報交流

品評母雞之長短,體會作者之喜惡

1、再讀課文,小組討論:

a.文中直接寫作者對母雞由討厭到不討厭這一情感變化的語句有哪些?

(如:“我一向討厭母雞。”“可是,現在我改變了心思,……”“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

b、作者分別透過哪些事例具體寫母雞的討厭與不討厭?每個事例各用一個恰當的詞語概括。

(如:隨處亂叫 欺軟怕硬 發狂炫耀 負責 慈愛 勇敢 辛苦)

c、聯繫上文和生活體驗談談自己對第九自然段的理解。

d.句子辨析:

“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可改爲“我不再討厭母雞了’’嗎?爲什麼?

2、全班交流。

3、同桌合作,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分辨褒貶,積累語言

1、思考討論:

作者在表達自己對母雞由厭惡到喜愛的情感變化的過程中,遣詞造句的感情色彩也發生了變化,找一找、讀一讀、品一品。

2、分類摘抄詞語。

把自己所欣賞的詞句按褒與貶兩類,摘抄在“採蜜本”上。

反覆回味,走近老舍

1、師生對話,交流各自讀過《貓》和《母雞》後,對老舍及其作品的看法,引導學生初步學習賞析名篇的方法。

2、找一篇老舍先生的其他文章,和好朋友一起讀一讀,然後互相交流閱讀體會。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學內容:解決問題

教學目標:

1、會解決有關小數除法的簡單實際問題。

2、能探索出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並試圖尋找其他方法,能表達解決問題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前面我們學習了小數除法的計算,那麼你會解決下面的問題嗎?(板書課題)

二、自主探索(出示例11)

1、先獨立思考解答。

2、小組內交流,可以先算什麼?

3、小組彙報,全班交流,說說不同的思路。再指名說說。

三、鞏固練習

1、做一做

獨立完成,全班交流。再指名說說不同的解題思路。

2、完成P343

師:你從此題中收集到了哪些資訊?要解決什麼問題?如何思考?

生先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彙報分析過程。

師小結,解答問題時要找準有直接關係的條件或資訊。

3、獨立完成P341、2、4,教師巡視,輔導學困生。

四、學生總結

課後反思: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感悟榕樹的美和衆鳥紛飛的熱鬧場面。

2、透過理解課文,感受人與自然友好相處的和諧之美,增強環保意識。

【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感悟榕樹的美和衆鳥紛飛的熱鬧場面。

2、透過理解課文,感受人與自然友好相處的和諧之美,增強環保意識。

【教法】

範讀法、點撥法、動作演示法。

【學法】

朗讀法、自主感悟法。

【教學過程】

一、設疑匯入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初步感知了《鳥的天堂》這篇課文,當巴金爺爺遊覽完鳥的天堂後不禁發出這樣的感慨: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 。他爲什麼會這樣說?

(快速瀏覽課文,歸納總結。)

二、分組學習,完成任務

師:哪些自然段寫了榕樹美,哪些自然段寫了鳥的多?

(小組協商選擇學習的內容。)

1、出示各組學習目標:

⑴ 學習榕樹美的部分。

⑵ 學習鳥多、快樂的`部分。

2、學習要求:

⑴ 默讀課文:

標畫能體現榕樹美的語句並在句子旁批註感受。

⑵ 把你標畫的語句用心多讀幾遍,感悟榕樹的美。

⑶ 組內交流標畫的語句,談感悟。

三、交流彙報,深談感悟

1、感悟榕樹美的有關句子:

⑴ 一簇簇樹葉伸到水面上。樹葉真綠得可愛。那是許多株茂盛的榕樹,看不出主幹在什麼地方。

⑵ 我有機會看清它的真面目就像一株大樹臥在水面上。

(突出樹的奇特。)

⑶ 那麼多的綠葉新的生命在顫動。

生彙報時抓住句子中的關鍵詞、修辭手法等談感悟。

師小結:大榕樹不僅美麗,生命力也是如此旺盛,因此巴金爺爺發出這樣的讚歎: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2、感悟鳥的歡樂場面的有關句子:

⑴ 我們繼續拍掌有的在撲翅膀。師:僅僅兩句話作者就抓住了鳥的叫聲、形狀、顏色等特點,突出了一個衆鳥歡騰的場面。巴金爺爺剛到這兒就看到這樣的場面了嗎?

