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課件

必修一人教版化學課件

導語:高中化學的必修一里面有很多是重點內容,同學們一定要熟悉哦,下面小編分享必修一人教版化學課件,歡迎參考!

必修一人教版化學課件

1、對物質的量的幾點認識

(1)國際科學界建議採用“物質的量”將一定數目的原子、離子、分子等微觀粒子與宏觀可稱量(質量、體積、濃度)的物質聯繫起來。

含義:物質的量與粒子數、質量、氣體體積、溶液體積透過阿伏加德羅常數、摩爾質量、氣體摩爾體積、物質的量濃度聯繫起來。

(2)對“1摩爾”的國際規定:1摩爾粒子集體所含有的粒子數與6.02千克12C中所含有的原子數相同,約爲6.02×1023 ,即含有6.02×1023個離子的任何粒子集合體成爲1摩。 注意:6.02×1023 mol-1叫阿伏加德羅常數,作爲一個普通的物理量,符號爲NA 。 (3)物質的量(n)、阿伏加德羅常數(NA)、粒子數之間的關係(N):N=n×NA 。

2、對摩爾質量的認識

(1)“摩爾質量”是一個匯出的物理量,單位物質的量的物質所具有的質量叫摩爾質量,符號爲“M”,常用單位爲“g/mol”。

(2)“摩爾質量”就某一種具體物質而言,當元素的相對質量標準不變時,它就是衡量,具體說:1摩任何粒子或物質的質量以克爲單位時,其數值都與鈣離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或相對分子質量相等。

(3)物質的量(n)、摩爾質量(M)、質量(m):m=n×M (4)1個氫原子的質量

3、對氣體摩爾體積的認識

(1)在科學研究或實際生產中,涉及到氣態物質時,測量體積往往比稱量質量更方便。 (2)物質體積的大小取決於構成這種物質的粒子數目、粒子的大小和粒子之間的距離這三個因素。

(3)1摩爾任何物質中的粒子數目時都是相同的,對於氣體來說,粒子之間的距離遠遠大於粒子本身的直徑。而在相同的溫度和壓強下,任何氣體粒子之間的距離可以看成是相等的,因此粒子數(物質的量)相同的任何氣體在同溫同壓下具有相同的體積。 (4)阿伏加德羅定律:同溫同壓下,相同體積的任何氣體具有相同的分子數。

說明1:理想氣體的氣態方程:PV=mRT/M (P---壓強,V---氣體的體積,m---氣體的質量,R---氣態常數,T---氣體所處的開氏溫度,M---氣體的摩爾質量)。

說明2:同溫同壓下比較氣體的體積實質上就是比較氣體的物質的量,等質量的氣體就是比較摩爾質量的倒數比。

(5)氣體摩爾體積是匯出的一個物理量,單位物質的量的氣體所佔有的體積叫做氣體摩爾體積,符號爲“Vm”,常用的單位有:L/mol和m3/mol 。

注意:氣體摩爾體積隨氣體所處的溫度和壓強而改變;在273k和101kPa(標準狀況)的條件下,Vm=22.4L/mol , 在298k和101kPa(標準狀況)的條件下,Vm=24.8L/mol 。 (6)在標準狀況下氣體摩爾體積、氣體的物質的量、氣體的體積之間的關係:V=n×Vm 注意:如果不標明標準狀況,給出的氣體體積無法換算成物質的量(熱力學定律不要求的情況下)。

4、對物質的量濃度的認識

(1)在化學實驗中經常要用到溶液,一般取用溶液時量取它的體積比較方便;如果知道一定體積的溶液中溶質的物質的量,對於計算化學反應中各物質之間量的關係是非常便利的',對於生產和科學研究也有重要意義。

(2)物質的量濃度是一個匯出量,來表示單位體積的溶液中溶質B的物質的量,符號爲“CB”,常用單位爲“mol/L”,即:1升溶液中含有溶質B的物質的量爲1摩,這種溶液中溶質B的物質的量濃度爲1摩/升。

