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伯牙絕弦教學設計

《伯牙絕弦》寫出了俞伯牙和鍾子期之間情誼深厚、重情重義的情感和知音難覓的現象。下面給大家分享伯牙絕弦教學設計範文,歡迎借鑑!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伯牙絕弦教學設計

伯牙絕弦教學設計1

一、教材分析

《伯牙絕弦》是學生在小學階段接觸的第二篇文言文,基於教材的特點,從年段教學目標“誦讀優秀詩文,注意透過語調、韻律、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出發,結合本冊教學目標將精讀課文後的習題作爲教學課文時主要依據的要求以及本專題“感受藝術魅力”的教學目標,確定本課教學思路爲“讀—背—說—講”。教學以讀爲主,指導學生熟讀成誦,在讀中領悟學習古文的方法,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並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是本課教學的重點,理解“知音”的真正內涵是本課教學的難點。根據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和能力基礎,對伯牙、子期那種高山流水般的志向和胸懷理解上有一定難度,因此在文字的人文內涵上不作過度挖掘,而是相應地降低難度,透過朗讀、背誦、自學來積累語言,運用語言。

二、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透過自讀自悟,運用藉助註釋、聯繫上下文等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理解詞句意思,讀懂故事內容,並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

三、教學準備:ppt

四、教學時間:2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前談話:說說你知道的古今交友名句。

一、揭題匯入

(一)師板書課題,生書空,師簡述“絕”字的本意。

(二)指導讀好課題

伯牙和鍾子期就是這個故事的主人公。(課件出示課文插圖與人物名)故事發生在兩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伯牙是晉國的上大夫,琴藝高超,被人譽爲“琴仙”,傳說有一年的中秋節,伯牙奉晉王之命出使楚國,途經漢陽江口,一時興起,在江邊彈琴,優美的琴聲吸引了打柴歸來的樵夫鍾子期,兩個人就這樣因爲音樂走到了一起,於是就有了這個千古流傳的故事,這個故事的名字叫——(師手指課題)

(三)質疑匯入。

師:“伯牙絕弦”是什麼意思?

二、縱情吟誦

(一)嘗試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師:請開啟課本第137頁。在讀課文之前,請同學們先觀察課文,課文裏有兩個小老師,一個是括號裏的拼音,另一個是課文下邊的註釋。(課件出示原文與導學提示)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藉助拼音把字音讀準,再讀一讀註釋,把句子讀通。(學生自由讀課文)

1、檢查學生初讀情況。

師:這麼快就讀好啦!註釋和拼音這兩個小老師同學們都用好了嗎?老師來考考大家。請同學們一塊兒來讀讀屏幕上這兩個帶有注音的詞。(出示“善哉”“峨峨兮”)(生齊讀)

2、指導讀好“善哉”“峨峨兮”等重點詞語及句子。(PPT出示)

(二)聚焦第一至第四句,多角度、多層次指導朗讀、背誦。

1、師:同學們讀得太好了!讀書是越讀越有滋味的,讀古文和我們讀現代文不一樣,古人讀書講究吟詠,講究節奏,講究韻味,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找找古人讀書的感覺。(PPT出示帶有停頓節奏的詞句)

2、師生互換角色,再次合作

師:同學們是越讀越有味了!下面請一位同學來當伯牙,一位同學來當子期。

3、指名分角色讀,生讀得聲情並茂。

師:此處應該有掌聲。(生鼓掌)伯牙和子期配合得多默契啊!請男生和女生也分別來讀一讀,抓住剛纔的感覺和味道。

4、男女生分角色讀,越讀越有韻味

5、師:讀得真好啊!老師把每一句話的後半句給去掉了,你們還能讀嗎?(出示半填空式,學生背誦)

三、理解故事

1、師:同學們真了不起,這麼短的時間就把一篇古文給背下來了!有句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下面就請同學們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個千古流傳的故事,先自己練一練。(學生自由練說故事,師巡視指導)

2、指名給大家講一講這個故事。

3、如果你能用上“古時候,有位音樂家叫伯牙”這樣的語氣來講就更有故事的味道了。(再指名說說)

4、指導朗讀課文。

5、仿照句子說一說。

師:我志在徐徐清風,你鍾子期曰——

師:我志在依依楊柳。你——

師:我志在皚皚白雪。你——

師:我志在茫茫大海,你——

6。學習重點句“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師:無論我伯牙心裏想到什麼,你鍾子期都能準確地道出我的心意,用文中的一句話來講就是——

生齊: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出示句子)

師:一定能道出我的心意,我沒聽出來,再讀。

(生再次齊讀,強調“必得之”。)

師:好一個“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板書:所念  必得)

師:伯牙和子期一個所念,一個必得,你覺得這時候我們可以用哪個成語來形容他們之間的情誼?

生:心心相印。

生:心有靈犀。

師:能遇到這樣的朋友容易嗎?