(師生表演鳥兒一隻只飛出的情景。)

⑵ 我們注意地看着另一隻又飛起來了。

⑶ 一隻畫眉鳥飛出來那歌聲真好聽。師:畫眉鳥會唱什麼歌呢?

(生彙報:歌唱環境美、生活幸福、人民愛護)

師總結:是啊,榕樹因爲有了鳥兒顯得更加年輕,鳥兒因爲有了榕樹顯得更加快樂,這裏的人們很懂得愛鳥、互鳥,他們說:親親小鳥,給你一個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境界;親親小鳥,給你一個自由呼吸休閒愜意的空間。於是一隻小鳥飛來了,兩隻鳥兒飛來了,成千上萬只鳥兒來到這裏安居樂業,繁衍後代,難怪巴金爺爺說: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

四、思想滲透,激發情感

師:文章學到這兒,你一定有許多的感慨想說,現在就讓我們拿起手中的筆把我們想說的話寫出來吧!

(展示學生的感悟)

【課後反思】

每節課後只有不斷地反思總結,才能找到差距,彌補不足。講完《鳥的天堂》一課後,我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真想用切身體會對我們的老師說:大膽地放開你的羈絆,給學生提供一個自主、合作的空間吧!

設計這節課時,我並沒有想得太多,只是想省點力氣,因爲以往的課堂,我細緻入微的講解換來的總是學生的昏昏欲睡,這節課我就決定少講,看看這幫孫猴子有多大的能耐。課上我讓生分組學習課文內容,並出示學習目標,讓生自己標畫有關語句寫出感悟。任務下達後,學生一下子活躍起來,有的默讀,有的已經開始標畫語句,我不以爲然,認爲這不過是表面現象而已,但彙報結果卻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學生不僅能抓住關鍵詞談體會,還能運用文中的寫作手法使自己的感悟更具說服力,如生1說:從一簇簇這個詞讓我感到了榕樹葉子的多,而樹葉真綠得可愛擬人的手法,讓我感覺到葉子的青翠欲滴,我很喜歡這綠色。生2說:我從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點縫隙感受到榕樹葉子重重疊疊,枝繁葉茂的樣子,而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着我們的眼睛又使我感到了榕樹旺盛的生命力,感覺到每一片葉子都充滿了活力,好像無數的精靈在跳舞。多精彩的發言,這是我意想不到的。教學中的一個個難點就這樣輕而易舉地被學生解決了,真是無心插柳柳成蔭。

精彩的發言來自於學生心靈與文字內容的碰撞,而這樣的碰撞只有在無拘無束中才能迸發出智慧的火花。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鬆開羈絆,讓我們的孩子在新課改的浪潮中飛躍與遨遊吧!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教材簡析】

本課生動地記敘了身患殘疾而憂鬱自卑的英子在上臺演講時得到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在這掌聲的激勵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氣,從此變得樂觀開朗。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人都需要掌聲,尤其是當身處困境的時候;要珍惜掌聲,同時我們也不要忘記把自己的掌聲獻給別人。課文以英子的感情變化爲主線貫穿全文,多次寫到英子的神態與動作。因此,指導學生朗讀課文,瞭解英子的情感變化,深刻領會故事的內涵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教學要求】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認識10個生字,會寫13個字。理解生詞意思。

透過本課的學習,懂得人與人之間需要尊重鼓勵,要主動去關愛別人,特別是對身處困境的人;同時也要珍惜別人的關心和鼓勵,正確地看待自己。

【教學準備】

學生課前預習課文:

