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計劃

2021年高三物理教學計劃

時間是箭,去來迅疾,我們的教學工作又將抒寫新的篇章,何不趕緊爲即將開展的教學工作做一個計劃呢?但是教學計劃要寫什麼內容才能讓人眼前一亮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2021年高三物理教學計劃,歡迎閱讀與收藏。

2021年高三物理教學計劃

高三物理教學計劃1

一、指導思想

爲了加強高三物理複習備考工作,使複習備考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充分發揮備課組教師的聰明才智,真正做到夯實基礎,提高能力,素質提高,應考自如,做到:

(1)幫助學生構建並形成知識和能力網絡體系;

(2)培養學生知識遷移能力和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綜合能力、應用數學處理物理問題能力和實驗能力得到提高,激發他們學習科學的興趣,形成科學的價值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二、學情分析及教學現狀

(一)學情分析

1、基礎知識不紮實、遺忘快、似是而非、模棱兩可。

2、學生的遷移能力缺乏,靈活地運用所學物理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強。

3、解題的規範性較差,學生還沒有建立規範解題意識,或者說平時的要求鬆了點。

4、對實驗重視程度不高,基本技能過關率不高,實驗的遷移能力和創新設計能力有待提高。

5、女生畏懼物理的心理嚴重。遇到計算題不認真分析、不結合平常所學的方法去解決問題,選擇題解答往往落入圈套而錯選,實驗題在沒有搞清原理的情況下去解題往往得不出正確答案。

因而我們需花大力氣培養學生探求物理規律,解題方法,提高物理複習效率。

(二)教情分析

我校高三物理複習教師做到了幫助學生梳理知識,形成知識網絡,使知識系統化、結構化,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及知識之間內在聯繫的把握。同時幫助學生形成知識記憶,查補知識缺漏的能力。

複習採用單元結構教學法,並初步構建了“單元結構複習”的物理課堂教學模式:單元→梳理→辨析→運用→深化

在匯入複習課內容後,透過梳理建立單元知識網絡,並透過辨析、運用,進而達到深化提高,梳理是單元結構複習的重要環節,辨析是在梳理的基礎上對重點和難點的再加工,而透過運用和深化,達到提高能力的目的,堅持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教學原則。

在深化學生的能力和素質的提高上我們做的還不是很好,不能將分析概括能力,解決問題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觀察實驗能力和科學技術素質等五個方面的培養,在課堂上得到很好的落實。

三、複習目標

第一輪複習要幫助學生“精確、完備”地理解每一個物理概念和規律,構建所有高中階段的物理模型,能用自己的語言準確地表達,從而正確地運用它們解決物理問題。加強“主幹”和“核心”知識的複習,熟練地掌

握基本知識和技能,同時透過滾動複習達到“查漏補缺”、“整體把握”、“能力提高”。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透過學科教育讓全體學生受到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訓練,以及德育的滲透,成爲他們終身學習的必要基礎。

在江夏區教研室以及武漢市教科院組織的各次統一考試中,各批次有效分上線人數超額完成目標數,特別是一批上線人數達到目標數的200~300%,高考成績更上檔次。

四、教學標高

1、實驗班標高

總的原則是:在最主幹的力,電及力、電綜合上適當地“深挖”一點,但範圍應控制在中等生以上,就日常教學而言,應避免“三高”:高起點、高難度,高密度,應摒棄“三做”:陳題死做,活題呆做,難題大做;提倡“三解”:陳題新解、難題精解、活題巧解。

2、重點班標高

立足基礎,着眼能力,做好選擇題,實驗題和高考第一個解答題的訓練,精講精練。

3、普通班標高

立足基礎,知道知識的聯繫。做好單選題,多選題選好確定的選項。做好實驗題,儘量做好這個3—5選修題。

五、看高考試題,明確高考方向

我省20xx高考理綜物理試題是新課標高考第四年,在試題中逐步地加大了估算、應用和讀圖等類型的試題,這就要求同學們在解題過程中有目的地訓練這些能力,教師在複習中要善於將生活中的物理情景轉化爲同學們的熟悉的物理模型的能力,之後在簡化的物理模型的基礎上進行計算。同時可以看出新課標高考不尋求熱點,很多經典模型在考試中出現,但對思維能力要求有所提高。