生:不容易。

7。師:假如你就是伯牙,得遇鍾子期這樣的朋友,你會發出怎樣的感慨呢?拿起你的筆,在老師課前發下的練習單上用幾句話寫下來。(出示:“伯牙得遇鍾子期,欣喜若狂,不由得感慨道:善哉!善哉!……)

8。學生交流彙報。

9。學習“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師:有道是“相識滿天下,知音能幾人”,傳說這次相遇讓伯牙和子期都相見恨晚,他們約定第二年中秋再相會,可是,萬萬沒想到的是,當伯牙興沖沖地趕到漢陽江邊,他見到的不是子期,而是一座冰冷的墓碑!(出示: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師:聽着這樣的音樂,你彷彿看到了什麼?指導朗讀。

四、傳唱知音

師:孩子們,這就是《伯牙絕弦》的故事,這就是知音難覓的故事,這就是高山流水的故事!像這樣千古傳唱的故事還有很多,同學們課外可以再蒐集一些來讀。這就是經典的魅力!

師:請同學們全體起立,讓我們懷着對伯牙子期的這份敬意,懷着對知音的無限嚮往,伴着這曲《高山流水》,一起將這個故事傳誦!

(背景音樂《高山流水》,師生誦讀課文)

伯牙絕弦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標

1、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文章大致內容。

2、透過角色扮演和小組討論的學習方式,瞭解伯牙和子期成爲知音的過程。

3、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憑藉註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課文內容,瞭解主人公之間的相知。

【難點】體會伯牙和子期之間真摯的友情,珍惜友情。

三、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樂曲匯入

播放《高山流水》的曲子。

同學們,你們聽過這首曲子嗎?在聽的過程中,你有什麼樣的感受?

這是中國十大古曲之一,是一首非常有名的古琴曲。這首曲子的背後,隱藏了一個感人涕下的故事,今天就讓我們伴隨着音樂穿越回春秋時期,走進課文《伯牙絕弦》(板書標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範讀,學生標註朗讀技巧,解決不會翻譯的生字詞。

2、結合工具書和書下註解,概括本文的故事梗概。

明確:善於彈琴的伯牙和善於傾聽的子期之間發生的故事。

(三)瞭解人物,研讀友誼

1、誰能結合課前預習,爲兩位主人公制作一張名片?

明確:

(1)俞伯牙:春秋時期的楚國人。他是當時著名的琴師,善彈七絃琴,技藝高超,被人尊爲“琴仙”。伯牙從小非常聰明,天賦極高,又很喜歡音樂,他的老師是當時很有名氣的琴師成連。琴曲《高山》《流水》和《水仙操》都是傳說中伯牙的代表作品。

(2)鍾子期:春秋戰國時代楚國人。相傳鍾子期是一個戴斗笠、披蓑衣、背扁擔、拿板斧的樵夫。

2、兩位主人公是什麼關係?

明確: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語言的人。

3、兩個主人公身份和地位相差甚遠,是什麼讓他們能成爲知音?請以小組討論的方式找到關鍵句子,並進行賞析。(音樂)

明確:

(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彈琴的時候,心裏想到高山,鍾子期聽了(讚歎)道:“你彈得太好了!簡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心裏想到流水,鍾子期(如癡如醉,擊節稱快):“妙極了!這琴聲宛如奔騰不息的江河(從我心中流過)!”

這句話體現了伯牙琴技的出神入化,而鍾子期欣賞水平同樣高超。透過子期對伯牙的'評價,一方面,可以看出鍾子期是發自內心的讚歎,另一方面,可以體會到伯牙遇到知音時欣喜若狂的心情。)

(2)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不管伯牙心裏想到什麼,鍾子期都能準確地道出他的心意。伯牙精妙的樂曲,只有通曉音律的鐘子期能真正聽懂,伯牙的心意,只有鍾子期能真正理解。情投意合,這纔是知音啊!

4、齊讀子期死後的句子,思考伯牙當時的心情如何?試着扮演一下伯牙。

明確:“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鍾子期死後,伯牙悲痛欲絕,覺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鍾子期更瞭解他的)知音了,於是,他把心愛的琴摔碎,終身不再彈琴。他黯然神傷,毅然決然地破琴絕弦,這是何等悲壯而又感人的行爲!朋友間的深情厚誼令人動容。

(四)穿越古代,開導伯牙

如果你是伯牙的朋友,你會怎樣安慰他?