讀熟課文。

理解“憂鬱、猶豫、驟然、歧視”等詞語。

教師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揭題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篇感人的課文,第29課 掌聲,請注意看老師寫課題。

二、檢查詞、句

出示生詞。

昨天,老師佈置同學們回家預習了課文,下面請同學們看屏幕,老師想重點來檢查一下這幾個詞語。

點擊出示:猶豫、憂鬱、剛調來

誰來讀? (個別讀、齊讀2遍。)

理解詞義。

師:我們看到“猶豫、憂鬱”這兩個詞語,它們的拼音相同,但聲調是不同的。那它們的意思一樣嗎?誰來說一說。

猶豫:遲疑,拿不定主意。

憂鬱:一個人總不愛說話,整天悶悶不樂的,我們就說這個人很憂鬱。

師:這樣看來,這兩個詞語的讀音不同,意思也不一樣。

認識多音字“調”。

“調”是我們這一課要學的一個多音字,它還讀什麼?誰來看着拼音給這個多音字組出詞語。

讀難讀的句子。

出示句子:“因爲他得過小兒麻痹症,腿腳落下了殘疾,不願意讓別人看見她走路的姿勢。”

師:這個句子裏生字多,誰來讀一讀?

認識多音字“落”。

指出“落”在句子中讀”lao”, 它也是本課要學的一個多音字。這個字還讀什麼?誰能看着拼音給這個多音字組詞語。

齊讀句子。

瞭解小兒麻痹症。

師:同學們,你們瞭解小兒麻痹症嗎?

小兒麻痹症:小兒麻痹症又叫脊髓灰質炎。這種病多發生在嬰幼兒身上,得了這種病,往往會留下終身殘疾,腿腳萎縮,走路一瘸一拐的。英子就是其中不幸的一個孩子。

三、接讀課文,瞭解故事中的人物

接讀課文。

請5位同學接讀課文。其他同學認真聽,邊聽邊想:課文中的英子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瞭解故事中的人物。

同學們,大家想一想,在這個故事裏面都有哪些角色?(老師、英子、同學們)

老師是怎樣的?(剛調來的)

英子是一個怎樣的小姑娘?(學生結合課文第一段中的句子談理解)

生:英子是一個文靜的小姑娘。

師:還有嗎?

生:英子是一個不愛說話的小姑娘。引導:你是從哪裏知道出來的?

生:我是從“她很文靜,總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看出來的。

表揚:這位同學多會讀書,她能從課文的詞句中讀出自己的理解。真好!(老師給學生以學習方法的指導)

生:她是一個孤獨的小姑娘。從哪裏知道的? “早早地、又總是”

師引導:剛纔同學們說英子不愛說話、孤獨、寂寞,課文第四自然段中有一個詞語,它概括了英子的這些表現,哪個詞?大家找一找!(憂鬱)

師:後來她變成了一個“快樂”的小姑娘,又是從哪裏看出來的?(學生結合課文第四段內容理解)

生:“她不再像以前那麼憂鬱……”

師引導:還可以說她變得怎麼樣了?(活潑、開朗)

四、重點探究,體會人物的內心變化

(此環節採用表演的形式,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情景,師生共同參與,爲學生創設生活情景,創設師生平等交流的平臺,拉近學生與文字的距離,促進學生與文字的對話,與文中人物的對話,進而更好地體會人物的內心變化,突破課文重點。)

(一)渲染過渡

開始,英子是那樣自卑、憂鬱,後來卻變成了一個活潑、開朗的小姑娘,到底是什麼力量使英子發生了這樣大的變化呢?(掌聲)

課文的23自然段就寫出了英子的變化過程。今天我們變一種方式來學習這兩段課文。同學們先各自讀課文,然後我們再來表演課文內容,你們覺得行嗎?

要想演好,首先要認真讀書。下面就請大家用心讀一讀課文的23自然段,在自己認爲要重點表演好的詞句下面做一下標記。

師:讀好了嗎?誰願意演英子?