透過對高考物理試卷的評價,特別是對高考物理試卷的分數結構、內存結構、難度、區分度等進行量化評價和建立在統計數據基礎上的質性,總體說來,試題注重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的考查。在注重對主幹知識的考查的同時,透過生活、生產和科技相聯繫,巧設問題情景,迴歸經典模型,降低試題難度。在考查理解、推理、分析綜合、應用數學、實驗等五大能力的基礎上,加大了對“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考查力度,突出了新課程的引領作用。在不同題型設定中體現不同要求。總之這套理綜試卷物理題特點:保持穩定,適度創新;立足主幹,突出能力;貼近生活,關注科技;探究有度,開放可控;科學選拔,彰顯公平。

六、複習要求

1、立足課本,面向全體學生,着眼基礎,循序漸進。全面、系統、完整地複習所有必考的知識點,重視基本概念、基本規律及其基本解題方法與技巧等基礎知識的複習,要做到重點突出、覆蓋面廣。

2、認真學習和理解考綱,仔細研究近幾年來的高考題,準確把握知識標高,控制好教學的難度和坡度。

3、鑽研教材,狠抓常規教學,落實好備、教、批、輔、改、考、評等各個教學環節,做到精選、精練、精講、精評。

4、加強方法教學和規範教學,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自我探究,使之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加強學生能力的培養,使之能夠靈活運用基本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夠進行實驗設計,提高實驗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5、加強集體備課和集體研究,利用校本教研活動積極參加說課、聽課和評課,互幫互學,發揮團隊協作精神,共同提高,以研促教。

6、要關注各地高考資訊,隨時瞭解最新動態,適當調整教學計劃。

7、努力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挖掘學生的潛能,和學生多溝通,及時進行反饋,讓學生學得開心,學有所成。

8、加強督查的力度,狠抓教學的過程管理,課內課外的訓練要充足紮實,要定期督促,單元測驗、講評和訂正要嚴格把關,落實到位,提高教學的績效。

9、物理實驗在物理學科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在高考試卷中也佔有比較大的份量。在實驗、複習中依託課本,認真複習好學生實驗,演示實驗,分力學、電磁學兩部分做一做,引導學生重視基本實驗,常規實驗,變形實驗,重視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和素質,注重實驗的拓展和遷移。

七、複習模式

針對高考所有考點進行第一輪複習,做到1、每堂課都應有明確的計劃性和目的性,達到精講多思、重點突出、強弱得當。

2、做到6講6不講,即講規律、講方法、講思路、講易錯點、講易混點、講易忘點。學生會的不講、學生現在不會但經過思考探究能夠弄會的不講、與高考內容無關的不講,講也講不會的不講,講也聽不明白的不講,講不透的不講。

3、留下足夠的時間回顧總結,授課時間最多35分鐘,剩餘5分鐘給學生討論、歸納,回顧所講過的內容。

高三物理教學計劃2

一、情況分析

(一)教材分析:

高中前兩年已經基本完成了高中物理教學內容,高三年級將進入全面的總複習階段,爲了配合高三的總複習,學校統一訂購了由xx中學編寫的《高效學習方略》作爲高三複習教材,該書以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和高考考試大綱爲指導,以《20xx年xx省普通高考考試說明》爲依據編寫,作爲本學年參考用,本學期擬定完成本書的第一至第十三章的第一輪複習。

(二)學情分析:

1、課堂情況:

由於是高三年級,即將面臨着高考的選拔考試,大多數的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求知慾望比較強烈。所以課堂紀律比較好,都比較認真地聽課,自覺地與老師互動,完成教學任務。

2、對基礎知識的掌握:

高三(6)爲理科重點班,雖然相對來說物理基礎較好些,但學習能力有着較大的差異,根據前段時間的觀察和摸底,大多數的學生對基本知識的掌握不夠牢固,各章各節的知識點尚處於分立狀態,不能很好地利用知識解決相應的基本問題,所以對知識的瞭解和掌握有待地提高。

3、解題技能:利用物理知識解決有關綜合問題的能力很差,學生解決問題的技能還有待提高。

二、教學目標與任務

加強和利用知識點的複習,儘快幫助學生把各章分立的知識點建立成爲網狀的狀態,掌握物理思想的應用物理知識解決相關問題的思維方法,進一步提高解決問題的技能。具體地說:

1、知識方面,應達到熟練掌握每一個知識點的要求,即看到一個題目以後,題中包含了哪些知識點要一清二楚,不能模模糊糊,並且知識點之間的聯繫也要清楚,

2、技能方面,主要是進一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作到常規思維、逆向思維和發散思維相結合,同時,要求學生熟練掌握基本的解題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解題速度。

3、情感與價值觀方面,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使學生在物理美中陶冶自己的情操,從而達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三、方法與措施