(五)師生總結,佈置作業

小結:回顧本課所學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結束課堂。

作業:請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做一份關於“友誼”的手抄報。

四、板書設計

五、教學反思

本篇課文爲文言文,字詞的解釋非常的多,但由於時間有限,爲了體現教學重難點(教學設計的重難點在於學生理解本文的故事情節以及文中蘊含的情感上面),所以沒有設定很多教學字詞的環節,僅僅是放在初讀感知環節,簡略地帶過。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字詞一定會花費時間仔細講解,爲學生理解課文以及日後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伯牙絕弦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

2、能根據註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

4、理解伯牙的悲痛之心,並於朗誦聲中。

5、熟讀朗誦。

教學過程:

1、揭題匯入

有一個故事千古流傳,令人吟誦至今,它就是我們今天將要學的《伯牙絕弦》。希望透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能進一步瞭解文言文,喜歡文言文。

2、整體讀文

(1)。自由讀,大聲讀,有讀不通的地方多讀幾遍。

(2)。再讀,隨機點評,必要時教師範讀或帶讀,注意引導學生感受文言文的節奏和韻味。

3、初解絕弦

(1)。理解文章的題目:"伯牙絕弦"是什麼意思?(引導學生用大家熟悉的表達方式說,學習文言文要學會變通。)

(2)。文章還在哪裏提到了伯牙絕弦?這裏的"絕弦"意味着什麼,向世人宣告了什麼?(它意味着終身不再彈琴,向世人宣告了徹底地放棄彈琴。)

4、再解絕弦。

何爲知音:將文章再讀一遍,看看哪些地方讀懂了,哪些地方沒讀懂?學生研讀課文後交流。

預設的幾個教學生成點:

(1)。四個"善"字不同的用法:"善鼓琴""善聽"中的"善"字可以理解爲"擅長、善於"的意思;兩個"善哉"是表示讚歎之義。

(2)。從何處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換位體驗: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透過伯牙的琴聲,你彷彿看到了什麼?於是你怎麼讚歎?

(3)。既然說伯牙善鼓琴,那麼他的琴聲一定不只表現了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他的琴聲還會表現哪些動人的場景呢?引導學生想象回答:皎皎明月、徐徐清風、裊裊炊煙、瀟瀟春雨……

(4)。引導學生進行語言的拓展和運用:假如你是子期,當"伯牙鼓琴,志在清風",透過伯牙的琴聲,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風了嗎?於是你怎麼讚歎?("善哉,徐徐兮若清風!")當"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透過伯牙的琴聲,你看見那皎皎的明月了嗎?於是你怎麼讚歎?("善哉,皎皎乎若明月!")

(5)。一起想象這樣一幅畫面:伯牙正在鼓琴,子期正在聽琴。當伯牙鼓琴志在楊柳、志在春雨、志在雲霧、志在炊煙……子期會怎樣讚歎?引導學生以排比句的形式說句子。

(6)。這正是:"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而贊之,這不是一般的朋友啊!這就叫——知音。而不論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還是志在明月、志在清風,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這就是真正的知音!

相遇相知

1、伯牙當時已經是楚國著名的音樂家,你說他還會缺少讚美嗎?他爲什麼獨獨把子期看作知音?

2、當伯牙聽見別人那些不着邊際的讚美的時候,你能體會到什麼心情嗎?

3、那時的伯牙心中一定有一種渴望,渴望什麼?他一定忍不住在心裏無數次地發出呼喚,他呼喚什麼?

4、終於有一天,伯牙遇到了自己的知音鍾子期!面對如此善聽的子期,面對這樣難得的知音,伯牙又是一種怎樣的心情?他一定會對子期說什麼?

5、知我者,子期也!這時的伯牙與子期,你覺得他們還僅僅是一對音樂方面的知音嗎?

6、知音歡聚,一定非常歡樂、非常融洽,再讀課文,感受知音歡聚的融洽與歡樂。

知音之死:無奈世事難料,子期不幸去世。出示句子,學生讀:"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1、子期死,伯牙怎麼就會認爲世上再無知音了呢?

2、子期死了,伯牙又要回到過去的生活中了,沒有知音,無人理解的日子,他已經不堪承受。這種無人能夠傾訴的痛苦,最後以一種極端的方式表現了出來: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在這裏伯牙"絕"的僅僅是"弦"嗎?他在斷絕琴絃的同時也斷絕了什麼?

3、當你理解了伯牙此時的心情,請再讀這句話。

5、深悟絕弦

(1)?明代小說家馮夢龍根據這個傳說創作了《俞伯牙摔琴謝知音》,收在《警世通言》這一本書中,用生動的筆觸描述了這個動人的故事。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經寫下了一首短歌,來追悼自己的知音鍾子期。出示詩歌學生讀: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抔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雲。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義,歷盡天涯無足語,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爲君死!"

(2)。子期一死,俞伯牙又要回到以前那無人能理解的生活中去了,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彈給何人聽?只有這一段動人的故事千古流傳!學生讀課文。

(3)。面對伯牙的痛苦與絕望,你想對他說什麼?將你的想法寫下來。

6、回味絕弦

人們根據這個動人的故事,編寫了一首同樣動人的樂曲:《高山流水》。(播放《高山流水》樂曲,請學生欣賞)伴着那一曲動人的《高山流水》再讀讀這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