(注:選一名同學當英子,同學們做英子的同學,老師當剛調來的老師)

(二)試演:(第一次掌聲部分)

課件出示第一次掌聲部分內容。請同學們再來讀一讀這一部分。

師:今天,我們開個故事會,請同學們輪流上臺講一個故事,老師藉此來了解一下大家。

同學們一個一個地講完了故事,下一個,輪到英子了。英子,該你了?(英子表演)

(三)評議表演

同學們對剛纔的表演滿意嗎?誰來評價一下大家演得怎麼樣?

(師引導學生抓住文中詞句進評議)

師:同學們, 我有一個問題想問問英子。

英子, 我看到你站起來的時候眼圈紅紅的, 這是爲什麼

師:同學們, 你們的掌聲想對英子說什麼

生:英子,你不用害怕,你一定會講好。

生:英子,你不要自卑,我們會支援你。

生:英子,你不要難過,我們不會笑話你。

師:英子以前總是早來晚走,不願意讓同學們看她走路,今天她鼓起勇氣走上講臺,

英子,你是好樣的,你勇敢地走上了講臺, 戰勝了自己!英子, 聽了同學們的掌聲, 你爲什麼流淚了呢

(因爲我沒想到,同學們不但沒有笑話我,還用掌聲鼓勵我,我非常激動。我一定要講好。)

(四)配樂表演(課件出示第三段課文)

師:現在讓我們完整地表演一遍這段課文,再現那感人的一幕。(表演略)

英子的故事講完了。(同學們鼓掌。英子鞠躬後走下講臺)

師:同學們,這一次掌聲你又想對英子說什麼呀?

生:英子,你講的故事太好了,太感動人了,以後歡迎你再爲我們講故事。)

生:英子,你的普通話說得真好!

生:英子,你的聲音真好聽。

師:英子,我看到你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這是爲什麼?

(感謝大家對我的表揚,我還要繼續努力;謝謝大家的稱讚,我以後也要加入到你們中間和你們一起快樂地學習、遊戲。)

(五)朗讀課文第三段

在入情入境的基礎上朗讀課文。

(六)理解兩次掌聲

我們看在這一段中,寫到了大家的幾次掌聲?(兩次)

誰來讀讀這兩句話?(一般) 誰能比他讀的更好?(個別讀、齊讀)

這兩次掌聲表達的意思有什麼不同?(支援、鼓勵;稱讚、表揚)

(七)對比兩個“一搖一晃”

師;在這一段中還有兩句寫英子走路姿勢的句子。

點擊出示:

在全班同學的注視下,她終於一搖一晃的走上了講臺。

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後,在掌聲裏一搖一晃的走下了講臺。

師:大家看,這兩句話中都有“一搖一晃”這個詞語。同一個詞語,同一個姿勢,英子的心情有什麼不同嗎?自己再來讀一讀這兩句話。(緊張、害怕;高興、愉快)

(八)進一步體會掌聲的力量

師:同學們,英子走路的姿勢是無法改變的,但他的心情卻發生了這麼大的變化,是同學們的掌聲給了英子以勇氣和自信,使他從一個自卑、憂鬱的小姑娘逐步變成了一個活潑開朗的小姑娘。同學們,你們說,掌聲是什麼?(理解、尊重、支援、鼓勵、讚揚、誇獎、關愛)

同學們,就是大家的掌聲,大家的鼓勵,大家的稱讚,使英子從此改變了自己的性格,也改變了自己的一生!