(3)物質的量濃度、溶液體積、溶質的物質的量的關係:n=CB ×VB(aq) 。

(4)物質的量濃度、溶質的質量分數、溶質的摩爾質量、溶液密度的關係

(5)溶質的物質的量濃度與構成溶質的離子的物質的量濃度的關係

規律:溶液中的B離子濃度等於溶液的濃度乘以該溶質的一個粒子電離出的B離子個數。 解釋:0.1摩/升的硫酸鈉溶液,Na2SO4=2Na+ +SO42- ;C(SO42-)=0.1摩/升,C(Na+)=0.2摩/升。

5、化學實驗基本方法

1.化學實驗中,手上不小心沾上濃硫酸應立即用大量水沖洗,然後塗上3%~5%的NaHCO3;不小心沾上燒鹼應立即用大量水沖洗,然後塗上硼酸溶液;灑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燒,應立即用溼抹布或沙土撲蓋;水銀灑在桌面上,可灑上硫粉進行回收;誤食重金屬離子,可服用大量雞蛋、牛奶等含蛋白質的食物進行解毒;誤食鋇鹽溶液,可服用Na2SO4(不可用Na2CO3)解毒。實驗中要做到“五防”:防爆炸,防倒吸,防暴沸,防失火,防中毒。有毒、有腐蝕性的藥品取用時做到“三不”,即不能用手接觸藥品、不能把鼻孔湊到容器口去聞藥品的氣味、不能嘗藥品的味道。常見的需要水浴加熱的實驗有:銀鏡反應、乙酸乙酯的水解。

2.自然界中的物質絕大多數以混合物的形色存在。把混合物中的各組分開的操作叫混合物的分離,把某物質中所含雜質除去的操作叫提純。

3.過濾操作適用於分離固體和液體混合物。使用的裝置叫過濾裝置。它常由漏斗、燒杯、玻璃棒、鐵架臺、濾紙組裝而成。該裝置組裝和操作時應做到“一貼二低三靠”,一貼:濾紙緊貼漏斗內壁,二低:濾紙邊緣低於漏斗邊緣,漏斗中的液麪低於濾紙邊緣,三靠:燒杯緊靠玻璃棒,玻璃棒緊靠三層濾紙,漏斗的下端緊靠接收濾液的燒杯內壁。

4.蒸發操作適用於可溶性固體混合物的分離,使用的裝置叫蒸發裝置,一般由蒸發皿、鐵架臺、酒精燈、玻璃棒等儀器組裝而成。應注意:加入蒸發皿的液體不應超過蒸發皿容積的2/3;在加熱過程中,用玻璃棒不斷膠棒,防止由於局部溫度過高,造成液滴飛濺;接近蒸乾前應停止加熱,利用餘熱把溶劑蒸發完。

5.蒸餾操作適用於提純或分離沸點不同的液體混合物。寫出裝置中各儀器的名稱(編號和名稱要對應):①酒精燈、②蒸餾燒瓶、③鐵架臺、④溫度計、⑤冷凝管、⑥尾接管(牛角管)、⑦錐形瓶、⑧石棉網。該裝置中溫度計的水銀球要和蒸餾燒瓶支管處齊平,測得收集蒸氣的溫度,以確保收集到的餾分的純淨;冷凝水下進上出,以達到良好的冷卻效果;燒瓶中盛飯的液體不能超過容器的2/3;使用前要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實驗時要在蒸餾燒瓶中加入沸石,防止液體暴沸。

6.分液是分離兩種互不相溶的液體混合物的操作。所用的主要儀器是:分液漏斗,輔助性儀器還需燒杯、玻璃棒。主要儀器中的上層液體應從上口倒出,而下層液體應從下口放出。

7.萃取是利用溶質在兩種溶劑中的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種溶劑把溶質從它與另一種溶劑所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來的操作。所用的主要儀器是:分液漏斗,輔助性儀器還需燒杯、玻璃棒。常見萃取劑:汽油(密度比水小)、苯(密度比水小)、四氯化碳(密度比水大)。

42-的檢驗:一般在原試樣中先加HCl酸化,目的是爲了排除CO32-、SO32-等離子的干擾,再在酸化後的試液中加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澱,說明原試液中有SO42-存在。

Cl-的檢驗:一般在試樣中先加HCl酸化,目的是爲了排除CO32-、OH-等離子的干擾,再在酸化後的試液中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澱,說明原試液中有Cl-存在。

CO32-檢驗:在試樣中加入HCl,產生無色、無味、能使澄清Ca(OH)2變渾濁的氣體,說明原試液中有CO32-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