1、面向全體,分類指導。從學生的全面素質提高,對每一位學生負責的基本點出發,根據各層次學生具體情況,制定恰當的教學目標,滿腔熱情地使每一位學生在高三階段都能得到發展和進步。

2、抓好基礎,培養能力。認真學習新的課程標準與高考大綱,研究高考理綜能力測試中物理部分的試題難度和特點,使自複習教學更具有計對性,在教學中應強調理解。掌握好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同時,也要注意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獨立形成物理情景或建立物理模型,獨立分析物理過程、獨立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

3、研究教法、改進教學、教學相長。認真研究學生學習過程,掌握不同學生的學習主要障礙,在此基礎上制訂教學方案,要特別注意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儘可能把學生應該自己完成的學習任務交給學生自己獨立完成。精心設計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減輕學生負擔。

四、教學時間安排

1~2周:物理必修(一)(必考模組)第一章《運動的描述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研究》

3~4周:物理必修(一)(必考模組)第二章《相互作用》

5~6周:物理必修(一)(必考模組)第三章《牛頓運動定律》

7~8周:物理必修(二)(必考模組)第四章《曲線運動萬有引力與航天》

9~xx周:物理必修(二)(必考模組)第五章《機械能及其守恆定律》

11~12周:選修3—1(必考模組)第六章《靜電場》

13~14周:選修3—1(必考模組)第七章《恆定電流》

15~16周:選修3—1(必考模組)第八章《磁場》

17~18周:選修3—2(必考模組)第九章《電磁感應》

19~20周:選修3—2(必考模組)第十章《交變電流傳感器》

21~22周:選修3—4(選考模組)第十一章《機械振動與機械波》

五、階段教學要求:

1、處理好課時較少與內容較多的矛盾

(1)優化教學過程

(2)優化教學方法

(3)合理安排時間,計劃安排時間

(4)不減進度,把握難度

2、透過這一階段的教學,應使以選修課爲中心的內容,達到過去高考第一輪複習的水平。

(1)應重視對高考大綱所要求的有關知識點的理解和深化

(2)認識基本概念,對聯繫緊密、容易混淆的概念進行正確區分

(3)對基本規律,明確成立條件和應用範圍,力爭解決高考物理所涉及到的常見問題

3、在選修課教學中,一定將必修課的內容結合和聯繫起來。必修教材、選修教材內容的劃分與確定,決定了這樣做是應該的,要學好物理,必須要形成知識結構,常採用的方法有:

(1)複習必修知識,而引入選修課題

(2)學習過程中加強知識間的聯繫

(3)章節學習之後,全面歸納建立物理知識系統

4、爲適應近幾年高考改革的趨勢和命題特點及理科教學的發展趨勢,應採取的措施

(1)加強基礎,提高能力

基礎——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的物理思想。

能力(理科綜合考試目標)——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設計完成實驗的能力,獲取知識的能力,分析綜合能力。

命題指導思想——以能力測試爲主導,考查考生所學相關課程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加強聯繫實際,擴大學生視野,切實落實“理論聯繫實際”的教學原則;拓展物理教學的時間和空間;習題教學要更多地連續實際。

(3)加強實驗教學。物理實驗的六大功能:豐富感性認識,提高學習興趣;突破重點難點,理解物理概念;形成物理圖象,認識物理過程;啓發學生思維,增強探索精神;培養觀察能力,掌握實驗技能;養成良好習慣,學會科學方法。

(4)適當做一些資訊題(提高審題能力和建模能力)

(5)適當做一些綜合題(以小綜合題爲主,以學科內綜合爲主)

高三物理教學計劃3

一、指導思想:

以學校教導處制定的20xx年屆高三複習備考總教學計劃爲指導,在20xx年學年下學期中,高三全組成員要積極學習認識物理課程的性質,領會物理課程基本理念。使物理教學工作更科學化、規範化、具體化。認真學習新的高考大綱,學習有關教育改革和教學改革理論和經驗,貫徹執行規範、追求效益、崇尚創新的工作態度和精神,加強學習、加強教學研究和教學管理,爲20xx年高考的勝利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教學目標

高三物理透過第一輪的複習,學生大都能掌握物理學中的基本概念、規律,及其一般應用。但這些方面的知識,總的感覺是比較零散的,同時,對於綜合方面的應用更存在較大的問題。因此,在第二輪複習中,首要的任務是能把整個高中的知識網絡化、系統化,把所學的知識連成線,鋪成面,織成網,疏理出知識結構,使之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另外,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能夠綜合各部分的內容,進一步提高解題能力。

三、主要措施及要求:

下學期高三物理教學計劃爲達到本學期高三物理複習備考的目的,經全體高三備課組老師討論決定,第二輪複習將以專題複習的形式爲主。計劃如下

1、時間按排:20xx年3月中旬至20xx年4月底,4月底止5月底,複習以各地的'資訊卷爲主。

2、複習資料:金太陽二輪複習資料以及備課組組內老師的組卷

3、複習內容:

應抓住主幹知識及主幹知識之間的綜合

概括起來高中物理的主幹知識有以下方面的內容:

①力學部分:物體的平衡;牛頓運動定律與運動規律的綜合應用;動量守恆定律的應用;機械能守恆定律及能的轉化和守恆定律。

②電磁學部分:帶電粒子在電、磁場中的運動;有關電路的分析和計算;電磁感應現象及其應用。

③光學部分:光的反射和折射及其本性。

④熱學部分:分子動理論、熱力學三定律和氣體的狀態方程。

⑤原子物理部分:能級、核反應方程式以及課本上的需要記憶的內容。

針對高考能力的要求,應做好以下幾項專項訓練

高考《考試大綱》中明確表示學生應具有五個方面的能力:即: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綜合能力、應用物理處理物理問題的能力、實驗能力。針對以上能力的要求,要注意加強二個方面的專項訓練。

(1)審題能力的訓練?

雖是一種閱讀能力,實質上還是理解能力。每次考試總的有人埋怨自己因看錯了題而失分,甚至還有一些人對某些題根本看不懂(主要是資訊類題,因題幹太長,無法從中獲取有用資訊,有些同學對這類題有一種恐懼感,影響其他題的解答)。在審題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如下的三個方面的問題:

①關鍵詞語的理解。

②隱含條件的挖掘。

③排除干擾因素。

(2)表述能力及解題的規範化訓練

每次考試閱卷以後,總是感嘆學生在表述方面存在着相當大的差距,往往是言不達意,甚至一道綜合應用題,有時就是聊聊幾句就完事。同時,因運算能力也不行,使得該得分的得不到分,或得不到滿分,造成無謂的丟分,實在可惜(但這誰也不能原諒)。提高語言表達能力、規範解題格式是目前廣大學生應解決的重大問題。所以規範化的訓練是後階段的訓練重點。

選題要精,講評要細,做題注意精細結合

選題要精,主要體現在新穎性、梯度性、適度性、針對性和創新性,在第二輪的複習中,可謂是模擬試題滿天飛,如何樣採用這些資料呢?首先對手中的資料要仔細的分析,在此基礎上可在針對性地選取一些好題,採用拼盤的方式組織起來讓學生練;(儘量不要用成套的原卷)。講評要細,即重思路、善引導、做示範、細糾正。每次在講評時,必須先對各題的得分情況進行具體的分析與總結(具體到每個同學的每個題的得分情況,及失分的原因),然後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同時,要重視個別的指導,對問題較大或問題比較明顯的單獨進行點評。

在複習的最後階段要求學生精讀課本,不留死角

對物理學中的熱學、光學、原子物理學部分,要求是比較低的一部分,也正因爲如此,往往在複習中花的功夫不是很多。雖在這幾方面的難度不是很大,綜合也並不是很多,但絕不能掉以輕心,在複習中要特別注意課本的重要性,課本是知識之源,對這幾部分的內容一定要做到熟讀、精讀課本,看懂、看透,一次不夠,二次,二次不行,再來,絕不能留任何的死角,包括課後的閱讀材料、小實驗、小資料等,因爲大多的資訊題,有很多時候是從這裏取材的(如近幾年來高考中的原子物理的資訊題)。

4、組內要求:

(1)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加強集體備課,平時多交流,多聽課,多研究課堂教學。

(2)要求每位學生準備一個錯題本,對典型的習題,學生容易錯的題目,透過作業加強訓練。經常進行錯題滾動,做到決不一錯再錯。

(3)做好輔優補困工作,特別關注臨界生。發現臨界學生在複習中存在的問題,要及時分析解決,透過個別輔導,瞭解學生複習中遇到的難點、疑點,並幫助他們解決。對於希望生,主要作好心理疏通工作。

(4)在專題複習時都要有針對性,要精心設計典型的例題習題、限時訓練卷,錯題再練卷等。加強方法規律的總結,促使學生能力的飛躍。尤其在四個實驗班中要加大限時訓練的量,做到從速度和質量上雙管齊下。

(5)在5月份做好與外界的資訊交流和溝通,在各地的資訊卷中選題,組內認真組卷,力爭保證試卷的高質量、高效率。