(九)聽課文朗讀錄音,齊讀最後一段。

(十)全文總結

同學們,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人人都需要掌聲,特別是身處困境的人;平時,我們不要忘記把自己的掌聲送給別人。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分析、概括、想像和聯想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文中人物美好的心靈,培養學生積極的人生態度。

二、教學重點

1、學習文中體現的愛心。

2、運用想像進行說和寫。

三、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想像。

四、課時安排:

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說說你看過的童話,從中你得到的認識。

(注:認識可以從童話中人物、童話的故事情節、童話中的世界、童話的語言、童話的表現手法等方面來說)

板書課題,簡介作者。

(二)檢查預習

1、指名給生字注音、指名拼讀。

hébàntiǎntuò·mo

乾涸絆倒舔淨唾沫

2、指名說說文中難懂的詞語的意思。

3、指名朗讀課文。

(三)探究課文內容

1、邊讀文章邊填表。要求:以四人小組爲單位,儘量用簡潔的語言。

水罐的神奇變化人物什麼行動後水罐變化作者透過故事歌頌什麼

2、全班討論、交流。

水罐的神奇變化人物什麼行動後水罐變化作者透過故事歌頌什麼

無水愛心

有水小姑娘給母親找水

端端正正的,滿滿的小姑娘想到母親,捨不得喝水

銀水罐小姑娘給小狗喂水

金水罐母親留水給小姑娘

跳出七顆鑽石,涌出一股巨大水流小姑娘讓水給過路人

七顆鑽石升上天變成大熊星座

3、重點句解讀。

①很久很久以前,在地球上發生一次大旱災: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乾涸了,草木叢林也都乾枯了,許多人及動物都焦渴而死。

“很久很久以前”這是人們講故事時常用的開頭。“所有”和兩個“都”說明了旱情之嚴重,告訴人們:水,已經成了生存之水,生命之水。

②而那七顆鑽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變成了七顆星星,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大熊星座。

這一句是故事的結尾,耐人尋味。這一結尾表達了作者的美好願望:願愛心像大熊星座一樣,普照人間。

4、學生提出疑難問題,師生共同解決。

(四)拓展延伸

1、在作者筆下,水罐變得如此神奇,這是隨着作者在豐富的想像而發生一次又一次變化的。(板書:想像)文中小姑娘找水時曾累得睡着了,你認爲這個充滿愛心的小姑娘會夢到什麼呢?請你聯繫上下文,充分發揮想像力。

(難點引導:可想到美夢,也可想到噩夢。)

2、我們經常看到街頭行乞的人,面對他們的“可憐相”,也許你曾有過同情他的舉動。可是,有人說,那些人很多是爲獲取錢財而裝出來的騙子,你幫了他,就是傻瓜,就是受騙上當。請大家討論:我們能不能因爲有這種醜惡的現象或自己受過騙,就收起了自己的愛心,永遠拒絕對困難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呢?

(五)課堂總結

圍繞“愛心”和“想像”做結。

(六)佈置作業

1、把小姑娘夢中的情景寫成一段文字(150字左右)。

2、課外閱讀一篇童話作品,要求做好讀書筆記。

教學設計方案 篇8

預設目標:

1、 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從小就要樹立自主的思想,不依賴父母,自己學會生活的本領。

2、 認識12個生字,會寫自、己、東、西4個字,認識新偏旁。

3、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課前準備:製作課件、準備頭飾

教學重點:

能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在學習中領悟要自己學會生活的本領。

教學難點 :

懂得媽媽爲什麼要讓小鴨、小鷹自己學習本領的道理。

第一教時

一、匯入

小朋友,我們都已經長大了,一定能做許多力所能及的事,誰來說說你們最近學會做哪些事情了?你是怎麼學會的?在學的過程中,有沒有遇到困難?你是怎樣解決的?

二、今天,我們來認識兩位朋友,他們也想學本領。(課件演示:小 鴨、小鷹)想不想知道他們想學什麼本領?(課件動畫,並出示部分課文內容:小鴨說:媽媽,您帶我去游泳好嗎?媽媽說:小溪的水不深,自己去遊吧。小鷹說:媽媽,我想去山那邊看看,您帶我去好嗎?媽媽說:山那邊風景很美,自己去看吧。)

三、自學這兩句話

1、 自由朗讀,要求:讀通課文,讀準字音。

2、 和小夥伴交流。

四、檢查自學情況

1、 指名朗讀課文(隨機指導生字:正音、記形)適時評議,指導朗讀。

2、 書寫生字。

五、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感受這兩句話。(任選一項)

1、 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句話有感情地讀一讀。

2、 找學習小夥伴合作朗讀。

3、 和小夥伴一起演一演。

4、 …………

六、彙報朗讀、表演。

第二教時

一、匯入 :上節課,我們認識了兩個朋友,他們要學本領,還記得嗎?(課件演示)

二、出示課文中的前兩句話。自由朗讀、分角色朗讀……

三、學習新課

1、 提問:那麼小鴨、小鷹有沒有學會呢?

