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二年級上下結構字教學設計範文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對學業業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那麼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二年級上下結構字教學設計範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二年級上下結構字教學設計範文

二年級上下結構字教學設計1

教學要求:

1、在觀察與比較的基礎上,認識上下結構上寬下窄型和上窄下寬型的漢字的特點。

2、能準確、美觀的書寫這兩種類型的上下結構的字。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教學

1、板書課題

2、在平時的學習中,我們經常遇到上下結構的漢字,你是怎樣書寫上下結構的漢字的?你覺得怎樣才能寫好上下結構的字呢?今天,我們就來共同討論這個問題。

、講授新課

(一)講解上下結構上寬下窄型漢字的寫法。

1、什麼叫上下結構?“上寬下窄型又是什麼意思?

2、出示示意圖,教師講解。

3、出示例字:墨、章、意。

4、老師示範寫上寬下窄型的漢字,學生觀察分析這種類型漢字的寫法。

5、同桌之間討論交流這類漢字的書寫要領。

6、教師講解:

(1)上下兩部件的縱向距離要相等。

(2)上下兩部件的重心要在要在豎中線上。

(3)上部件要寫得寬,下部件要寫得窄。

7、出示“等”和“草”,讓學生分析,師生點評。

8、學生練習書寫,教師巡視指導。

)講解上下結構上窄下寬型的漢字的寫法。

1、什麼叫“上窄下寬型”?

2、出示示意圖,教師講解。

3、出示例字:蓋、盤、裏。

4、老師示範寫上窄下寬型的.漢字,學生觀察分析這種類型漢字的寫法。

5、同桌之間討論交流這類漢字的`書寫要領。

6、教師講解:

(1)上下兩部件的縱向距離要相等。

(2)上下兩部件的重心要在要在豎中線上。

(3)上部件要寫得窄,下部件要寫得寬。

(6)讓學生觀察書上的兩則病例,說說問題在哪。

7、出示“至”和“顯”,讓學生分析,師生點評。

8、學生練習書寫,教師巡視指導。

三、課件出示這兩種類型漢字的書法作品,學生賞析、練習。

四、小結:

複習本節課的主要內容,着重回顧“上寬下窄”及“上窄下寬”兩種類型漢字的書寫要領。

二年級上下結構字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的:

1、掌握上下結構字的書寫規律,體會上下結構字字型結構上的細微差別。

2、培養學生對漢字初步的觀察能力及審美能力。

3、體驗書寫的樂趣,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文字的思想感情。

4、透過課堂講解,要求學生寫字時做到字跡工整,行款整齊,有一定的速度。重視培養學生的寫字興趣和審美能力,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

5、描摹要求學會正確觀察方法。充分利用“田字格”這一輔助格式,遵照每課“間架結構”的教學要求,合理地安排各種點畫,以端正、平穩爲主要目的,認真臨“像”每一個例字,以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

  二、教學重點、難點:

1、上下結構字寫法上有規律也有差別,掌握上下結構字的書寫規律。

2、因學生個性差異、水平不齊,難以做到全面達標。

3、長期的不良習慣,會影響書寫的正確程度,雙姿是重難點。

4、上下結構的字,看準米字格中的橫中線,是重中之重的教學難點。

三、課前準備:

字帖、練字紙、鉛筆、橡皮等。

四、課時安排:

40分鐘

五、教學過程:

(1)故事引入

1、老師講《虞世南畫腹學書》的故事。出示書法家的照片及他的字。

(師):老師今天也有一個書法家的故事要跟大家分享——《虞世南畫腹學書》的故事。

虞世南是唐代著名的書法家。他的書法很受唐太宗的賞識,被唐太宗任命爲自己的書法老師。傳說虞世南學習書法已到了如癡如醉的地步。他不僅白天用筆在紙上練習,就是夜晚睡在被窩裏,也常常不停止練字,大家猜猜看他在被窩裏怎麼練的呢?(學生)原來他是用指頭當筆,肚皮當紙,默默地比畫着,直到進入夢鄉。

2、聽了這個故事,你們有什麼感想啊?

師生小結:人人都可以把字練好,但練就一手好字並沒有捷徑,需要我們一絲不苟、持之以恆地刻苦練習。

(2)明確本堂課的學習任務

(師)複習:根據前階段學習,我想問問大家,漢字字型結構常見類型有哪些?

明確:漢字間架結構類型

(師)過渡:這堂課練什麼呢?

3、老師書寫幾個上下結構字:筆、雖、芒、採。請學生講講這是什麼結構的字並書寫上三個字。——上下結構字。

(師):今天這堂課,我們就來練寫上下結構字。

開啟書本第35頁,第12課中例字:

“筆”的寫法提示:

“竹字頭”的起筆短撇宜短、直。兩部分左低右高,平衡原則、容讓原則。

下部的“毛”字,宜壓扁狀,佔字高的三分之,豎彎鉤的豎,應寫在米字格豎中線的左側。彎鉤宜大,托住全字。

“雖”字的寫法提示:

上口宜扁宜小,下部的“蟲”字,宜壓扁狀,體現容讓原則。注意:“蟲”字的上橫在橫中線上。

“芒”字寫法提示:

“草字頭”橫左低右高,雙豎內收,豎不宜長。“亡”字有長橫,豎折短。

“採”字寫法提示:

上部的第一撇是平撇。中間的點在豎中線。下部的“木”字點三分之,宜伸展。

上寬下窄的字,用下雨天時人們打傘擋雨的比喻,形象地解釋“上寬下窄”的結構特點。

“音”字寫法提示:

上部的“立”字長橫左低右高,加寬了字的寬度。下部的“日”字第一橫在橫中線。

“香”字寫法提示:

“禾”字左右伸展,加寬寬度,“日”字的豎不宜長。

“首”字寫法提示:

上部長橫,加寬字寬,下部的“目”字第一橫在橫中線上。

(4):聯想練習:讓學生寫出四個上大下小、上寬下窄的字示範、臨寫練習。

(5):課外知識拓展:演示四個篆書:“舟”、“行”“門”“見”,按漢字演變規律,說明我國文字從象形逐步往簡單規範的方向發展,增加對漢字的瞭解,提高書寫時的興趣。

六、課堂總結、拓展:

透過學生的幾幅習作,作出評價。本課中學習的上下結構中的兩種類型,是比較多見的類型,應多比較,多觀察,總結書寫的規律性,才能掌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