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課件

幼兒啓蒙數學課件

對於幼兒數學啓蒙教育,我們應該十分重視,讓每一個幼兒透過幼師們熱情的教學來感受到數學的魅力,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啓蒙數學課件,歡迎閱讀!

幼兒啓蒙數學課件

幼兒啓蒙數學課件:

  

        幼兒數學啓蒙教育的5個好方法:

 【一、藉助實物把數概念簡單化】

抽象的數學概念的學習“實物化”,即給幼兒提供一套具體形象的實物教具,這些物化的教具爲兒童提供了表象思維所需的具體形象,能很好的幫助幼兒學習數學。

例如,用一個積木表示“1”,而將十個積木摞在一起的長方形表示“10”,用十個積木平鋪成一個正方形表示“100”,用十塊積木壘成立方體塊表示“1000”,非常形象地表示出數字之間的關係。

給幼兒一個數如“2352”,要他拿出相應的金色珠,他就會拿出2個立方體,3個正方形,5個長方形,2個積木。在類似玩玩具的操作中感知數位、數量之間的關係,對一個5、6歲的幼兒來說是一件愉快而輕鬆的事情。

因爲有實物化的教具,再加上生活中的互相配合,很多抽象的數學知識如乘法、除法、等分等看起來比較高深的知識都化難爲簡了。那麼,幼兒能夠輕輕鬆鬆的掌握這些抽象的數學知識是不是也變的容易起來了。

【二、以10爲單位,認知連續的數】

以10爲單位,一次就呈現給幼兒一組連續數。例如,讓幼兒認識10以內的數,不是先讓幼兒認識“1”然後“2”再到“10”,而是一次性地將數棒1—10全部呈現給幼兒,讓幼兒看到的是一組連續數。

幼兒在擺弄這些數棒時,從短到長排列就會理解1—10的概念。在此基礎上來操作教具一百數字板,達到認識1—100之間的數字排列規律就不難了。

【三、引入加法運算】

按從一般到特殊的順序引導數學知識的學習。是以具體形象的教具爲中介。學習加減法之前,先學習十進制,即首先引導孩子認識個、十、百和千的名稱及含義,然後再學習逢九進一的原理,之後纔開始學習加法。

而此時的加法教學不再是如傳統的那樣只侷限於10以內,而是實物一下就可以擴大到9999以內的所有加法了。因爲無論加數多大,被加數多大,原理都是一樣的。

幼兒透過實物很直觀的就能理解數位之間的關係。在幼兒已經有數位關係和交換規律的經驗的基礎上,再來做大數目的加法已經不再是難事了。

【四、發展幼兒數學思維】

根據孩子發展的階段來說,幼兒的數學教育應該是以感官教育爲基礎。在進行數學教育之前先進行感覺教育,即對幼兒進行排序、對應、分類等數前學習。

讓他們在知道數量以前,先掌握未被數值化的量{即:沒有單位的大小、寬窄、長度、多少等},以培養他們的邏輯思考能力

幼兒透過操作實物能初步感受配對和序列,依高低或粗細排列順序的操作,能進行物體高度和粗細的'漸次性識別。

幼兒由不斷地接觸“被具體化的抽象”,而瞭解事物屬性的本質,並對迅速辨別同種屬性感受到無窮的樂趣。

【五、發現生活中的數學】

成功的數學教育應讓幼兒體會數學是從人類實踐中發展起來的,數學存在於現實生活中,讓幼兒感知各種數學問題在現實生活中是怎樣存在的很重要,注重讓幼兒從現實生活中學數學,將學到的數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生活環境對幼兒數學教育能力發展有很重要的意義。這裏的環境包括現實的生活環境、生活中的情景問題以及幼兒的操作材料

現實的生活環境指與幼兒數學教育目標、內容相關的生活經驗的積累。每個活動目標都要求幼兒結合生活經驗感受數學知識。如讓幼兒在做“分蛋糕”的遊戲中感受等分的概念,用給幾個同學平均分蘋果的方式感受除法的初步意義。

情景問題是指來自幼兒熟悉的現實生活中的問題。例如,學習了排序後讓幼兒思考:教室裏上課該如何分配座位?是從矮到高?還是從高到矮?哪種方法好?爲什麼?

幼兒透過給積木大小排序,發現若從高到矮排,前邊的一個會擋住後邊的一個,因此在教室裏分配座位,應該矮個子在前,高個子在後,這樣前邊的人就不會擋住後邊人的視線。

數學來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只有有心,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的影子。藉助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讓孩子沐浴在數學的陽光下,那麼數學思維、數學素養、數學認知發展將統統迎刃而解不是嘛。

玩,是每個孩子與生俱來的天性。我們專注3-10歲兒童思維數學教育,讓孩子在充滿趣味的玩耍與團隊遊戲中充分地、積極地思考,逐步構建邏輯思維、分析推理以及創意思考能力,領會數學世界的奧妙的同時,鍛鍊孩子的清晰表達能力,溝通能力,建立自信。輕鬆玩轉數學,受益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