2、 出示課文句子,讀一讀。

3、 提問:

1)媽媽爲什麼要他們自己去?

2)你想象一下,他們會怎樣學?會遇到什麼困難?(任選一個說一說)交流。

4、指導朗讀。

5、你們爲什麼讀得那麼高興?

6、他們學會了本領爲什麼會這麼高興?它們回怎麼想?怎麼說呢?媽媽又會怎麼說呢?

7、 了小鴨、小鷹你會對他們說什麼?

四、拓展(準備頭飾)

1、 選擇一段課文進行背誦。

2、 選擇一段課文用講故事的形式講一講。

3、 小夥伴合作,把故事演一演。

五、交流,評議。

教學設計方案 篇9

教學目標:

1,理解“忘我、呆呆的、靜靜的”等詞語表達的意思。

2,有感情朗讀地課文,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培養做事勤奮、專注的品質。

3,學習作者觀察和描寫人物的方法。

重點:從語言描寫中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難點:理解“魚游到了紙上”和“魚游到了心裏”的深刻含義。

教學流程:

一,感受課題,造勢

1,板書“魚游到了紙上”。

2,讀讀課題,你想到了什麼?

3,你會怎樣讀這個課題呢?

1)突出“游到”,青年畫技高,使人讚歎;

2)突出“紙上”, 青年畫技高,令人驚奇。

二,品讀課文,賞析

1,魚爲什麼能游到紙上?請大家帶着這個問題讀課文。

學生自由回答

請用青年說的一句話回答:先游到了心裏。

哪些描寫可以看出魚已經游到了青年的心裏?默讀課文,用文中的話來回答。

他眼中所見,心中所想,筆下所畫全是金魚,和魚合二爲一,魚游到了心裏。

(全班齊讀)他有時工筆細描,把金魚的每個部位一絲不苟地畫下來,像姑娘繡花那樣細緻;有時又揮筆速寫,很快地畫出金魚的動態,彷彿金魚在紙上游動。

青年是怎樣畫畫的呢?讀一讀,理解“每個部位”,瞭解金魚的各部位;

作者是怎樣描寫的呢?讀一讀,瞭解分號的作用,理解工筆細描——畫得深入,理解揮筆速寫,畫得流暢生動。

老師重讀“每個部位、很快地”等詞,指導朗讀。

2,魚爲什麼能游到青年的心裏呢?帶着問題,邊讀邊想邊畫——找出段落、標出句子、圈出詞語。並和同學交流自己的想法。

說他“特別”,因爲他愛魚到了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個人呆呆地站在金魚缸邊,靜靜地看着金魚在水裏遊動,而且從來不說一句話。

他告訴我,他學畫才一年多,爲了畫好金魚,每個星期天都到玉泉來,()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飯,忘了回家。

1)理解“忘我、呆呆的、靜靜的”,感悟青年勤奮、專注的精神。

讀讀第一段文字,讓學生找一找有意思的詞語,說說自己的理解。

導讀:青年的眼光在哪裏?青年的思維在哪裏?青年的興趣在哪裏?青年的愛在哪裏?

(老師提問聲調越來越高,情緒越來越激動,感染學生。)

別驚擾這位青年,我們悄悄地讀讀這段話。指導朗讀。

2)想像青年的日常生活,理解青年忘我的境界。

導讀:每個星期天,青年來到玉泉,他會忘記什麼?他會忘記什麼?他會忘記什麼?而他不會忘記的,是什麼?

