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課件

魯教版初三化學課件

魯教版的初三化學怎麼設計教案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的相關資訊,僅供大家閱讀參考!

魯教版初三化學課件

學習目標

瞭解溶解度的涵義,初步學習繪製和查閱溶解度曲線。

教學重點

建立溶解度的概念。

教學難點

溶解度概念的形成。

教學程序

(設問)

一杯水能溶解多少氯化鈉呢?物質能不能無限制的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呢?根據日常生活經驗,思考提出的問題。

(過渡)一定量的水中究竟能不能無限制的溶解溶質呢?我們還是讓事實說話。

引導實驗)活動探究一

學生分組實驗。在實驗過程中仔細觀察實驗現象。交流發表觀察所得:

第一次的5 g氯化鈉都溶解了;第二次的5g氯化鈉不能全部溶解;加入5 mL水後氯化鈉又溶解了。觀察交流用硝酸鉀代替氯化鈉後的現象。

(繼續實驗)用硝酸鉀代替氯化鈉再進行上述實驗, 仔細觀察實驗現象。

同學們在實驗過程中發現了什麼?這個實驗事實說明了什麼?

(小結)說明在—定量的溶劑裏是無法無限度的溶解某種溶質的。而隨着外界條件(溫度、溶劑的量等)的改變,情況就會發生變化。在一定溫度下,向一定量的溶劑里加入某種溶質,當溶質不能繼續溶解時,所得到的溶液叫做飽和溶液,反之則是不飽和溶液。

(引導分析)在這個實驗中你還能得出什麼結論?(從改變溫度、改變溶劑的量引起溶解情況發生的改變上來分析。)

(小結) “飽和”與“不飽和”是相對而言的,在一定條件下他們是可以互相轉變的。只有在指明“一定量溶劑裏”和“在一定溫度下”,“飽和”和“不飽和”纔有確定的意義。

(媒體播放)海水曬鹽的過程。觀看、思考海水曬鹽的原理。

回憶剛做的實驗,理解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互相轉換的方法。(討論)在上面的活動與探究中,用的水都是20mL,其中溶解氯化鈉和硝酸鉀的質量是否相同?

(分析、討論)由此可見,當要比較不同物質的溶解情況時,最好要注意什麼?除此之外,還要附加什麼條件?

(設問)用一杯水和一盆水來分別溶解糖和食鹽,你能判斷糖和食鹽誰溶解得多嗎?

(小結) 我們把在一定溫度下,某固態物質在100g溶劑裏達到飽和狀態時所溶解的質量叫做溶解度。通常所說的溶解度是指物質在水中的溶解度。

得出初步結論:室溫下,水中溶解的二者的量差不多,但溫度升高時,水中溶解的硝酸鉀就多得多了。

討論分析。交流彙報:要在一定溫度下,還要在一定量的溶劑裏,才能比較不同物質的溶解情況根據分析,理解概念。討論分析:

理解四要素是缺一不可的。

溶解度的相對大小。理解溶解度和溶解性的關係。

閱讀教材,理解溶解性是用來粗略表示溶解情況的。

理解絕對不溶的`物質是沒有的。

講解)我們用實驗的方法可以測出物質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

(讀表)P表。

(討論)(投影)1.繪製的溶解度曲線有什麼特點?爲什麼?

2.從繪製的溶解度曲線上查出上述幾種物質在℃和℃時的溶解度。

3.從溶解度曲線中,你還能得到哪些資訊?

(小結)溶解度曲線所表示的意義。(見板書設計)

理解表格中各數據的含義。

根據數據繪製溶解度曲線:橫座標爲溫度,縱座標爲溶解度。

結合自己所畫溶解度曲線,討論、分析問題,並交流彙報。

(過渡)前面我們所講的都是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那麼氣體物質是否也有這樣的特點呢?

(討論)

2.燒開水時,鍋底有很多小氣泡,爲什麼?這說明了什麼?

(小結)影響氣體溶解度的因素是:溫度和壓強。

(討論)如何增加養魚池水中的含氧量?

理解影響氣體溶解度的因素是什麼。

結合生活經驗討論分析,想出辦法。

(小結)學完本課題,你知道了什麼?你能用我們所學到的知識解決什麼問題嗎?

當堂練習,反饋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

【板書設計】

複習:飽和溶液

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向一定量的溶劑里加人某種溶質,

溶質不能繼續溶解時,所得到的溶液叫飽和溶液。

溶質還能繼續溶解時,所得到的溶液叫不飽和溶液。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相互轉換:

二、溶解度

1.概念:在一定溫度下,某固態物質在100g溶劑裏達到飽和狀態時所溶解的質量。

2.溶解度四要素:一定溫度下100g水中

達到飽和狀態時溶解的質量

3.溶解度曲線的意義:

(1)溶解度的三種情況:

A.大多數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如KNO3。

B.少數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不大,如:NaCl。

C.極少數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如:Ca(OH)2。

(2)交點P表示:在該溫度下,A、B兩種物質的溶解度相等

(3)影響固體溶解度的因素是:溫度。4.氣體溶解度:氣體的溶解度是指在壓強爲101kPa和一定溫度時,氣體溶解在1體積水裏達到飽和狀態時的氣體體積。

影響氣體溶解度的因素:溫度和壓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