再次追問:青年的眼光在哪裏?青年的思維在哪裏?青年的興趣在哪裏?青年的愛在哪裏!?

想一想,星期六晚上他在做什麼?星期五、星期四、星期三呢?走路時他可能在想什麼?吃飯時、睡覺時、在夢中呢?

指導朗讀,理解青年忘我的境界。

三、提煉思想,知情

1,這是一個怎樣的青年,我們用什麼詞語讚美他?

列舉10個詞語,進行一分鐘背誦練習。

2,我們從中要學習什麼呢?介紹古往今來的經典勵志故事。

四、啓思練筆,導行

透過今天的學習,青年勤奮專注的精神給你什麼啓示?結合自己的情況寫一段話。

對練筆進行評點。

教學設計方案 篇10

學習目標

1、識虐、踞、淤,理解肆虐、風雨同舟、三番五次、歸宿、山川共存、日月同輝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理解老人所創造的奇蹟,說說青山不老的含義,領悟老人植樹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課前準備

相關圖片資料、課件。

教學過程

出示圖畫,激情匯入

1、出示一幅如詩如畫的山林圖。

師:瞧,同學們,參天的楊柳,如臂如股,勁挺山腰;綠色的波浪,此起彼伏,綠風盪漾。多麼如詩如畫的景色呀。在這令人如癡如醉的林海背後,凝聚着一位可敬老人畢生的心血和執著的追求。他爲青山披綠衣,青山爲他獻鍾情。同學們,想認識他嗎?

2、板書課題:青山不老。

3、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要求學生用較快的速度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讀流暢、讀正確。圈出自己認爲最關鍵的詞語。

教師出示重點詞,學生進行練習。

自由選擇下列詞語中的五個,把它們連起來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麼內容:

扛上肆虐盤踞綠洲歸宿奇蹟宏偉價值命運

以文入情,感受奇蹟

1、抓奇蹟。

師:青山爲證,綠樹爲憑。老人綠化造林,執著地堅守着大山。從他的事蹟中,哪個詞可以概括你受到的震撼?(奇蹟)

?出示:

15年啊,綠化了8條溝,造了7條防風林帶,3700畝林網,這是多麼了不起的奇蹟。去年冬天,他用林業收入資助每戶村民買了一臺電視機。

這是怎樣的一個奇蹟呀?引導學生想象,然後齊讀。

2、課文的哪些部分還具體寫到了這一奇蹟?找出來進行交流。(第1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

這一奇蹟究竟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創造出來的?學生讀課文,概括。

預設:

(1)出示:我知道這條山溝所處的大環境。

聯繫課文,結合註釋,學習第2自然段,瞭解惡劣的自然環境。

(2)我還知道這個院子裏的小環境。(學習第3自然段)

?用自己的話,概括老人創造的奇蹟,再說說自己對老人的看法。

?作者對老人是什麼看法呢?從課文中找出來,讀一讀。

他已經將自己的生命轉化爲另一種東西。他是真正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了。

把這句話多讀幾遍,聯繫課文內容邊讀邊想,並背誦下來。

再讀全文,積累句段

讀課文,摘抄或背誦自己喜歡的內容。

(杭州市大關苑第二小學沈建炬)

B案

課前準備

1、中國地圖,認識晉西北的地理位置。

2、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初探課文,認識老人

1、猜字激趣。

課件出示老字。

這個字的意思大家都知道吧,誰來說說看。

《說文解字》中也是這樣解釋的:七十曰老,言鬚髮變白,告訴了我們老的本義。

今天,讓我們一起去認識一位81歲的老人,他從65歲開始創造了一個青山不老的奇蹟。

揭題讀題。

2、自學課文。

認真地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正確、流利。

3、檢查自學情況。

(1)認讀生字詞語。

(2)選讀自己喜歡的段落。

默讀課文,你從哪些詞句中感受到老人確實年歲大了、老了?

預設交流點:

(1)65歲那年,他組織了七位老人開始治理這條溝,現在已有五人離世。(板書: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